..續本文上一頁過禅學去渡化衆生。佛教的其他宗派都是以禅作爲進入佛門的一個敲磚石。佛教裏面的宗派都有禅修的,只不過是它的角度、方法不一樣而已。
無上禅,就是講禅裏面的禅宗,獨立成爲一個宗派,以慧能大師的思想爲主:明心見性,即生即佛。當下就從煩惱切換到菩提。當下從凡夫變成佛。你如果有這樣銳利的根基,你即刻就可以開悟。如果沒有,那你還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玻璃髒了每天要去擦,地髒了每天要去掃。我就回答到這裏,禅實在很難用言語去表達。
學員:爲何說上帝、天主、玉皇大帝等,這些說法名稱其實表達的都是一個東西,都是宇宙的主宰嗎?
賢崇法師:那當然是宇宙的主宰了。上帝是萬能的,玉皇是萬能的,天主也是萬能的。這個所謂的萬能,實際上講的就是佛教的業力。自己所造的業你要去接受它。你做了壞事,得到報應,這就是業。你把人家打死了,你就得以命償還,這也是業力。你種這個因,你就得接受這個果。這不是說上帝來懲罰你,而是你自己造成這樣的一種人生。佛教講的可能會更合理一點,但我們中國人總是希望找一個依靠,那個東西是萬能的,我要靠它幫我提升到天堂。我逆反它,它就把我下到地獄。總希望找一個東西來依靠。實際上佛學的思想裏面任何東西都不可靠,包括佛,你都不能靠他。你造的業,佛沒辦法幫你代替呀,還是要你自己去接受。只不過當我們去忏悔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得到了一種清靜。
學員:你好,法師,人爲什麼活著?
賢崇法師:因爲活著,所以要活著。人爲什麼活著?你們說爲什麼活著?這就是緣,你的緣沒了的時候你就只能活著。你如果死掉了,你爸爸媽媽爲你傷心,你身邊的朋友會傷心。你現在的身體還很健康,所以你只能活著,你人生的使命還沒有完成,特別是聽了佛法以後,你要把更多的愛傳播給別人,讓更多的人收到你大愛的精神。
學員:如果說萬事都有因果,汶川大地震不幸遇難和南京大屠殺犧牲的同胞,屬于什麼共業?
賢崇法師:你們已經知道共業了。這裏面有一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琉璃王,他小時候寄在釋迦族裏面,經常被釋迦族的人欺負。那個時候琉璃王發了一個願,以後當他有能力的時候,他要報複這個釋迦族,他要把整個國家,包括人民都要消滅掉。後來他真的當上國王,開著軍隊浩浩蕩蕩的來了,要把這個釋迦族滅掉。佛在路上攔了七次還是沒用,最後自己感歎到“共業所成,無法消除他心中的那種怨恨”。後來他的弟子目犍連不相信共業,看著琉璃王開著軍隊到釋迦族裏面屠殺的時候,目犍連就抓了一群人放到他的缽裏面。因爲目犍連他是神通第一,等到琉璃王把釋迦族的人全部殺完以後,目犍連就把他的缽打開,結果發現裏面的人都變成了膿血。因爲以前這個釋迦家族的人是捕魚的,那個琉璃王就是被他們捕出來最大的一條魚。就是過去所種下的業,今生所得的這個果,共業所成。所以今天我們能死掉也不要去埋怨別人。車把你撞死了,你也不要去恨他。這是你的業力,你如果去恨他,你今天又種下一個惡因。下一生又去報複他,然後又等他來報複你,你又去報複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學員:請問法師禅修是什麼?禅修有幾種方式?
賢崇法師:我剛才已經講過了,從凡夫禅到最上乘禅。我經常打這樣的一個比喻,禅修就像USP一樣,可以連接很多東西。你如果跟哪一個人生氣,他老是去跟你作對,你用慈悲觀去觀他。你如果很愛一個人,你就用白骨觀去觀他,觀他死掉,觀他爛掉,觀他全身臭味熏天都長出蟲子了,你就這樣觀長了,你就不愛他了。你如果說自己堅持力不行,那你就要觀自己的忍耐性。實際上禅修裏面可以闡述很多東西,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在這裏面表現出來,你發現自己身上哪一方面特別薄弱,你就用禅修去關照自己,甚至還可以治病。特別是呼吸,會改變我們身體很多很多潛能和磁場,還有我們的身體的一些狀態。義烏的那個李總,他修得最好,他發現原來不能穿的褲子現在都可以穿了,苗條了。原來皮膚不是很好,現在長得白嫩嫩的。
學員:法師能推薦叁本書嗎?關于增長智慧與佛學的書?
賢崇法師:哦!你們走的時候我會送你們五本書,還超出兩本。可以把這五本先看完,然後經常跟香海禅寺結緣,我們會不斷地推薦書籍給你們。我們現在成立了一個好書大家讀。希望大家一起來讀書,好不好?
學員:感謝師父的幫助,請問生活中煩惱來臨的那一刻我怎麼辦?謝謝你。
賢崇法師:煩惱來的時候,怎麼辦?煩惱每個人都有的,否則你就解脫了。當我們內心裏面産生困惑的時候,就有煩惱的種子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用禅修把這樣的一個種子掃除你的信念之外。還有一個,要學會把我們內心裏面的格局打開,當我們的心像這個口杯這麼小的時候,一粒灰塵掉進去,這個水都會掀起漣漪;當你的心像大海一樣寬廣的時候,航空母艦扔進去都沒有感覺。那我們的煩惱取決于什麼?就是心量。因爲我們的眼睛只看著眼前的利益,今天你離婚了,今天你的事業失敗了,今天你的腿斷掉了,今天你的眼睛瞎掉了。你就覺得就沒辦法過,甚至最近幾年你都沒辦法面對。那是因爲我們的心量太小,對這個問題執著很深。如果你看待問題是以那種生和死的角度去考慮,那眼前發生再大的問題都不會造成你的困擾。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心的格局打開。打得越大,你的煩惱越少,你的快樂就會越多。
學員:你如何看待出家和在家,禅修與內觀的區別是什麼?追求一件事的成功與佛家所說的不執著,怎麼理解才是不矛盾的,如何協調這兩者的關系?
賢崇法師:這個問題好長。出家和在家,一個住在寺院裏面,一個不住在寺院裏面,這就是出家和在家的分別。如果講得深刻一點的話,我穿著出家衣,你穿著俗裝,這樣的一種區別。出家,最大的一點就是能全身心地專注修行,在家,有很多在家的事物在纏繞著你,父母呀、孩子呀、夫妻呀、工作呀等等需要你去解決,出家了,這些問題會少一點,單純一點,全身心地去做些事情。實際上,從修行到叁果以上,才需要出家,平常的時候修行,我個人覺得在家修行會更好。
你們有沒有看到一本書叫《當和尚遇到真愛》,有沒有看到這本書?《當和尚遇到鑽石》是前一本,《當和尚遇到真愛》是第二本。書裏面就講到如果夫妻之間,把對方當做一個修行的對象,兩個人在一起修行,可能那個效果比我們一個人修行還更快,因爲你監督他,他監督你。西藏就有這樣的一種修法。在家裏面你們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當做修行的對象來一起修行,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就好像我們自己一個人睡覺,我想開燈睡覺就開燈睡覺,要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沒有人幹擾我。那你們就不一樣了,我不睡,你要睡,兩個人就有矛盾。你要看電視,他不看電視,又有矛盾。很多很多問題就在這裏産生。我一直在想,這個夫妻生活實在是難過,所以我選擇出家是對的。我就經常在自我慶幸,我能出家一個人生活,我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白天睡也沒關系,晚上睡也沒關系,我有的時候12點鍾醒過來,我就把燈開起來看書也可以。但是兩個人生活,就要考慮另一個人的感受。我經常到外面開會,他們給我安排兩個人住,我就跟會務組的人講,我賄賂你一點讓我一個人住好不好?因爲兩個人住在一起,真的是有很多很多東西,總是要顧及到別人。在家和出家各有千秋,很難用一句話說誰對誰錯,但是出家有出家的任務和要求。
禅修與內觀的區別。實際上內觀也是禅修的一個部分,我們現在這種禅修是很初級的,就是教你們怎麼把浮躁的心調過來,讓它安靜下來,能自我面對,能自我獨處,我們現在教的就是一個這麼粗淺的東西。然後,你們要不斷地深入到禅的境界裏面去,那你們回去以後就要每天堅持禅修。等到哪一天你的腿一盤起來可以坐兩個小時了,那才剛剛開始入門。
學員:追求一件事的成功與佛家所說的不執著,怎麼理解才不矛盾?
賢崇法師:佛家講的不執著就是放下拿起。大家記住這句話,放下,心放下。對這件事情成功與否都不要去執著。但是我又能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就是放下心理的執著,事情還是照樣拿起來,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其實這裏面一點都不矛盾,你放下執著的時候,你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圓滿,乃至它的成功會超出你的想象。
學員:煩惱升起的時候,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升起正見?
賢崇法師:那你多念佛,念佛,佛就會告訴你。就像阿彌陀佛,你煩惱升起的時候你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告訴你光壽無量,要光明,要健康,要快樂,要喜悅地活著。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祝你光壽無量,祝你健康快樂。阿彌陀佛不是诋毀你、罵你,不要理解成那個意思,藏語的意思是:祝你吉祥。
學員:是不是所有的觀點都不是完全的真理,當進入無思想的狀態,只有當下是不是可以進入永恒和佛同在?當然這個說法只是一個想象,因爲無思想的狀態不是想象,而是存在的狀態。
賢崇法師:哇!你是個哲學家啊。佛教裏面講這個思想,這個“想”,如果說你修到那個“非想非非想處地”的時候,那個想已經非常非常的微妙,相當于沒有的時候,實際上它也不是徹底的解脫。它是要你修入滅盡定,修入畢竟空,你如果說執著于一個空的存在的時候都是不究竟。所以佛教裏面要打破一切你所執著的東西,證入那一種境界你才能得到究竟。這樣的一種思想,現在跟大家講是很難理解的,因爲我們宇宙間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的,都是存在的,都是固定的。當我們突然間講到空無所有,講到沒有任何執著這樣一種空的境界,我們現在很難理解。我們目前要怎麼做呢?就是把我們的“我執”放下,把自己的那種觀念、思想、執著、挂礙,這些東西全部打開,初步達到“無我“的境界,那你們的人生會有很大的改變。要入空性,那得慢慢來,下一次再修吧。我今天給大家講不了太多東西,以後我們會成立一個“香海青年學佛會”,通過青年學佛會,我們會經常辦一些學佛的班,引導大家慢慢的地認識佛學,最後把最究竟的思想給大家一個最終的交代。
學員:佛教講的無我,破我執與愛自己怎麼區別?愛自己和自私區別是什麼?希望法師做一個解釋?
賢崇法師:破我執就是證無我的境界。你所說的愛自己就是善待這個身體是嗎?我們禅修就是關照自我,我們所謂的愛自己就是以這個“我”爲中心。當我們把那個“我執”打破的時候,就發現另外一個思想和觀念,然後能站在另一個高度來看待。你要解決你身邊所有的問題,實際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從這個“我執”裏面産生出來。所以佛教裏面講從發心到成佛,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完了以後,才進入見道,見道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你才不斷地前進,在這之前都是起起伏伏的。
我們所所謂的“愛自己跟自私”。自私它就是在我執的層面上來自我執著,自我呵護,或者說在這樣的一種自我裏面,它不斷地以自我爲中心來思考一些問題,所以才會産生自私。從某一個角度來講,愛自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私所造成的。佛學裏面講“叁輪體空”,以“空”、“我”的狀態破我執的思想,去面對那個自我。只有我執打破了,你才能證到那種無我的境界。
時間到了,有問題明天讓慧海法師給你們更多的解答。
提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希望你們禅修完回去以後,對自己身邊最親密的朋友,每天說一句贊美的話,大家能不能做得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得到。不管從哪一個角度,都給予他贊美、支持、肯定、認可。好不好?我們一起來做。贊美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第二個,我們每天做十件善事。比如發十條短信,在地上撿十個垃圾,給家裏人洗十件衣服,拖十下地板,洗十個飯碗,都是十件善事,力所能及的把它變成你的一個習慣,用心地去做,從這兩件小小的事情開始,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謝謝大家!
《什麼是“二入”與“四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