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禅学去渡化众生。佛教的其他宗派都是以禅作为进入佛门的一个敲砖石。佛教里面的宗派都有禅修的,只不过是它的角度、方法不一样而已。
无上禅,就是讲禅里面的禅宗,独立成为一个宗派,以慧能大师的思想为主:明心见性,即生即佛。当下就从烦恼切换到菩提。当下从凡夫变成佛。你如果有这样锐利的根基,你即刻就可以开悟。如果没有,那你还得“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玻璃脏了每天要去擦,地脏了每天要去扫。我就回答到这里,禅实在很难用言语去表达。
学员:为何说上帝、天主、玉皇大帝等,这些说法名称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东西,都是宇宙的主宰吗?
贤崇法师:那当然是宇宙的主宰了。上帝是万能的,玉皇是万能的,天主也是万能的。这个所谓的万能,实际上讲的就是佛教的业力。自己所造的业你要去接受它。你做了坏事,得到报应,这就是业。你把人家打死了,你就得以命偿还,这也是业力。你种这个因,你就得接受这个果。这不是说上帝来惩罚你,而是你自己造成这样的一种人生。佛教讲的可能会更合理一点,但我们中国人总是希望找一个依靠,那个东西是万能的,我要靠它帮我提升到天堂。我逆反它,它就把我下到地狱。总希望找一个东西来依靠。实际上佛学的思想里面任何东西都不可靠,包括佛,你都不能靠他。你造的业,佛没办法帮你代替呀,还是要你自己去接受。只不过当我们去忏悔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得到了一种清静。
学员:你好,法师,人为什么活着?
贤崇法师:因为活着,所以要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你们说为什么活着?这就是缘,你的缘没了的时候你就只能活着。你如果死掉了,你爸爸妈妈为你伤心,你身边的朋友会伤心。你现在的身体还很健康,所以你只能活着,你人生的使命还没有完成,特别是听了佛法以后,你要把更多的爱传播给别人,让更多的人收到你大爱的精神。
学员:如果说万事都有因果,汶川大地震不幸遇难和南京大屠杀牺牲的同胞,属于什么共业?
贤崇法师:你们已经知道共业了。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琉璃王,他小时候寄在释迦族里面,经常被释迦族的人欺负。那个时候琉璃王发了一个愿,以后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他要报复这个释迦族,他要把整个国家,包括人民都要消灭掉。后来他真的当上国王,开着军队浩浩荡荡的来了,要把这个释迦族灭掉。佛在路上拦了七次还是没用,最后自己感叹到“共业所成,无法消除他心中的那种怨恨”。后来他的弟子目犍连不相信共业,看着琉璃王开着军队到释迦族里面屠杀的时候,目犍连就抓了一群人放到他的钵里面。因为目犍连他是神通第一,等到琉璃王把释迦族的人全部杀完以后,目犍连就把他的钵打开,结果发现里面的人都变成了脓血。因为以前这个释迦家族的人是捕鱼的,那个琉璃王就是被他们捕出来最大的一条鱼。就是过去所种下的业,今生所得的这个果,共业所成。所以今天我们能死掉也不要去埋怨别人。车把你撞死了,你也不要去恨他。这是你的业力,你如果去恨他,你今天又种下一个恶因。下一生又去报复他,然后又等他来报复你,你又去报复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学员:请问法师禅修是什么?禅修有几种方式?
贤崇法师: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从凡夫禅到最上乘禅。我经常打这样的一个比喻,禅修就像USP一样,可以连接很多东西。你如果跟哪一个人生气,他老是去跟你作对,你用慈悲观去观他。你如果很爱一个人,你就用白骨观去观他,观他死掉,观他烂掉,观他全身臭味熏天都长出虫子了,你就这样观长了,你就不爱他了。你如果说自己坚持力不行,那你就要观自己的忍耐性。实际上禅修里面可以阐述很多东西,各种各样的修法可以在这里面表现出来,你发现自己身上哪一方面特别薄弱,你就用禅修去关照自己,甚至还可以治病。特别是呼吸,会改变我们身体很多很多潜能和磁场,还有我们的身体的一些状态。义乌的那个李总,他修得最好,他发现原来不能穿的裤子现在都可以穿了,苗条了。原来皮肤不是很好,现在长得白嫩嫩的。
学员:法师能推荐三本书吗?关于增长智慧与佛学的书?
贤崇法师:哦!你们走的时候我会送你们五本书,还超出两本。可以把这五本先看完,然后经常跟香海禅寺结缘,我们会不断地推荐书籍给你们。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好书大家读。希望大家一起来读书,好不好?
学员:感谢师父的帮助,请问生活中烦恼来临的那一刻我怎么办?谢谢你。
贤崇法师:烦恼来的时候,怎么办?烦恼每个人都有的,否则你就解脱了。当我们内心里面产生困惑的时候,就有烦恼的种子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用禅修把这样的一个种子扫除你的信念之外。还有一个,要学会把我们内心里面的格局打开,当我们的心像这个口杯这么小的时候,一粒灰尘掉进去,这个水都会掀起涟漪;当你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的时候,航空母舰扔进去都没有感觉。那我们的烦恼取决于什么?就是心量。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看着眼前的利益,今天你离婚了,今天你的事业失败了,今天你的腿断掉了,今天你的眼睛瞎掉了。你就觉得就没办法过,甚至最近几年你都没办法面对。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太小,对这个问题执着很深。如果你看待问题是以那种生和死的角度去考虑,那眼前发生再大的问题都不会造成你的困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心的格局打开。打得越大,你的烦恼越少,你的快乐就会越多。
学员:你如何看待出家和在家,禅修与内观的区别是什么?追求一件事的成功与佛家所说的不执着,怎么理解才是不矛盾的,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贤崇法师:这个问题好长。出家和在家,一个住在寺院里面,一个不住在寺院里面,这就是出家和在家的分别。如果讲得深刻一点的话,我穿着出家衣,你穿着俗装,这样的一种区别。出家,最大的一点就是能全身心地专注修行,在家,有很多在家的事物在缠绕着你,父母呀、孩子呀、夫妻呀、工作呀等等需要你去解决,出家了,这些问题会少一点,单纯一点,全身心地去做些事情。实际上,从修行到三果以上,才需要出家,平常的时候修行,我个人觉得在家修行会更好。
你们有没有看到一本书叫《当和尚遇到真爱》,有没有看到这本书?《当和尚遇到钻石》是前一本,《当和尚遇到真爱》是第二本。书里面就讲到如果夫妻之间,把对方当做一个修行的对象,两个人在一起修行,可能那个效果比我们一个人修行还更快,因为你监督他,他监督你。西藏就有这样的一种修法。在家里面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当做修行的对象来一起修行,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好像我们自己一个人睡觉,我想开灯睡觉就开灯睡觉,要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没有人干扰我。那你们就不一样了,我不睡,你要睡,两个人就有矛盾。你要看电视,他不看电视,又有矛盾。很多很多问题就在这里产生。我一直在想,这个夫妻生活实在是难过,所以我选择出家是对的。我就经常在自我庆幸,我能出家一个人生活,我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白天睡也没关系,晚上睡也没关系,我有的时候12点钟醒过来,我就把灯开起来看书也可以。但是两个人生活,就要考虑另一个人的感受。我经常到外面开会,他们给我安排两个人住,我就跟会务组的人讲,我贿赂你一点让我一个人住好不好?因为两个人住在一起,真的是有很多很多东西,总是要顾及到别人。在家和出家各有千秋,很难用一句话说谁对谁错,但是出家有出家的任务和要求。
禅修与内观的区别。实际上内观也是禅修的一个部分,我们现在这种禅修是很初级的,就是教你们怎么把浮躁的心调过来,让它安静下来,能自我面对,能自我独处,我们现在教的就是一个这么粗浅的东西。然后,你们要不断地深入到禅的境界里面去,那你们回去以后就要每天坚持禅修。等到哪一天你的腿一盘起来可以坐两个小时了,那才刚刚开始入门。
学员:追求一件事的成功与佛家所说的不执着,怎么理解才不矛盾?
贤崇法师:佛家讲的不执着就是放下拿起。大家记住这句话,放下,心放下。对这件事情成功与否都不要去执着。但是我又能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就是放下心理的执着,事情还是照样拿起来,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其实这里面一点都不矛盾,你放下执着的时候,你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圆满,乃至它的成功会超出你的想象。
学员:烦恼升起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升起正见?
贤崇法师:那你多念佛,念佛,佛就会告诉你。就像阿弥陀佛,你烦恼升起的时候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告诉你光寿无量,要光明,要健康,要快乐,要喜悦地活着。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祝你光寿无量,祝你健康快乐。阿弥陀佛不是诋毁你、骂你,不要理解成那个意思,藏语的意思是:祝你吉祥。
学员: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不是完全的真理,当进入无思想的状态,只有当下是不是可以进入永恒和佛同在?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一个想象,因为无思想的状态不是想象,而是存在的状态。
贤崇法师:哇!你是个哲学家啊。佛教里面讲这个思想,这个“想”,如果说你修到那个“非想非非想处地”的时候,那个想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妙,相当于没有的时候,实际上它也不是彻底的解脱。它是要你修入灭尽定,修入毕竟空,你如果说执着于一个空的存在的时候都是不究竟。所以佛教里面要打破一切你所执着的东西,证入那一种境界你才能得到究竟。这样的一种思想,现在跟大家讲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宇宙间所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的,都是存在的,都是固定的。当我们突然间讲到空无所有,讲到没有任何执着这样一种空的境界,我们现在很难理解。我们目前要怎么做呢?就是把我们的“我执”放下,把自己的那种观念、思想、执着、挂碍,这些东西全部打开,初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那你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改变。要入空性,那得慢慢来,下一次再修吧。我今天给大家讲不了太多东西,以后我们会成立一个“香海青年学佛会”,通过青年学佛会,我们会经常办一些学佛的班,引导大家慢慢的地认识佛学,最后把最究竟的思想给大家一个最终的交代。
学员:佛教讲的无我,破我执与爱自己怎么区别?爱自己和自私区别是什么?希望法师做一个解释?
贤崇法师:破我执就是证无我的境界。你所说的爱自己就是善待这个身体是吗?我们禅修就是关照自我,我们所谓的爱自己就是以这个“我”为中心。当我们把那个“我执”打破的时候,就发现另外一个思想和观念,然后能站在另一个高度来看待。你要解决你身边所有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从这个“我执”里面产生出来。所以佛教里面讲从发心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完了以后,才进入见道,见道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你才不断地前进,在这之前都是起起伏伏的。
我们所所谓的“爱自己跟自私”。自私它就是在我执的层面上来自我执着,自我呵护,或者说在这样的一种自我里面,它不断地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所以才会产生自私。从某一个角度来讲,爱自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私所造成的。佛学里面讲“三轮体空”,以“空”、“我”的状态破我执的思想,去面对那个自我。只有我执打破了,你才能证到那种无我的境界。
时间到了,有问题明天让慧海法师给你们更多的解答。
提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希望你们禅修完回去以后,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朋友,每天说一句赞美的话,大家能不能做得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得到。不管从哪一个角度,都给予他赞美、支持、肯定、认可。好不好?我们一起来做。赞美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第二个,我们每天做十件善事。比如发十条短信,在地上捡十个垃圾,给家里人洗十件衣服,拖十下地板,洗十个饭碗,都是十件善事,力所能及的把它变成你的一个习惯,用心地去做,从这两件小小的事情开始,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
《什么是“二入”与“四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