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法师在“止语禅”上的开示  

  各位同修:

  大家晚上好!明天我有事要外出,所以提前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你们可以向我提很多问题,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禅修在传统的理念里面,并不是不断地给你们灌输知识,而是让你们把腿盘起来向内观,而不是向外行,这就是禅修跟我们其他的学习最大的不同。我在佛学院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讲,他说:“什么叫修禅,就是把腿盘起来,你盘十年,每天最少四个小时以上,这就是禅修”。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本来都是智慧圆满、圆融无碍的。你们的学识,你们的认知,你们的社会经验远远地超过我,甚至别人也没办法给你建议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们本身就具备一切知识,不需要别人给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知识用来改变我们的命运,来创造我们的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呢?我们很少这样去反思过,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做不起来,没办法在我们身上改变,所以这就是知识跟实践的不同。

  所以,我们禅修就要把所知道的东西转换成行动,从我们的内心里面渗透出来,这才是最关键的。禅修就是要起到这样一种转换作用。当我们把心放下来,当我们把眼睛闭上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耳朵、眼睛、鼻子、心跳等等,你会感觉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刹那。所以禅修不是老师教你什么,而是你从内心里面去觉醒什么。这里面是觉悟,这里面是内察,这里面是自我反思。在生活里面我们不要不好意思,我还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不好意思对别人讲。佛陀说过这个世界叫做五蕴杂居地,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众生都奔着相同的业力而来的,所以你们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头都有眼睛都有鼻子都有耳朵,鼻子都是下面大上面小,没有一个人鼻子反过来长的,这就是业力,共同的业力牵引着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你们看我的头那么小,慧海法师的头那么大,这就是别业。共业里面有很多相似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五个方面,财、色、名、食、睡,钱财、男女欲望、名望、地位、吃饭、睡觉。这些东西谁也离不开,有的人特别贪财,有的人特别贪名,有的人特别贪色,有的人特别贪睡,有的人贪食,轻重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要去笑别人,哎哟!这个人贪名,这个人贪财,说白了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反省,如何去觉察,如何去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把它修正过来。禅修就是一个觉察、修正、改变和提升的过程。

  如果你对人生有所期待,想快乐地活着,那就要不断地向内察,不要向外看,向外看所有的人都不同,向外看所有的事物都不一样。你永远没办法探出一个究竟。为什么这个人早上高兴,晚上又不高兴;为什么这个事物早上存在晚上就消失。事物的表象千变万化,你永远探究不到。所以我们人会越活越迷茫,越活越愚昧,越活越没办法明白人生与宇宙的真相,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的变化、存在、变异的规律,以至于我们永远把握不了它。禅修就是要我们不断地向内察,通过内在观察去升华自己。

  我上次跟他们讲到的几点,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困惑,最大的恐惧,最大的愚痴和嗔恨,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我”,就是这个“我”在你心里翻天覆地。大家打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是谁?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烦恼?为什么会恐惧?为什么会事事担心?没有钱担心,有了一百万也担心,为什么?放在家里觉得不安全呀,这些钱放这里合适吗?放那里合适吗?会不会被人看见呀,晚上会不会被人偷走?会想得很多很多。如果说你在这里听到旁边一个人说到你的名字,你肯定突然间会把耳朵就竖起来,这个名字跟我有关系?他会说我什么?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在作怪。我们拥有的钱财、名望、地位等等,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永远存在,不产生变化。因此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烦恼和困惑都是因为这样而产生的。你们仔细去了解一下看看,世界上那些成功人士和著名的企业家,他们有很多很多共性,唯一的共性就是他们的心打开了,什么叫心打开了?就是不会被一个“小我”所捆绑住,当你的心打开的时候,你站的高度,你思考的宽度都远远超过于我们所有的格局、篱笆、框架,已经没有篱笆、甚至没有框架、甚至没有了边界。

  当我们的心永远执着于某一个方面的时候,这方面的东西就永远地限制着我们。我们修行是修什么?就是要把我们的心修到没有边界。当你圈一千公里就是一千公里的宽度,圈一万公里,就是一万公里的宽度,它还是有个数量可以选择,如果没有这个篱笆,没有这个框架的时候,那是什么概念?这就是“无尽量”的概念。所以佛教里面喜欢用“无量”,没有什么可以限量一切。我们修行是什么?就要修到这种境界,当你修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别人骂你什么,你还会念念不忘吗?别人踹你一下,你还会耿耿于怀吗?修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的企业倒闭了一样可以重新站起来;当你企业赚到几百个亿的时候也不会得意忘形,这就是无量。当你具备这种心态和格局的时候,你的人生永远是快乐的,你的思想境界不会受任何的限制。你今天睡五星级酒店,睡在天堂上,你也不觉得为喜;你今天睡在桥墩底下的时候,你也不会为之悲哀,因为你的心理层次远远超越了物质范畴,甚至超越于精神了。这样一种状态怎么修?当你贪婪的心刚起来的时候,你就要把那个苗头给它灭掉。我们不要变成钱的奴隶,也不要变成名的奴隶,我们要永远超越于钱和名这种世俗的东西,以便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

   当你是某一个人的时候,你就被这个角色所困扰,就好像我是出家人,就会跟其他宗教去比较,跟某个师父去比较,他长的比我庄严,他皮肤比我好,他学识比我高,他怎么怎么的,我就会不断地跟他去比较,然后不断地来审核自己。如果我哪点比他好,就会产生傲慢之心。我哪里比他差,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有格局就有对比,有对比就会出现问题。一个宗教肯定会跟另外一个宗教对比;一个政党也会跟另一个政党对比。一个国家,更会跟另外一个国家对比。你们仔细想一下,生活当中所有的问题是不是这样比出来的?你有公寓房,人家有别墅;你有别墅,人家天南地北到处都有他的房子;你有一个亿,别人有一百个亿。这个世间永远比不完。我们需要好好地去反思一下,我们所有的问题是怎么来的?

   我们不快乐,都是执着于这个“小我”,执着于人和人之间的对比。这样,我们永远走不出自我。别人说你一句甚至骂你几句,你就会耿耿于怀。一旦人的内心在乎很多东西,那说明他的内心还有很多问题。这倒并不是说不在乎一切东西的时候,一个人就消极了,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干了,不是这个意思。不想并不等于不求;不想可能产生的那种能力就会更强。所以有人说无贪就是大贪。当然,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佛教里面就要求我们做到 “三轮体空”,你给别人东西的时候,要做到“没有一个给别人东西的我,没有我送东西的那个人,没有我送的任何物”这样一种状态。当东西付出去就必须把它忘掉,别老想着我送过别人什么东西,把这事整个都忘掉,这样,你会活得很洒脱,很超然,很自在。所以我们禅修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把我们内在所在乎的一切东西,要把它修掉。如果留下一点点都是障碍,都是问题,都会成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古代有个禅师,他修“灭静定”,他一旦入定,谁都找不到他,后来他的阳寿到了,这个阎罗王派了小鬼去捉他,第一次去找不到,第二次去又找不到,第三次去还是找不到。最后,这个牛头马面回去跟阎罗王报告,阎罗王讲不可能,这个人不可能找不到,你去找一些当地的土地爷好好问一下,这个人有什么嗜好?后来,找到土地爷,土地爷想来想去,想到这个禅师只有一个嗜好,他入定的时候喜欢旁边放一个玉杯,这个玉杯非常很漂亮,就像“和氏璧”一样。土地爷说你把这个玉杯拿起来摔一下他就会出定的。结果小鬼照他的话去做了。果然,禅师听到摔玉杯的声音就出定了,那个小鬼就把他抓住。禅师跟那些小鬼商量,让小鬼他们等一等。禅师发现自己就是因为贪这个玉杯,当场把这个玉杯抓起来往石头上一摔,然后又入定了,小鬼再也找不着他了。最后禅师做了一首偈子:若要拿我金品峰,就如铁链锁西空,铁链锁得西空住,方能拿我金品峰。禅师叫金品峰禅师。这个故事里面说了一个什么道理?佛教里面讲每一个修行的人都想解脱生死。“生死”是什么?生死就是对世间的挂碍。你挂碍名、挂碍利、挂碍钱财挂碍一切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造成你生死的负担。有很多人不快乐,都来问我,我跟他讲,你挂碍的东西太多,挂碍的东西越多,你的烦恼就会越大,你挂碍的东西越少,你的快乐就会越多。

  所以我们要简单生活,简单思考,简单处事,简单做事。 “简单”两字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你们把简单两个字写起来,天天贴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就是别人在你面前骂你,你也不要去想这个人是骂我,而是骂那个身体躯壳。我那天在碟片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他说当你走出去被狗咬一口的时候怎么办呢?反咬狗一口吗?很多人被别人骂一句,就会想回骂一句,被别人打一顿就想如何去报复人家。那跟我们被狗咬一口,然后你去把狗咬一口回来,是不是一样?这个疯子你也跟他对骂,你不也成为疯子了?我们很多人说这个人没素质,这个人下贱,这个人什么什么的,骂别人都会说出很多理由,很少去想我跟他对骂的时候,我也跟他一样没有素质。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绝不会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毛病,总觉得是别人不对。

  禅修干什么?好好地反省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每天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内在去觉察自己、反思自己。说穿了,禅…

《破除“我执”,保持正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