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庭,你把這些費用扣下來幹嘛呢?後來跟我說了才知道怎麼回事。因爲他們寺院裏的人不斷在換,人家都不喜歡他這樣的方法就離開他了。就是說我要做任何事情總是在這些小事上去斤斤計較的話,你所有的團隊跟你是離心的,是離德的,不會有一種向心力,也不會凝聚在你身邊,這裏面說白了還是一種道,還是一種人性。稻盛和夫在《活法》裏面講到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想著別人,想著團隊,而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時候,發現事情做起來特別容易,且所有的人都凝聚在他身邊跟著他一起去完成,實際上這裏面是什麼精神?就是“利他”的精神,也是佛教裏面所講的菩薩利他的精神。我們總是講“我投資賺到的錢都是屬于我的”,賺到十塊錢最好分給他們一塊錢,剩下九塊錢都屬于自己。如果你換一種方法,就是調換過來,自己拿一塊錢,九塊錢分給大家的時候,你以後的事情他們都會幫你做得好好的,這就是利他的精神。人性是什麼?一個人在這個公司工作,就是希望自己的衣食豐足,所期待的東西都能在這樣的平臺裏面得到一種兌現。就像我們吳總一樣,董事長做得天天沒事幹,他說做董事長就是下崗,我說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把握人性的規律,接下來你就發現很多事情就會做得很順暢。
我自己沒做過企業,我不敢在別人面前去賣弄這些道理,但是我感覺到我們佛教的管理跟你們企業的管理其實是共通的。很多東西不是用錢就能擺平的,而是要用心。所以佛教裏面會特別重視“心”,因爲心能展現你整個人的身體狀態,我們的心會影響我們的觀念,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會影響我們的言語,會影響我們的行動,我們展現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心的一種輻射。當我們用很欣賞的眼光和你對接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我眼神的那種專注,那種親和力,乃至一句話都不說就能感受到。實際上語言已經是另外的一種對接了。很多人都跟我講到他的婚姻,當時她看到她先生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個人肯定是她一生的伴侶。她沒有對接,不知道他是哪裏人,更不知道他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一概都不知道,只是一看到他就覺得自己的另一半就是這個人。其實我們人有很多磁場,自己都能感覺得到,這樣的一種磁場和感知靠的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心浮躁的時候,別人在我們身邊吼叫我們都聽不見,當我們心清淨的時候,很遠的地方那種很微細的聲音我們都能聽見。這靠的是什麼?就是靠我們用心去感覺事物。禅修就是讓我們從這種浮躁、分別、挂礙的心不斷地沈澱下去,跟我們內在那種原有的佛性作對接的時候,我們就發現眼前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我們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怎樣和宇宙對接,就會産生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我看到西方講到了存在主義思想,講到了“我思故我在”,實際上他講的那個“思”,就是在他極度清靜思維的時候,就跟宇宙做那種對接,他就會找到一個自己存在的那種人生規律。當我們每件事情這樣去對接的時候,就會慢慢地在我們心田裏面打開一扇窗戶,這種窗戶是什麼樣的呢?就如我們這裏把所有窗簾拉起來的時候,就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麼景色,當我打開的時候,哇!那個新鮮的空氣,那種鮮豔的花朵,那種鳥鳴和花香都朝你湧來的時候,你會覺得人生真的太美好了。萬物不需要我們去扶持它,到了春天照樣會發芽;花不要我們去修剪,它自然而然會綻放;鳥兒不需要我們教它語言,它有它獨特的語言;溪流不是因爲我們在山上把水龍頭打開才會一瀉千裏,萬物本來如此。
所以,古代禅師和他弟子對話的時候讓我們摸不著頭腦,徒弟問師父:“什麼是佛”?師父回答:“我要吃飯”;這裏面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其實就是“自然”。禅師的回答跟所謂的佛,所謂的道,根本就是答非所問。當我們違背自然的時候,跟成佛就離得很遠,我們來這裏禅修是讓我們回歸本然,回歸你原來那種開心、自在、超然的那種喜悅的境界。你是孩子就應該好好孝敬你的父母,你是妻子就好好去面對你的先生,你是個父親就應該承擔著孩子的教育,這是很自然的東西,你爲什麼要去改變他呢?等你再要去改變的時候,你實際上已經付出了很多精力,付出了沈重的代價。當我們明白自然這個規律以後。你們做企業我就教你們,當員工在你面前生氣的時候,你要了解他爲什麼生氣,你安排一個任務的時候他爲什麼不接受,你把他不接受的原因找到,然後再去和他對接,他會很喜歡的。你若強硬地去做,絕對不行,“啊!你不這樣做我要開除你”,最後即使他違心去做了還是做得很不好,這就是一種違背自然知道嗎?當我們某個産品在市場裏面不好銷售的時候,你們去找找原因,有沒有違背市場的自然規律,有沒有違背這個時代的規律,當我們找到大家都所需要的那種規律的時候,大家都會紛紛向你要,那你很多東西就會很好做,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智慧,一種道,是這個世間永恒的規律。
我們人總是這樣站在自己的觀點上去看待問題,去思考問題,去決策問題,所以我們很多東西做不好。你們有空的時候好好去看看唐朝那些帝王是怎麼統治國家的?我看了很受用。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唐太宗我們都知道,整個江山基本上都是唐太宗一個人東征西戰打下來的,打仗的元帥最喜歡的就是那幾樣東西“武器、戰馬、盔甲”,唐太宗擅于弓箭,在他大半生涯裏得到了四把弓,認爲這四把弓是最好的。後來在偶然的機會裏又得到一把弓,他認爲這把弓的直徑、手工製作、性能都比前面的那四把好。所以他把這把弓供在他的辦公室裏其他四把弓的中間,把它供在最好的位置。有一天,從小給他做弓箭的那個老師傅來到長安,到了皇宮看唐太宗。唐太宗看到老師傅來就很開心,就把他拉到自己的辦公室裏面炫耀自己得到一把好弓,讓師傅鑒定一下,給自己一點贊美的話,也想讓老師傅和自己一樣認同這把弓。他把弓取下來,等待著他的贊美,老師傅也知道唐太宗希望他贊美,就問唐太宗,你希望我說實話還是說假話?唐太宗肯定要聽實話的。老師傅就說:這弓不如架上的那四把好,雖然他的製作、雕刻等方面看上去很精致,但是如果拉久了的話它就會斷掉,其他的四把就不會。唐太宗聽後抓著他師傅的手一起上朝,對他的文武百官說了一句話,他說:“我戎馬生涯這麼多年,識弓無數,但最後卻不如一個做工匠的專業人士”。我們在座的企業家們,你們理解這句話的真正高度嗎?唐太宗接著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安甯了,各個方面需要專業人士去治理,我不是全能者,不是什麼東西都懂,希望你們這些專業人士來幫忙出謀劃策”。你看唐太宗的心量大到這個程度,所以才能創造一個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這不是偶然的,你看元明清的那些帝王一直想學唐太宗,但是最後都沒學好,爲什麼?這裏面需要你們這些企業家去思考了。
當我們總是關注著自己的面子,關注著自己的名利,關注著自己的金錢,關注自身的利益的時候,我們很多很多的東西就會放不下、打不開、做不好,管理企業和治理國家是相同的、不違背的。唐太宗時,長安的公安局局長是阿拉伯人,你們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你看唐太宗把國家首都的治安交給一個老外去打理,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心量?所以我們做企業真正要修的不是別人,要修的不是我們學到多少東西,真正要修的是你的“心”。這個心轉換了,所有的東西你都懂,所有的東西你都能面對,所有的問題都不會造成你的困擾。當沒有問題能阻礙你、困擾你的時候,業績做不上去那是不可能的。真的,這裏面需要我們自己去反省,我覺得這種反省才是禅修最積極的。我們爲什麼會講佛教是人類最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通過文字思想告訴你的,而是真正要把自己的內心轉換成那種高度的時候,那種智慧自然而然地在你面前展現出來。不要在我們內心裏面存在一種我所需要的東西、我所執著和我所在乎的東西、我所挂礙和放不下的東西,你要把它們全部清掃出去。你要清楚自己在乎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困擾,我所執著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障礙,我所渴望得到的東西,自己就會變成他的奴隸。當你內心當中執著、渴望、需求、在乎的這些東西把它清掃出去的時候,你就發現這個世界很美很美,你的人生會非常地開闊,你的事業你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了以後,你走出去別人踢你一腳,你的火氣馬上起來的時候,你就要問問自己“我的火氣從哪裏來?”當你現金被人騙走一百萬,你叁天叁夜睡不著覺的時候,你要想想你挂礙的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爲什麼要修煉,把我們內在所有的東西在你的心田裏面清掃出去的時候,真的沒有你做不成的事。我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叫《展望二零五零年》,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實際上他寫的這些東西,當你把禅修好的時候,這些展望的東西你都能找得到。就像我們做事情一樣,會問人家喜歡穿什麼?戴什麼?以什麼東西作爲他的追求目標,你不斷地往前面推,你感覺到人性,感覺到未來的發展,感覺到所有的東西給它加上五十年以後,你會感覺到什麼?或者說我們倒退五十年,那時候的社會是什麼情況?我們現在發展的東西那個時候有沒有苗頭,然後你再往前推,我們現在感覺到的一些東西,在未來就能展現出來。那我們做好這方面推理的時候,首先你自己要很清淨啊,你一天忙著焦頭爛額的時候,你哪有心思去思考和沈澱這些東西?你思考不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你企業未來的發展就會成問題,真的,這就是你們作爲企業家需要思考的東西。你沒有這樣的一種思考和認識,你的未來就像一只無頭的蒼蠅。大家都知道一只蒼蠅被關在一個瓶子裏面飛不出來的時候,都會覺得它很傻,實際上我們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比它更傻。
我的房間平時別人是進不去的,昨天紀光跑到我房間去,看到我房間中間一個床,其它四面全…
《遵循自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