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然——贤崇法师在“止语禅”上的开示
大家早上好!我的咽喉炎已经有两个礼拜了,本来感觉两天就可以好的,因此又去讲了两次课,结果患上加患,这是我没有去爱护它的缘故。所以,今天大家都坐近一点,使我的嗓子省点力气,我们的沟通也会更亲密一些!听我的课不用那么规矩,想躺着就躺着,想靠着就靠着,你觉得怎么舒服,那就是最好的状态。这两天来,大家从原有的生活状态里面切换到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不是感觉很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不要到最后,你们一进到禅修中心就感觉到腿发麻,全身酸痛。我不希望香海禅寺给你们的心里播种下“痛苦”的种子带回去。
我是不喜欢写提纲的,而今天进教室前写了几点。所以今天就依照这几点给大家分享一下。实际上禅宗是没什么可分享的,有所图、有所追求的时候,都是落于“有”,落于“有”的话,就不会究竟,不究竟就得不到彻底的解脱,得不到宇宙那种真正的智慧。禅宗是希望我们不着一切相,所以我这个提纲写也是白写。只是给大家一个启发吧!我是这样写的:
禅寺是开启世间最高智慧的一把钥匙
禅寺能放下困扰得到一份清凉
禅寺能打开心量得到一份无限的世界
禅寺能放下我执得到一种超脱
禅寺能回归本然得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禅寺能转变观点得到大自在的一种超然境界
对于你们做事业的人来讲,这些东西都是一种期待,往往在你渴望得到这一份期待已久的东西时,却总是离他很远很远,所以“禅”恰恰是打开我们这份期待的一扇门,达到愿望的最佳钥匙。就像我们现在的人认为“空气、水”一点都不值钱,但是我们要得到它确实不容易。我觉得禅就像新鲜的空气和纯净的水一样,当你得到的时候就是价值连城。我们的生活里面碰到所有的问题通过禅修都能解决。我不是夸大其词,确实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体验和印证它,最后才能得到。我无数次在外面跟大家分享的时候,教他们回去怎么做,但实际上落实到行动的却很少。我们看到自然界里面很奇特的一种景观,那真的要付出很艰苦的代价,虽然现在的交通各个方面都很方便,但想见到大家没见过的那种奇特景观,你一定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才行,所以禅修也是这样。不是说大家来这里体验了两天,好像我已经修过禅了,回去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了,我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那怎么样才能解决呢?回去以后不断地修禅,那怕你再没时间只修一刹那、一分钟,你这一分钟内,你那颗心得到清净的时候,你就跟宇宙最直接的那种东西得到对接,只有对接了才能找到宇宙的规律,才能了解事物的发展,才能明白我如何活着、如何做事情,如何处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到一个智慧的答案。当我们往往得不到对接的时候,就限制在自己所理解的世界里面。
大家看过一本叫《秘密》的书吗?它讲了世界上从古至今的成功人士,包括那些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大政治家,实际都是明白了宇宙的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我们好像看看书就明白,别人跟你讲你都知道,但跟我们的行动和思想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没有这样去做、没有这样去付出、没有这样去体验和实践,所以我们永远跟这个事物成功的规律离得很远很远。
我们经常去抱怨“我学了那么长时间的佛、看了那么多的经书、我参加过那么多次禅修,为什么我的事业一直都做不起来?”这个和你参加多少次禅修、念过多少经、盖过多少庙都没什么关系。而是要把那种真正认识事物本质的规律掌握住了,这种掌握不是你认识到了,你了解到了就行。
我们在这两天里面,为什么要求大家时刻处于禅定的状态里面呢?实际上我们的“心”清净下来,我们的意识、言行、五官等,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感知当下的过程,去体验这样的一种生活境界,你没有这样去体验的时候,你的心是分离的,你的心是挂碍的,你的心永远是漂浮在外面的,你们看过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没有?在这本书里讲到:如果一个人时刻能跟他的“真我”作对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碰到所有的困惑都能迎刃而解。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中国在高度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家由于偶然的机会成功了,得到第一桶金,他觉得这套方法很实用,然后一直用这个方法。当我们碰到加入世贸、遭遇金融风暴等的时候,然后就傻了。我经常把偶然成功的企业家叫做无头的苍蝇,被人家关到一个玻璃瓶里面,乱撞撞到了洞口,当这样成功的时候,他是不知道所谓的成功规律的。所以他总是认为按他原来的方法做就能成功。世界上非常成功的那些大企业,他们的成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松下幸之助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跑到寺院里面去禅修,他会把公司所有的事情放下,当他把外面所有的东西都放下,去回想内心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捕捉到的信息都比较真实。你们回去的时候我会送一本书给大家,是稻盛和夫的《活法》,这个人一生创立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第一五百强企业创立好的时候,竟然出家了三年,然后又回来创立了一个五百强企业。他就把自己一生当中这样做事情的心得体会融汇成一本书,我发现这本书里面讲到三个最重要的思想:
第一:心念的力量
第二:利他的精神
第三:厚德载物
我看这些人总结自己的企业哲学思想,论证自己经营之道的时候,我也在自我反思和自我体验,从中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说这世间最简单的道理,也就是最实用的东西,最实用的东西他的力量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往往把最简单的方法抛在旁边,一味地去索取很玄妙、很难懂、很不容易求到的东西,然后大家趋之若鹜地去仿效去求取,最后这些东西跟我们企业管理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在劝告那些企业家,让他们回到自我内心的状态里面去提升自己,然后以更清晰的状态去面对你的事业和人际,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那天跟一个桐乡的音乐家聊天,他现在古琴的弹奏方法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跟他谈起音乐的事情,我连基本的八个音符都不懂的人,但是我的头脑当中有一种感觉,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然后跟他在那里瞎侃。我就跟他说:“通过我们佛教的禅修会捕捉到一些语言、一些声音、一些人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的那一种空灵的思想。把外在那种分别的状态全部收回来的时候,用心去跟宇宙作对接的时候,你所得到的才是最正确的”。我和他说我也听了很多音乐,比如国外那些语言我听不懂,但是他们唱出来的那种声音、那种感染力、那种震撼人心的音符,我的内心当中就会收到那种声音,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这样的一种境界实际上就是共鸣。虽然我这方面不懂,但是我总觉得很多东西它能找到一种共鸣,找到一种横向的通达。
我们学禅修的时候如何通过一种表象得到一种事物共通的道?只有我们得到那种“道”的时候,发现我们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都能找到那种本质和规律,从而去掌握它,最后你就发现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我发现那些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就是明白了这个道,当我们明白不了这个道的时候,“金融风暴”来了,我到底做什么好?找不到方法,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我们说禅修是开启人类最高智慧的一把钥匙,实际上它就是让我们把那种迷茫、分别、表象、障碍,那种浮在表面的心,不断地沉淀下来,沉淀到彻彻底底的时候,发现那时候张开眼睛、听到声音甚至尝到的、摸到的各种东西,你就有一种入木三分、透入水底的境界,就能把所有的问题想明白了。所以在我们做事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该如何去找到那一份“道”?如何通过这种道去透彻地了解,我认为禅修就是最捷径的方法。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做得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通过一些方法,好像跟这个频道有所相似,他们会去打高尔夫球、写毛笔字、听音乐、到深山里面感受大自然的信息等,实际上他们也是想得到一种类似“道”的东西。就跟陈总一样,我们不知道约过多少次,这次终于碰到了,我相信他这两天的收获一定很大,只有在禅修里面才能找到那种道,我觉得他找对地方了。所以希望陈总回去也坚持禅修,每天拿二十分钟出来禅修,其实我说的禅修很简单,司机在开车的时候你也可以禅修,给自己一个信息全身放松,然后关注呼吸,这就是给自己禅修。很多人在等人的时候很不耐烦,他怎么还没到?他是不是堵车了?你一直挂碍很多事情,当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放下的时候,那也是一种禅修的境界。
所以,接下来我希望我们每个同修回去把自己的生活、起居、工作等,都当作一个禅修,不要让自己焦虑,不要让自己恐惧,不要让自己有挂碍,不要让自己怀疑。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从你身上、从你心灵当中清扫出去,不要造成你心灵当中一种负面的困惑。当我们困惑了,我们肉体里面就会产生一种毒素,我们的思想里面就有一块地方是黑暗的。在我们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都会因为这个困惑,考虑问题就会不究竟、不彻底。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心修到非常光明和自在,非常的清净和豁达。人的内心里面对抗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执着、贪心、金钱、名利、”等,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会决定着你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当我们时刻处于关注着自己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变成我们身上无形的困惑。我经常在不一样的场合跟自己内心作对话,那时,我就发现很多问题:“我被别人重视了,被批评了,被赞叹了”,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活动,当我们时刻关注这些东西的时候,那我们的思想考虑问题真的很受局限。
曾经有个宗教局的领导跟我说有个寺院的师父,总是从小师父他们身上扣很多各种各样的费用,佛事的费用、工资的费用、补贴的费用。我当时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一个寺院的负责人你离开了…
《遵循自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