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法师在“止语禅”上的开示
大家晚上好!最近外面“猪流感”肆虐,这两天你们在寺院里吃素,回去也坚持吃素,那样就不会染上猪流感了。我最近一直在看《藏地密码》,第八本还没有写出来。我到网络上去搜索了好几次,所以,心一直在挂记着这件事。为什么呢?就是《藏地密码》里面讲到了密修的高级老师,他修到一定境界以后,可以好几天不吃饭,而且身体里面展现出来的能力跟平常人一样,甚至是与众不同。禅修就是通过一种方法,让我们的内心比平时更安宁,通过我们的呼吸改变身体的循环机能和免疫状态,让我们以不一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我们修禅就是面对自己原有的那种身体结构,进行一种新的转换,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佛菩萨没办法给大家,老师也没办法给大家,靠什么得到呢?靠自己。你们如果内心里面很渴望它,它就是你的,如果不渴望,那你永远都得不到。现在世界上很多的人都在修禅修,包括很多无宗教信仰者也在禅修。他们靠的就是自己想要,自己想要了你就能得到。你的心中没有这种期待和需求,你就得不到。
晚上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菩提达摩讲的“二入”和“四行”。
这是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在他的《入世行论》上所讲的一个修禅修的最基本的东西。他把禅修最中心的思想用这几个字来概括。什么叫“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要想对禅修有个入门的了解,其实简单的就是两点:第一点你对佛学禅修的思想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说为什么要禅修?禅修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要从禅修里面得到什么?或者说通过禅修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维方式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当然了,你们从来没有这样坐过,一下子让大家坐在这里就会坐立不安,坐在蒲团上就如坐针毡,很多人都逃掉了。你们很难得,一天坚持下来了,能坚持的人都是非常有佛缘的。
一般的人给他一个这么宁静的场所,让他把眼睛闭起来面对自己,他就很难受,他的脑子里面总想“只有从外在找一些东西能让自己得到快乐,而不想从内在去挖掘。”禅修里面首先要理入,就是从理论上,从理法上,从事物的本质上去认识它。大家都知道,佛教两千多年以来一直用禅修来开发第一智慧,这种第一智慧靠什么得来的?不是无缘无故叫你坐在那里就能开智慧。你首先要对事物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对宇宙间万事万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从这里面去悟出生死,悟出人生,悟出事物的成、住、坏、空之规律。只要你从这里面悟出人生以后,你就发现宇宙的任何东西摆在你面前都能明明白白。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所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都让自己困惑不已,我们每天总在黑暗当中摸索,总是在迷茫的人生里面找不到方向,有些人在现实人生当中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人家说这样对的,我就这样去做。人家说“我要有好车,我要有洋房,我要有什么什么,这才是成功的人生”。然后自己就不停的往这方面去追求,等到哪一天自己拥有了这些原来所期待的东西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快乐,而且给自己带来很多很多负面的东西。所以总是在这样迷茫的人生里面解脱不出来。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怎么做才能体现我人生的存在价值?所以佛教的思想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正确地面对这个世间。当我们明白这种状态以后,我们发现所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在我们没有掌握这种道理以前,我们碰到任何东西都无法明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或者用西方哲学讲就是“形而上学”。从“道”上面来讲我们人跟物是一样的,我们的房子跟山河大地是一样的,我们的鲜花、水、石头、木头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如何找到那个“一样”呢?不知道如何切入,怎么也不能明白。就像我今天跟他们讲的上帝、天主,中国所讲玉皇大帝,甚至印度讲的梵天,实际上就是一个东西,当我们不了解它的时候,上帝怎么能跟皇天一样?天主怎么跟我们的玉皇大帝一样?所以佛教对这个思想的理解它就跟其他宗教不一样。我们并不是说怎么样来抬高佛教,而是说如何能正确地了解事物的规则。佛教里面讲这些都是因缘和合。
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相同的缘分聚集而成,因缘离散了,这个事物就消失。宇宙也一样,人也一样,山河大地也一样。我们所住的房子和椅子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佛学所讲的缘起思想。就像要想让种子发芽,就一定要具备阳光、土、水、空气,这四个条件就是种子发芽的最基本的要求。明白了这个理以后,就能感觉到房子的存在,事物的成长以及这个地球如何存在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佛教里面讲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因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东西。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当我们很痛苦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是算秒,一秒跳过去也是那么的艰难。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一天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你们到了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中间,那一年一年就好像跟一天一天的过一样,一下子一年就过去了。所以我从30岁到现在好像没有感觉,怎么这么多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世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天上一日,世上百年。”因为他们快乐,因为他们觉得时间对他来讲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以前的那些祖师大德们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这个地球在银河系上是一粒灰尘。当我们把每一个物质分到最小的单位,原子、中子,一直分到最小的单位,你把这个最小的一粒灰尘放大成地球那么大的时候,它里面的所有的生物也许跟我们这个地球是一样的。当我们把这个地球缩小再缩小,缩小到灰尘那么小的时候,没感觉了。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我是没去过,但很多人跟我讲,走到沙漠的时候,你就了解到人是那么的渺小。我到过大海,在旁边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感觉人就像沧海一粟,所以佛学里面讲“须弥可以纳入芥籽,芥籽里面可以存在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华严经》的思想。芥籽就是很小的物质单位,里面存在着无量世界。一个芥籽里面可以存在着无量的世界,无量个世界可以在一芥籽里面存在,这就是“大”跟“小”,这就是我们人对宇宙的认识。所以在佛学的思想里面,没有时间,没有地域,就是这个地方的处所和分别。
所以我们人稍微有一点成就,那种贡高我慢的心就不断地膨胀,认为自己是天下唯一的,认为我很了不起。当我们的思想境界跨过这种固定思维的时候,我们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我经常在企业界跟那些企业家讲,你要把事情做好,首先要了解事物的规则,你不了解它你永远走不到头。别人做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为什么我做就老是碰壁?别人做那么容易,我总是做不好。就像我们培训行业一样,有很多人在排队上课,有一些公司就连学员都招不满。我在杭州上过好几次生命动力的课程,他们老是招不满人,就七八个人,十几个人。最近上行管的时候,好多人都排队着上,这里面说明了什么?人家不想要的东西,肯定就不会去上课。如果别人想要那个东西候就会追着你,那你很容易就做成了。所以我们经常讲,你如果追求钱,钱跑得比你还快,当钱追着你的时候你想不赚都不行。这里面说白了实际上就是“利他”的思想,你不断地为别人着想,不断地为别人的利益考虑,你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别人所需要的东西,那别人就会不断的被你所吸引。反过来讲,你的东西人家不需要,那当然就离你远去了。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进入理的境界,没有进入理,你做什么东西都很困难。
我们禅修的时候,把心沉淀下来,然后去觉察我们的生命,去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这里面去悟出一些东西。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有智慧,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掌握好事物的规律,心理想得好好的,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却不是别人想要的东西。认识了这个道理,然后我们不断的去印证、去觉察、去体验。实际上禅修没有多少理论。我经常跟人家讲怎么禅修?你每天拿20分钟时间,把手机关掉,或者设成静音,离你的电话远一点,在门上挂一个牌“我现在禅修中”。然后,这个时间内什么都不要做,把眼睛闭起来,全身放松,把心收回来,用心感觉当下,如果腿盘不好,你只要交叉着盘就好了。把身体坐直全身放松,把手合在一起,然后感觉呼吸就行了,没有那么多要求。每天都拿一点时间来自我反思、觉察和自我观照。观照我们的心,观照我们自己的思想、身体的感觉。当然这是很初步的禅修。如果你们修好的话,就像那个台湾的居士,他姓丘,跟我讲“他腿双盘起来一坐三个小时不动”,他能在坐禅里面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当你们坐到自己时刻处在一种禅乐的状态时,你以后就可能活80岁,也可能活100岁。所以,行入就要我们不断地去印证,去实践。禅修没有太多的理论,就是让你坐着就行,每天拿一点时间坐下来。
理入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它,行入就是要去实践它。佛教的典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它所有的思想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你如果不去印证,不去体验,所有的思想都等于白说。所以我们禅修最主要的就是去印证它。
四行:这个四行里面分成四种,我一个一个给大家来解释。
第一个,叫“报怨行”。报,就是对待,对待我们的冤亲债主。就是跟你的思想不吻合的人,敌对的人,你如何去面对?佛教里面讲的债主呢,可能是你的子女,你的父母,甚至跟你生活在一起,然后又不断地打击你的人,我们都把他都叫做债主。有一个人跟你生活在一起,天天给你打击,天天给你难受,你又离不开他,这个人就是债主。比如你的孩子,你又不能不照顾他,但他天天到晚会给你找罪受。他可能喜欢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到处惹事生非。惹完祸,所有的烂摊子都要你去收拾。他也是债主,知道吗…
《什么是“二入”与“四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