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與智慧的力量▪P3

  ..續本文上一頁,讓我一下子在兩年之內把這個寺院建起來的時候,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如果每一分錢都是絞盡腦汁去得來的時候,你就會對每一分錢都會珍惜,對每一個石頭放在這裏你都會有感情。實際上這就是過程,人活著就是這個過程,體驗這個過程,感受這個過程,用快樂的心去接納這個過程,你就發現每天活著都很快樂,修行就是不斷轉換的過程,不斷地自我提升,不斷的自我轉換,不斷地讓自己的不足得到轉換。

  不要認爲自己有缺點輕視自己。大家共同來到這世間都是基于相同的業報,我們叫共業世間。你想想看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長著鼻子、耳朵、嘴巴、兩條腿、兩個手,沒有一個人長叁條腿吧,沒有一個人長兩個腦袋吧?沒有一個人長四個眼睛吧?沒有呀,實際上這就是共業,概括起來是財色名食睡,人的基本需求都一樣,動物的本性都一樣。我們覺得這個人特別貪名就看不起他,其實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們要知道,人家有不足,我們沒必要去恥笑別人,自己不足的時候要想盡辦法讓自己得到改變。這樣去思考人生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每一個人都有付出很正常的。所以我們以前認爲那個人或這個人一點用都沒有,現在對我一文不值,我不要用他。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待問題的判斷和層面有所不同,我們用人的技巧也是如此。這個人有什麼優點,肯定也有哪方面的不足,如果不足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能把不足的一面給展現出來,把優點的一面放在他最適合的崗位,他就是最好的,不要認爲他有缺點我們就不敢用他。

  如何用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德行,也就是慈悲心。一個企業做得越大、影響性越廣,這個企業的領導人的德行就像一面旗幟。我們企業講軟實力文化建設,實際上就是把這樣的一面旗幟的精神,不斷地從上而下滲透到每一個員工和客戶,只有不斷地滲透、延伸,才會讓企業這艘大船永遠在風平浪靜中往前行駛。所以我們說船越大,水就要越深,不然的話船就會擱淺,德行就是這樣。如果說我們在某一個崗位上,你的崗位越高,這個時候你的德行就必須要越厚。我自己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也是不斷地這樣自我關照。因爲你的高度越高,你的輻射面就越大,所有的人就會拿著各種各樣的放大鏡來看你,甚至你的某一種舉止就會讓別人以此看待你整個企業的印象。所以在我們做事情時,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崗位越重,關照你的人就會越多,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德行。所以,修煉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從自我內在裏面轉變,從負面轉變到正面;從消極轉變到積極;從染汙和煩惱轉變到清淨和平等。

  五、無欲則剛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如果僅用有形的物質來填充自己,那空虛的心靈將永遠得不到滿足。只有愛這無形的東西才能讓人的心靈空間都充實。

  日本武士道精神中,武功的最高境界不是會多少招數,而是你內心到達多深的境界。【動物世界】裏面拍到,蛇在捕食的時候,開始時一直靜靜地低著頭,屏息靜氣,但當看到獵物時,會馬上箭一樣沖過去消滅對方。《功夫熊貓》裏面講到的武功最高的秘笈是什麼?一張白紙是吧,佛教裏面講到的無欲實際上就是這種境界。當我們把內心當中的執著、期待、欲望全部放下的時候,釋放出來的能量無可匹敵。很多人以爲無求無欲,就什麼都不做了,不是的,這恰恰是最積極的前提。周總理講到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是爲了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興盛的大抱負,而不是個人的功名利祿。如果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能以這樣寬大和高遠的境界來定位自己的時候,那麼所謂的問題都不成問題,不會造成你的困擾,事情會變得非常容易。

  唐朝的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一個人牽著馬走了五萬公裏,走過荒無人煙的沙漠,走過天氣惡劣的雪山,碰到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有一次被人家抓起來,要把他肚子破掉,把心掏出來祭天,他當時跟那個少數民族的酋長講,他說你給我一點時間,讓我的心安住下來了你再破它。他用觀空的思想在那裏念心經,最後在念的過程當中狂風大作,把那些少數民族嚇壞了,認爲可能是天神發怒了,所以他們說這個人是不能殺的,所以趕緊把他請下來了。這就體現了無欲的剛強,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時候,實際上那就是一種最強的力量。

  我們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到老的時候,我們嘴裏邊牙齒壞得最快,但是有一個東西一直都沒有損壞,那就是舌頭,因爲舌頭最柔軟。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管理當中要學水的哲學、水的管理、水的人生。碰到高山我就彎一個彎繞過去,碰到平原我就漫過去,碰到鐵網就鑽過去,碰到閘門就停下來等待,所以它能容納萬物。所以佛教很多思想,不能從表面上看,要從更深的層次去看待、去思考,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我們平常想不到的境界和高度。

  六、布施得富有

  常行布施就能富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佛遺教經》

  富有並不等于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內心圓滿和平和的狀態。《讀者》中有一篇文章,講到了如何才能富有,第一個就是布施。當人的內心只停留在對金錢的欲求上的時候是貧乏的,如果放下強烈的占有欲時,你就發現人生不單單只有金錢。布施實際上就是破除我們的貪婪之心,破除我們對事物強有的占有欲,對物質有一種更深刻的認識,學會知足。佛教裏面講,修菩薩行首先要學會布施,布施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是用錢物去幫助別人;法施是用思想去教育別人;無畏施就是給予別人安全無懼和勇敢,這都是布施。所以,布施是體現我們人在天地之間的奉獻高度。我在甯波有一個學佛的弟子,他每天看著“舍得”那兩個字,然後在生活中用心體會,他說有舍才會有得,能舍得出去然後很多東西就會回饋到我們身上。如果我們把名望、地位、金錢、利益等一切好處,都抓在自己的手上不願意付出的時候,誰願意跟你走在一起?誰願意跟你一起奮鬥?所以當我們放下執著打開愛心的時候,就有很多很多財富自然而來。

  我們要培養布施心,學習菩薩叁輪體空的布施精神。當我們遭遇困境的時候,碰到比我們更苦的人,我們能不能去幫助呢?這個世間能布施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都是很富有的人,只要你有一顆布施的心和悲憫的菩提之心你隨時都可以布施。一個微笑、一句贊歎、撿垃圾、讓位等等都能體現布施的精神,和諧社會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布施愛心,時刻用柔軟之心去感化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用這樣的思想去打造團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團隊的凝聚力。如果你能用同體和慈悲之心去感受身邊的每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像你的兄弟姐妹一樣,那麼親切、那麼可愛。如果我們以更開闊的菩提心去感受、培養深化這種精神,沿著這個方向去前進,最後就會升華到諸佛菩薩的境界。

  我經常會想,要快樂地活著還是痛苦地活著?什麼是人生最終極的目標?實際上人活著一期生命,從零開始到最後還是歸于零,兩手空空地來到這個世間最後還是兩手空空地走掉。亞力山大大帝臨死時,讓人把棺材挖開四個洞,把自己的手腳攤在棺外以警告世人:偉大如我的亞曆山大大帝,也是兩手空空離開世界,沒能帶走任何東西。想一想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曾經叱詫風雲的曆史人物,在他們那個年代無論是多麼不可一世,最後在我們的感覺中,可能通過曆史的文字才會形成一種記憶,早就灰飛煙滅了。而我們在座的每個人,從出生到成長,從成長到變異,從變異到衰老,從衰老終歸到死亡,去想一想所有人共同的生命過程的時候,我們又有什麼放不下舍不得呢?所以我們之所以沒有放下、舍得、知足的境界,是因爲我們沒有從生死的角度來看待今天所發生的問題,如果我們能透視生死的時候,我們才能很明白地活著。不能透視生死的時候,你就是一個芸芸衆生,一點點事情在你面前出現你都無法通過、無法面對,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天天抱怨丈夫賭博、兒子不乖、事業很難,你好好想一想看,如果你馬上要離開這個世間了,你還有事業放不下嗎?還有丈夫放不下嗎?還有孩子放不下嗎?還有郁悶的心在你內心當中掙紮和煎熬嗎?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我們的目光就是那麼短淺,我們看待問題就是那麼狹隘,我們就沒辦法看破眼前。回想我們以前所做過的,考試考不好,跟某一個同學鬧矛盾,或者說失戀或者什麼什麼事情,現在想一想都是過眼雲煙。你現在想起來你的過去是這樣,再過四十年五十年的時候,再去想想你現在發生的事情還是跟以前一樣的,過眼雲煙。所以碰到問題的時候,你就把時間往八十歲上推移,再想想現在我叁十歲二十歲碰到的問題,如丟棄工作、沒簽到單、疾病、家庭的分裂等等,都成爲昨日的記憶了。現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多問題無法選擇無法面對,等到你臨終咽氣的時候去回想自己的一期生命,想想那就是過場。所謂智慧就是突破你現在思維的模式,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寬度來看待一切,你的高度越高,你的智慧就會越博大。你如果站在人性的高度,你就會看到人世間的狀態;你站在世間的角度,會看到萬事萬物的狀態;你如果站在出世間的高度,就會看到超脫。我們所碰到的問題都是杞人憂天自尋煩惱來的,都是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沒有人跟你過意不去。當我們內心靈突然感悟了,突然間打開了,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境界一片光明,不會有任何黑暗。往往我們的心不願意打開,不願意去面對世界,總是把自己陷入在陰暗、消極、頹廢、恐懼的狀態裏面,把自己鎖在一個某一種思維方式中。佛學講,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它的因緣和條件的,如果具備了就都能圓滿解決,如果不具備,再急躁也無濟于成功,欲速則不達。所以在智者面前永遠不會有困擾,因爲,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其成功的規律已經了然于心。

  外在的敵人永遠打不敗你們的,只有內在的敵人才會摧毀你,所以佛陀當時在兩千多年就講過,他說未來能毀滅佛教的不是外道,只有穿著這身衣服的內在的蛀蟲。我們工作做不好,市場做不好的時候,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我們要想盡辦法從內在升華自己,不斷地學會自我淘汰,自我超越,我們這個品牌永遠不會被別人打敗,所以我們不要在內在裏面去製造蟲子,也不要去在乎別人的市場占有率,要擔心的恰恰是我們自己。當你是一個真正的強者的時候,敵人越多,你的能力就會越強。

  以上跟大家分享了幾個方面,希望我們每一個家人能從這這裏面獲得感悟,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把這些思想之光自然貫徹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去,在未來的人生快快樂樂地活著。希望我們每人都擁有廣闊、清淨、光明的菩提心,升華人生和理想。希望通過禅修,把我們的眼睛關掉,把我們的耳根關掉,把我們的舌根關掉,把我們分別在外流離的那顆心,全部收回來,不斷地覺醒、覺察、反省。

  今天就分享到這裏,阿彌陀佛。

  

《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