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与智慧的力量▪P3

  ..续本文上一页,让我一下子在两年之内把这个寺院建起来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果每一分钱都是绞尽脑汁去得来的时候,你就会对每一分钱都会珍惜,对每一个石头放在这里你都会有感情。实际上这就是过程,人活着就是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用快乐的心去接纳这个过程,你就发现每天活着都很快乐,修行就是不断转换的过程,不断地自我提升,不断的自我转换,不断地让自己的不足得到转换。

  不要认为自己有缺点轻视自己。大家共同来到这世间都是基于相同的业报,我们叫共业世间。你想想看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长着鼻子、耳朵、嘴巴、两条腿、两个手,没有一个人长三条腿吧,没有一个人长两个脑袋吧?没有一个人长四个眼睛吧?没有呀,实际上这就是共业,概括起来是财色名食睡,人的基本需求都一样,动物的本性都一样。我们觉得这个人特别贪名就看不起他,其实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们要知道,人家有不足,我们没必要去耻笑别人,自己不足的时候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得到改变。这样去思考人生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每一个人都有付出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以前认为那个人或这个人一点用都没有,现在对我一文不值,我不要用他。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待问题的判断和层面有所不同,我们用人的技巧也是如此。这个人有什么优点,肯定也有哪方面的不足,如果不足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把不足的一面给展现出来,把优点的一面放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他就是最好的,不要认为他有缺点我们就不敢用他。

  如何用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德行,也就是慈悲心。一个企业做得越大、影响性越广,这个企业的领导人的德行就像一面旗帜。我们企业讲软实力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把这样的一面旗帜的精神,不断地从上而下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和客户,只有不断地渗透、延伸,才会让企业这艘大船永远在风平浪静中往前行驶。所以我们说船越大,水就要越深,不然的话船就会搁浅,德行就是这样。如果说我们在某一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越高,这个时候你的德行就必须要越厚。我自己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也是不断地这样自我关照。因为你的高度越高,你的辐射面就越大,所有的人就会拿着各种各样的放大镜来看你,甚至你的某一种举止就会让别人以此看待你整个企业的印象。所以在我们做事情时,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岗位越重,关照你的人就会越多,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德行。所以,修炼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自我内在里面转变,从负面转变到正面;从消极转变到积极;从染污和烦恼转变到清净和平等。

  五、无欲则刚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仅用有形的物质来填充自己,那空虚的心灵将永远得不到满足。只有爱这无形的东西才能让人的心灵空间都充实。

  日本武士道精神中,武功的最高境界不是会多少招数,而是你内心到达多深的境界。【动物世界】里面拍到,蛇在捕食的时候,开始时一直静静地低着头,屏息静气,但当看到猎物时,会马上箭一样冲过去消灭对方。《功夫熊猫》里面讲到的武功最高的秘笈是什么?一张白纸是吧,佛教里面讲到的无欲实际上就是这种境界。当我们把内心当中的执着、期待、欲望全部放下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能量无可匹敌。很多人以为无求无欲,就什么都不做了,不是的,这恰恰是最积极的前提。周总理讲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是为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兴盛的大抱负,而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能以这样宽大和高远的境界来定位自己的时候,那么所谓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不会造成你的困扰,事情会变得非常容易。

  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一个人牵着马走了五万公里,走过荒无人烟的沙漠,走过天气恶劣的雪山,碰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有一次被人家抓起来,要把他肚子破掉,把心掏出来祭天,他当时跟那个少数民族的酋长讲,他说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的心安住下来了你再破它。他用观空的思想在那里念心经,最后在念的过程当中狂风大作,把那些少数民族吓坏了,认为可能是天神发怒了,所以他们说这个人是不能杀的,所以赶紧把他请下来了。这就体现了无欲的刚强,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实际上那就是一种最强的力量。

  我们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到老的时候,我们嘴里边牙齿坏得最快,但是有一个东西一直都没有损坏,那就是舌头,因为舌头最柔软。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管理当中要学水的哲学、水的管理、水的人生。碰到高山我就弯一个弯绕过去,碰到平原我就漫过去,碰到铁网就钻过去,碰到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所以它能容纳万物。所以佛教很多思想,不能从表面上看,要从更深的层次去看待、去思考,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我们平常想不到的境界和高度。

  六、布施得富有

  常行布施就能富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佛遗教经》

  富有并不等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内心圆满和平和的状态。《读者》中有一篇文章,讲到了如何才能富有,第一个就是布施。当人的内心只停留在对金钱的欲求上的时候是贫乏的,如果放下强烈的占有欲时,你就发现人生不单单只有金钱。布施实际上就是破除我们的贪婪之心,破除我们对事物强有的占有欲,对物质有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学会知足。佛教里面讲,修菩萨行首先要学会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财施是用钱物去帮助别人;法施是用思想去教育别人;无畏施就是给予别人安全无惧和勇敢,这都是布施。所以,布施是体现我们人在天地之间的奉献高度。我在宁波有一个学佛的弟子,他每天看着“舍得”那两个字,然后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他说有舍才会有得,能舍得出去然后很多东西就会回馈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把名望、地位、金钱、利益等一切好处,都抓在自己的手上不愿意付出的时候,谁愿意跟你走在一起?谁愿意跟你一起奋斗?所以当我们放下执着打开爱心的时候,就有很多很多财富自然而来。

  我们要培养布施心,学习菩萨三轮体空的布施精神。当我们遭遇困境的时候,碰到比我们更苦的人,我们能不能去帮助呢?这个世间能布施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都是很富有的人,只要你有一颗布施的心和悲悯的菩提之心你随时都可以布施。一个微笑、一句赞叹、捡垃圾、让位等等都能体现布施的精神,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布施爱心,时刻用柔软之心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用这样的思想去打造团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团队的凝聚力。如果你能用同体和慈悲之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像你的兄弟姐妹一样,那么亲切、那么可爱。如果我们以更开阔的菩提心去感受、培养深化这种精神,沿着这个方向去前进,最后就会升华到诸佛菩萨的境界。

  我经常会想,要快乐地活着还是痛苦地活着?什么是人生最终极的目标?实际上人活着一期生命,从零开始到最后还是归于零,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个世间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走掉。亚力山大大帝临死时,让人把棺材挖开四个洞,把自己的手脚摊在棺外以警告世人:伟大如我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是两手空空离开世界,没能带走任何东西。想一想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年代无论是多么不可一世,最后在我们的感觉中,可能通过历史的文字才会形成一种记忆,早就灰飞烟灭了。而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到变异,从变异到衰老,从衰老终归到死亡,去想一想所有人共同的生命过程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得呢?所以我们之所以没有放下、舍得、知足的境界,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生死的角度来看待今天所发生的问题,如果我们能透视生死的时候,我们才能很明白地活着。不能透视生死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芸芸众生,一点点事情在你面前出现你都无法通过、无法面对,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天天抱怨丈夫赌博、儿子不乖、事业很难,你好好想一想看,如果你马上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还有事业放不下吗?还有丈夫放不下吗?还有孩子放不下吗?还有郁闷的心在你内心当中挣扎和煎熬吗?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我们的目光就是那么短浅,我们看待问题就是那么狭隘,我们就没办法看破眼前。回想我们以前所做过的,考试考不好,跟某一个同学闹矛盾,或者说失恋或者什么什么事情,现在想一想都是过眼云烟。你现在想起来你的过去是这样,再过四十年五十年的时候,再去想想你现在发生的事情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过眼云烟。所以碰到问题的时候,你就把时间往八十岁上推移,再想想现在我三十岁二十岁碰到的问题,如丢弃工作、没签到单、疾病、家庭的分裂等等,都成为昨日的记忆了。现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多问题无法选择无法面对,等到你临终咽气的时候去回想自己的一期生命,想想那就是过场。所谓智慧就是突破你现在思维的模式,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来看待一切,你的高度越高,你的智慧就会越博大。你如果站在人性的高度,你就会看到人世间的状态;你站在世间的角度,会看到万事万物的状态;你如果站在出世间的高度,就会看到超脱。我们所碰到的问题都是杞人忧天自寻烦恼来的,都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没有人跟你过意不去。当我们内心灵突然感悟了,突然间打开了,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一片光明,不会有任何黑暗。往往我们的心不愿意打开,不愿意去面对世界,总是把自己陷入在阴暗、消极、颓废、恐惧的状态里面,把自己锁在一个某一种思维方式中。佛学讲,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它的因缘和条件的,如果具备了就都能圆满解决,如果不具备,再急躁也无济于成功,欲速则不达。所以在智者面前永远不会有困扰,因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成功的规律已经了然于心。

  外在的敌人永远打不败你们的,只有内在的敌人才会摧毁你,所以佛陀当时在两千多年就讲过,他说未来能毁灭佛教的不是外道,只有穿着这身衣服的内在的蛀虫。我们工作做不好,市场做不好的时候,不是别人的原因,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我们要想尽办法从内在升华自己,不断地学会自我淘汰,自我超越,我们这个品牌永远不会被别人打败,所以我们不要在内在里面去制造虫子,也不要去在乎别人的市场占有率,要担心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当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的时候,敌人越多,你的能力就会越强。

  以上跟大家分享了几个方面,希望我们每一个家人能从这这里面获得感悟,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把这些思想之光自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在未来的人生快快乐乐地活着。希望我们每人都拥有广阔、清净、光明的菩提心,升华人生和理想。希望通过禅修,把我们的眼睛关掉,把我们的耳根关掉,把我们的舌根关掉,把我们分别在外流离的那颗心,全部收回来,不断地觉醒、觉察、反省。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阿弥陀佛。

  

《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