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幸福的人生如何打造▪P2

  ..續本文上一頁事說,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二人到中央之帝混沌那裏去玩。混沌很熱情地招待他們,他們就想著報答混沌。混沌沒有七竅,于是他們就悄悄地爲混沌開鑿七竅,想使混沌變得能看能聽能說。他們認爲這樣才能使得混沌變得更正常,更聰明。于是就每天鑿一竅,七天後,鑿完七竅,混沌卻死了。這不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嗎?萬事萬物有其自身的規律,爲什麼要妄自尊大地改變它呢?

  我們如何能夠把事業做得圓滿成功呢?那就是我們應當考慮到事物生存發展的原則,遵循規律來做事業。比如我們做美容,就應當要知道自己的客戶群體有什麼需求,市場在哪裏。只要滿足客戶的需求,按照市場規律來做,沒有不成功的道理。又如同我要生産的是我現在所用的這塊黑板,那麼我就應當要考慮到什麼樣的人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用到它?它是不是方便書寫?能不能幹淨地擦去字迹?它能夠被反複利用多久等等。如果各種各樣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那麼它自然會有市場。但是現在很多企業所考慮的都是怎樣更快地撈回自己的成本,希望依靠剝削工人的絕對剩余價值來提高自己的利潤,那麼企業怎麼可能成功呢?

  我們曾經討論過富士康的連續跳樓事件,如果不把員工當作獲得利潤的工具,又怎麼會有這一系列的悲劇産生呢?怎麼會引起現在的軒然大波呢?我們知道,該集團的設施、環境都是很好的,但是問題就出現在它的管理製度上。公司規定,在每天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之外,如果加班時間越長,就能夠得到越多的工資。很多工人,就會爲了工資而拼命工作,長時間下來,心理壓力就會很大,産生很多的心理問題。人並不是機器,不是加了油就能夠持續轉動下去的,他有感情、有血肉,有追求快樂的需求。在利益的強壓之下,公司的利潤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強勢的保證,但是這種強壓,卻只是短期的,不可能持久。沒有人性關懷的企業,不符合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企業,其最終命運大家可想而知。

  我見到幾個企業的顧問,我問他們:“你們是想把企業做大,還是做長?”現在許多企業所關心的都只是在多短的時間內,他們可以將自己的生意做到多大的規模。似乎在別人心目中,你的店開得越多,車子越高級,或者說,你擁有的資産越多,就說明你的價值越大。實際上,這是一個惡性的誤導。你的企業在高速擴張的時候,你沒有細想,你的管理是不是跟得上?市場是不是有那麼多的需求?員工是不是願意在你高速運轉的企業中繼續快樂地勞動?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出現,在決定擴大規模之前,你思考過嗎?

  90年代前期,史玉柱創立巨人集團,90年代中期因其名下的計算機與保健品業務而煊赫一時;同期,他高速發展自己的集團並在珠海籌建巨人大廈;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史玉柱將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資金調往巨人大廈,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極而衰。僅一年以後,巨人集團名存實亡。他之所以在事業中所經曆如此挫折,就是因爲在企業高速發展時,一系列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所以,我們需要思考,你是想將企業做大還是做長?做長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發展,關注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思考、解決它們。人員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許有的人才可以付高薪挖過來,但是,既然他可以爲了金錢而轉投于你,就可能因爲同樣的理由離開你。

  我在深圳的一個總裁培訓班裏遇到一個新加坡的老太太。她在新加坡開了四家雜貨店,我問她,這四家店,你花了多久建立起來?她回答說,四十年。每十年,她多開一家店。華人在新加坡做生意很少用貸款。很少去融資,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辛辛苦苦四十年,事業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現在許多人認爲不會用銀行的錢,不會去融資,這似乎是愚蠢的,但是你們知道嗎,在貸款和融資的過程中隱含著多少的潛在危機呢?一旦銀根緊縮或者遇到金融危機,那些依靠貸款或融資度日的企業可能會突然面臨許多的問題。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用自己現有的資源或資金來做事情,這是最穩妥的。

  有許多高速發展的企業都在一夜之間面臨危機,這實際上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就像“月盈而虧”一樣的自然,當你的企業在高速上升時,身處其中的人會感到飄飄然,他滿心算計著資産在多少年內翻了多少番,並理所當然地假設明天會更好。但是明天怎麼會更好呢?正像一個發狂的元帥不能夠指揮戰役一樣,一個雄心啖啖的企業家是無法理智地看到成功背後的危機的。産業的高速發展之下包藏著許多浮躁的心靈,而浮躁如同迅速蔓延的瘟疫,感染了更多的人,甚至同樣,感染到了我。我前幾年發願在短期之內完成香海禅寺的重修,想讓這個包涵了使命與理想之地得到重光,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錢,于是我們只得向承包工程的人拖欠了余款,現在,從表面上看,我們的願景基本完成,但是資金的問題至今沒有徹底得到解決。這就是高速發展的禍端,需要警醒的頭腦來面對和解決。所以我認爲理想的生意,是通過你自己一步一步堅持不懈的努力,得到更好的、穩定的生活。

  而收獲自己的一份事業之後,切記不要與他人攀比,比較是沒有盡頭的。你有了一千萬,可能別人有一個億,總是有人會比你好的。五指生來有短長,你又何苦徒增煩惱呢?這世上既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也沒有十分的壞,當你認定一項事業,聽聽知己朋友的意見,權衡比較之後,就堅持去做,總會得到自己的一份結果。這結果無論怎樣,都是我們自己一手創造的,應當坦然接受。

  前幾年,我剛從普陀山佛學院來到嘉興時,認識了許多杭州的朋友。當時我重建香海禅寺的工程剛剛開始,他們都不理解我,紛紛離開了我。他們對我說:“師父,既然你要做普法立身的事業,要做社會慈善的事業,那麼何不直接去普渡,直接去施予,爲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建那麼大的房子呢?”幾年以後,直到我的工程基本完成,寺院初具規模時,他們才重新出現在了我的身邊。他們終于明白,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你無論做怎樣的事情,都要有一個平臺,沒有平臺,便沒有人認識你;既然沒有人認識你,又如何讓別人來到這裏學習、淨化、改造、提升呢?我們必須清楚,在做事業的過程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而在事業中,決定“人”的來去聚散的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文化。

  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都需要一種“文化”,事業的文化幫助你凝聚人心,家庭的文化幫助你明白孝悌之道。擁有了和諧的文化的企業與家庭,必將得到各自所追求的福報。正如同托爾斯泰所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這相似的幸福,便是來源于“文化”。

  人活著,之所以會不快樂,就是因爲把一樣東西看得過于重要——“我”。我們最常關心的是,我見、我聞、我思、我想,而不去關注他人、關注自然,那麼你何來的文化,何來的修爲,能夠做成事業、獲得知音呢?所以如果你想學佛,最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我執”,不要執著于我的得失與悲欣,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時,你的智慧就會得到高速地增長,你思考問題會更澄澈,達到的境界自然也不一樣。人所有的錯誤都源于對自身的過度考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那麼從哪個角度看是對的?哪個又是錯的呢?

  又如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個人都以爲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每一個人都爭執不下。他們可笑嗎?他們偏執地相信自己的感覺,然而自己就一定是對的麼?他人就一定是無知而愚昧的麼?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況是不是經常出現呢?當我們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依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它,然而自己就一定掌握了真理嗎?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暈輪效應”,意思是,人往往會憑借自己的第一感覺來判斷他人,而第一感覺的重要性,超過之後多次重複出現的行爲所帶來的印象。如果一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聰慧的,即使他做了許多愚蠢的事情,別人也會想,是不是自己看錯了,他應當是一個聰明人啊。這就是“我執”的後果,一旦“我”心建立印象與標准,後來就很難更改了。你是不是想過換一個角度來審視問題呢?有沒有想過站在別人的立場來審視問題呢?

  自然界中,狗依靠嗅覺來判別物體,蝙蝠依靠波來判別物體。那麼人類呢?人類依靠自己的眼睛、耳朵、嘴、身體的觸覺來判別物體。人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實質,自己所感覺到的就是萬物的本來面目。是這樣嗎?不是的。如果簡單地依靠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就能夠看清世界,那麼你是看輕了這個複雜的世界了。我們所知的,只是依靠自己某一方面的經驗所認識到的某一部分的世界,就像盲人的、只是摸到大象的局部一樣。如果我們得病了,實際上也並不是因爲某一個單獨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各種問題彙集起來,形成了一種病症。

  所以如果想要養生,想要健康、快樂地活著,我們就要打造全面的幸福生活。心態要改變,生活環境要改變,你所追求事業的方式也應當要改變。當你周圍的一切因素都得到改進時,那麼自然而然,遇到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因此未來得什麼樣的果,全看你今天種什麼樣的因。要得到好的未來,現在就應當種好的因。如果今天你一再地損耗你的身體,憑什麼企求未來能夠身體康健呢?

  

  二、家庭

  人在世上活,所倚重的無非幾樣東西:健康,它是生命存在所祈望的基本要素,是生命活動得以延續的關鍵;事業,它是你安身立命的保障,它使你衣食無虞、實現人生價值;家庭,它是你的身心得以依靠的港灣,是倫理得以延續的基本因子,是社會關系構成的中樞神經。

  在家庭中,作爲父母的,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古希臘大賢…

《幸福的人生如何打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