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就要感激每個使你倒退的人。我們要把負面的情緒轉變成正面,把正面的情緒推向高潮,當我們用這樣的情緒、思想、心態去認識世間的時候,就真的會很快樂。你不快樂即使讓你當皇帝也是枉然。其實快樂很簡單,用欣賞和喜悅的眼光去看待身邊每一件事情就足夠了。今天早上我碰到一個同修,他說晚上睡覺冷,我說你衣服少脫幾件麼,被子一裹就能睡著了。
如果我們的心時刻把握當下,就會發現你身上不會有任何抱怨,再難的事情你都會非常喜悅地去面對它。你的快樂是你自己給的,並不是來自外界的肯定與贊賞。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比較虛空,需要你實實在在地去用起來。
所以我們某大德說過,一生中要有一到兩次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布施出去,等于讓自己死掉一次,再從新開始。當你接受這種新的體驗,接受全新的人生會會很有意義。
佛教裏面講的五眼要求我們從凡夫到天人,到羅漢,再到菩薩,最後到佛,一步一步修正自己。從每個層次去了解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用每種眼光來看都不一樣,要求我們不斷地從自我局限裏面超越出來。
我們現在到美國坐飛機要24個小時。那麼以前呢?走路,輪渡,要好幾年,甚至一生中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然而在佛的境界裏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分別,可能一刹那就到了,那樣一種到達跟我們所認識的到達可能完全不一樣。
比如下雨了地上不平的地方積了一些水,螞蟻突然掉到水窟窿裏,它就感覺跟我們掉到了汪洋大海那樣很慌張。其實我們看來呢?用手一挑螞蟻就能夠把它救起來了。對我們來說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螞蟻來說就那麼難。從飛機上看太湖很小的,然而到太湖岸邊就覺得很大。這就跟螞蟻掉水裏是一樣的,這就是認識世間的格局不同。我們說一個人總想著利益得失的時候就沒辦法面對今天、面對當下。爲什麼那麼多人會自殺,就是因爲他們沒辦法超越自己,我們要不斷地從更廣的角度和更廣遠的時空來看待生命。你就會發現沒什麼事情是我們放不下、做不了的。
所以,我們香海禅寺真的就像沒有籬笆的房子,我們也沒有鎖門,寺院裏也沒什麼好偷的。如果有人要把我們的佛像抱走,抱去幹什麼呢?我們寺院最珍貴的就是幾本書,誰偷走了我也就不用去郵寄了!當你去這樣想的時候就心無挂礙了,晚上睡覺就睡得特別香。如果我們認爲身邊的東西都是私有的時候,就會累得喘不過氣來,如果你認爲是社會的、是大家的你就沒挂礙,心無挂礙的人才會幸福。你的痛苦越多你每天就越像活在地獄裏,所以天堂和地獄是一念之差,這一念當中你會上登天堂,也會下地獄。你如果安甯、寬容,那你就在天堂裏,如果煩惱、憂懼,那你就在地獄裏。你們如果想未來每天都活在天堂裏面,現在就要把自私自利、我執我見的東西都放下,就像慧能大師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的心一片寬廣的時候哪有那麼多煩惱成長呢?所以我們在成長中要不斷地自我觀照,接下來你們每一天都會很幸福。冷的時候就感受冷的狀態,餓了就感受餓的狀態,讓我們體驗一下!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附:學員提問
學員:前幾天佛教協會召開總結會,我們有個秘書長說了這個案例,說某寺院經常進小偷,功德箱總是被盜,裝監控也看不見。有一天值班的人抓到了小偷,就體罰了他一下。當時我就在想,出家人會怎麼去理解這個問題呢?小偷該不該受罰呢?
法師:這個問題沒有准確的答案。佛教裏面有兩個基本思想,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智慧。從慈悲的角度可以去處理,從智慧的角度又可以有另外的答案,因人因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跟大家分享個故事,有個記者回到老家去的時候,看到一棵很大的榕樹下有個出家人,很多人看到這個師父就說這個師父參禅打坐,很有德行。當時經常有幾個小孩子路過那裏拿錢去買糖吃。第二年,記者回家時看見師父旁邊坐著一個小沙彌,再一看竟是那個經常偷錢去買糖的孩子。所以佛教很難去講對錯、優劣的。
山上有個大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茅棚裏面打坐,半夜就有個小偷進來了,結果發現沒有一樣東西值錢。當他看到這個師父一動不動,膽子就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師父就開口了:“老衲身無分文,只有身上這件僧袍可能值幾文錢,你要我就脫下來給你!”小偷看到他沒有動氣,就拿走了他的僧衣。等到小偷離開那裏之後他對著月亮說,真希望他拿走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澄明的月亮。第二天,那件袍子整整齊齊地疊好了,被還到了山門口。
寺院本來就是十方來十方去的,如果這個人值得我們去度,說不定我們也是度化了一個菩薩。所以要用巧妙的方法去度化。爲什麼人家要半夜冒冷風來偷東西,能幫一馬就幫一馬,這種社會的狀態很難用一句話去評判。也可能是我的想法比較阿Q了,呵呵!
學員:皈依就是佛門的俗家弟子,這是什麼樣一個概念?
法師:皈依,簡單說就是把身心向佛、法、僧叁寶靠攏,希望依靠叁寶的力量得到保護,求得解脫。皈依的儀式是很簡單的,皈依完之後就成爲佛家弟子。就好像你要去某大學讀書,要報名注冊一樣。皈依完你的心就有歸屬感,你就會要求自己不斷去努力,如果沒有皈依就可能沒有一種約束力去要求自己。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怎麼去做,皈依以後的唯一要求就是不改變信仰。
在佛面前宣誓皈依佛法僧,這就是一種皈依了。很多人對皈依有畏懼,以爲皈依了就不能吃素、不能殺生,其實也沒有。皈依和受戒是不一樣的概念。
但是它要求信衆要一心依止,不生邪念,這是佛家修行的開始。
學員:我這段時間每天晚上會出現一種幻覺,看到一些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我的整個身心都會被吸引,我也不知道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但總是被這些東西所左右。
法師:那麼最好的方法是你現在開始就不要理他,該吃吃、該睡睡。它出現時,就忽視它。被忽視的東西,必不能久居。
學員:可是那個東西原本是房間裏所沒有的!
法師:既然知道沒有,爲什麼還要去拼命地看它、想他,希望要證實它呢?既然知道是幻覺,爲什麼要以存在的理念去解釋它呢?這世上的確有許許多多的現象無法解讀,無論是心還是物,都很難盡知。但是你可以問問你自己,我有沒有得罪什麼,做了不好的事情呢?一心向善,用善良的、陽光的念頭把自己的心填充滿,還能見到什麼別的東西嗎?睡覺前你就給自己一個訊號,觀想自己,念六字大明咒,或者念菩薩名號,什麼時候念睡著,就什麼時候睡吧!
《修行“五眼”》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