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五眼”▪P2

  ..续本文上一页要去做,在做的时候不断自我调整,当你的人生格局打开到一定宽度的时候,你就会有办法跨过种种门槛,总会用智慧战胜你的障碍。

  在你们面前是我们的大雄宝殿,我当时只有30万,背后还欠了300多万,我极力地劝工头老板先建起来。水啊石头啊沙子啊我都会找供应商去讲,结果一年就建好了。现在虽然我身边朋友的钱还没有还完,但是大殿已经在我们的坚持下建成了。你所做的事情是好事就会有许多人帮你,反之亦然。这就是佛学最基本的规律,当你为众生考虑的时候,众生都是你的后盾,你会发现你前面的道路太开阔了。但我们人最难跨过的一点是什么呢?这就是一切以“我”为出发点的格局,只考虑一己得失的格局。我们当时建香海禅寺的时候就想到了未来的理念、定位,要在佛教中做一个杰出的样板并不稀奇,但如果要在宗教界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引导众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站在人类宗教的体系就还不是最高的高度,更应该在宇宙的时空概念中去考虑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现在要不断地从打破自我的局限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你是企业掌舵人就要比企业中的一般职工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思考问题,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学而思”,从思中得到人生的智慧。思考可以打开无量的智慧,如果能够没有遮挡地、自由地去遐想,然后用行动去体证它,你就会发现没什么事情做不成。很多身边的朋友说现在金融危机生意难做,其实是你自己把自己框起来了,别人帮不了你,人没有打破现有格局就会被现实所困扰。

  奥巴马的一个经济顾问跟他说,美国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造就一个伟大的总统,一个有能力的总统不会在危险中找不到自己。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定不要只计较眼前的利益和得失,而要把自己的思想无限量地放大。当我们的境界不断打开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世界就会让你毫无堵塞地去遨游,只要你想做,一定可以按照你的梦想去实现。

  我经常跟慧海法师讲,香海就是个平台,所有人都能在这里展现自己。我发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私利,当利益和得失作祟的时候你就很难成功。世间有那么多的事情,而我们精力有限,没办法什么都做好,没办法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特别是你要实现你所谓的理想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信任的人,把权下放给他。当然,也还是要设立一个机制,有监督的职能。当然我们寺院不一样,我们做公益就没有你的我的他的,一起做事情就特别地开心,就没有是非、我执和名闻利养的争夺,更没有私利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把我们内心深处的我执不断地打破。你能打破就能超脱,就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所以修行是什么,也就是与原始的自我进行斗争,把依附于色身的名闻利养给参破,在你参悟到规律的时候,就自然能够预见一些东西。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生住异灭的规律,当你洞见了因果,也就自然能够在现象发生之前预知它的走向。这就是天眼的预见功能,当你所修的天眼的能量越强,所能见到的未来也越远,所预知的也越精确。这才是智慧的眼。

  当我们碰到内在情绪作祟的时候就要用禅去观照它、克服它,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不会被自己的一时的私利所困扰,反而会不断在这种基础上自我超越。如果有什么使你不开心,那么就要去观照那个令你不开心的念头,从更加高远的角度思考它,自然就能够参破。为什么我听到了好的理念却不能够实践它?因为人有惰性,总想着明天再去做。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不能在当下就付诸行动,那么那个美好的明天使永远都不会来的,它将永远存在于你的幻想之中,在升起的那一刻同时寂灭。

  所以刚才讲到天眼所见的世界,就是事物展现其本质,证见因果,证见过去、现在、未来,不受明暗、有无所限制的世界。什么都想着我执、我见的人,只是用自己的肉眼在生活,这样的人很难有大成就,即使碰到一点点事情都很难跨越鼠目寸光的人,怎么会有福报呢?

  你们来到寺院接受中国最智慧的思想,这个智慧要靠你们自己体证它。不去体证就永远不可能知道。要把你所得到的观念变成习惯,这样才能影响你、改变你。

  

  三、慧眼——罗汉所证的逍遥之眼

  第三讲慧眼,慧眼是罗汉所得的慧眼,罗汉解脱时对世间万物认识的深度超越了天眼,但是他所看到的事物又和菩萨看到的事物不同。罗汉看到的世间是魔障,所以想方设法要用最快的速度解脱出来。他能够见到十二因缘、生死轮回的征象,知道世界原初的丑恶,因此劝人打开慧眼,迅速离开。慧眼想要证得逍遥,但是这是基于罗汉遍历世间的苦痛挣扎,先入世,而后教人赶快出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比如说有个房子着火了,很多人都在那里乱叫,有些人就想办法逃命,有些人已经跑出来了,有些人却跑进来救人。这个世界就是三界火宅,菩萨是回来度化我们的人,而罗汉就是已经跑出火宅的人。

  佛教讲我们来到世界就有八种痛苦,四种痛苦每个人都离不开,还有四种痛苦有感情的人都有。它们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前面的生老病死就不说了。爱别离,是指相亲相爱的人要分开了所要忍受的痛苦。正好像古诗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怨憎会,是指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的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天天见面,这就是怨憎会苦。求不得,是指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事物,每每与你擦肩,不能得到而感到的痛苦。所追求的太多,太难,就会感到“高,高处苦;低,低处苦。”五阴炽盛是什么呢?是我们认识到世界的无常变化和痛苦,身体的变化无常等等所感到的痛苦。我们执着于色受想行识,不能解脱,而感到十分痛苦。

  所以慧眼就是要经历这些以后,透彻地了解这个世间的状态,乃至超越于生死轮回之外。

  

  四、法眼——菩萨所具的普度众生之眼

  法眼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所具,能见万法的本性——法性,绝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具有法术之士就是具有法眼。我们说要放下我执,达到“无我”的胸次;而无我分两种,即人无我和法无我。证人无我、离人我执,就是罗汉;证法无我,离法我执,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罗汉离人我执,得慧眼,出三界;菩萨更进一步,离法我执,证法身、得法眼、虽住三界,却不为生死所困,称为法身大士。菩萨得到的是法眼,明明认识到痛苦就是因为悲悯之心还是回到世间渡众生。他知道这个世间的恶,但不忍心自己离开恶,相反,还是要进入火宅,把在水深火热中的众生解救出来才好。所以,慧眼照见的是无小我,而法眼照见的是真正的无我。罗汉更注重的是自我的修为,而菩萨则要普渡众生。

  有法眼者,远离执着。说是,一切都是,也可说,一切都不是。有执著者,一切都不是;无执著者,一切都是。具足法眼的菩萨,称为法身大士,非凡夫所能想像。

  想要到法眼的胸次,诚然非常困难。但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地放下自我,打开心量,去帮助更多不相识的人,这不也是一种修为吗?

  修行依靠积累。今天,你在路上看见一条将要干渴而死的鱼,把它放回水里,这是修为;明天,你看见一个精神异常的老太太在深夜里找东西吃,给了她东西吃,这也是修为。心存小我的人,帮助别人靠的是同理心,也就是想到了我前世会不会也是那条鱼,我以后会不会变成那个老太太呢?因而才去积德行善。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能够连这样的小我也忘记,帮助别人就是纯粹的帮助,心里不怀任何的念想,那么距离法眼的高度也并不远了吧!

  怎么分辨心中还有没有小我呢?假设你自己是许仙,你有一天救了一条白蛇,如果你想着它会来报恩,或者想着自己前世可能也会受到欺负,那小我就还没有放下;但如果你救它,纯粹就是为了度它,那么就真的是达到了“无我”了。 

  

  五、佛眼——齐同万物的圆满之眼

  最后一个是佛眼。天台宗认为,佛眼是前四眼的果位,须经过前四眼,才能够达到佛眼。佛眼具足前面四种眼的所有功能,它是智慧的全体,也就是大圆镜智的本身,又称为大圆觉,也称为无上菩提。佛眼没有时间、空间、是非、我执,一切平等,一切圆满。所以,如果从佛眼看出,这五眼应当也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这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到了无尚智慧的程度。这和道家的“齐物论”有内在的相似之处。到了佛眼的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万物自然而回归自然。

  世人之看到分别,看到物我的不同,这时就有所执着,有执着就有局限,有局限就被困扰。如果我们想在这个世间能得到绝对的超越,就要修炼内心的格局,高瞻远瞩地去认识生命,认识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这个高度你就不受局限的困扰了。最关键一点还是要从自我设定的框架里面解脱出来。如果把“我”定位成一个出家人,我就会用出家人的眼光去审评身边的事情;我是男人我就用男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我是浙江人就以浙江的思维去审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把自己设定在一个狭隘的框里面。

  要打破一切格局,这种境界很难用言语表达,你要去体证才能有自己的认知,人生让你苦恼、让你惶惶,这样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来的?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把格局定死,招来了烦恼。什么是幸福呢?就是把绑在我们身上所有的绳索都解掉。当我们的内心真正做到了无挂碍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快乐无穷。

  要记住感恩每个当下,感激每次得到,感谢每一个走到你身边的人,珍惜、呵护、理解、包容他,这个世界只要有感恩,你就会发现活在甜蜜里,如果只有抱怨,你就会发现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来打击你。我们要感激每个成就你的人,就要感激每个给你挫折的人;感激每个推动你的…

《修行“五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