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五眼”

  修行“五眼”

  ——感恩禅二十九期贤崇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昨天偶然聊起格局的问题,我发现人来到世间上好像冥冥当中是有“业感”的。在这里,我先来简单地说说什么是 “业感”。“业感”,词源来自于玄奘法师译经用语。梁启超先生在《佛陀时代与原始佛教教理纲要》一书中指出,“业”大约是各人凭自己的意志力不断地活动,活动反应的结果,造成自己的性格,这性格又成为将来活动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运。从他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推知,“业感”是众生对自己日夜造作的感知,这种感知从过去而来,主宰着当下;又推进当下的作为,直到未来。业力不会因为色身的消失而消失,它会以其它的形式进入下一个轮回,这就是“业力不灭”说。

  因为“业感”的存在,所以人活着不会是无所依待的,会有一定的局限。也可以理解为,原有的命运把我们的思维羁绊在某个层面里,我们越是想挣扎和超脱就越是莫名其妙地被框住。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思维和心结打不开,在人生中就会碰到很多困扰。如果要在自己现有的人生状态里达成更开阔的一种境界,就要挑战自己内在的局限和不足。只有打破你过去的“业感”,才能够在当下有所突破。

  所以佛教里面讲到了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五眼来谈一谈凡夫和菩萨的不同。共同思考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打破过去的“业”所画的“地牢”。

  

  一、 肉眼——浸淫于似假非真的表象世界之眼

  什么叫肉眼?就是经由父母所生的肉身之眼,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俗眼。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它所能够见到的东西实在是很少,而且很多时候都不是真实的。比如把筷子插在杯子里,你看着是弯曲的,其实是直的;又比如一颗在宇宙中寂灭了几千万年的星,机缘巧合,竟然为你所见。完全用用肉眼观察的人,完全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就形成了“我执”。认为见到的,就是绝对的真;不曾了解的,就是绝对的假,这是一种狭窄的视界。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是依靠光才能看见的。就好像蝙蝠靠声波来认识世界,按照它的感觉,世界没有五色五味,一切都是声波而已。而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物体通过光反射到眼球的。

  以前我做过一个仪器测试,一个仪器拍出来有五种肌肉颜色,哪块肌肉疲劳过度,它就是深红色。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也就相当于这种状态,我们人对世间的认识只是一个有色的大致轮廓而已,实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凡人对世间的认识就像是佛教故事“盲人摸象”一样,总以为所看到的局部就是整体,又把这种整体用局部去加以描述,所以我们的认识就有那么多局限和不足,也就产生很多很多的困扰。

  肉眼看到的只是物质的表象,人所看到的有限,相信的也就有限,因此就否定了很多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用哈伯望远镜可以看到的影像是四万亿光年之外的东西,通过它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的是四万亿年之后的天体。时空同时存在,当它们被无限放远时,无数的奇迹就会产生,很可惜,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于是很多人的心灵只能够拘泥于单一的时空所发生的单一事件而已。

  所以,佛学的思想告诉我们肉眼所认识的世界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科学分析说,我们身体的60%是水,其它也就是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等而已。你把这些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就是一滩污水而已,我们为什么还老是感觉自己很漂亮很可爱呢?我们所见到的、所知道的实在是事物的浅表,那么久不要用有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无限的世界。

  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人的外表,通过高科技或者X光看到人的骨骼和血脉。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啊,那么我们为什么害怕死掉,害怕变回原来的样子,害怕变成一滩污水呢?实际上,我们本来就只是一具会移动的死尸而已。你们每天都揣着一个骷髅到处跑,却又害怕骷髅,这又是为什么呢?

  禅修就要求我们智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去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生出烦恼,感到惶恐不安呢?就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了各种担忧,而担忧又生出恐惧来。有一个偈子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远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因为人爱着自己的肉身,爱着许多世间的东西,害怕失去,因此感到忧虑与惊怖。人生下来就向死亡迈近,现在年轻的你体会不到老态龙钟的感觉,现在身强体壮的你感觉不到生命最后刹那垂死挣扎的过程。既然未来的大势的注定的,也是现在所不可体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害怕那么多,担心那么多呢?生的一刹那就知道会有死,得到的时候就知道会失去,这都是不可违背的规律。现在很多人碰到一点点问题就不知道明天的日子该怎么过了。如果破产了,遇到大病了,最亲最爱的人突然消失了,碰到这些事情就更没办法,感觉人生真的无法度过了。所以佛教就与你讲“三世因果”, 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如果能够相信万事万物的因果轮回,那么怎么会因为这一生的困厄而感到沮丧,又怎么会因为一时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呢?人往往只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只想着要拥有快乐的生活,所以无法面对发生的困惑和苦恼。当你的格局被困在这个一定要得到、一定要快活的时刻,你就没有别的工夫来参读因果了。不参读因果,怎么能开阔自己的心胸,坦然地面对一切呢?

  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让我们从肉眼深入到天眼,看透宇宙中生灭、无常的本质。当你看透它,事物一切存在的规则就如幻如化,掌握这种规则你就能顺着这种规则去生活。因此佛学不是消极的,而是最深奥的成功学。国外一些所谓的成功学,其实都离不开佛学的营养。你如果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去掌握它的规律,就不知道要怎样顺着它的方向去展现自己,超越它并驾驭它。如果总希望自己心想事成,但自己又不认识自己,那只能百战百怠而已。今天能在这里听闻佛法就是无量劫(注:“无量劫”,意即计数不仅的时空)以来得到的成果。我们把视野打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或许你就不会迷茫,能透彻地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认识他的本质。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学会超越自己的肉眼。

  

  二、天眼——澄怀观心、证见未来的天趣之眼

  第二是天眼。天眼,也就是天趣之眼。以此清净之眼,可观一切前后、远近、真伪,能够参悟生死的规律,使人能够安住于当下之眼。天眼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事物存在的本质。现在能够通过仪器看到许多的东西,比如通过X光能看到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四百万亿光年以外发生的事情,通过电话能知道美国那里发生的事情,实际上这都是天眼的一种表现。如果在释迦牟尼佛那个年代就有这些,很多人会觉得他在胡说八道。所以我们不要武断、只用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去判断事物。当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生灭、变化的时候,就不会被他的外表所困扰。比如今天你看到某先生长得很帅,但如果用天眼一照,骨骼、经络、血液一切都展现在你的面前,那么还有什么美丑之分呢?佛教的修行要求我们用天眼去观照我们身边的事物,用天眼去观照内在的身体。

  前两天,有个美院的学生跟我讲,第一周去美院上课让他们解剖死人,是个老头子,皮肤感觉就跟菜市场买来的鸭子没什么两样。你们想想看,人死了皮肤跟市场里买来的鸭子的皮肤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一闻到鸭肉就感觉好香、好好吃,那你们为什么就不对死人流口水呢?因为我们的眼睛对事物的判断会产生错觉,只能够看见事物存在的表象,而不能够洞见本质。天眼能透视事物内在的本质。人活着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我们的存在就是身体的代谢,延续着生命存在的过程。但是人们总是希望身体是永恒的,不能从内心真正接受自己有一天会死掉,就是这种错误的认识才会为身体造下很多的业。人家说你是笨蛋,你就怒火中烧。为什么人家所讲的话你会被他所左右呢?心里产生的作用怎么会那么强呢?因为我们执着于这个身体是我们的,想要永远地守着它,不让它受到任何的贬低和干扰。但是我们很少去从另外一种深度,从物质的生灭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或许感觉不到我是一具骷髅,也感觉不到我是一滩污水。我们现在无法想象,也不敢去想,但事实就是随着身体坏灭的到来,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去年去看一个我认识的朋友,原来他长得很帅气很精神,我去看他的时候是他躺在医院的最后一个星期,他正在睡觉,那红润的脸变得苍白,他的嘴、鼻子、耳朵全部流着浓浓的血。人快要死的时候特,特别是得癌症的人,好像是自己身上的皮和肉一寸一寸被人家扒光的感觉。你们可以闭起眼睛去想象一下。现在一只蚂蚁咬你一口你都哇哇叫,何况是从内到外的痛苦呢?当一个人没有福报的时候,你的业障都会聚拢在你身上,所有负面的困扰都会回到你身上来。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就要培养我们生后的福德。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能心想事成、社交和谐,这都是他福德的表现。一个内心很极端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来往,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合作,脾气很坏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这些表现在外面的其实都是福德的欠缺。通过禅修去自我观照,去提高生命的本质,让我们在人生有限的过程里不断去反思和提升生命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说想到就能提升的,而是姚靠每天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得到升华。要像镜子一样观照自己,当心沉淀下来的时候要时时想到我的情绪、我的身体、我跟每个人交往的状态,反思自己是不是每天都能把事情做好。这样,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很精彩,有了第一步,第二步才会跟上去。我们的想法多如牛毛,却一步也没有迈出去,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有做到。你产生了好的念头,就一定…

《修行“五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