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停心觀——用佛的智慧走出人生的逆境

  五停心觀——用佛的智慧走出人生的逆境

  ——感恩禅第叁十一期賢崇法師開示

  楊柳整理

  這兩天慧文師父帶領大家行、住、坐、臥,言談舉止都要如理如法,還要言行一致。大家在這兩天裏是不是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呢?是不是時時觀照吃飯的時候我的心在哪裏,走路的時候我的心在哪裏,睡覺的時候我的心在哪裏,聽課的時候我的心在哪裏呢?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兩天我的心有沒有産生抱怨,人在這裏心是不是還在挂礙著其他的事情?以上這些都是我們禅修當中需要自我覺察的過程。人的眼睛老是看著外在的世界,而很少去觀照自己內心的世界,就是因爲這樣我們才産生很多痛苦。來這裏禅修不需要聽很多道理,首先要守住你自己的心,心守住了很多的問題就解決了,當你向內觀照的時候所有的問題便能得到解決。

  我經常講當你內心豐足的時候,你看到外在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陽光的、喜樂的,如果你的內心抱著憎恨、不安、恐懼,那麼你看什麼都有問題。當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每一件東西的時候,它們就都是不完美的,鑽石還有瑕疵呢。這就是“心”的重要性。關于這一點,梁啓超先生說的很好:““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與“杜鵑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同一黃昏也,而一爲歡憨,一爲愁慘,其境絕異。”同樣的事物,你看它時的心態不同,它就顯現出不同的情態來。很多女孩子在選擇伴侶的時候,頭腦當中想得越完美,現實當中就會越失望。當你看一個人的時候,只看著他的好的方面,看他突出的方面,不要用負面的心情去看問題,改變原來那種狹隘的思維,然後就要去行動。懂得再多的道理都沒用,不實踐它就成爲空無。這在佛教裏面叫做“所知障”,知道越多障礙就越大。一個誇誇其談的人,他的行動就很少,要麼就自己認爲很了不起。正像蕭伯納所說的,學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忘記得越多,所以,真正能改變人的是行動,而不是知識。禅修就是不斷地把我們學到的東西用行動體現出來,而且這種行動要一點都不虛假,要體現當下。問問自己,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心是不是安住在當下?我在看書的時候有沒有專注地去看每一個字?大家知道嗎?那些過目不忘的人就很專注。記憶力不好的人是因爲他們的心太散亂了。

  我不久前看了一本書叫《零極限》,裏面就有四句經典的話叫做“對不起、請原諒、我愛你、謝謝你”,大家有沒有用心去感受這四句話?我們總是認爲自己是對的,自己很了不起,總是認爲自己需要別人幫助而不會伸手去幫助別人,總是認爲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很少去想一想還有許多人比你更優秀,更少又心胸去包容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

  這個世界百分之七十是水,而陸地只占了百分之叁十。水會往底下流,它外表至柔,而品性至剛,所以它才占領地球了大部分面積。大家知道嗎?人到老牙齒可能全掉光了,而舌頭仍然靈活如初,所以說,柔軟的東西,謙下的東西,包容的東西才最持久。我們很少去講對不起、我錯了,人家心裏聽了就很舒服。不要認爲講這些話很丟面子,講這些話好像會失去什麼東西,實際上你什麼也沒有失去,相反的,你獲得了人心。

  你們知道一個傻瓜的故事嗎?有一個村裏有一個傻瓜,每當有人給他一塊錢和五毛錢,他只會拿五毛錢。很多人認爲這個人傻得不行,他們爲了證明這個人是傻瓜都會拿錢給他試。結果他就得到了許多的五毛錢。你們覺得他傻嗎?這個世間的智慧體現在哪裏?就是大智若愚。你越謙和的時候得到就越多,但是很多人不是這麼認爲的,往往要從各個方面去展現自己,證明我很能幹、我行、我了不起等等,這都是一些功高我慢的心理,往往受傷害的就是出頭之鳥。讓別人先占一點便宜,讓別人先站上去,有時候退後就是最好的競爭。禅修就是要我們每天拿一點點時間讓自己的心沈澱下來,去反思今天所有的事情,靜下心來審察自己的所舉、所動、所言、所行,好好想一想今天我對哪個人還有憎恨之心,想一想我今天對哪個人還不夠包容。如果我們經常用對不起、請原諒、我愛你、謝謝你這些詞,人際關系就會很融洽;如果一個單位裏面經常能聽到這些詞,氛圍就會很和諧。矛跟矛碰在一起會互相傷害,所以應當在自己的心裏形成一個洞穴、深淵,來包容一切銳器的攻擊。如果能彼此欣賞、尊重、理解、包容,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很和諧。我們在某個環境裏要住的開心就要互相稱贊,互相理解,不要總是責備人家。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們自己也有很多缺點和不足,當你指責別人缺點的時候,應該靜下來好好反思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缺點和不足,這樣去想的時候指責的心就會消除掉,這就需要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中不斷觀照自己。

  禅修有五種觀法,叫做“五停心觀”,說的是一些技巧和方法,一些讓心安定下來的手段,我們可以從這五個方面來了解當生活遭遇逆境的時候應該如何去面對。

  有一本書叫做《靈魂跟上腳步》,說當時希臘法王征服了別的民族,讓那些人成爲他的奴隸,有一次士兵抽打那些背著東西的奴隸將他們往前趕,突然有一隊奴隸放下包袱不往前走了,士兵怎麼抽打都沒用,士兵責問他們爲什麼這麼抽打你們都不走呢?奴隸們說我們剛才跑得太快了,靈魂還沒有跟上來。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有時候出去講課,早上在這個城市,下午就飛到那個城市,雖然身體到了,有時候感覺自己的心還在香海禅寺,其實就是飛機跑得太快了,我的靈魂還沒有跟上來。這就是身體雖然移走了,心還在另外一個地方,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所以大家要問問自己,離開公司回家的時候,心有沒有帶回來?出去旅遊的時候,有沒有把那顆欣賞美景的心帶到自己的身邊來?當你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你的心是否還想著今天的工作和明天的計劃以及家裏的事情呢?你的心不在當下的時候,交談沒有意義,對方會感覺到你心不在焉,所以一定要培養身體和心靈的契合。人生真的很短暫,正如戲文裏面唱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刹那間都付于斷井頹垣。”你們想一想從古至今的所有偉人,他們一生能做多少事情?有的人一生當中就做了一件事情,有的人甚至連一件事情都沒做到,但是他在一直自己的專業裏锲而不舍,到最後也能得到大家的敬仰,當然了,名利之心不用去在乎,最關鍵的是過程,是心態和面對事情的精神。

  我前段時間推薦大家看一本書叫《活法》,裏面講到人的一生是修煉的一生,不管你貴爲總統還是賤爲奴隸在人性上都是平等的,總統和清道夫的一生都是修煉的過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在修行自我的過程中成長,正因爲前面無量世的修行才會展現今天的與衆不同。爲什麼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像神通一樣一點就通,有的人卻怎麼教都教不會,是非常愚癡,而佛教裏面把畜生叫做愚癡。所以,在今生活著的過程中就要提升自己的品格,今天我們學一點就成就一點下一世的幸福。

  佛教中的“五停心觀”要求我們把一直索取的心停下來,安住下來,然後去自我觀照、自我審察。剛才有一個居士跟我講,他去日本玩的時候,有一次去泡溫泉把衣服放在空調後面,發現那裏一點灰塵都沒有,很驚訝他們的衛生工作居然能做到這種程度。而我們呢?似乎每個人的心都是躁動的,今天開了十家店,明天就想要開一百家店,這都是內心的躁動、心理的膨脹,這就會帶來身心的異居,帶來生活的虛浮感,容易使人貪婪的欲望激增,清淨的心態不再。

  前幾年我的心也跟著這個時代躁動起來,04年我來到了香海禅寺,到了06年我接管香海禅寺,07年我開始建設,08年還是堅持建設,現在寺裏大規模的建築都是這叁年內建成的。人家的寺院重光花了很長時間,而我們花了叁年就建到現在這個規模。我發現自己也浮躁了,結果很多工程的質量就跟不上,你們住的房間的牆壁開始脫皮,就是因爲土建完了我們還沒來得及驗收就開始裝修了,結果他們雙方都互相推诿,都說是對方的責任,最後這個苦果只能是我自己咽下去,這就是躁動産生的結果。很多人就問我叁年內怎麼籌得五千多萬?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寺院應該是一個遠離喧嘩與騷動的安甯之地,不應當出現由浮躁而産生的問題的。所以,我們要用五停心觀來觀照自己,接下來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一、不淨觀——不垢不淨的人間世情

  不淨觀是觀察一切指萬物皆屬不淨,以停止貪欲。我們人和其他動物就是不一樣,一只獅子吃飽了,小綿羊從它身邊經過的時候它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會去理會這只小綿羊,而人呢?就會把這只羊抓起來殺掉,這頓吃不完就下頓吃,今年吃不完明年吃,所以人才占領著這個地球。而人類永無止境的貪婪,使得地球也産生了很多麻煩,近幾年地震等等自然災害連續出現,到最近幾乎一兩周就發生一次地震,這就告訴我們這個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了。前些時間內蒙古那邊的沙塵暴都刮到我們這邊了,那天起來我看到門口的扶手欄杆全是灰塵,原來是沙塵暴吹過來了。有一次我在嘉興聽一個朋友說,他以前能看到20公裏以外的景象,現在連10公裏以外都看不見了,現在我們的空氣和水汙染太嚴重了,這是誰造成的結果?是因爲我們人不斷地破壞地球,不斷地向地球索取資源,我們的貪欲之心一直沒有停止。有一些女孩子用一整個房間去裝鞋子,衣服就更多了,好多都沒穿過,在百貨商店看到喜歡的就想占爲己有。大家知道簡單就是快樂嗎!複雜只會變成苦惱,簡單地處理問題,簡單地接人待物,簡單地面對你的工作,簡單地計劃你的生活,只有這樣才會更快樂,因此現在很多人都提倡一切歸零。電腦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是電腦出問題了我們就不知道怎麼生活了,我們依靠汽車,沒有汽車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走了,包括我自己也是。想想以前沒有汽車不是…

《五停心觀——用佛的智慧走出人生的逆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