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爲自己生命的主人▪P2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去做嗎?你給別人剪頭發就是在創造一個藝術,你可以從給別人講個故事,幫助他人做一件事情的過程當中得到愉悅,可以在解讀一句話的時候得到人生的感悟;可以在把地板擦得一塵不染的時候欣賞你的傑作。在做每件事情的過程當中,永遠都能做找到那份從容和自在。在身心愉悅的狀態裏面去欣賞、解讀、感受你的生活。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和不如意,沒辦法做到心想事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改變,愉悅,欣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爲生活的逃避者。所以我們小冊子的《日誦警策文》第九條“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控製它的寬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改變容貌,但我可以展示笑容……”當我們不能改變外在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既然不能改變,就要我們去接受,讓自己的心安住,在這過程中欣賞生活的每一個狀態,你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你才能從這裏面感受的真谛。我們大家坐在這裏,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幸福的,有好的家庭,家財萬貫,身體健康。但這時候我們往往會發現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優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爲什麼要用自己的短板跟別人的長處去比呢?一比較當然就有痛苦。

  我經常在不斷的自我假設,假如明天我就死掉,今天遇到的苦難如何去面對;假如明天我所愛的親人,朋友,同事,夥伴都離開這個世界了,就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我該如何面對;假如今天在路上開車,突然間一個車禍導致手和腳都鋸掉了,我該如何面對當下的自己;可能在今天以前所有人都在贊歎我,給我掌聲,給我鮮花,明天開始每個人見到我都巴不得咬我一口,恨不得用口水吐我,罵我怎麼還不死的時候,我的心該如何安住呢?……這不是詛咒,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些狀況。所以應該把你放不下的感情,家庭,事業,朋友,金錢,名望,地位等,這樣統統把它們想一遍,想象成都在你面前消失掉的時候,你該如何從內心當中找到那份淨土。如果找不到,就會痛苦!

  大家仔細想想,我們在這個世間所有的不快樂都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就是因爲我們不了解事物的真相,或者說事物的本來面目。因爲不了解,所以才迷惑,才恐懼,才不安,才無所適從,每天活在惶恐,焦慮,恐懼和挂礙之中。那什麼是事物的真相與本來面目呢?《心經》裏面有句話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果要想了解人類終極的智慧,那就好好去讀《心經》,從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你就會發現,從那時開始你才會成爲真正的智者。因爲這個世間離不開兩種東西:“精神”與“物質”。《心經》裏就剖析了一切物質在世間存在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緣相聚而成,因緣離散而滅。所以佛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就是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永久一成不變地存在。就像我們的椅子,從造出來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不斷的變化;我們的身體從生下來到現在,也每時每刻都在改變;我們所看到的環境,物質等一切的一切,都在刹那生滅,流動變化。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嗎?我們生下來注定的結局就是死亡;我們存在一天都會有從天亮到中午到晚上這樣的一個過程;現在慢慢的到了冬天,當冬天到了的時候,春天就快要來了,春天過了之後夏天就來了,夏天過來之後秋天就又到來。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不是這樣的一種規則?

  當我們了解了這種規則之後,我們也許就會明白,活在世上不要過多地追求實質性的結果,而要學會去追求那個過程。你現在做什麼,能把你身上的能量發揮多少,就決定著你這個過程的精彩與否。你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是一個過程,等會去吃午飯也是個過程,今晚把課聽好回到家還是一個過程;即使你現在擁有百億資産,最終還是個過程。霸氣如秦始皇,輝煌如貞觀盛世,都已過去成爲曆史。所以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斷的告訴自己,這只不過是個過程,你把寺院蓋大蓋起來也是個過程。我們的人生就是由每一個各種各樣的過程所組合而成。你去抱怨,去排斥,去恐懼都沒有用。當你把所有的精力專注在過程裏面,那這一生就容易心想事成,甚至燦爛輝煌。所以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定位自己,如何讓自己的人生安住就決定你的幸福與不幸。所以我們要不斷思考宇宙的真相,明白,知道,然後付諸行動,最後改變自己的命運。明白宇宙的真相,我們就會知道如何行動改變自己。

  大家來聽課帶個耳朵來就好了,能聽進一句對你有産生改變和受用的話就足夠了。可能我們很多人都聽過無數的課程,看過無數的書,了解過很多很多思想,但是真正能改變我們生命曆程的,也許就只有觸動我們內心很深的那麼那麼一句話,甚至是兩個字。我們往往活在是非我執,計較與比較之中。所以走到今天我們發現自己過得不快樂,做事情總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結局。這就是因爲我們活得不明白,沒有付諸實際行動,我們的生命還是在原有的軌迹上運作,所以才更要去了解宇宙的真相。

  《金剛經》中有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爲什麼說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生滅、流動、無常的呢?如果任何東西都是不變的,那生下來多大現在還是多大,不會衰老,不會死亡。不變化就不可能建起這個房子,也沒辦法讓這個房子消失。這個世間永遠找不到一個不變的東西,但我們從小就希望這一切不要變化,所以才會痛苦,每天活在煎熬之中。這就是因爲不了解事物存在的規律,找不到規律就分不清東南西北,更不知道怎麼做事情。可能有人會認爲,師父講的這些道理好像跟我們做事情、爲人處世都沒有什麼關系。實際上是很有關系的!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不了解一切衆生你就永遠不能成佛。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客戶,怎麼能從他們身上得到錢呢?我們心中的期待,跟現實永遠有那麼大的距離。前幾天我在北京羅亞帝就講到,別人之所以能成爲世界500強企業,除了有財富之外,那些企業更多的真的都是急我們所急,想我們所想,做我們所做,所以才能成爲世界500強。得不到就是我們不了解事物存在的規律,不了解規律,你的人生要想達到那種預想永遠都不可能,真的就是那麼簡單。我們爲什麼做不到?有沒有靜下來好好思考?

  很多人跑到廟裏燒香拜佛,很多人都信天上有個神來幫助我們,其實那個所謂的神就是你自己。有個秀才考了無數次都沒考上,最後到廟裏去拜觀音。擡頭一看,發現一個跟觀音一樣的人也在那裏拜。他就問他:“你自己就是觀音,爲什麼還跑來拜?”他說:“真正的佛就在自己心中,只有向自己祈求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讓自己內心豐足起來你才不會像乞丐一樣,心中什麼都沒有,總是向外去乞討。即使擁有百億資産,但你的內心不豐足,那也就是個乞丐;如果內心當中充滿著愉悅,就算你財富很少,那也是富翁。所以富貴和貧窮不是靠金錢去衡量的,完全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一種內在的豐足與否。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師父穿著一身樸素的衣服,好像很貧窮。但我一點沒覺得自己貧窮,因爲在我的內心當中,對富有的解讀完全是通過另一種不同的方式去認識的。

  極度渴求擁有財富的時候,你對財富的那種占有、執著、放不下會永遠糾結著你,讓你坐立不安,寢食難眠,每天都活在恐懼和挂礙之中。如果你隨時都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裏面,即使發財也只能發芝麻大小的財。如果你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找到事物存在的規律,明白財富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會來到你身邊,那你就能成爲一個物質和精神雙重富足的人。世界上的人都是在做加法,我現在有100萬,還想著要1000萬;擁有1000萬,又想要一個億。我的錢越多,權利越大就意味著越成功,這就是加法的思維。而佛教是怎麼認爲的呢?它是讓我們做減法。不管你擁有很多公司、很多財富,還是一無所有,你內心當中對財富的執著都要完全、徹底的放下,然後再把行動提起來。心放下,手提起,專注、喜悅、堅定地去做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你産生出來的能量就會乘以倍數地增加。大家希望是乘以倍數增加,還是用加法去相加呢?所以當你解讀透了事物存在的規則之後,就知道如何去做好事情。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曆,我原來一直在普陀山教書,後來不教了,用你們的話說應該是叫“下崗”。然後我到浙江桐鄉香海禅寺,我去的時候,除了一個很小的天王殿和一尊菩薩之外,剩下的就是一片荒地,我一進去就背了380萬的債務。但到今天爲止,我們投入建設的資金已將近5000萬。一直以來,我們就是通過這個平臺不斷地去做事情,對任何人都沒有任何要求,無條件地去付出。包括現在我在這講課,除了機票和住宿費之外,剩下的就是無條件的付出,剛剛送給大家的每一本小冊子也都是免費的。我爲什麼要去做這些呢?就是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我來這講課不是希望大家給我們捐多少款,也不是希望羅亞帝給我們捐多少錢,更不是想來得到什麼利益,我從來沒想過。大家知道嗎?當你無條件付出的時候,恰恰會有你想象不到的福報來到你身上。如果我每一次講課開價10萬,20萬,我想我這幾年中所有講課的錢加起來最多也不超過1000萬,但是我得到的遠比1000萬要多。大家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嗎?就是沒有任何要求的去付出,沒有任何要求的給予別人幫助,這就是事物存在的規律。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滿足你客戶的想法,多解讀他們的需求,每一個活動都會讓他們得到收獲的時候,最後真正富有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萬法唯識”,你用什麼樣的思想來解讀,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世界。很多人都認爲這句話非常違心,甚至覺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一支筆在設計師的眼裏和在使用者的眼裏是不…

《成爲自己生命的主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