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握規律,圓滿人生

  掌握規律,圓滿人生

  大家早上好!大家有沒發現,這個環境、氛圍讓人感覺特別舒服,內心容易甯靜下來,仿佛找到心靈的港灣。其實我們人活在這世界上,最難調服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心。我們在生活、工作、爲人處事當中碰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爲這個心的觀念、思想造成的。

  我想每一位來到這裏參加瑜伽也好、養生也好,實際上都是想守護自己的那顆心。我們新瑜伽的安妤老師就特別有這方面的靈性,大家有沒有看到,每一本手冊裏面你們的筆記本,都是他們昨天一個一個地給你們抄的,都是用手工寫的!現在什麼最值錢,手工最值錢。當你們翻開這個筆記本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她們的召喚、她們的用心?這就是心,心在哪裏,哪裏就有風景;愛在哪裏,哪裏就有感動。真的,人世間當你用心去守護你的世界的時候,那個世界就會豐富多彩!會有陽光、有喜樂、有自在、有祥和,那個地方就會有愛。如果你心不在那裏的時候,不管你花出去多少錢,那個地方永遠是個空殼。所以人家說什麼是家?家就是有愛、有心,我們用心去經營,用心去打造那樣一個甯靜的港灣。所以我們回去的時候,就會把所有的包裝都卸下來,感受自己最自在的那份天空。

  在人生的道路上,從某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一個健全的身體,每天24小時,同樣大的腦袋瓜。但是我們所産生的思想和觀念卻是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就算是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思想和感受去诠釋它。爲什麼會有那麼大區別呢?因爲我們根據自己的出身、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所結交的朋友,自己的經曆來解讀這些事情,當然就會不一樣。這些所有的不一樣,大家知道歸根結底來自哪裏嗎?就是我們的心!

  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很多東西是一樣的,比如我們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腦袋,兩只手,還有黃色的皮膚,黑色的頭發。這就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人的“共業”。但是每個人的手又都不一樣,臉不一樣,身高不一樣,這就是“別業”。外表上有同和不同,內心裏也有同和不同,這就是共業和別業。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爲什麼有的人如此幸福和快樂,而有的人卻天天活在地獄裏面,煎熬著難受,大家有思考過爲什麼嗎?就是我們對人生的诠釋不同,你以怎樣的態度和角度去诠釋這個世界,它展現給你的就是什麼樣的。這也是我們要上今天這個課的原因,我希望在這一天當中,大家好好的去感受和體驗一些東西。

  大家今天是來禅修的,禅修實際上課不需講太多,最關鍵的就是修。學會怎麼樣把一個好的思想注入到你的生活當中,去改變你的心態,轉換原來困擾你、局限你走不出來的這樣一種狀態,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

  很多人會認爲禅很深,很難琢磨,難以理解。的確,你可以覺得禅很玄,玄得讓我們琢磨不透。但同時它也很簡單,簡單到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行住坐臥、生活起居處處都可以展現禅的境界。就像大家現在坐在這裏,當你感覺到很舒服,你的心能保持一種非常平和、自在的狀態的時候,實際上那個狀態就是禅。如果說你坐在這裏卻想著一會我要幹什麼事情,誰又打電話來了等等,那你就沒有禅。

  就像早上,只剩下半個小時的時間,我要到奧康去,因爲我答應人家到了溫州一定要到他那裏去轉轉,而他又只有開完會一點時間。如果趕不回來讓大家等我就不好意思,又怕我們過去沒見兩分鍾就要往回走,那趕過去也沒有任何意義了。這時候我在車上就在修禅,我就看著自己那個心,讓自己的心安住下來。怎麼安住?我去了,見了,如果達不到自己原來所設想的結果,那也要學會把它放下,這就是因緣。佛學裏面講因緣,就是可能各種各樣外在的條件約束著你,讓你不能按照你想法達成。那每做一個過程的時候,我們就要接受當下這個狀態。在接受這個狀態時你可以想,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會起到最好的效果,實際上那個心的安住就是禅修。

  你不燥、不急、不難受,不抱怨,在這個過程當中永遠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它,能做成那是好事情,做不成也不要去抱怨。我今天有個幾千萬的訂單能接下來最好,如果接不下來也可以接受。當然,既然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那就應該在前面做更多努力,做最充分的准備,而不是臨時抱佛腳,無可挽回了才來後悔莫及。這樣的話,你就會活得更從容,這種心態的調整就是禅。在佛學的思想裏面,我們人碰到很多問題,實際上最大的問題都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我們的欲望、我們的貪執、我們的放不下,所有這些都能局限我們産生各種問題。

  什麼東西困擾著我們呢?我們要有多少錢,我們要有多大的名,我要在這個世界上做出多少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我告訴你們,最後你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一個過程。大家仔細回想一下,從小到大就爲成家立業,但當家成起來之後,你發現自己苦苦追尋的那個伴侶不是我想要的,跟他在一起産生無盡的痛苦,最後怎麼辦?只好各奔東西。一段時間之後,還是一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對象,這時你又會挂礙、留戀以前的生活。當你開一個公司,你覺得這個産業很好,能賺一筆大錢,能買房買車,甚至在想我要成爲什麼樣的社會人士。但當你真正踏入這裏面去的時候,發現不是你站在門外所看到的那種狀態。接下來你變成一個生活的工具,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變成一個自己看自己都感覺到面目可憎的人。這不是你想要的,但你必須要接受它。

  因爲我們內心當中總是在期待一個非常圓滿的東西,我要把這個東西做得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瑕疵。但最終當事情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就發現它有很多問題,達不到我們的設想。我們希望孩子很聰明,希望他健康成長,希望他在學校裏永遠考第一名,希望他多才多藝,什麼都能心想事成。但是生活往往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心底的落差很大。你招了工人,一個月給他那麼多錢,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達不到你的要求,你心裏又不舒服了。所以你就發現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果,跟我們所期待的是不一樣的。但這個時候你再去排斥、再去抵觸、再去抱怨是沒用的。那最好的方法是什麼?面對它、接受它,然後解決它,其實生活就這麼回事。

  那爲什麼現實的結果和我們的願望之間總是有那麼大的差距呢?因爲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規則,而我們往往沒有掌握,甚至背離這個規則,所以就沒有辦法心想事成。比如,大家覺得什麼樣的人會喜歡練瑜珈?第一,想要健康。第二,想要漂亮。第叁,有時間。第四,有錢。第五,追求一種心靈的境界。 那我就要根據這樣的一個定位去尋找我的客戶,找到之後,就不斷的從這些方面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果他有10分需求,我能滿足他8分,9分,那我們就能得到他們更多的認可;如果遠遠超出他的需求之外,比如他有10分需求,而我能滿足他12分,13分,那他就可能會成爲我終生的客戶,甚至把他身邊的朋友都介紹到我們這裏來,對不對?這就是一個最基本的規律。當你能以這樣的一種思維去做事情的時候,你就發現我開一個瑜珈館就爆一個,因爲我能不斷滿足他們潛在的需求,能超出他們的預想之外,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他們的認可,所以我就會開得很好。反過來講,人家有10分需求,你只能滿足5分,甚至這5分還做得不滿意的時候,你擁有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少。

  這裏面有幾個最基本的東西,市場的規律,事物存在的規律。我們在市場當中做任何事情,有沒有依照這樣一種思維去做?我們都會想著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方式從這個人身上把投資拿回來,這也是做生意最基本的思想。但如果你沒有把事物自身的運作規律解讀透,你的錢就不容易拿回來。或者說就算拿回來了,卻發現客戶不斷跟我們産生抵觸。也許可能你暫時可以拿到一些錢,但很快你就在這個市場當中消失了,走不遠。

   所以現在都在講可持續發展。什麼是可持續發展?就是我做這件事情,要考慮如何才能不斷挖掘並滿足客戶的需求。現在市場經營當中,每個人都不斷在思考這件事情。像我們香海禅寺,爲什麼能在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內打造這麼大的一個平臺出來,並産生不錯的影響呢?就是因爲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去索取,只想到去付出。你想想看,當一個人對你沒有索取,從來只是在你身邊默默關心著你的時候,你說這個人是什麼人?講佛是太虛無缥渺了,那只有父母。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你會離開他嗎?你會抛棄他嗎?不會的。你會想方設法跟他粘在一起,因爲他對你永遠只有付出,所以你們找伴侶就要找這樣的人,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

   所以真正懂得做市場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永遠都會超出他消費者的期待值。那我們生活當中如何讓自己找到幸福?那你就要解讀幸福的規則。讀懂這個理,當你把理讀透之後,你會發現孩子你能教育好了,家庭能幸福了,工作能勝任了,人際關系也和諧了。我們就是這個理沒有解讀透,所以才有那麼多困惑、苦惱、焦慮、不安,所以就算你有再多的錢,開上再好的車,住上再大的房子,你還是不幸福。

   這個理如何去了解它?我們這個地方很漂亮,白色的牆,這樣的一個地板,這樣的一種氛圍。走進來就很舒服,有一種主人爲每個人所設定的溫馨和用心。她們爲了排大家的座位都排了好多遍,就是爲了讓這個座位排得更合理。我說那麼麻煩幹嘛,大家進去自己找個地方坐下不就好了,但是用心就不一樣。不像我這樣,讓你們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我經常跟學員講,你們想躺著就躺著,想坐著就坐著,想歪著就歪著,找到一個你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行。但唯一的要求是你躺著不要打呼噜,因爲打呼噜會把別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你身上來。如果要求大家這樣工工整整坐著的話,會有一種壓力感。當我們身體放松的時候,…

《掌握規律,圓滿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