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符合這種規律,我們的道路就會越走越開闊。你所做的事情不管別人知道多少,不管別人了解多少,不管別人認可多少,你都要時刻進行自省,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跟我提出來的理念相吻合,大衆的接受性,大家的認可和支持度如何。如果我們違背了這一點,就很難把事情做好。
實際上不管哪一種場合、哪一種狀態都是一樣的,你想把家庭經營好,要想到家庭和諧、幸福、美滿這樣的一個果,就要想我要用什麼樣的因可以達成這個果。大家說一說家庭幸福需要什麼樣的一個因?和諧、愛、付出、包容、感恩、責任、尊重、友愛,對父母要孝順,對子女要愛護,正確的引導,學習的能力,溝通,還有很多。當我們家庭不幸的時候,是不是沒有去種這些因?當你沒有種這些因的時候,你想得到家庭幸福的這個果可能嗎?不可能的。我們經常會抱怨,我爲你付出那麼多,我承擔了那麼多責任,就得不到你的尊重。我尊重你,我有責任心,我感恩,爲什麼不和諧?或者我有和諧,我愛護、我孝順、我友愛,爲什麼就得不到你的包容?實際上可能十個因當其中一個沒有種,那個果還是達不到。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個種子種到地裏面去需要有水、陽光、空氣,還有土壤,這四個是缺一不可的最基本的前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事物的存在一定要具備相匹配的緣分,只有這個緣分具備了,這個種子才能發芽,才能茁壯成長,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就告訴我們,事物的存在,必須要有它相同的條件。
我們來到這裏禅修,學佛,最重要的是要讓我們有智慧,通過這個智慧引導我們的身心進行自我修正,我們的人生才會得到圓滿。如果我們違背了這種規律去做事情,你會恰得其反。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思想,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做一件事情,都不能違背事物存在的規律,剛才我們所說的家庭幸福就需要有這些緣分。沒有這些因緣和條件的時候,這個幸福你是達不到的。那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好,企業也好,也是這樣的。
所以在我們處事的過程當中,在人和人相處的過程當中,在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發現它最基本的原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了解到它存在的因緣。當我們理解到這種因緣和條件之後,你就發現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會很容易。所以現在有人說,這個産業是屬于朝陽産業,朝陽産業是一直往上漲的,如果這個産業是屬于夕陽産業的時候,它已經走向沒落。麼是朝陽産業?如果我們所推出來的思想,能夠解決大家所想解決的問題,它就是一個朝陽産業。
那天我到南京跟富騰集團的老總在那裏聊天,他現在在做一個農業項目。我們國家領導人每天都在想盡辦法要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就業問題,飲食起居問題。他就提出一個理念,他說中國的農業不應該是人家說的,我去圈一塊地,養豬,豬糞拿來種菜,然後加工,送入市場,作爲一個生態農業的這種方式,這種做法是小家子氣,只不過在某一個村子裏面進行打鬧而已。他說中國的農業應該改變一種全方位的思維,就是說哪一塊地,哪一個區域,哪一種氣候,哪一種土壤適合種什麼東西,這整塊地就種一種東西,他用科學方法測試土壤可以種什麼,然後依靠整套的技術人員進行整片的管理。所以他們在魯西幾十萬畝地圈下來,專門種幾樣東西。他們養牛,所有的牛都是母牛,然後母牛養小牛是用人工受精。養羊也是一樣。一般我們平常養羊都會養十只母羊,然後要有叁到四只公羊,才能自然繁殖,他這樣就不要了。本來一年生一胎,這樣就可以一年生兩胎,通過這種方式大量繁殖。一般企業要做成上市可能都很難,他就兩年時間就做成上市了。他所有的東西都是生態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科學數據在那裏顯示,他所種出來的東西,效果比一般的超過好幾十倍。這就是群體經濟,實際上群體經濟在我們中國現在來講,還很少,我們只能從國外的生産當中看到。
上次在交大的時候,他們就放了個錄像給我們看,麥當勞裏面的薯條是美國北部一個地區專門種的,基本上不用人工,土豆種下去,土豆施肥、土豆收起來,土豆加工,全部是機器。車開過去,土豆全部跑到車裏面去,車一拉回來,往工廠裏面一輸入進去,裏面就把它洗掉,大的切成小的,最後全部薯條出來。所以美國那邊種的土豆拿到中國來不會比中國的土豆貴。這就是集體化生産,這就是他們全部用科學的有機搭配所産生的集體效應。我們用農民單家一個人種、一個人産能得到這樣的一個效果嗎?
所以我有時候在想,實際上我們生活當中碰到的所有問題,就是一個思維的問題。就像我們在寺院裏面吃飯,可能一般人會認爲沒有肉吃,又要必恭必敬的坐在那裏,不能翹二郎腿,又不能講話,就發現這個飯簡直吃得很難受,對不對?但也有很多人就很喜歡到這裏來吃飯,他覺得這樣吃飯特別好,飯菜很香,還很衛生,然後通過前面的唱供感恩之後,他就發現這個飯吃起來與衆不同。所以有些企業來到我們這邊吃完飯回去之後,就要把我們的供養詞都搬回去,叫他公司裏面所有的人打好飯之後,先要念供養,然後進去吃飯。我說你這樣做也是不對的,你不能把你的工廠變成一個寺院來做。但我說你可以念個日誦警策文,把你工廠的宗旨、使命,一起拿來念,讓大家學會感恩,感恩國家、感恩農民、感恩廚房的阿姨、感恩客戶,這樣去吃這頓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激所有爲我們付出的人。所以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你從不同的角度,就會發現你看到的問題不一樣。
很多老板來到這裏就說我要單獨住一間,我不能跟別人住在一起,我要有什麼樣的一個床上設備,我要什麼什麼,他們就提出很多要求出來。這幾年我也經常到外面出差,我是很不習慣跟一個人住在一起的,我早上有時候兩點就起床,有時候五點鍾起床,有時候叁點鍾起床,我基本上是困了就睡覺,我半夜醒了我也會爬起來,看看書,幹點什麼的。所以兩個人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很在乎別人的起居習慣。以前我們開會的時候,我兩點鍾起來,人家還在睡覺,我就跑到廁所裏面去把浴巾鋪在地上,拿一本書躲在裏面看書。最後他醒過來就很奇怪說:“師父你躲在廁所裏幹什麼?”我說:“我怕吵醒你,所以在裏面看看書。”這裏面就有一種約束。
後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到外面去展開拓展訓練,給我們一個大房間,30幾個人住在同一個房間。你們知道30幾個人住在一個房間是什麼狀況嗎?就是那種上下床,軍隊一樣的,時間一到,哨子一吹,所有的人去刷牙洗臉,哨子一吹你們一起去吃飯,然後晚上到10點鍾所有的人都要同時熄燈,然後我躺在那裏就發現,整個房間真的是很好玩,一個個打呼噜,磨牙齒,反正那個聲音此起彼伏,什麼都有。那個時候我就告訴自己,無論什麼聲音聽過來,左耳聽過來右耳放走,右耳聽過來左耳放走,把自己沈澱下來,實在困的時候那就做一個休息。當你這樣去想的時候,你的內心當中就不會抵觸,你就發現生活實際上很好玩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就是一種修行。當你碰到問題,你以什麼樣一個思維、心態去面對,這種就決定著你人生的幸福與否。
禅修就是靜下來不斷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我們解讀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處于覺醒的狀態。我經常跟大家講,你不要認爲師父出家了,師父在這裏做住持了,師父就是一個聖人,就是一個完人,師父什麼都懂。我說不是的,我是一個很平常的出家人,我也有喜怒哀樂,我也會生氣。關鍵是我們如何覺醒是人最理智的狀態,當一個人碰到問題,你能處于理智的狀態的時候,你才能明白自己,才能了解自己,才能時刻站在很清楚的角度去解讀問題。
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叫做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往哪裏去?人最難的就是了解自己,最難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哪裏,在什麼位置,在什麼狀態,在什麼場合。我們經常到外面去學習的時候,我就不斷的告訴自己,此時此刻我就是一個學生;我們到市政府去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講,我是被管理的某一個支點;當我站在講臺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要用我所學到的有用的東西去幫助別人。時刻都知道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往哪裏去的時候,你就明白自己。當你明白自己,你就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狀態、自己的未來。就能有一個清楚的自我評價、自我認識,你就不會迷失掉自己。真的這點很難,我們動不動就會迷失掉,動不動就不知道我是誰,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禅修就是讓自己浮躁的心沈澱下來,時刻知道自己處于哪裏。我在開車,我就知道這個時候我就是一個車夫,我要把車開好,不管後面坐多少人,不管我接下來要去做什麼事情。因爲你要是車沒有開好,出車禍,你可能就損害別人,損害自己。那個時候你就沒當好你車夫的責任。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你會時刻覺醒自己的角色的時候,你就發現你隨時隨地都能處于一個喜樂的狀態。早上起來,哇!發現自己還活著,也覺得是一種恩賜!你們早上起來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很少去想,就覺得我晚上要睡覺,明天肯定是活著。當我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今天已經結束了,當我睡覺的時候我就死掉了,今天醒來發現我還活著,你就會感恩今天的每一個過程。我有飯吃,我有工資拿,我有房子住,我不缺衣少穿,你就會發現這一天活著是最快樂的。處于喜樂狀態的時候,你打開窗戶會看到陽光,你對著一棵樹,看著它的綠色,看著它開出來的花,你會感覺到特別的美。你見到每一個人都會大聲打招呼:早上好!只有這種狀態,你發現人活著是最有意義的!不然的話,你每天都會覺得別人欠你的,早上起來怎麼早飯還沒做,地還沒掃,昨天的衣服又沒給我洗……好像誰都不是,誰都欠你的,誰都有問題。
當你晚上睡覺,你想到我已經死掉的時候,還有多少恩仇能讓你夜…
《思維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