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商道 人道 天道▪P2

  ..續本文上一頁如同小時候媽媽告訴他,做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一樣的樸質。媽媽說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話;做人要利益別人,做事要有堅持的精神。企業管理,不就是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們爲人處事的這些最基本的理念嗎?當你把這種“活法”用到管理當中,這就是企業管理最高的境界了。那麼我們和朋友之間的關系和諧,與家人相親相愛,與他人溝通愉快,是不是也是“活法”的延伸呢?

  當你學會去付出,別人自然就會更喜歡你,管理企業最終的目的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對接。

  很多人講,我們不是老板,就不需要學習企業管理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懂得管理的道理。我們自己本身需要管理,每一個家庭需要管理,你的朋友也需要管理。爲什麼有的人找東西,把整個包都倒出來,東西還不能找出來,那就是因爲他的生活缺乏管理,因而亂七八糟。而有的人給人感覺總是井井有條的,非常清爽。非常潔淨,非常舒服。那就是他通過管理自己的形象,給你的一種印象了。還有的人穿得很邋遢,顔色搭配得不對,雖然可能他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名牌。但在他身上就是很難看,很不和諧,他也沒有管理好自己。

  我經常跟人家講,每一個人實際上都是一個品牌。你的性格,你的狀態,在別人心目中就會形成一種特定的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就會對你接下來的事業、家庭、人際交往造成很大的影響了。所以我們自己如何定位,你的人生就展現出一個特定的樣子。

  但是有時候,說起來那麼簡單,可是我們往往還是做不到,或者說,即使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卻不會付出行動來提升、優化自己的品牌。我們在不斷地犯同樣的一個錯誤,可能還是不會吸取教訓,因而重蹈覆轍。在摔倒、爬起、摔倒的過程中不斷掙紮,直到有一天遍體鱗傷或者大徹大悟。實際上,這就是人生,每一個人都擁有或曾經擁有過的不同的人生。

  叁、心不自心——以正道、正法修持心靈

  我們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那種生活閱曆,或說“經驗”來認識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面對同樣一個人,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诠釋。所以說,正是你的心態、你的心靈世界決定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在小偷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小偷。因爲他覺得,每一個人都和他一樣,每個人都會偷別人的東西,或者說每一個人都生來具有偷盜的本能。小偷會安慰自己說,“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所以自己並沒有什麼不義。小偷看到別人偷情、欺騙朋友時會産生一種同理心,認爲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君子。

  所以,我們在禅修過程中,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诠釋這個世界,就是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如果說,你原來的觀念是不正的話,你就要想辦法把它修正過來。你哪一種行爲如果不徹底或者不規範的話,你也要想辦法把它修正過來。

  很多人認爲修行是道人、出家人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人如果想要達到圓滿的人生境界,都需要不斷地修行。那麼修行用什麼方法呢?就像前兩天照明法師說的,用觀照,用覺察的方法來修行。用心念時刻覺知當下,你就會覺得在你的心中時時都充滿了溫暖的陽光。即使陰天沒有太陽,你也會把所有的生命都放在遙遠的野外,那裏有暖陽的照耀,在那裏我們可以看清一切事物的本然真相。禅修實際上就是這樣,把我們內心最困擾自己的恐懼、挂礙,全部擺在太陽下,用智慧的心去觀照它、融化它。

  比如我最初的時候是不怕蟑螂的,但是因爲在佛學院上學的時候我找了很多青島啤酒的箱子,習慣把我的書全部裝在紙箱裏,再用封條封起來。畢業了以後,回到老家,因爲暫時沒有可以定居的地方,所以那些書就一直封在箱子裏。後來,等我的書架做好,要把書都移出去的時候,把那些箱子打開,竟然看到幾百只蟑螂蜂擁而出,有的甚至還用翅膀飛出來,真是非常恐怖。我所有的書上,都積滿了蟑螂的糞便,惡心極了。從那一天我看到蟑螂密集出動的樣子以後,我如果再看到蟑螂,心裏就會生起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惡心。其實想想,蟑螂也不會怎樣,並不會咬人,也不會傷害人,但就是因爲有這樣一個心結打不開,看到蟑螂就會不舒服。當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症結以後,就想盡辦法來消除內心的恐懼。再以後,如果有人說哪裏發現了蟑螂,我就過去抓住它,還把它放在瓶子裏面觀察它。我就觀照自己說,爲什麼會害怕蟑螂呢?實際上,蟑螂還是很漂亮的,赤紅的顔色,圓潤的身體,飽滿而長的觸須,光潔的翅膀。也許蟑螂界也會有美醜的分別,也會按照觸須的長短來評選“美髯公”呢。這樣想,漸漸的就覺出它的可愛來,也就不害怕了。

  這也就是說,當我們自己內心意識到有問題的時候,就要努力面對那個問題,越逃避,越害怕,就永遠也解決不了內心深處的問題了。禅修正是要幫助你覺察,而後修正、面對。比如有的人做事情,剛開始熱情很高,慢慢的就沒有耐心了,其實,那種沒有耐心的狀態正是需要我們修的。

  我以前對數字很排斥,看到數學方面的問題就覺得好像百爪撓心,十分不愉快。這次在上海交大讀EMBA,就不得不面對一大堆數據、參數,不懂得這些,投資就會有障礙。我一看到那堆數字,頭都大了,但是我還是對自己說,千萬不能有排斥的心理,否則我根本就不能接受它,也就沒有辦法學習了。後來我發現,當我勉力去接受它以後,常常做出來的決策跟老師最終給我們的答案竟是一樣的。當我排斥的時候,則得不到正確的答案。其實,絕大部分的人智商都是相近的,你在一個領域中投入多少時間、精力、興趣,你就會有相應的所得。

  生活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平等的。每一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絕大部分的人出生時都有健康的身體。那麼爲什麼別人能把事情做好,我們就做不好事情呢?正是因爲用心的程度不同以及面對困難的心態不同啊。所以,禅修就要對治我們內心的恐懼、浮躁或者挂礙。讓我們用冷靜的思維去分析身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我昨天在和別人分享,那個做“老幹媽”辣醬的老幹媽,是一個家庭婦女,根本沒有學過企業管理,但爲什麼她就能把企業做那麼大呢?有個記者去采訪她,問她怎麼樣把企業做得那麼大?她說,就是因爲我把每一個來這裏的員工,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她用慈母的心來對待她的員工,讓她的員工都體會到一種母愛。

  你想想看,當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如果是與這個人相處得不和諧,一定是因爲你自己的心在對他進行抵觸。當你的心在抵觸的時候,所得到的反饋也是相同的。所以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自己的心態。

  上個月,我碰到一個上海的朋友,他的能力很強,做事情很快就能上軌道,但是不知爲什麼,做著做著慢慢就就做不下去了,最後就炒了別人鱿魚,或者被別人炒鱿魚。他一直都在不斷地跳槽。我對他說,當你決定邁入這個公司的時候,當時你肯定認可這個公司的理念,認可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所以,以你的心態找工作是沒問題的。但是爲什麼做做就堅持不下來呢?你不要跟我講,某某主管不好,老板不好,實際上最不好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你和這種理念産生摩擦,和那種方式又産生隔閡,覺得東家西家都不盡如人意,這就說明你自身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心與境的關系,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會産生什麼樣的境界。

  你們爲什麼要把休假的時間放到這裏來,到香海來禅修嗎?實際上也就是爲了解決我們人生當中重複出現的問題,對治這些困擾。但是解決問題,不是你來這裏叁天就可以的。禅修的方法爲你們提供一個觀照自我的門徑,但是真正想解決問題還是要不斷通過自己的反省、審查自己的行爲,最後在實踐中把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一個個處理掉。

  四、天長地久——人性的圓融之道

  爲什麼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各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呢?

  以前,我看到有雜志上說,有一個博士要寫博士論文,他就找了一個自認爲很簡單的課題去做調研。他選擇的課題是“婚姻與家庭的持久之道”。他采訪了6000多對夫婦,去問他們,你們爲什麼能走在一起?回答多是因爲愛情或者對方身上有什麼優點吸引了我。

  然後,那個博士又到去法院了解夫婦離婚的原因,往往與愛情無關,而是因爲日常生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舉了很多案例來說明。第一個案例,男方是一個警察,他的太太是一個醫生。這位先生經常不洗腳就上床睡覺,而且很喜歡吃肉。因爲太太是醫生,非常愛幹淨,每天都要洗澡,而且不主張經常食用大魚大肉。就是因爲生活方式不同,他們婚後每天都在吵架當中度過,到最後就過不下去了。還有一個案例,兩個人是大學同學,先生是從農村裏面出來的,親戚朋友很多,兄弟也很多,兩個人畢業以後,都很努力的工作,和他們一起畢業的同學們不是買了車就是買了房子,可是他倆的生活過得還是那麼拮據。原因就是男方有那麼多親戚需要他們幫助,某某弟弟要上大學了,學費要他們出,妹妹要幹什麼事情,家裏沒錢,又要找他,很多親戚到他家一住就是好久,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況,兩個人就開始吵架。最後覺得過不下去了,愛情也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于是就離了婚。

  這個寫論文的博士感到很難得出結論,于是就去問他的導師,他的導師說,你再到公園問問那些金婚銀婚的老人家,看看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可是老人家似乎也沒能給他高深而理想的答案。他們只是說,兩個人在一起就要不斷地容忍,就是要寬容,要善待對方。這位博士覺得似乎婚姻的真谛不應該是那麼簡單的,但是得到的答案又擺在面前。

  最後,他在兩種情況的對比中找到了答案。他說,所謂婚姻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找到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雙方在不僅在精神上也在現實生活中組成一…

《商道 人道 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