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同小时候妈妈告诉他,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一样的朴质。妈妈说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话;做人要利益别人,做事要有坚持的精神。企业管理,不就是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吗?当你把这种“活法”用到管理当中,这就是企业管理最高的境界了。那么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家人相亲相爱,与他人沟通愉快,是不是也是“活法”的延伸呢?
当你学会去付出,别人自然就会更喜欢你,管理企业最终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对接。
很多人讲,我们不是老板,就不需要学习企业管理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懂得管理的道理。我们自己本身需要管理,每一个家庭需要管理,你的朋友也需要管理。为什么有的人找东西,把整个包都倒出来,东西还不能找出来,那就是因为他的生活缺乏管理,因而乱七八糟。而有的人给人感觉总是井井有条的,非常清爽。非常洁净,非常舒服。那就是他通过管理自己的形象,给你的一种印象了。还有的人穿得很邋遢,颜色搭配得不对,虽然可能他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名牌。但在他身上就是很难看,很不和谐,他也没有管理好自己。
我经常跟人家讲,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品牌。你的性格,你的状态,在别人心目中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印象。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你接下来的事业、家庭、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影响了。所以我们自己如何定位,你的人生就展现出一个特定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说起来那么简单,可是我们往往还是做不到,或者说,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却不会付出行动来提升、优化自己的品牌。我们在不断地犯同样的一个错误,可能还是不会吸取教训,因而重蹈覆辙。在摔倒、爬起、摔倒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直到有一天遍体鳞伤或者大彻大悟。实际上,这就是人生,每一个人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不同的人生。
三、心不自心——以正道、正法修持心灵
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那种生活阅历,或说“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面对同样一个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诠释。所以说,正是你的心态、你的心灵世界决定着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在小偷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小偷。因为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每个人都会偷别人的东西,或者说每一个人都生来具有偷盗的本能。小偷会安慰自己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所以自己并没有什么不义。小偷看到别人偷情、欺骗朋友时会产生一种同理心,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君子。
所以,我们在禅修过程中,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诠释这个世界,就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你原来的观念是不正的话,你就要想办法把它修正过来。你哪一种行为如果不彻底或者不规范的话,你也要想办法把它修正过来。
很多人认为修行是道人、出家人的事情,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圆满的人生境界,都需要不断地修行。那么修行用什么方法呢?就像前两天照明法师说的,用观照,用觉察的方法来修行。用心念时刻觉知当下,你就会觉得在你的心中时时都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即使阴天没有太阳,你也会把所有的生命都放在遥远的野外,那里有暖阳的照耀,在那里我们可以看清一切事物的本然真相。禅修实际上就是这样,把我们内心最困扰自己的恐惧、挂碍,全部摆在太阳下,用智慧的心去观照它、融化它。
比如我最初的时候是不怕蟑螂的,但是因为在佛学院上学的时候我找了很多青岛啤酒的箱子,习惯把我的书全部装在纸箱里,再用封条封起来。毕业了以后,回到老家,因为暂时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所以那些书就一直封在箱子里。后来,等我的书架做好,要把书都移出去的时候,把那些箱子打开,竟然看到几百只蟑螂蜂拥而出,有的甚至还用翅膀飞出来,真是非常恐怖。我所有的书上,都积满了蟑螂的粪便,恶心极了。从那一天我看到蟑螂密集出动的样子以后,我如果再看到蟑螂,心里就会生起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恶心。其实想想,蟑螂也不会怎样,并不会咬人,也不会伤害人,但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心结打不开,看到蟑螂就会不舒服。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以后,就想尽办法来消除内心的恐惧。再以后,如果有人说哪里发现了蟑螂,我就过去抓住它,还把它放在瓶子里面观察它。我就观照自己说,为什么会害怕蟑螂呢?实际上,蟑螂还是很漂亮的,赤红的颜色,圆润的身体,饱满而长的触须,光洁的翅膀。也许蟑螂界也会有美丑的分别,也会按照触须的长短来评选“美髯公”呢。这样想,渐渐的就觉出它的可爱来,也就不害怕了。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内心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就要努力面对那个问题,越逃避,越害怕,就永远也解决不了内心深处的问题了。禅修正是要帮助你觉察,而后修正、面对。比如有的人做事情,刚开始热情很高,慢慢的就没有耐心了,其实,那种没有耐心的状态正是需要我们修的。
我以前对数字很排斥,看到数学方面的问题就觉得好像百爪挠心,十分不愉快。这次在上海交大读EMBA,就不得不面对一大堆数据、参数,不懂得这些,投资就会有障碍。我一看到那堆数字,头都大了,但是我还是对自己说,千万不能有排斥的心理,否则我根本就不能接受它,也就没有办法学习了。后来我发现,当我勉力去接受它以后,常常做出来的决策跟老师最终给我们的答案竟是一样的。当我排斥的时候,则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其实,绝大部分的人智商都是相近的,你在一个领域中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兴趣,你就会有相应的所得。
生活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绝大部分的人出生时都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为什么别人能把事情做好,我们就做不好事情呢?正是因为用心的程度不同以及面对困难的心态不同啊。所以,禅修就要对治我们内心的恐惧、浮躁或者挂碍。让我们用冷静的思维去分析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我昨天在和别人分享,那个做“老干妈”辣酱的老干妈,是一个家庭妇女,根本没有学过企业管理,但为什么她就能把企业做那么大呢?有个记者去采访她,问她怎么样把企业做得那么大?她说,就是因为我把每一个来这里的员工,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她用慈母的心来对待她的员工,让她的员工都体会到一种母爱。
你想想看,当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是与这个人相处得不和谐,一定是因为你自己的心在对他进行抵触。当你的心在抵触的时候,所得到的反馈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
上个月,我碰到一个上海的朋友,他的能力很强,做事情很快就能上轨道,但是不知为什么,做着做着慢慢就就做不下去了,最后就炒了别人鱿鱼,或者被别人炒鱿鱼。他一直都在不断地跳槽。我对他说,当你决定迈入这个公司的时候,当时你肯定认可这个公司的理念,认可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所以,以你的心态找工作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做做就坚持不下来呢?你不要跟我讲,某某主管不好,老板不好,实际上最不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你和这种理念产生摩擦,和那种方式又产生隔阂,觉得东家西家都不尽如人意,这就说明你自身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心与境的关系,你有什么样的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境界。
你们为什么要把休假的时间放到这里来,到香海来禅修吗?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解决我们人生当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对治这些困扰。但是解决问题,不是你来这里三天就可以的。禅修的方法为你们提供一个观照自我的门径,但是真正想解决问题还是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反省、审查自己的行为,最后在实践中把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一个个处理掉。
四、天长地久——人性的圆融之道
为什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呢?
以前,我看到有杂志上说,有一个博士要写博士论文,他就找了一个自认为很简单的课题去做调研。他选择的课题是“婚姻与家庭的持久之道”。他采访了6000多对夫妇,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回答多是因为爱情或者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吸引了我。
然后,那个博士又到去法院了解夫妇离婚的原因,往往与爱情无关,而是因为日常生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第一个案例,男方是一个警察,他的太太是一个医生。这位先生经常不洗脚就上床睡觉,而且很喜欢吃肉。因为太太是医生,非常爱干净,每天都要洗澡,而且不主张经常食用大鱼大肉。就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婚后每天都在吵架当中度过,到最后就过不下去了。还有一个案例,两个人是大学同学,先生是从农村里面出来的,亲戚朋友很多,兄弟也很多,两个人毕业以后,都很努力的工作,和他们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不是买了车就是买了房子,可是他俩的生活过得还是那么拮据。原因就是男方有那么多亲戚需要他们帮助,某某弟弟要上大学了,学费要他们出,妹妹要干什么事情,家里没钱,又要找他,很多亲戚到他家一住就是好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况,两个人就开始吵架。最后觉得过不下去了,爱情也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于是就离了婚。
这个写论文的博士感到很难得出结论,于是就去问他的导师,他的导师说,你再到公园问问那些金婚银婚的老人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可是老人家似乎也没能给他高深而理想的答案。他们只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不断地容忍,就是要宽容,要善待对方。这位博士觉得似乎婚姻的真谛不应该是那么简单的,但是得到的答案又摆在面前。
最后,他在两种情况的对比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所谓婚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找到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双方在不仅在精神上也在现实生活中组成一…
《商道 人道 天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