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商道 人道 天道▪P3

  ..续本文上一页个“共生体”。能够真正把对方的优点移情为自己的优点,把对方的缺点看作是自己的缺点一样地包容,这样婚姻才能持久。

  一个人长得再好,看了几年,也无非尔尔;一个人长得再丑,如果他的内心阔达、包容、儒雅,几年下来,你会发现,他越来越美了。人生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执著于皮肉的表象而读不透它。这就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这样的“道”。

  正好像我们想把事业做长久,却不明白“天长,地久”的真正原因一样。我们上次去日本的时候,看到人家的企业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发展得非常良性。有些中国的朋友就很想把他们在中国的总代理拿去做。去找日方洽谈的时候,中国的朋友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会帮助你们在一年内把中国的业绩提升多少,销售量提高多少。日本的老板根本不为所动,他根本没有那种需求,他只不过是想把这种产品更加优质地在他的手上延续下去。如果对方重视的是长久,而我们考虑的是规模,这样的思想差别就导致了磁场很难对接。

  比如我们看一棵树,如果这棵树从最开始的种子开始,就生长在这里,那么不管碰到地震还是十二级的台风,这棵树基本上都不会被吹倒;而那些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树,上面的枝干可能很大,下面的根却很浅,被台风一吹就倒下了。

  那些能够维持几百年而不倒的企业就好像是扎根于斯的参天大树一样,不是倚重于树上要挂多少华丽的装饰,而是看重其根基的稳固。我觉得这种“退步原来是向前”的审慎态度才是企业的长存之道,是发展企业的真正灵魂所在。树底下的根扎得多深,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正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碰到外在的冲击比如说是金融风暴、股市大跌、经济大萧条时,其深厚的根基就会帮助它度过难关。我们为什么来禅修,就是要好好反思自己,问问你的思维、你所做的事情,甚至人生所走过的路,是不是永远只停留在表面?

  我们到日本的时候,他们说,在日本最受人尊敬的是哪些职业呢?第一是宗教家,第二是艺术家,第三是有专门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在那边很受尊敬,他们非常尊敬那些园艺家,修剪树木修剪得很漂亮,实际上这体现了什么道理呢?在日本,如果你终其一生,努力精进,哪怕只是做好一件事,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当我们的心很浮躁的时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会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到寺院来接受三天的学习,回到家后你就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改变就是你回去后,用禅修中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时刻修证你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话,以后做事情,才能不躁动,才能拥有喜乐的心;以后面对来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也都能用包容、接纳的心来善待他们了。真的,一个天天和你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才是你真正修行的对象。

  你想一想,当我们远远地看一座山,苍翠欲滴的样子,树木郁郁葱葱,清泉激石,鸟鸣悠扬,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喜欢,觉得大山非常妩媚,甚至对它进行深入的审美活动。然而,当有一天你就定居在这座深山里,发现自此将你与人类社会相隔,与现代生活相隔,要让你自己每天在山里耕作,饱受生计与蚊蝇鼠蛇、疾病之苦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它很美吗?还会有心情进行审美活动吗?

  生活也是一样的,你可能开始时会觉得这个人非常好,就是我心目中真正想要的人,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断地走近到你的身边,你用放大镜不断地放大他身上的所有特征,当他和你生活几年后,你就会觉得他和你心目当中的那个完美的形象离得很远。这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

  其实每一个人身上都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当你的心向上奋进、无限清净的时候,你就会和好的东西相接近;当你的心境充满染污和黑暗的时候,你就跟污浊的东西接近。我们禅修就是要不断观照这两种状态,要弃恶从善,要抵制染污的东西,要争取积极向上东西,要往上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和格局。当你向清净靠近的时候,你的生活品质和状态就都会得到提升,那你内心世界就会得到改变。

  禅修时,当你的内心升起不开心的情绪,你就马上看住它、关注它,最后接受它。比如你这几天到寺院里来,感觉这个床冷得很,不好睡,心里很有情绪,想着这个寺院怎么这样对待我们呢?当你在不断抵触的时候,这一个晚上,你就别想睡觉了,最后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负面。就像我有一次去天童寺讲课,他们给我安排的房间,已经是那个寺院里最好的了。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拉上被子,感觉那床被子可能半年都没有洗过,上面什么味道都有,汗味、脚臭味、狐臭味都能从被子上闻到。我想,如果拿个刀子在被头上刮的话,一定还能刮出一些杂质出来。深更半夜了,我也不能跑出去到其他地方去睡觉,人家都睡了,我也不能找他们给我换被子。于是我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穿起来,把被子拉到腹部的位置,还是睡不着。我再把外衣脱下来放到枕头上,因为枕头上也有味道。然后告诉自己我要接受,我困了,一定可以睡着。这样暗示自己以后,那个很难闻的味道,也慢慢地能接受了。有时候想想,如果我没有地方住,让我住到桥底下,我能不能欣然接受呢?当你不断地去假想更不好的情况,对比你现在所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你的心境会一下子平和下来,就不会用抵触和排斥的心去面对它们了。但是当你不断地和好的东西去对比的时候,你的心就很难平静下来。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必须要时时观照自己,让自己存在在一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平和状态之中,寻求天地圆融的长久之道。

  五、取舍之间——观死生不净,度精进人生

  人活着就是一个过程。你以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你就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来。人的一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可能今天企业破产了,家庭破裂了,和朋友绝交了等等等等。对我们来讲,这些问题出现时,可能在一生中都是刻骨铭心的。在当下,我们一定会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的这个过程,这时候你们说用什么方法来面对最好?是逃避吗?

  学员答:不是,要用平常心把它们慢慢接受下来。

  还有呢?你们设身处地想想看,当你自己碰到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办呢?深爱我们的父母离我们远去了,和我们走在一起的伴侣和我们分手了,我用一生的精力所做的事业突然破产了,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身体突然间被截肢了,失明了。那时候,你怎么办呢?

  学员答:试着忘记痛苦。

  真的能忘的掉吗?心理学说,痛觉是无法被适应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呢,让他的弟子学习“不净观”。不净观是什么?就是观想人死掉后,自己的皮肤发黑,七窍流血、流脓。蛆虫从耳朵里跑进去,从鼻孔里跑出来,又从眼睛里跑进去,从嘴巴里跑出来;刚开始,跑出来一只两只,接下来,越来越多,布满全身,最后把身上的皮肤都捅破了,整个身上都爬满了虫。后来,皮肤全都没有了,变成一堆烂肉、一堆脓血。再后来细菌越长越多,把烂肉也吃光光,剩下一堆白骨。最后,白骨化为脏水,化为尘埃,与细菌、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从前你活着的时候感到最恶心的蠕虫,在你变成尘土以后就与你融为一体了。你是什么?什么是你?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没有手脚,没有形貌,更没有丑的或者美的,复杂而深刻的感情。你再也不能看,再也不能听,鬼的形象也比你可爱。看吧,这就是你,最终的你;我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一滩馊水,恶臭难当。那你现在在执着的,又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是生死观,你观想自己死掉了,那种观想越真实,更多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其实,生死观,不净观,对我们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真的碰到灭顶之灾,碰到你没法面对的事情,你就用刚才的方法观想,那么一切都会过去,然后,告诉自己,我会死掉,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而已。当你用这种思路去想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一定要真实地去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真的死掉了后,你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面对痛苦,佛教让我们观生死的根本问题;而面对人生,佛教要我们去发愿。发什么愿呢?你要利益一切众生,断除一切烦恼;你要学习无量法门,要成就理想的人生。就是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佛教要我们放下,另一个方面要我们精进。这样活着,就会有未来,就会有希望,就会活得很快乐。

  如果说,佛教只是让你去观想人生无常,缘起性空的道理,观想每个人都要死掉,一切物质都会生灭,你就很容易会堕落到消极的人生状态之中。

  所以你还要观想,你此刻的存在会利益到很多人,通过你可以帮助很多人,通过你,可以成就一种所谓的理想,那样你内心当中的能量就会得到升华。佛教要求他的弟子每一个人都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都要发宏大的愿力,去引领自己往这个人生方向前进。

  你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是什么?“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连堕落到无底地狱的恶人,他都要想尽办法去度化他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再看观音菩萨,他的修行法门就是慈悲,慈就是给予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每一个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只要发出求救的声音,我们都要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第一时间到他的身边,去帮助他。当你去帮助他的时候,你也就变成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了。这就叫做寻声救苦。

  六、因循果报——舍利取义,广种福田

  在生活当中,我是这样解读问题的:我先观想自己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果,就比如说这个杯子是我想得到的那个果,那我现在就要种得到杯子的因,自然而然的,最后那个果肯定就会展现在我的面前。你如果没有去种那个因,却妄想得到那个果,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因果一…

《商道 人道 天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