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商道 人道 天道▪P3

  ..續本文上一頁個“共生體”。能夠真正把對方的優點移情爲自己的優點,把對方的缺點看作是自己的缺點一樣地包容,這樣婚姻才能持久。

  一個人長得再好,看了幾年,也無非爾爾;一個人長得再醜,如果他的內心闊達、包容、儒雅,幾年下來,你會發現,他越來越美了。人生真的就是那麼回事,但爲什麼很多人就是執著于皮肉的表象而讀不透它。這就是因爲,你還沒有真正用心去感受這樣的“道”。

  正好像我們想把事業做長久,卻不明白“天長,地久”的真正原因一樣。我們上次去日本的時候,看到人家的企業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曆史,而且發展得非常良性。有些中國的朋友就很想把他們在中國的總代理拿去做。去找日方洽談的時候,中國的朋友說,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們會幫助你們在一年內把中國的業績提升多少,銷售量提高多少。日本的老板根本不爲所動,他根本沒有那種需求,他只不過是想把這種産品更加優質地在他的手上延續下去。如果對方重視的是長久,而我們考慮的是規模,這樣的思想差別就導致了磁場很難對接。

  比如我們看一棵樹,如果這棵樹從最開始的種子開始,就生長在這裏,那麼不管碰到地震還是十二級的臺風,這棵樹基本上都不會被吹倒;而那些從其他地方移過來的樹,上面的枝幹可能很大,下面的根卻很淺,被臺風一吹就倒下了。

  那些能夠維持幾百年而不倒的企業就好像是紮根于斯的參天大樹一樣,不是倚重于樹上要挂多少華麗的裝飾,而是看重其根基的穩固。我覺得這種“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審慎態度才是企業的長存之道,是發展企業的真正靈魂所在。樹底下的根紮得多深,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正因爲它的根紮得很深,碰到外在的沖擊比如說是金融風暴、股市大跌、經濟大蕭條時,其深厚的根基就會幫助它度過難關。我們爲什麼來禅修,就是要好好反思自己,問問你的思維、你所做的事情,甚至人生所走過的路,是不是永遠只停留在表面?

  我們到日本的時候,他們說,在日本最受人尊敬的是哪些職業呢?第一是宗教家,第二是藝術家,第叁是有專門能力的技術人員。這些人在那邊很受尊敬,他們非常尊敬那些園藝家,修剪樹木修剪得很漂亮,實際上這體現了什麼道理呢?在日本,如果你終其一生,努力精進,哪怕只是做好一件事,也能夠得到別人的尊敬。

  當我們的心很浮躁的時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會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大家不要覺得,到寺院來接受叁天的學習,回到家後你就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改變就是你回去後,用禅修中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時刻修證你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話,以後做事情,才能不躁動,才能擁有喜樂的心;以後面對來到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也都能用包容、接納的心來善待他們了。真的,一個天天和你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人,才是你真正修行的對象。

  你想一想,當我們遠遠地看一座山,蒼翠欲滴的樣子,樹木郁郁蔥蔥,清泉激石,鳥鳴悠揚,你一定會覺得非常喜歡,覺得大山非常妩媚,甚至對它進行深入的審美活動。然而,當有一天你就定居在這座深山裏,發現自此將你與人類社會相隔,與現代生活相隔,要讓你自己每天在山裏耕作,飽受生計與蚊蠅鼠蛇、疾病之苦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它很美嗎?還會有心情進行審美活動嗎?

  生活也是一樣的,你可能開始時會覺得這個人非常好,就是我心目中真正想要的人,但是如果這個人不斷地走近到你的身邊,你用放大鏡不斷地放大他身上的所有特征,當他和你生活幾年後,你就會覺得他和你心目當中的那個完美的形象離得很遠。這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態就非常重要了。

  其實每一個人身上都同時住著天使和魔鬼,當你的心向上奮進、無限清淨的時候,你就會和好的東西相接近;當你的心境充滿染汙和黑暗的時候,你就跟汙濁的東西接近。我們禅修就是要不斷觀照這兩種狀態,要棄惡從善,要抵製染汙的東西,要爭取積極向上東西,要往上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和格局。當你向清淨靠近的時候,你的生活品質和狀態就都會得到提升,那你內心世界就會得到改變。

  禅修時,當你的內心升起不開心的情緒,你就馬上看住它、關注它,最後接受它。比如你這幾天到寺院裏來,感覺這個床冷得很,不好睡,心裏很有情緒,想著這個寺院怎麼這樣對待我們呢?當你在不斷抵觸的時候,這一個晚上,你就別想睡覺了,最後情緒就會變得越來越負面。就像我有一次去天童寺講課,他們給我安排的房間,已經是那個寺院裏最好的了。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拉上被子,感覺那床被子可能半年都沒有洗過,上面什麼味道都有,汗味、腳臭味、狐臭味都能從被子上聞到。我想,如果拿個刀子在被頭上刮的話,一定還能刮出一些雜質出來。深更半夜了,我也不能跑出去到其他地方去睡覺,人家都睡了,我也不能找他們給我換被子。于是我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穿起來,把被子拉到腹部的位置,還是睡不著。我再把外衣脫下來放到枕頭上,因爲枕頭上也有味道。然後告訴自己我要接受,我困了,一定可以睡著。這樣暗示自己以後,那個很難聞的味道,也慢慢地能接受了。有時候想想,如果我沒有地方住,讓我住到橋底下,我能不能欣然接受呢?當你不斷地去假想更不好的情況,對比你現在所得到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心境會一下子平和下來,就不會用抵觸和排斥的心去面對它們了。但是當你不斷地和好的東西去對比的時候,你的心就很難平靜下來。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必須要時時觀照自己,讓自己存在在一種“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平和狀態之中,尋求天地圓融的長久之道。

  五、取舍之間——觀死生不淨,度精進人生

  人活著就是一個過程。你以什麼樣的精神去面對生活,你就會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來。人的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可能今天企業破産了,家庭破裂了,和朋友絕交了等等等等。對我們來講,這些問題出現時,可能在一生中都是刻骨銘心的。在當下,我們一定會覺得自己無法面對的這個過程,這時候你們說用什麼方法來面對最好?是逃避嗎?

  學員答:不是,要用平常心把它們慢慢接受下來。

  還有呢?你們設身處地想想看,當你自己碰到這些問題時,會怎麼辦呢?深愛我們的父母離我們遠去了,和我們走在一起的伴侶和我們分手了,我用一生的精力所做的事業突然破産了,自己一直引以爲豪的身體突然間被截肢了,失明了。那時候,你怎麼辦呢?

  學員答:試著忘記痛苦。

  真的能忘的掉嗎?心理學說,痛覺是無法被適應的。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呢,讓他的弟子學習“不淨觀”。不淨觀是什麼?就是觀想人死掉後,自己的皮膚發黑,七竅流血、流膿。蛆蟲從耳朵裏跑進去,從鼻孔裏跑出來,又從眼睛裏跑進去,從嘴巴裏跑出來;剛開始,跑出來一只兩只,接下來,越來越多,布滿全身,最後把身上的皮膚都捅破了,整個身上都爬滿了蟲。後來,皮膚全都沒有了,變成一堆爛肉、一堆膿血。再後來細菌越長越多,把爛肉也吃光光,剩下一堆白骨。最後,白骨化爲髒水,化爲塵埃,與細菌、微生物緊密地生長在一起。從前你活著的時候感到最惡心的蠕蟲,在你變成塵土以後就與你融爲一體了。你是什麼?什麼是你?你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沒有手腳,沒有形貌,更沒有醜的或者美的,複雜而深刻的感情。你再也不能看,再也不能聽,鬼的形象也比你可愛。看吧,這就是你,最終的你;我也是一樣。我們都是一灘馊水,惡臭難當。那你現在在執著的,又究竟是什麼呢?

  這就是生死觀,你觀想自己死掉了,那種觀想越真實,更多的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其實,生死觀,不淨觀,對我們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們真的碰到滅頂之災,碰到你沒法面對的事情,你就用剛才的方法觀想,那麼一切都會過去,然後,告訴自己,我會死掉,任何事情都是一個過程而已。當你用這種思路去想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一定要真實地去觀照自己。觀照自己真的死掉了後,你還有什麼東西放不下。

  面對痛苦,佛教讓我們觀生死的根本問題;而面對人生,佛教要我們去發願。發什麼願呢?你要利益一切衆生,斷除一切煩惱;你要學習無量法門,要成就理想的人生。就是這兩個方面,一方面佛教要我們放下,另一個方面要我們精進。這樣活著,就會有未來,就會有希望,就會活得很快樂。

  如果說,佛教只是讓你去觀想人生無常,緣起性空的道理,觀想每個人都要死掉,一切物質都會生滅,你就很容易會墮落到消極的人生狀態之中。

  所以你還要觀想,你此刻的存在會利益到很多人,通過你可以幫助很多人,通過你,可以成就一種所謂的理想,那樣你內心當中的能量就會得到升華。佛教要求他的弟子每一個人都要有遠大的人生理想,都要發宏大的願力,去引領自己往這個人生方向前進。

  你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什麼?“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就連墮落到無底地獄的惡人,他都要想盡辦法去度化他們。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呢?再看觀音菩薩,他的修行法門就是慈悲,慈就是給予快樂,悲就是拔除痛苦。每一個人碰到問題的時候,只要發出求救的聲音,我們都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第一時間到他的身邊,去幫助他。當你去幫助他的時候,你也就變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了。這就叫做尋聲救苦。

  六、因循果報——舍利取義,廣種福田

  在生活當中,我是這樣解讀問題的:我先觀想自己要得到一個什麼樣的果,就比如說這個杯子是我想得到的那個果,那我現在就要種得到杯子的因,自然而然的,最後那個果肯定就會展現在我的面前。你如果沒有去種那個因,卻妄想得到那個果,這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因果一…

《商道 人道 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