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向的規律不吻合的。我們要想達成理想境界,就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爲、言語,甚至眼神,一切的一切都必須要去修正。你不修正,就發現事情做起來非常難;而當你發心修正,則會感到左右逢源,事事水到渠成。
我們求佛,或者禅修,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心修成圓滿呢?那就要靠我們不斷去觀照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如果我們原來的知識儲備不夠,就要觀照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的語言表達不流暢,那就要觀照如何去訓練論辯、言辭。禅修不僅僅是行跏趺坐時進入禅定的那個瞬間狀態,而更應該時時刻刻都存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融貫于生活,時時體證,處處修行,方是正道。
以前,我在廈門讀書的時候,廈門大學就在我們學校的隔壁,裏面的很多學生、老師都與我成爲了很要好的朋友。那些中文系的老師,他們講到一些哲人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怎麼懂,于是回來就使勁去啃哲學書籍;講到西方文學作品的時候我不懂,回來又埋頭去看,比如《紅與黑》、《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茶花女》等等,都是那個時候讀的。當自己覺察到某個方面欠缺,我就去補充,那麼我這方面的能力就能不斷地增強,這就是一種修行。
生活當中隨時隨地的修行是諸多修行中最爲緊要的。人家罵你,你能做到不生氣,那就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人經常幹類似這樣的傻事:走在馬路上被狗咬一口,很多人就要把狗咬回來,不要笑,我們還真是經常幹這種事情。如果說撞到桌子時要打回桌子的人還只是少數的話,那麼人家罵你一句,你就要打他一頓,人家打你一頓,你就約了一大堆人,到他家門口把他揍得半死不活,這樣的情況就太多了。其實這跟你被狗咬一口,你再咬狗一口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爲什麼總是放不下那一刹那的面子,放不下那一刹那的仇恨心呢?實際上就是因爲心的格局太小了,這時你就會在很多小事情上跟人家去斤斤計較。心量格局大的人,無論人家在他面前再怎麼折騰他,他從來只是一笑而過,因爲他們在心靈層面上相差得太遠了,他根本不屑跟別人去計較這些東西。
當別人罵我們,我們生氣,其實正說明別人罵對了,別人的言語觸及到了你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才會大動肝火。那麼,對治嗔火最有效的方法就莫過于把你的心修行得很強大,很自在,很柔軟,像水一樣,任何堅硬、促狹的語言到你這裏都能消解于無形,這時,你就不會生氣了。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很容易就被別人的言行所左右,那麼他只是這個世界上泯然衆人的傀儡之一,能有多大的成就呢?他整天都在活給別人看,他之本身沒有意義,他只有軀殼,而沒有實在的心靈。
我們要修的就是使自己豐足的那一面:你的思想境界、人格魅力,人生定位等等,要從這些方面去升華自己。我們來到這裏禅修,正是爲了訓練我們的覺察力,覺察我們的心,覺察到我們碰到外境的時候心是如何改變的。
當然了,我們不可能只用嘴巴說一說,用耳朵聽一聽,修行兩天,一下子就能達到圓滿的人生境界。我們需要有長期的定力,堅定的意志,不斷地踐行,才可能做到。生活中你所遇到的每一次困難,每一個逆境,就是禅修的最佳導師。
有一個人再婚人士對我說,他現在的太太非常漂亮,但是他發現兩個人性格不符,這時候他覺察到其實還是以前的那個太太好。當時他之所以選現在的太太,就是因爲她相貌好、身材苗條,帶出去別人都會羨慕。這就是因爲追求外在的東西,而忽視了內在的東西了。他發覺現在這個漂亮的太太特別貪婪,心不安定,每個月給她叁萬塊生活費,她還是不滿足,她要求丈夫一次性拿30萬給她開店,但她又沒有能力做生意,什麼都依附在她丈夫身上。漸漸的,那個丈夫就發現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就來對我訴苦。我就安慰他說,當一個女孩子決定跟你結婚,並且爲你生孩子,就等于把一生都交給你了,這時她已經進入另外一種狀態了,所以你一定要包容,一定要接受,不能因爲她的一點小脾氣就跟她吵架,甚至還想到離婚,現在她這種狀態就是在修煉你。很多人看到別人的生活,總是認爲別人好,自己身邊的人不好,經過了很多事情以後,發現原來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其實是最適合你的,雖然他身上可能很多毛病。所以我們不要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心裏總是不滿足。
實際上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世間有哪一樣東西經得起你無數倍地放大?經得起你永遠參看呢?你總會産生疲憊感、不新鮮感,即使是再好的東西只要重複在你面前出現,漸漸也就沒感覺了,那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內在的境界。你可以去學音樂,學文學,學插花,練瑜珈,學美容,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提升自己。兩個人相處久了真的就是親人了,親人就當作一個人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對象去面對,不要老是去圖新鮮、貌美、潇灑、浪漫,這都是很虛的東西。當我們自己的境界不斷得到提升的時候,他的生活樂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好好珍惜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珍惜我們自己的健康,珍惜我現在的朋友,珍惜我的父母,珍惜我的這份工作,當你好好心安下心來去接受,你的人生夢想就能夠不斷實現。
今天到寺院裏面來,有這麼好的機會來學習,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那是你們無量劫以來所修行的功德之果報,所以要好好珍惜,不要認爲來到這裏是被老板逼的。我們來到這裏就是來到了無盡華藏面前,到處都充滿著金銀財寶,大家一定要撿一點回去。我們所能給你的不是有相的金銀財寶,而是人生內在的富有,當你內心的思想境界豐足之時,你回到生活當中處處都可以撿到寶貝。
所以生活就是一念之間的轉變,當你轉變成正面時,陽光、喜樂、富足就會跟著來,當你轉換成負面時,抱怨、恐懼、挂礙就來了,人生就是這樣的一種選擇。甯心修持,天堂在目;馳騁心狂,地獄洞開。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裏,下面的時間留給大家提問,阿彌陀佛。
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學員:師父,剛才有個老師父開示我們痛苦與快樂的區別,那麼痛苦與快樂修到源頭,修到他不知道痛苦也不知道快樂的時候,那是一個什麼狀態呢?
賢崇法師:那是木頭的狀態。
學員:這個狀態是癡愚的,還是智慧的呢?
賢崇法師:痛苦和快樂都沒有,哪裏來的癡愚與智慧的分別?那是一個“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的狀態,那是最最甯靜的狀態。
學員:我想問一下,在世人的眼裏,覺悟的人就是佛,那要如何斷某個人是覺悟的人呢?
賢崇法師:有的人從理論上覺悟,有的人從行爲上覺悟,真正要成佛還是要從行爲上覺悟,最後達到圓滿的境界。但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各不相同的理想境界,很難用某一種思想概括所有的人,每個人都在修自己內心當中的那個圓滿,當你不斷升華,一碰到痛苦就能很快把它轉變過來,一碰到問題也能很快從局限裏面解脫出來,這一刹那就是佛的境界。
學員:師父,我想問一下,如果遇到一個假善,一個很虛僞的人該怎麼辦?
賢崇法師:遇到虛僞的人,惡的人,就不理他。佛陀在世的時候,他的弟子問他,他說我碰到一個很壞的人怎麼辦呢?他說“以默摒置之”,見到他就當作空氣一樣。
學員:師父,和尚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賢崇法師:和尚的最高境界就是出家。身出家,心出家,皈依佛,身心不二。
學員:那麼和尚的最高追求又是什麼呢?
賢崇法師:和尚最高境界就是成佛了。這是我們一生當中所做的事情。
學員:好的,謝謝師父開示。
《一刻甯靜 一片天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