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唐西域記》的記載,玄奘法師(今版《心經》的譯者)在去往印度的途中遇到過種種困難,幾度曆經生死。當然,在現實中,他的困難不可能由孫行者之類的幫助他解決。有一次,他途經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有一個習俗,他們每年都要找到一個相貌莊嚴、身體康健的成年男子,剖其心來祭天。他們認爲這樣可以保證來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抓住外族的人,就不用以本族人祭天了。正好,那一年,他們抓住了玄奘法師,他相貌莊嚴,可以用來祭天。于是他們爲他焚香沐浴,准備用他的心來祭天。玄奘此時,仍稱念觀音名號及《心經》。就在要行刑的那一刻,風雲突變,雷電交加,人們感到,似乎用他來祭天觸怒了天庭。于是把他請下了祭天臺,並對他頂禮膜拜。這就是念《心經》所産生的感應。
還有一次,在沙漠之中,已經好幾天沒有水喝了,玄奘法師和他的馬都已經幾乎到了不可承受的境地。但是他甯死不退回東部找水,仍然邊念著《心經》,邊極力堅持西行。就在他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奇迹發生了,前面出現了一片綠洲,芳草連天,水草豐美。他的馬立即狂奔過去,他也就此得救了。
我們建議大家在念誦《心經》的過程中,處清淨的狀態,不起雜念,也不要一邊念一邊想著經文的意思,或者一邊念一邊懷疑其真假。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說經文所顯示的神迹,不是爲了讓大家爲了求得神迹而來持誦經文,而是爲了讓大家在具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了解經文所言說之義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心虔誠、甯靜下來。記住,所有的東西,只有當你不求的時候,才是真正能夠得到的時候。
八、密說之力:不起妄想,證得叁昧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這是《心經》的最後一句話。這是一段梵文密說的咒語,按照譯經學中“五不譯”原則,因此只做音譯而不做意譯。這樣以表示對密說咒語的敬重,因爲密說本來就是深密的言辭,其中有有言不盡意的意味在,不是我們可以勉力去做翻譯的。因此,玄奘法師在翻譯時,就保持了它的原貌。
有人說,這段話的大意是呼喚修行者度過彼岸,速速去證菩提。但是它深在的意義遠遠不止于此,要是做簡單的理解,容易望文生義,自亂其心。
我們在誦讀此咒時,只要保持內心的清淨,虔誠地去誦讀就自然能夠有所領悟了。密法修行的奇妙之處也就正在于此。
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對我們所不知的東西,應該保持沈默。沈默不是不加思考,而是用清心修證,不加妄語。畢竟,我們可以言說的東西,實在還是十分有限的。
希望今天對于《心經》的這點粗淺講解能夠使大家調動起學習《心經》、實證《心經》的一點興趣。其實,只要今天在這裏所說的某一句話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我就已經感到非常高興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阿彌陀佛。
接下來的時間留給大家一起來切磋交流。
九、同修分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同修一:在前面的課裏,法師和我們分享了“因果報應”的內容。我覺得很有道理。我看到過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前我有個鄰居是專門捕殺青蛙的,後來,他們的孩子出生了,眼睛居然就像青蛙一樣往外凸,長得就像一只青蛙一樣。從這件事情裏,我開始敬畏因果,覺得人的確是應該積善,不要總是去殺生。
法師:是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以前我們老家我一個殺豬的屠戶,在臨終的時候怎麼也閉不上眼睛,渾身就好像有許多只豬在咬他一樣。我們當然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解釋這些事情,但是多做善事,多積陰德,敬信因果依然是佛教中保護慧命的方法之一。弘一法師和他的學生豐子恺曾經合作過好幾冊《護生集》,繪畫的藝術水平和畫冊的內涵都很好,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翻閱一下。
同修一:那些穆斯林在殺牛羊的時候,總是會請阿訇,也就大概相當于我們的法師,來給將殺的動物念經超度,那個經的內容大概是說:“可憐的生靈啊,今天並不是我想殺你,而是我手裏這把刀不想放過你啊。對不起了。”只有經過這樣超度的動物他們才會吃。他們認爲吃了沒有超度的生靈的肉,是會有報應的。這件事情,其實是有生物學的依據的。一些動物學家認爲,動物在被殺死以前因爲非常害怕,體內會分泌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尤其會存在在動物的四肢和頭部、頸部。如果人吃了它們,人的身上也會有這些毒素。所以,在殺生之前用經文來安慰它們,其實也是爲了避免動物的害怕與怨氣。
當然,我們看了一些殺動物的紀錄片,真的是非常地殘忍和恐怖。一只小浣熊在被活剝皮以後,甚至還回過頭去看了一眼自己血淋淋的皮才死去。所以,我們最好還是不要殺生。
法師:你說得很對。阿彌陀佛。
同修二:請問法師,您對于少林寺的産業化傾向如何看待?對于很多寺院經濟的興起如何看待?
法師:這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在農耕社會的時候,禅宗之所以大放異彩,就是因爲它適應了社會的需求,把自己化身爲農民,把寺院變成一個生産隊,大家一起勞作、一起修行,達到了自給自足的狀態。俗話說“倉廪實而知禮節”,在保證自己生存的前提下,禅宗得到了蓬勃發展。
爲什麼現在很多企業家欣賞禅宗的思想呢?因爲禅宗雖然在塵世辛苦勞作,和大家一樣在做事,但是並不影響他們內心的自由和解脫。一位老禅師說:“看書就看書,寫文章就寫文章,一念不起,認認真真,這就是修行。”
現在是工業社會了,所以禅宗應時而變,自給自足,也是自然的事情。
我們經常說:“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按照我的觀點來看,寺院從古代就是一個教育的機構。寺院裏的學者、法師就擔任著教育大衆的責任。所以,現代寺院也應該還是要保有這樣的職能。
同修叁:我想請教大家,爲什麼老子、孔子、孟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和佛陀都同時出現在公元前5、6世紀這個時間點上呢?照我的理解,如果說是因爲戰爭的原因,恐怕是解釋不通的。曆史上一直都是戰亂不斷的。現在有一種說法,說他們是由外星人帶來的文明。對于這一說法,請問法師你相信嗎?
法師:對于把無法確切解釋的現象歸因爲外星文明,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以前,很多人把麥田的神奇圖案、巨石陣、水晶窟窿、奇妙的人體自燃現象都歸因爲外星人的所爲,這恐怕很難令人信服。大家都知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世界上叁大哲學萌芽了,這個時代被稱爲“軸心時代”。人類的叁大文明形態在那一段時間內,經過了先前漫長的積累,也因爲頻仍的戰亂與政治、經濟的原因,紛紛開始在哲學上結出絢爛的果實。以儒道爲代表的先秦諸子爭鳴時代的中國哲學,以最早的哲學文獻《奧義書》和佛教典籍問世爲代表的印度哲學以及愛情海孕育的希臘哲學幾乎在同時萌芽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叁大這哲學在研究方法、功能性質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屬于異質的哲學形態。中國哲學在警句和譬喻間指導人生,印度哲學在說教中開啓生死之智,希臘哲學在論辯、推理、證明中進行缜密的思辨。這些哲學的方法都是因爲各國當時不同的需求而産生的。外星人何以會知道人類的這些現世需求呢?
同修四: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覺得很矛盾。我是養甲魚的,一年的銷售量在兩百萬只左右。可是這些甲魚賣出去都是被吃掉的。那我不是造業了嗎?
法師:當你的行業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你所能做的只有在行業中多做善事。比如你賣出甲魚的時候,還是爲它進行超度。因爲有些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上來看,實在是無奈之舉。甲魚是珍貴的補品和藥材,對于一些老年人和病人,你爲他們提供甲魚,也是幫助了他們。殺生這件事情,從我們漢傳佛教來看,的確是戒律之一,但是在世俗生活中,如果有不可避免的地方,畢竟還是無可奈何。
只要大家不要爲了一味追求口腹之欲來殺死其他動物就好了。如果是出于維持正常的生存,比如西藏的喇嘛爲了活命而吃肉,我們是尊重的。
今天的分享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感謝各位同修的積極互動,讓我也受益匪淺。
《活的《心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