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唐西域记》的记载,玄奘法师(今版《心经》的译者)在去往印度的途中遇到过种种困难,几度历经生死。当然,在现实中,他的困难不可能由孙行者之类的帮助他解决。有一次,他途经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有一个习俗,他们每年都要找到一个相貌庄严、身体康健的成年男子,剖其心来祭天。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抓住外族的人,就不用以本族人祭天了。正好,那一年,他们抓住了玄奘法师,他相貌庄严,可以用来祭天。于是他们为他焚香沐浴,准备用他的心来祭天。玄奘此时,仍称念观音名号及《心经》。就在要行刑的那一刻,风云突变,雷电交加,人们感到,似乎用他来祭天触怒了天庭。于是把他请下了祭天台,并对他顶礼膜拜。这就是念《心经》所产生的感应。
还有一次,在沙漠之中,已经好几天没有水喝了,玄奘法师和他的马都已经几乎到了不可承受的境地。但是他宁死不退回东部找水,仍然边念着《心经》,边极力坚持西行。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芳草连天,水草丰美。他的马立即狂奔过去,他也就此得救了。
我们建议大家在念诵《心经》的过程中,处清净的状态,不起杂念,也不要一边念一边想着经文的意思,或者一边念一边怀疑其真假。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说经文所显示的神迹,不是为了让大家为了求得神迹而来持诵经文,而是为了让大家在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了解经文所言说之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心虔诚、宁静下来。记住,所有的东西,只有当你不求的时候,才是真正能够得到的时候。
八、密说之力:不起妄想,证得三昧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是《心经》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一段梵文密说的咒语,按照译经学中“五不译”原则,因此只做音译而不做意译。这样以表示对密说咒语的敬重,因为密说本来就是深密的言辞,其中有有言不尽意的意味在,不是我们可以勉力去做翻译的。因此,玄奘法师在翻译时,就保持了它的原貌。
有人说,这段话的大意是呼唤修行者度过彼岸,速速去证菩提。但是它深在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要是做简单的理解,容易望文生义,自乱其心。
我们在诵读此咒时,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虔诚地去诵读就自然能够有所领悟了。密法修行的奇妙之处也就正在于此。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对我们所不知的东西,应该保持沉默。沉默不是不加思考,而是用清心修证,不加妄语。毕竟,我们可以言说的东西,实在还是十分有限的。
希望今天对于《心经》的这点粗浅讲解能够使大家调动起学习《心经》、实证《心经》的一点兴趣。其实,只要今天在这里所说的某一句话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就已经感到非常高兴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一起来切磋交流。
九、同修分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同修一:在前面的课里,法师和我们分享了“因果报应”的内容。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看到过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前我有个邻居是专门捕杀青蛙的,后来,他们的孩子出生了,眼睛居然就像青蛙一样往外凸,长得就像一只青蛙一样。从这件事情里,我开始敬畏因果,觉得人的确是应该积善,不要总是去杀生。
法师:是啊。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以前我们老家我一个杀猪的屠户,在临终的时候怎么也闭不上眼睛,浑身就好像有许多只猪在咬他一样。我们当然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解释这些事情,但是多做善事,多积阴德,敬信因果依然是佛教中保护慧命的方法之一。弘一法师和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合作过好几册《护生集》,绘画的艺术水平和画册的内涵都很好,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翻阅一下。
同修一:那些穆斯林在杀牛羊的时候,总是会请阿訇,也就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法师,来给将杀的动物念经超度,那个经的内容大概是说:“可怜的生灵啊,今天并不是我想杀你,而是我手里这把刀不想放过你啊。对不起了。”只有经过这样超度的动物他们才会吃。他们认为吃了没有超度的生灵的肉,是会有报应的。这件事情,其实是有生物学的依据的。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动物在被杀死以前因为非常害怕,体内会分泌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尤其会存在在动物的四肢和头部、颈部。如果人吃了它们,人的身上也会有这些毒素。所以,在杀生之前用经文来安慰它们,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动物的害怕与怨气。
当然,我们看了一些杀动物的纪录片,真的是非常地残忍和恐怖。一只小浣熊在被活剥皮以后,甚至还回过头去看了一眼自己血淋淋的皮才死去。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杀生。
法师:你说得很对。阿弥陀佛。
同修二:请问法师,您对于少林寺的产业化倾向如何看待?对于很多寺院经济的兴起如何看待?
法师:这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在农耕社会的时候,禅宗之所以大放异彩,就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化身为农民,把寺院变成一个生产队,大家一起劳作、一起修行,达到了自给自足的状态。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保证自己生存的前提下,禅宗得到了蓬勃发展。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家欣赏禅宗的思想呢?因为禅宗虽然在尘世辛苦劳作,和大家一样在做事,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内心的自由和解脱。一位老禅师说:“看书就看书,写文章就写文章,一念不起,认认真真,这就是修行。”
现在是工业社会了,所以禅宗应时而变,自给自足,也是自然的事情。
我们经常说:“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按照我的观点来看,寺院从古代就是一个教育的机构。寺院里的学者、法师就担任着教育大众的责任。所以,现代寺院也应该还是要保有这样的职能。
同修三:我想请教大家,为什么老子、孔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佛陀都同时出现在公元前5、6世纪这个时间点上呢?照我的理解,如果说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恐怕是解释不通的。历史上一直都是战乱不断的。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由外星人带来的文明。对于这一说法,请问法师你相信吗?
法师:对于把无法确切解释的现象归因为外星文明,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以前,很多人把麦田的神奇图案、巨石阵、水晶窟窿、奇妙的人体自燃现象都归因为外星人的所为,这恐怕很难令人信服。大家都知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世界上三大哲学萌芽了,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人类的三大文明形态在那一段时间内,经过了先前漫长的积累,也因为频仍的战乱与政治、经济的原因,纷纷开始在哲学上结出绚烂的果实。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诸子争鸣时代的中国哲学,以最早的哲学文献《奥义书》和佛教典籍问世为代表的印度哲学以及爱情海孕育的希腊哲学几乎在同时萌芽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大这哲学在研究方法、功能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属于异质的哲学形态。中国哲学在警句和譬喻间指导人生,印度哲学在说教中开启生死之智,希腊哲学在论辩、推理、证明中进行缜密的思辨。这些哲学的方法都是因为各国当时不同的需求而产生的。外星人何以会知道人类的这些现世需求呢?
同修四: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觉得很矛盾。我是养甲鱼的,一年的销售量在两百万只左右。可是这些甲鱼卖出去都是被吃掉的。那我不是造业了吗?
法师:当你的行业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你所能做的只有在行业中多做善事。比如你卖出甲鱼的时候,还是为它进行超度。因为有些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上来看,实在是无奈之举。甲鱼是珍贵的补品和药材,对于一些老年人和病人,你为他们提供甲鱼,也是帮助了他们。杀生这件事情,从我们汉传佛教来看,的确是戒律之一,但是在世俗生活中,如果有不可避免的地方,毕竟还是无可奈何。
只要大家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口腹之欲来杀死其他动物就好了。如果是出于维持正常的生存,比如西藏的喇嘛为了活命而吃肉,我们是尊重的。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同修的积极互动,让我也受益匪浅。
《活的《心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