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順應天道的喜樂人生▪P2

  ..續本文上一頁甚至成人也是一樣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關系親密的情人或者夫妻在相處一段較長的時間以後,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樣的動作,甚至流露出一樣的表情。有一個偵探就曾經依靠這種模仿理論破解了一個凶手是心理學高手的殺人謎案。

  回到孩子的問題上,因爲孩子有模仿的天性,因此你不妨帶他去參觀一些書法現場表演或是展覽。在這一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他對于書法表演或者書法家的創作過程表現出想要學習的興趣,這時你就可加以鼓勵,及時引導他走上這條藝術之路。當他開始練習書法以後,你還可以幫他報名去參加一些比賽和表演活動,多多勉勵他,以加強他的持續心。但如果孩子在一系列的參觀中表現出的僅僅是疲倦和調皮,你也不可以指責他,而應該及時調整方向,發現他真正的興趣所在。

  父母在教育的問題上,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及時鼓勵而不是反複地唠叨和逼迫,給孩子一個自我的空間,讓孩子按照他的興趣來生活,這樣長大的孩子創造性要比嚴加管束的孩子強很多。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培養自己對于工作的興趣,而不是爲了養家糊口而奔波,這樣放松地接納工作,就會在工作上有很大的精進。

  這就是說,要學會因勢利導,而不是揠苗助長;要學會接受、包容,而不是排斥、抗拒。

  四、用心感受,開懷接受

  大家來到這裏禅修,如果心不在這裏,沒有接受禅修帶來的安詳狀態,那就不會對人生有多大的助益。我們不會強製你們腿一定要雙盤,一定要很嚴格地做動作,畢竟,大家來這裏,不是學戲,不用練習腿功。我們只是希望你們遵守最基本的規範,身體坐直,關注呼吸吐納,安心當下就好。

  我們看到,外面的櫻花開得很美,現在正是天朗氣清,百鳥齊鳴的季節。但是,你們相不相信,每一個人的心裏對于櫻花的感受都會有很大的差別。有的人走進來便會贊歎說:“師父,你們的櫻花開得好美啊!就像美好的青春一樣,欣欣向榮、姹紫嫣紅,真是令人動容啊!”有的人愁眉苦臉地走進來,對我說:“這櫻花的花期很短。雨一來便落了一地,可惜紅顔歸于汙泥。”這正像《西廂記》裏說的:“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她愁腸百轉,別說櫻花,就是一陣風都足以觸動。還有的客人走進來,就對我談論自己的生意經、子女經,我問他們:“你們不覺得門口的櫻花很美嗎?”他們回答我說,根本沒有注意到呢。

  所以,接受是一種開闊的心境,它帶來喜樂,帶來幸福。這就是我個人對于生活的覺知。

  我們知道,如果以自然來與生命作比較,人的生命真是太短暫了。看似彎曲、柔弱的樹都尚且有幾百年的壽命,而人呢?常常是“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我們的生命既然如此短暫,爲何還有糾結于那些不快樂的事情呢?

  處在喜樂狀態中的生命看待四時變化、氣節流轉都是美的:春賞百花夏聽蟬,秋日靜好冬踏雪。每個季節,每一天都有大美蘊含其中,等待潔淨的心靈去發現。反過來,很多人總是抱怨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春天躁郁,秋風肅殺,他就會覺得活著真累,時時處處都是負擔。

  盛夏,有一次我來到法門寺,被太陽炙烤著的水泥地板冒著火氣,人一走上去就會感到自己像熱鍋上快被烤熟的螞蟻一樣。我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排斥,心裏想,這未免也太熱了吧。但是這個念頭一起來,我就馬上覺察到應該要轉變過來。因爲排斥不排斥,我都要走這段路。于是,我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兩旁的花草樹木和天上的雲朵上來,整個人的心境立刻就扭轉過來。炎熱不再對我構成威脅,而是一種寶貴的體驗。這種微妙的體驗裹挾著細膩而清晰的心理感受,現在想起來仍舊好像是昨天一樣,此情此景,曆曆在目。

  《周易》有這樣的句子:“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自然規律就是如此,我們與其心生抵牾,不如喜樂接受。四時流轉不停,構成了我們短暫的人生。

  我們現在一碰到逆境,恨不得馬上就用最惡毒的言語去消滅給你帶來麻煩的人,而很少用開闊的心來接受和面對逆境,將逆境看作一種可貴的人生體驗。當我們遇到困難的事情,第一個想法就是逃避,就是遠遠地躲開。但是當我們越是逃避,人生就越是缺少了體驗與挑戰。時間一長,就使自己的智慧磨盡,最終“泯然衆人”。我們遇到的事情,總是越逃避越難,越是迎頭而上就越是簡單。

  如果你從出生到現在,一路上讀書、工作、家庭都很順利,那我要告訴你,順利是一種最大的悲哀。它使我們忘記超越自己、升華自己的使命,它使我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反之,越是經曆磨難,對人生的改變就越是顯明。

  我們建設香海禅寺就是一個充滿磨難卻意義十足的過程。如果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數不完的資金,十個月就能建成寺院的話,那麼現在的一切便不值得我們如此珍惜。正是因爲這裏的每一棵樹、每一塊木頭都是我們討價還價,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因此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才會如此姗然可愛。

  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完成了多麼偉大的工程,更重要的是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能夠體察當下,感悟事情本身。無論是多麼小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掃地、擦桌子,只要用心體察,就是有收獲的人生,也就是喜樂的人生。

  五、守持一顆安定的禅心

  什麼是禅定?“外離相曰禅,內不亂曰定”。在我們的人生中所一直追求的東西,如功名利祿,這些都是外相。外相有止境嗎?沒有。外相總是千變萬化,是你無量世都追求不完的。今天被認爲是最新最好的科技産品,兩叁個月以後,就又落伍了;今年被認爲最流行的時裝,一兩年後便棄擲箱底;現在你的車子是最好的,十年以後便成爲破舊不堪的廢銅爛鐵。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報道:一個出身于中國名校的高材生在哈佛竟然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導師。這些青年學生,以前在中學裏面一定是全校乃至全市最優秀的,到了北大清華又算得了什麼呢?在北大清華最優秀的學生,到世界一流的大學裏又算得了什麼呢?每個人都秉持著自己的一種狀態和生活,根本不需要去羨慕別人,因爲羨慕是沒有止境的,富有、權力、學問,都是沒有止境的。

  與其不斷追慕別人,不如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關注當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因此,我們反複強調,生活中的喜樂、圓滿並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而事是需要我們自己通過不斷地自我反思而達到的。

  “亂”指什麼呢?內心恐懼、挂礙、彷徨、遲疑,就是“亂”的表現。你覺得自己今天坐在這裏好像很平靜,心中也沒有任何雜亂的念頭。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當一把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了,或是今天突然被醫生宣判死刑了,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還能保持內心不亂嗎?我們要修的不是今天一天的禅,而是包括艱難困苦、厄運交加之時的一生的禅。我們對于順境的控製力可能很強,但是真正逆境到來的時候,才真正是檢驗你禅定功夫的時刻。

  有的人覺得,你給我十萬塊錢,我可以“視金錢爲糞土”;那麼如果你面前放著一千萬、一個億呢?你也能巋然不動嗎?經過一次考驗在人生中有時候時微不足道的,很多人經曆了許多真金烈火的考驗,僅僅是在一次考驗中失敗了,那對于整個人生來說,這就是萬劫不複。

  今天師父對你說的話,你千萬不要當作知識來做記錄,你所要做的,就是覺知生命之中的每一個過程。

  前段時間,我和身邊的很多朋友分享了據傳假托爲倉央嘉措所作的那一首詩歌:“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裏。默然。相愛。寂靜。歡喜。”這首詩與其說表達的是堅貞不渝的愛情,倒不如說它傳達了一種佛的意境。因爲佛教所說的大徹大悟,不是要我們從恍惚去尋找涅槃的彼岸;也不是從煩惱中去尋找菩提的大道;更不是從染汙中去尋找光明的所在。

  佛教主張,涅槃、幸福、光明這些人們所苦苦追尋的東西,是本來就爲我們所自有的,是不需要我們費盡心力、跋山涉水去找尋的。所以詩歌說:“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的確,愛不在我們所愛者的身上,它不憑借其他任何外物所存在,除了你自己。你本來就具備一切愛,一切光明,一切圓滿,一切涅槃,又何苦要去做一個乞丐,向別人乞求這些呢?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我本是無盡藏,我本具諸實相。我本有喜樂身,我本自在天堂。”這世上鮮有真富貴與真貧弱者,問題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生活。

  

《順應天道的喜樂人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