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地步,被判了死刑,就是因爲我在偷第一根針的時候,你沒有阻止我。”
人偏離軌道的過程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今天離開一尺,明天離開一丈,後天離開一公裏。越是偏離正軌,身邊就越是會聚集一些不好的人,那些人就會帶你越走越遠,最後萬劫不複。
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爲自己的人生鋪一條軌道,然後按照軌道來前進。可能有時也會偏離軌道,但我們就要通過反思及時把自己拉回來,保證自己一直行走在軌道上。只要有這條軌道在心中,即使一時偏離,也最終能夠走回來;但若是沒有這樣一條軌道,我們就會像無根的浮萍,飄零隨流水,最後歸于汙泥。
叁、防非止惡,信守五戒
我們剛才所講的“戒”,所起的是防非止惡的作用。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第一戒,是殺生。什麼是殺生呢?最初就是指殺人。這個戒,恐怕也很難違反吧。這是根本戒。後來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愛護生命的信念就由人擴展到各種動物身上,因爲和人一樣,每一種動物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比如你要殺一只雞,抓到它要殺它的時候,它就會拼命掙紮,叫喚不停。因爲我們不是雞,所以不能夠理解它們被殺的感覺。如果我們是雞,我們一定也不想被殺然後被吃掉。因此,佛教後來將這種不殺生擴展到不殺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這是延續性的戒條,最關鍵的,當然就是不殺人。這個根本戒其實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二個戒,是偷盜。別人的東西你一定要征求主人的意見之後才能拿。觸犯偷盜的根本戒就是偷到一定的數量,法律要來製裁你。如果是平時在無意中犯了偷盜的戒,比如這裏有很多紙杯,你拿了一個用來喝水卻沒有和主人說。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忏悔。但如果是犯了性戒,就不能忏悔了。
第叁戒,是邪淫。邪淫的意思就是和自己的另一半以外的人發生關系。很多人爲了這種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發生自殺和謀殺等惡性事件。因此,這種行爲是應當受到譴責的,不僅是輿論的譴責,甚至法律也應當來處罰。在中國古代的農村,如果誰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是要被關進豬籠裏面溺死或者被燒死的。足見這種行爲是極度不被認可的行爲。因此,這也是根本戒。
第四戒,是妄語。搬弄是非、說叁道四,每個人都深惡痛絕。我們願意成爲這樣的人嗎?
第五戒,是飲酒。這是可以受具體情形影響而變動的。佛教如果是爲了治病而飲酒,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這是可以被原諒的。但如果是爲了麻痹自己或者尋找歡樂而飲酒,是不可以開戒的。想想我們身邊平時那些風度灑脫的翩翩君子,是不是飲酒過度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胡言亂語,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所以,酒太影響人的慧命了,會使人身心受損,因此,平常人也應該在酒的問題上保持一個度。
如果不給自己設定底線,人便很容易受欲望的驅役,做出一些違反規律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人的貪欲是無止盡的:今天有了一張大床,明天就想要有一間大房間,後天還想要一間大房子。這就是欲望的深淵,像黑洞一般,無窮無盡。
仔細地反思一下,我們的叁尺之軀活在天地間,能睡多大的地方,能吃多少東西,能花多少錢呢?何必營營碌碌,追求這些無底而虛妄的東西呢?我經常聽到很多住別墅的朋友抱怨說,老公經常不在家,孩子住校了,一個人住大房子非常害怕。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向往別墅,向往名車,向往在塵世中確立自己的資産和地位。我身邊還有些朋友,買一件襯衫就是叁千多塊。但是一個知名服裝品牌的經理對我說,這些叁四千塊的襯衫,成本也不過是五十塊錢。
生活本來可以是簡單的,但很多時候卻會被欲望所驅役,化簡爲繁,煩惱無窮。
一個懷有大願力,身負大使命,具有大襟懷的人,永遠不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奴役。
四、常問我是誰,多向險峰登
我們的人生總是不完滿的。因爲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抓住一樣東西,就不得不放棄另一樣東西,你永遠也不可能既看著手心,又看見同一個手背;你永遠也不可能既在這裏,又在那裏;你永遠也不可能既在工作,又在休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這段時間你用來做什麼,你的人生就呈現出什麼樣子。
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相似的,嬰兒在襁褓之中只會哭泣,並沒有誰生來就馬上能歌善舞、精通詩詞。但是爲什麼在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人與人的差別就那麼大了呢?乞丐和富商出生的時候不是很像嗎?爲什麼現在差異如此巨大呢?博學之士出生時的哭聲並不比文盲更加嘹亮一點,爲什麼現在前者擁有那麼多知識,而後者渾渾噩噩呢?當然,不排除有時代、家庭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個人的精進總是最爲重要的因素。
這是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當我今天得到一個結果的時候,我會問自己,我以前做了什麼?當我想要達成某種願景的時候,我會問自己今天有何准備?這就是因果。如果要想人生得到巨大的智慧,就要在此刻把自己的心安下來。安心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就可以冷靜和理智地思考問題。我們禅修的時候就是要讓自己安住下來,要讓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在哪裏,更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裏去。你可能既是員工的領導,又是領導的員工;可能既是一個兒子,又是一個父親;可能既是一個老師,又是一個學生。我們的身份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如果今天你來這裏禅修,卻還是一副老板的樣子;去學校進修,還是一副老師的樣子,那就是不恰當的,那就不可能有所收獲。因爲你對自己的定位就是錯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誰。
前段時間,一個年輕的母親和她的先生離異了,她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五歲,法院卻把孩子判給了父親。這位女士覺得很難接受,因此找我傾訴。我對她說:“今天,如果你離不開你的孩子,那有一天你的孩子結婚了,自己建立了家庭,當你對孩子的愛被你的兒媳婦搶走的時候,你就會變成醜陋的婆婆。你把這個判決當作是一種讓你放下的磨練就可以了。因爲盡管這個孩子判給他的父親,你也還是他的母親,還是可以見他。”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她告訴我說,自己的男友本來對自己很好,但是自從他的母親從老家過來以後,他就沒有再和這個女孩子出來吃過一頓飯。原因就是男孩子的媽媽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和別的女人在一起。最後,她就和那個男孩子分手了。這種情結就使婆媳關系成爲難題。特別是單身母親,一個人把自己的孩子帶大,那個嫁到他家的媳婦就是不幸的媳婦。那個媳婦就算做得再好,婆婆還是會找她的麻煩。
對于年輕人來說,越是艱難的決定,越是困難的任務,就越是值得我們去挑戰。以前我在普陀山佛學院教書的時候,生活非常輕松安逸。帶著一個班的學生,只要選兩個有能力的班長,讓他們去管理其他學生就可以了。那時候的生活真是簡單。但是來到這裏以後,每件事情都要操心,每一分錢都要節約,這誠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讓我最快地成長起來。這種成長非身臨其境,無法感受。
正如一條蛇要長大,就需要脫皮。蛇在脫皮以後誠然是最脆弱的時候,任何外力都很容易把它弄死。所以它在脫皮的時候,必須找一個最爲隱蔽的地方。然而,蛇也必須經曆脫皮的過程才能夠成長壯大。如果你不敢讓自己脫皮,你就不能夠使自己成長。
磨難對于自信者而言是奠基之石;對于軟弱者而言就是無底深淵。
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聰明和不聰明,富有或不富有,而在于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成功者的思維方式是開闊而高遠的,他能夠見到問題的各個方面,不沖動也不怯懦。
人生常常會遇到一些瓶頸,這些將你綁縛在其中的是問題本身嗎?其實不是,只是你的思維方式而已。我們常常只考慮到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得到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瓶頸。
如果我們能夠打開自己的心量,那麼即使是粗茶淡飯,我們也會感到如獲珍寶。因爲我們心中有愛,我們心中飽滿充盈,根本不需要通過名利來填充。
在戒定慧叁學中,我們通過戒來約束自己的行爲,也通過它也製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通過定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得到澄澈的精神狀態。最後,就能夠在澄懷觀道中,了悟天地的大道,這種大道把我們帶向終極的人生智慧中。“叁無漏學”是佛教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想,如果大家能夠按照這叁學來要求自己,在人生中不斷實踐,最後就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五、求知問道,知行合一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提問,我們交流一下。
學員一:請問中國佛教的派別有哪些,它們有何區分?
賢宗法師:這個問題比較大。這裏只能做一個最簡單的說明。中國佛教的宗派主要是八個。首先是由印度傳來的中觀宗(空宗)、唯識宗(法相宗),在中國,又形成了天臺宗、華嚴宗、禅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合起來,統稱中國佛教八大派。這些宗派各有側重,如禅宗重視禅定,律宗研究戒律等,但是正像佛經所說:“佛一圓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這些宗派在根本上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要使人解脫生死,拔除煩惱,自覺覺他,達到自他圓滿的境界。
學員二:從小,我的父母對我的要求特別嚴格。給我設定了很多的目標,到我大學以後,還給我很多諸如戒條的准則。因爲過于嚴格,我有時即使很想做到卻做不到,常常感到非常糾結,還養成了一些強迫症式的習慣。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賢宗法師:我們講到平衡,最好就是讓自己張弛有度,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放松的時候放松。
學員二:他們讓我覺得放松是罪惡的,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
賢宗法師:爲什麼同樣是做事情,有的人能夠非常專注,心無旁骛;有的人卻因爲過于追求完美而瞻前顧後,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很大的壓力呢?因爲前一種人懂得釋放與平衡,釋放的過程看上去是在玩樂,比如旅行、聽音樂,但其實卻是在爲自己下一個工作的階段積蓄能量。因爲人的能量和自然界的能量一樣,有一個盈虧、漲落的過程。我們說,做人要符合天道。一個人如果只知道拼搏,不知道休息,就像是一個永遠繃著的弓一樣,其久必亡。因此,我們需要在完成人生理想和適當的釋放中尋求一種平衡。禅修就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方式。
學員叁:我在打坐的時候,有時候到了兩個小時,卻很難出來,會一直坐在那裏。可是我又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這應該怎麼辦?
賢宗法師:星雲法師有一次一邊做飯,一邊打坐。但在打坐時進入了深定,等他出定的時候已是幾個月後,飯菜都已經長了毛。這是禅者修行的一種境界。
但是如果在世俗中,總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處理。這時,如果你不能出定,往往會帶來麻煩。因此,你可以請家人幫你看好時間,到了時間就在你耳朵旁邊敲磬,磬聲一起,提醒自己出定。
就是這樣,在家修行,凡事都爲自己下一個訂單會比較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感謝各位。阿彌陀佛。
《禅修,把握人生主動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