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地步,被判了死刑,就是因为我在偷第一根针的时候,你没有阻止我。”
人偏离轨道的过程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今天离开一尺,明天离开一丈,后天离开一公里。越是偏离正轨,身边就越是会聚集一些不好的人,那些人就会带你越走越远,最后万劫不复。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铺一条轨道,然后按照轨道来前进。可能有时也会偏离轨道,但我们就要通过反思及时把自己拉回来,保证自己一直行走在轨道上。只要有这条轨道在心中,即使一时偏离,也最终能够走回来;但若是没有这样一条轨道,我们就会像无根的浮萍,飘零随流水,最后归于污泥。
三、防非止恶,信守五戒
我们刚才所讲的“戒”,所起的是防非止恶的作用。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第一戒,是杀生。什么是杀生呢?最初就是指杀人。这个戒,恐怕也很难违反吧。这是根本戒。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爱护生命的信念就由人扩展到各种动物身上,因为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比如你要杀一只鸡,抓到它要杀它的时候,它就会拼命挣扎,叫唤不停。因为我们不是鸡,所以不能够理解它们被杀的感觉。如果我们是鸡,我们一定也不想被杀然后被吃掉。因此,佛教后来将这种不杀生扩展到不杀一切有生命的动物。这是延续性的戒条,最关键的,当然就是不杀人。这个根本戒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二个戒,是偷盗。别人的东西你一定要征求主人的意见之后才能拿。触犯偷盗的根本戒就是偷到一定的数量,法律要来制裁你。如果是平时在无意中犯了偷盗的戒,比如这里有很多纸杯,你拿了一个用来喝水却没有和主人说。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忏悔。但如果是犯了性戒,就不能忏悔了。
第三戒,是邪淫。邪淫的意思就是和自己的另一半以外的人发生关系。很多人为了这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发生自杀和谋杀等恶性事件。因此,这种行为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不仅是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也应当来处罚。在中国古代的农村,如果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要被关进猪笼里面溺死或者被烧死的。足见这种行为是极度不被认可的行为。因此,这也是根本戒。
第四戒,是妄语。搬弄是非、说三道四,每个人都深恶痛绝。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
第五戒,是饮酒。这是可以受具体情形影响而变动的。佛教如果是为了治病而饮酒,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这是可以被原谅的。但如果是为了麻痹自己或者寻找欢乐而饮酒,是不可以开戒的。想想我们身边平时那些风度洒脱的翩翩君子,是不是饮酒过度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胡言乱语,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酒太影响人的慧命了,会使人身心受损,因此,平常人也应该在酒的问题上保持一个度。
如果不给自己设定底线,人便很容易受欲望的驱役,做出一些违反规律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今天有了一张大床,明天就想要有一间大房间,后天还想要一间大房子。这就是欲望的深渊,像黑洞一般,无穷无尽。
仔细地反思一下,我们的三尺之躯活在天地间,能睡多大的地方,能吃多少东西,能花多少钱呢?何必营营碌碌,追求这些无底而虚妄的东西呢?我经常听到很多住别墅的朋友抱怨说,老公经常不在家,孩子住校了,一个人住大房子非常害怕。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向往别墅,向往名车,向往在尘世中确立自己的资产和地位。我身边还有些朋友,买一件衬衫就是三千多块。但是一个知名服装品牌的经理对我说,这些三四千块的衬衫,成本也不过是五十块钱。
生活本来可以是简单的,但很多时候却会被欲望所驱役,化简为繁,烦恼无穷。
一个怀有大愿力,身负大使命,具有大襟怀的人,永远不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奴役。
四、常问我是谁,多向险峰登
我们的人生总是不完满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抓住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你永远也不可能既看着手心,又看见同一个手背;你永远也不可能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你永远也不可能既在工作,又在休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这段时间你用来做什么,你的人生就呈现出什么样子。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相似的,婴儿在襁褓之中只会哭泣,并没有谁生来就马上能歌善舞、精通诗词。但是为什么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人与人的差别就那么大了呢?乞丐和富商出生的时候不是很像吗?为什么现在差异如此巨大呢?博学之士出生时的哭声并不比文盲更加嘹亮一点,为什么现在前者拥有那么多知识,而后者浑浑噩噩呢?当然,不排除有时代、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然而个人的精进总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当我今天得到一个结果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以前做了什么?当我想要达成某种愿景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今天有何准备?这就是因果。如果要想人生得到巨大的智慧,就要在此刻把自己的心安下来。安心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就可以冷静和理智地思考问题。我们禅修的时候就是要让自己安住下来,要让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你可能既是员工的领导,又是领导的员工;可能既是一个儿子,又是一个父亲;可能既是一个老师,又是一个学生。我们的身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今天你来这里禅修,却还是一副老板的样子;去学校进修,还是一副老师的样子,那就是不恰当的,那就不可能有所收获。因为你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错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
前段时间,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先生离异了,她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五岁,法院却把孩子判给了父亲。这位女士觉得很难接受,因此找我倾诉。我对她说:“今天,如果你离不开你的孩子,那有一天你的孩子结婚了,自己建立了家庭,当你对孩子的爱被你的儿媳妇抢走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丑陋的婆婆。你把这个判决当作是一种让你放下的磨练就可以了。因为尽管这个孩子判给他的父亲,你也还是他的母亲,还是可以见他。”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告诉我说,自己的男友本来对自己很好,但是自从他的母亲从老家过来以后,他就没有再和这个女孩子出来吃过一顿饭。原因就是男孩子的妈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最后,她就和那个男孩子分手了。这种情结就使婆媳关系成为难题。特别是单身母亲,一个人把自己的孩子带大,那个嫁到他家的媳妇就是不幸的媳妇。那个媳妇就算做得再好,婆婆还是会找她的麻烦。
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是艰难的决定,越是困难的任务,就越是值得我们去挑战。以前我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的时候,生活非常轻松安逸。带着一个班的学生,只要选两个有能力的班长,让他们去管理其他学生就可以了。那时候的生活真是简单。但是来到这里以后,每件事情都要操心,每一分钱都要节约,这诚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让我最快地成长起来。这种成长非身临其境,无法感受。
正如一条蛇要长大,就需要脱皮。蛇在脱皮以后诚然是最脆弱的时候,任何外力都很容易把它弄死。所以它在脱皮的时候,必须找一个最为隐蔽的地方。然而,蛇也必须经历脱皮的过程才能够成长壮大。如果你不敢让自己脱皮,你就不能够使自己成长。
磨难对于自信者而言是奠基之石;对于软弱者而言就是无底深渊。
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聪明和不聪明,富有或不富有,而在于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成功者的思维方式是开阔而高远的,他能够见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不冲动也不怯懦。
人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些将你绑缚在其中的是问题本身吗?其实不是,只是你的思维方式而已。我们常常只考虑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得到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自己的心量,那么即使是粗茶淡饭,我们也会感到如获珍宝。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心中饱满充盈,根本不需要通过名利来填充。
在戒定慧三学中,我们通过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通过它也制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通过定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得到澄澈的精神状态。最后,就能够在澄怀观道中,了悟天地的大道,这种大道把我们带向终极的人生智慧中。“三无漏学”是佛教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想,如果大家能够按照这三学来要求自己,在人生中不断实践,最后就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求知问道,知行合一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提问,我们交流一下。
学员一:请问中国佛教的派别有哪些,它们有何区分?
贤宗法师:这个问题比较大。这里只能做一个最简单的说明。中国佛教的宗派主要是八个。首先是由印度传来的中观宗(空宗)、唯识宗(法相宗),在中国,又形成了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合起来,统称中国佛教八大派。这些宗派各有侧重,如禅宗重视禅定,律宗研究戒律等,但是正像佛经所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些宗派在根本上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使人解脱生死,拔除烦恼,自觉觉他,达到自他圆满的境界。
学员二:从小,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给我设定了很多的目标,到我大学以后,还给我很多诸如戒条的准则。因为过于严格,我有时即使很想做到却做不到,常常感到非常纠结,还养成了一些强迫症式的习惯。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贤宗法师:我们讲到平衡,最好就是让自己张弛有度,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学员二:他们让我觉得放松是罪恶的,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贤宗法师:为什么同样是做事情,有的人能够非常专注,心无旁骛;有的人却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瞻前顾后,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很大的压力呢?因为前一种人懂得释放与平衡,释放的过程看上去是在玩乐,比如旅行、听音乐,但其实却是在为自己下一个工作的阶段积蓄能量。因为人的能量和自然界的能量一样,有一个盈亏、涨落的过程。我们说,做人要符合天道。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拼搏,不知道休息,就像是一个永远绷着的弓一样,其久必亡。因此,我们需要在完成人生理想和适当的释放中寻求一种平衡。禅修就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学员三:我在打坐的时候,有时候到了两个小时,却很难出来,会一直坐在那里。可是我又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这应该怎么办?
贤宗法师:星云法师有一次一边做饭,一边打坐。但在打坐时进入了深定,等他出定的时候已是几个月后,饭菜都已经长了毛。这是禅者修行的一种境界。
但是如果在世俗中,总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去处理。这时,如果你不能出定,往往会带来麻烦。因此,你可以请家人帮你看好时间,到了时间就在你耳朵旁边敲磬,磬声一起,提醒自己出定。
就是这样,在家修行,凡事都为自己下一个订单会比较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阿弥陀佛。
《禅修,把握人生主动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