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把握人生主动权

  禅修,把握人生主动权

  ——2011年7月8日贤宗法师开示于香海禅寺

  杨柳整理

  一、修正习惯,自定其心

  禅修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测的技术,也不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大家把自己的身体和心安住下来,在这几天用心体察自己的行住坐卧,用心关注每一个升起又落下的念头。按照这样做,你将出乎意料地发现,你的身体和心灵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肤色,现在可以拿一个蒲团去烈日炙烤下的大雄宝殿广场上打坐,静静地感受半个小时。这种体验是你这一生中都将铭记的。在这半个小时中,你的身心所发生的变化:怎样抱怨,怎样收摄,怎样忍耐,这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形容的。我们的心态是根据自己身体的习惯随时发生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一直喝牛奶,今天却没有牛奶喝;我们一直吹空调,今天我突然不让你吹了,你的心就会产生一种抗拒。这种抗拒正是我们需要觉察的。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和收摄住这样负面的、消极的感受,我们就会随时被情绪所左右。这种情绪就是人无始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生活方式。这种习惯一旦形成,稍有忤逆,便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身体的运行,产生毒素和压力。所以说,人都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怎样的情绪左右你,你就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据说苏格拉底有一次谴责一个正在掷骰子的人。那个人说:“这有什么关系,我所玩的只是一件小事。”苏格拉底说:“习惯可不是一件小事。”大家都知道赌博是万万要不得的行为。但那些赌得倾家荡产的甚至丢掉自己性命的人难道不知道赌博的危害性吗?其实他们可能比我们更加了解。他们开始可能也只是赌十块钱、一百块钱,但是好胜心和习惯就会驱使他们在这条不归路上一直前进,直到丢掉自己的性命为止。

  有人问我说,怎么戒掉赌瘾呢?其实这和我们戒掉喝牛奶,戒掉骂脏话等习惯是一样的。那就是改变自己,从根源上切断习惯。当第一个想要赌博的念头起来,就马上告诉自己务必看住这个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如果看不住,父母、老婆、孩子、房子、票子、车子全部都会丧尽。

  《红楼梦》里有一面风月宝鉴。从这面镜子的正面看去,风流者首先会看到美女的形貌,那个美女还会召唤你进入镜中。但是最终就变成一具面目骇人的骷髅,使风流者油尽灯枯之后终被吓死。这就像是在影射我们的生活,告诉我们要小心自己的每一个习惯。因为习惯就像是一位温柔可人的美女,温润如玉、风度高雅、舞姿蹁跹,但最终却会使人在无形中丧失自己的慧命。大到赌博,小到偏食,任何一种习惯都有可能使我们得到惩罚。因为所谓习惯,就是使身心的天平在某个程度上偏向某一边,而这种偏向是不符合“中道”的。儒家教我们“执两用中”这就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能够做到身心安住,慢慢的,你就会达到一种身心俱安、面若莲花、喜乐自在的状态。当我们把身心安住下来,耳朵能听到平时很难觉知的声音,眼睛能发现生活中细节的动人,也能见到旁人悲悯的内心。这就是“放下”的收获。

  现在网络、传媒都非常发达,我们只要活着,就不得不每天饱受信息爆炸带来的苦恼。只要你不关机,别人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你;只要你上网,就一定会看到自动弹出的信息。本来伊拉克打仗了,跟你有甚关系?拍到UFO了,又对你有什么影响?但是既然看到了这些信息,你的情绪就会被影响,于是思绪翩飞,满脑子想着明天会不会打仗,2012会不会来,会不会被外星人绑架等等。这些虚妄的劫数都是由你自己的心幻想出来的。因为所谓的劫数都是不可预知的,它在明天,你就好好过完今天。安住当下,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全部事情。

  当然,这只是初步进修的法门,帮助大家收摄身心,保持澄澈的状态。

  二、幸福因“戒”生,烦恼自“我”起

  佛教有“三无漏学”的说法,指戒、定、慧三学。

  佛教认为,世间的其他宗教与学问,都不究竟,虽然看似有益,却总是随著因缘变迁,转瞬烦恼,所以这些学问是“有漏”之学。“无漏”之学,则可以止息烦恼,使人得慧解脱。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分别对治人的贪、瞋、痴三毒。所以戒是第一关。但是很多人一听到这个戒字,就觉得会绑缚身心,十分不舒服。这其实是对戒律的误解。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很柔弱的时候,它的枝干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向上生长。我们就会用一些支架把它的主干撑起来,直到它可以自生自长、可以抵抗风雨以后,再把支架拆除。而戒律正相当于支架,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保护着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现在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必须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才能做事呢?因为他们的判断力、觉知力、执行力还不健全,所以必须有人在旁监护和提醒。戒条、戒律也就有这样帮助我们、提点我们、保护我们的作用。

  我们总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以求平安健康地生存。比如我们想要身体健康,就必须遵守饮食作息有度,保持良好的心态,锻炼身体等规则。《黄帝内经》说,人要保持健康应该要根据宇宙的运行规律来调整作息,太阳升起就马上起床,太阳落下就立刻准备休息。其实在电灯普及以前,人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生活方式来作息的,并且把这样的作息看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现在有了电灯、电视,有了网络,人的健康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虽然医学发达了,科技进步了,饮食水平提高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得不治之症的概率却增加了。

  联合国曾对于健康做出了四种规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这四方面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中都非常重要,甚至后三种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我们佛协前不久辞退了一名员工。这个小伙子看上去人高马大,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地方。但是他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应该讲很有问题。我们规定九点来上班,他总是十点以后才到,来了以后上上网、听听音乐,报个到就又走了。多次找他谈话,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我们不得不辞退了他。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来到我们寺院的每一个义工都很值得敬佩。因为虽然他们只有微薄的工资,却总是能够做比我们的要求多得多的善事,有时晚上会加班到凌晨一二点钟,让我们都非常感动。他们总是觉得,既然做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这样利他奉献的经历,就会使得他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

  我们香海禅寺建得再好、再大,它也不是我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公共资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到处筹款,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来建设它呢?我不是也可以偷懒吗?但是这是一个责任。我们既然在这里,就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既然接受了,就要把它建设好。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将过错、罪责推到别人的头上,而要善于自我反思。我们经常讲:“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源。”当你发现身边不好的人、和你有抵牾的人越来越多,就越应该反思自己的作为。人只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好,我们的身边就会很清明,所有的人也就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我们越是放不下外在的事情,内心的纠结也就越厉害。

  我们寺院里每天晚上都有养息香,每天早上都有禅修,有的人就向我抱怨说:“师父,我想去上网,每天晚上都做养息香很浪费时间。”我就对他说:“每天的早晚课实际上是我们对于自己一天的总结和清理。这就像我们在房间里活动,总是会把房间弄乱,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经过一天的活动,很有可能会被弄乱。这时候,我们必须像整理房间一样来整理自己的心灵。”当我们的心灵经过整理以后,每一天都会精力充沛,灵性具足。

  当我们每天面对一堆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处于空白状态。那我们什么时候最为敏锐和明智呢?实际上是处在静止的状态中。因此,忙碌了一天的身心,就要用静止来做平衡,以补充能量。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这都是在求平衡。

  只有安静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内心的空灵之地。

  在现代社会中,不管你是领导者还是小老百姓,我们都会受到不断地打搅。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只是挂在QQ上,也会不断有人,有各种信息来打搅你。

  这种无限被动、浑浑噩噩、空虚而混沌的生活就是你所追求的吗?

  还有的人,终生只为名利而活,今天做科长,明天希望做处长;他日做了处长又想要做厅长。有一天突然降职了,或者退休了,就觉得没办法接受,甚至有的人真的就因为不适应不当官的生活郁郁而亡了。这种生活就是你所追求的吗?

  当你有宽广的胸怀,强大的愿力,悲悯的襟怀时,一样可以将事情做到最好,一样也可以体现人生价值。不一定非要汲汲于名,或是汲汲于利。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些戒律,设定一些底线,以达到你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比如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从每天抽一包烟改为只抽三根烟。而每一个想抽烟和克制抽烟做斗争的瞬间,就是我们修行的最佳时机。又比如,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一周加班的时间不要超过三个晚上,否则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当我们真的非常忙碌,没有办法得到休息的时候,就必须让自己抽出五分钟、十分钟来禅修,以保证身心能量的恢复。身体放松、觉察当下,这样简单的禅修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坐车、开车的时候也可以。不断地拼命工作就像我们的身心慢慢地偏离轨道,而禅修就能够把我们一点一点拉回来。动和静、好和坏,都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今天的死刑犯不是到了今天突然变得那么坏的,而是有一个慢慢偏离轨道的过程。有一个年轻人被判处死刑以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竟然把他母亲的乳头咬掉了。他母亲就很生气,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个年轻人回答说:“我之所以走到今天…

《禅修,把握人生主动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