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今天把你提拔起來,明天就可以將你貶谪遠地,有如瓶中之花,有枝而無根,雖鮮活可人,但朝生暮死,不可長保。你選擇哪一種富貴,這是憑勇猛精進可以達成的。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富貴,最終都要歸于塵土。因此,學佛要求我們超越外在的名利得失,關注內在的豐足。
如果不能觀照到這種無常,超越人生名缰利鎖、生離死別,那麼即使獲得甯靜,也不可能持久。這種甯靜是短暫且狹隘的,一旦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又馬上起嗔恨怨怒之心,一念進入地獄了。
如果能夠觀照到這種無常,那麼就能做到舉世皆譽而獨醒,舉世皆謗而獨立。這話說來簡單,一個人稱贊你,你可能沒有感覺,能夠保持自己內心的甯靜,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但如果稱贊你的人多了,可能就難免會飄飄然。因此,一個自矜自傲的念頭升起,就馬上要看住這個話頭,不可以任由這種念頭持續下去。如果要做到安之若素,不受外界影響,就必須明白人生的著力點在哪裏,聚焦點在哪裏,大願景在哪裏。
所以在我們禅修的過程中,要好好地反省自己,觀照自己的內心。
太平禅師曾用木頭做了六個骰子,每個骰子的每一面都只有一點。凡有人問道,他就將六顆骰子一擲,問:“你懂不懂?”
若對方稍有猶豫,他就揮杖趕人。
這六面都是幺點的骰子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我,他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外界的毀譽而改變,他是了了常知、分明如月的,你就是一,一就是你。看住這個一,就守住了自己做人的核心。這個一裏沒有偏執,有的是大智慧,大自在。
我很喜歡阿姜查尊者的一句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我們的心可以超然物外,但是行爲一定要與世人接合。我所理解的普法就是要把佛法深深地種進每一個人的心田當中。通過認識佛法,使他們改變人生,得到巨大的喜樂,徹底解脫煩惱。這就是我們苦心經營道場的意義所在。我們也深深希望在香海學習過的每一位同修能夠將他在這裏所學到的東西回去以後和身邊的每一個人分享,利益更多的人。因此,我們會無償地印發許多許多的小冊子給大家。只有做事情的時候沒有任何欲求,才會做得很坦然。
這也就是因緣、無我、緣起思想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今天的生在若幹時間以後就會變成死,今天的得到在若幹時間以後就會變成失去。反之也是同理,今天問題的爆發在若幹時間以後就會得到解決,今天的軒然大波在若幹時間以後就會變得風平浪靜。遇到苦難的時候,不要畏懼它;遇到好事的時候,也不要得意忘形。事情總是在兩端中反複變化,因此保持住平靜的心比隨波逐流要明智得多。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尚未到來,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吧,因爲人生就是由很多個當下所組成的過程。禅修就是要我們把注意力不斷地吸引到當下,持續下去,你的生活就不會再生苦惱,再生挂礙。
四、勇破思維壁,勤耕心中田
人爲什麼要朝向一個定勢去思考問題呢?如果大家的思維朝向都是一樣的,很可能就會産生出很多的不幸。有人說,中國的房市是被丈母娘們炒起來的。因爲每一個母親都會要求女兒嫁人時一定要有房子,沒有房子就多加阻撓。這就導致了兩代人的不幸福。爲什麼都要以房子、車子、票子作爲衡量婚姻幸福與否的標志呢?這種衡量可能本身就是荒誕的。
我在普陀山認識一個女孩子,十幾年以來一直是好朋友。她是一個酒店的前臺經理,她的先生是一家酒店的保安。她一直覺得先生這種安分的生活狀態很好,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有時找朋友喝個小酒,沒有很大的夢想,平平淡淡,過得很幸福。這樣的一位先生,如果是和某些大城市的女孩子相處,肯定要天天被罵,覺得沒有上進心啦,不能給她好的生活啦。可是誰規定好的生活就是要有名車、豪宅呢?誰說平靜、安穩就不是好的生活呢?只是某些思維定勢令人自生煩惱,迷失自性而已啊。
還有一位朋友,原本生活好好的,拿著一份穩定的工資。可是他看別人炒股票,一夜暴富了,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去炒股票。沒多久大盤猛跌,他所有的積蓄都沒有了,房子也被沒收了,他覺得自己除了自殺別無選擇。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老老實實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沒有一技之長,想要依靠投機的方式獲得財富,即使獲得,也會很快失去的。
有一位老板娘很有智慧,她對我說:“別的老板都去學習企業管理、教練技術、投資、金融等等。但是我覺得,一個沒有福報的人,學再多也一無所用。一個有福報的人,不用學習什麼技術,自然會成功。”這句話說中了事物存在的一些規律。一個人勇猛精進固然重要,但是命中的定數需要我們抱著隨順的心態來面對,不要強求自己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既精進,又隨順,同時注意積累福報,這才是正道。
你看那些突然中到六合彩的人,沒有幾個能夠得到善終。本來拿著工資擁有很平靜的生活,一旦發了橫財,親戚朋友反目的,炫富而遭橫禍的,真是不勝枚舉。所以,不要想著依靠這些邪門歪道來發財,不如紮實地學習一些東西,積累一些福德,慢慢努力反而會更好,也更符合天道。我們積累的過程,也就是在廣種福田,基礎打紮實了,才會有成功的憑臨。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女皇,也並不是一日之功。當她還是一個才女的時候,她就在唐太宗身邊做文案侍女,認真觀察太宗怎樣處理事情。後來,高宗總是生病,很多事情委托給武則天來處理,慢慢地,她就成長了起來。
古話說“水到渠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慢慢培養自己的人格,長養自己的福德,提升自己的能力。時間到了,成功自己歸附于你。
有人問我,師父你如何用僅有的叁十萬資金,使香海禅寺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呢?我對他們說,叁十萬啓動資金,只是一個火星而已,前面二十年我在普陀山教書所積累下來的人脈才真正是香海發展起來的動力。
任何一點點的成績都不是憑空能夠得來的。世界上學計算機的人那麼多,爲什麼比爾蓋茨只有一個,喬布斯只有一個呢?多少人進軍股市,爲什麼巴菲特只有一個呢?不是應該屬于你的錢財就不要去挂念,你所擁有的錢財就好好去珍惜。
這次來到這裏禅修的鮑先生夫婦,他們的女兒鮑雲我很熟悉。這個女孩子非常優秀,第一次來到我們禅寺,就把我們的雜志寄給了她身邊所有認識的人,因爲她覺得好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是這種精神使她累積了許多正面的能量。她結婚的時候,上海市最著名的司儀願意以最優惠的價格爲她主持。這就是她的福報。
我們剛成立香海讀書會的時候,許多好書我們每本都購買了好幾千冊,發給周圍的朋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二叁十萬資金來買書、贈書。我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我們認爲,香海禅寺應當是一個弘揚佛教文化的現代化道場,應當要利益有情。別人只要有需要,我們就盡力寄給他們。只要我們有好東西,就一定要和別人分享。這就是利他的思想,布施的思想。我們幫助別人,不要求什麼回報,我們的內心就會很快樂、很富足,回報也就是自然歸附的東西。
名望與地位、財富與影響都是你人格與福澤積累起來以後的附屬品,隨著德行與能力的提升,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來了。有的人利用旁門左道,通過诋毀別人取得某個位子,這個位子即使被你得到了,也肯定做不長。當你一直想的只是與別人爭,與別人搶,那麼最終也只能是狗咬狗,一嘴毛。
佛法就能夠讓我們從原有的局限中解脫出來,不斷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當你能夠看透名聞利養、死死生生的幻象以後,你就能非常喜樂地活在這個世間,每一秒鍾都很快樂,而不再被那些塵世的競逐所綁縛。這時候,你就是一尊佛。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裏有個年高德劭的老和尚。他爲人正直,學問精深,山下的村民們都非常信任和仰慕他,經常上山供養。有一次,山下村裏的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突然懷了孕,消息一經傳出,父母覺得非常丟人,恨不得打死那個姑娘。他們逼問那個姑娘,孩子的父親是誰。姑娘沒有辦法,就說是山上的老和尚。那些村民知道了,都非常氣憤,從此以後就百般唾罵、侮辱那個老和尚。孩子生下來以後,那個姑娘的父母就把他扔給了老和尚,並說了許多難聽的話。老和尚說:“是這樣的嗎?”就很淡然地接過了孩子。爲了給孩子喂奶,老和尚天天下山化緣找牛奶,村民們吐口水、羞辱他,他都忍受了下來。過了一段時間,那個姑娘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跟父母說了實話,原來那個孩子不是老和尚的,而是隔壁那個賣梨的年輕人的。那些村民感到慚愧極了,紛紛上山對老和尚表示歉意,姑娘和她的父母也上山跪在老和尚面前請求原諒,並接回了那個孩子。老和尚也只是淡然地說了一句:“是這樣的嗎?”
這樣或者那樣,各種情況都是應時而變的,不到下一個轉折點,解釋與掙紮也都是無濟于事的。在時時變化的世界中,唯一能夠保持平靜的,就是你自己的心。那個老和尚真正做到了“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就是禅修對于生活的改變,它教你勇猛精進,更教你“一動不如一靜”。
五、答此胸中問,釋爾了然心
最後的時間,留給各位同修提問。
同修一:請問師父,觀音殿落成的時候,請觀音像的時候是否需要開光?
賢宗法師:實際上,開不開光都是一樣。我們前面說到,拜佛、拜菩薩,是爲了學習他們身上的精神,儀軌是其次的。如果要舉行儀式,那麼在儀式開始之前,只要將新請進來的佛像用紅布蓋住,將門窗打開通風,等到開光儀式舉行的時候,將紅布取下就可以了。
同修一:那麼寺廟的建設有什麼講究?
賢宗法師:凡所有建築,總有一定的講究。這個講究是爲建築的功用定位服務的。如果是禅宗寺院,對于禅堂就會特別重視;如果是講經寺院,對于講堂就特別著力;如果是一般的旅遊寺院,就要形成山門殿、大雄寶殿、鍾鼓樓、左右配殿、法堂等布局才能使遊客感到舒心。
同修一:我曾聽一位密宗的師父說起“中陰身”的事情,不是很明白,請教師父。
賢宗法師:佛教確有中陰身的說法。一個人從斷氣之後到投胎之前的時間就被稱爲“中陰身”,也稱“中有身”。一般人的這段時間有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以後投胎。再次投胎不一定還會成爲人,也有可能進入天人道、畜生道、鬼道等等。大善大惡的人不經曆中陰身而直接投胎,善者進入極樂,惡者墮入地獄。人死以後不直接成爲鬼,而成爲中陰身。中陰身是一個淨體,他只有一個小孩的大小,大概是六七十公分,但他的色身非常微細,連銅牆鐵壁都能穿透,是無表身。
有一次,一位領導對我說了他自己休克的經曆。他說,在他休克以後,他感覺自己成爲了一個能量體。這個能量體在一片漆黑的環境當中,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光,那個能量體便用最快的速度穿過時光隧道,向著光明飛去。這個狀態就像我們所說的中陰身投胎一樣。
同修一:佛教中的坐化是怎樣的?
賢宗法師:佛教中的坐化有幾種。高僧大德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有的會自己産生出一把火,將身體焚掉;有的就提前遁迹山林;還有的高僧坐化以後真身不滅,會化作真身佛。禅宗六祖真身佛現在還保存著。我們會對一些老年人說,當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應該馬上把自己的心安頓下來,只有平靜、不畏懼,才能進入到上叁道,否則就很容易被邪惡的下叁道的負面能量所吸引。
同修二:請教師父,我在禅修時無論使用數數還是什麼其他的方式都靜不下來,怎麼辦呢?
賢宗法師:不要在意自己靜還是不靜,越想靜就越靜不下來。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來,如果數不到十,就數叁,數到叁再從頭來。妄想一起來的那個瞬間就看住它,不要等到想了許久以後才回過神來。初期練習打坐,有妄想紛飛的情況非常自然,堅持修坐,慢慢會有精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阿彌陀佛。
《不曉因緣義癡心枉念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