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晓因缘义痴心枉念佛▪P2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把你提拔起来,明天就可以将你贬谪远地,有如瓶中之花,有枝而无根,虽鲜活可人,但朝生暮死,不可长保。你选择哪一种富贵,这是凭勇猛精进可以达成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富贵,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因此,学佛要求我们超越外在的名利得失,关注内在的丰足。

  如果不能观照到这种无常,超越人生名缰利锁、生离死别,那么即使获得宁静,也不可能持久。这种宁静是短暂且狭隘的,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又马上起嗔恨怨怒之心,一念进入地狱了。

  如果能够观照到这种无常,那么就能做到举世皆誉而独醒,举世皆谤而独立。这话说来简单,一个人称赞你,你可能没有感觉,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但如果称赞你的人多了,可能就难免会飘飘然。因此,一个自矜自傲的念头升起,就马上要看住这个话头,不可以任由这种念头持续下去。如果要做到安之若素,不受外界影响,就必须明白人生的着力点在哪里,聚焦点在哪里,大愿景在哪里。

  所以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要好好地反省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

  太平禅师曾用木头做了六个骰子,每个骰子的每一面都只有一点。凡有人问道,他就将六颗骰子一掷,问:“你懂不懂?”

  若对方稍有犹豫,他就挥杖赶人。

  这六面都是幺点的骰子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也就是真我,他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外界的毁誉而改变,他是了了常知、分明如月的,你就是一,一就是你。看住这个一,就守住了自己做人的核心。这个一里没有偏执,有的是大智慧,大自在。

  我很喜欢阿姜查尊者的一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我们的心可以超然物外,但是行为一定要与世人接合。我所理解的普法就是要把佛法深深地种进每一个人的心田当中。通过认识佛法,使他们改变人生,得到巨大的喜乐,彻底解脱烦恼。这就是我们苦心经营道场的意义所在。我们也深深希望在香海学习过的每一位同修能够将他在这里所学到的东西回去以后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分享,利益更多的人。因此,我们会无偿地印发许多许多的小册子给大家。只有做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欲求,才会做得很坦然。

  这也就是因缘、无我、缘起思想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今天的生在若干时间以后就会变成死,今天的得到在若干时间以后就会变成失去。反之也是同理,今天问题的爆发在若干时间以后就会得到解决,今天的轩然大波在若干时间以后就会变得风平浪静。遇到苦难的时候,不要畏惧它;遇到好事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事情总是在两端中反复变化,因此保持住平静的心比随波逐流要明智得多。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吧,因为人生就是由很多个当下所组成的过程。禅修就是要我们把注意力不断地吸引到当下,持续下去,你的生活就不会再生苦恼,再生挂碍。

  四、勇破思维壁,勤耕心中田

  人为什么要朝向一个定势去思考问题呢?如果大家的思维朝向都是一样的,很可能就会产生出很多的不幸。有人说,中国的房市是被丈母娘们炒起来的。因为每一个母亲都会要求女儿嫁人时一定要有房子,没有房子就多加阻挠。这就导致了两代人的不幸福。为什么都要以房子、车子、票子作为衡量婚姻幸福与否的标志呢?这种衡量可能本身就是荒诞的。

  我在普陀山认识一个女孩子,十几年以来一直是好朋友。她是一个酒店的前台经理,她的先生是一家酒店的保安。她一直觉得先生这种安分的生活状态很好,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有时找朋友喝个小酒,没有很大的梦想,平平淡淡,过得很幸福。这样的一位先生,如果是和某些大城市的女孩子相处,肯定要天天被骂,觉得没有上进心啦,不能给她好的生活啦。可是谁规定好的生活就是要有名车、豪宅呢?谁说平静、安稳就不是好的生活呢?只是某些思维定势令人自生烦恼,迷失自性而已啊。

  还有一位朋友,原本生活好好的,拿着一份稳定的工资。可是他看别人炒股票,一夜暴富了,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去炒股票。没多久大盘猛跌,他所有的积蓄都没有了,房子也被没收了,他觉得自己除了自杀别无选择。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老老实实过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没有一技之长,想要依靠投机的方式获得财富,即使获得,也会很快失去的。

  有一位老板娘很有智慧,她对我说:“别的老板都去学习企业管理、教练技术、投资、金融等等。但是我觉得,一个没有福报的人,学再多也一无所用。一个有福报的人,不用学习什么技术,自然会成功。”这句话说中了事物存在的一些规律。一个人勇猛精进固然重要,但是命中的定数需要我们抱着随顺的心态来面对,不要强求自己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既精进,又随顺,同时注意积累福报,这才是正道。

  你看那些突然中到六合彩的人,没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本来拿着工资拥有很平静的生活,一旦发了横财,亲戚朋友反目的,炫富而遭横祸的,真是不胜枚举。所以,不要想着依靠这些邪门歪道来发财,不如扎实地学习一些东西,积累一些福德,慢慢努力反而会更好,也更符合天道。我们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在广种福田,基础打扎实了,才会有成功的凭临。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女皇,也并不是一日之功。当她还是一个才女的时候,她就在唐太宗身边做文案侍女,认真观察太宗怎样处理事情。后来,高宗总是生病,很多事情委托给武则天来处理,慢慢地,她就成长了起来。

  古话说“水到渠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慢慢培养自己的人格,长养自己的福德,提升自己的能力。时间到了,成功自己归附于你。

  有人问我,师父你如何用仅有的三十万资金,使香海禅寺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呢?我对他们说,三十万启动资金,只是一个火星而已,前面二十年我在普陀山教书所积累下来的人脉才真正是香海发展起来的动力。

  任何一点点的成绩都不是凭空能够得来的。世界上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比尔盖茨只有一个,乔布斯只有一个呢?多少人进军股市,为什么巴菲特只有一个呢?不是应该属于你的钱财就不要去挂念,你所拥有的钱财就好好去珍惜。

  这次来到这里禅修的鲍先生夫妇,他们的女儿鲍云我很熟悉。这个女孩子非常优秀,第一次来到我们禅寺,就把我们的杂志寄给了她身边所有认识的人,因为她觉得好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是这种精神使她累积了许多正面的能量。她结婚的时候,上海市最著名的司仪愿意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她主持。这就是她的福报。

  我们刚成立香海读书会的时候,许多好书我们每本都购买了好几千册,发给周围的朋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二三十万资金来买书、赠书。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认为,香海禅寺应当是一个弘扬佛教文化的现代化道场,应当要利益有情。别人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尽力寄给他们。只要我们有好东西,就一定要和别人分享。这就是利他的思想,布施的思想。我们帮助别人,不要求什么回报,我们的内心就会很快乐、很富足,回报也就是自然归附的东西。

  名望与地位、财富与影响都是你人格与福泽积累起来以后的附属品,随着德行与能力的提升,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来了。有的人利用旁门左道,通过诋毁别人取得某个位子,这个位子即使被你得到了,也肯定做不长。当你一直想的只是与别人争,与别人抢,那么最终也只能是狗咬狗,一嘴毛。

  佛法就能够让我们从原有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当你能够看透名闻利养、死死生生的幻象以后,你就能非常喜乐地活在这个世间,每一秒钟都很快乐,而不再被那些尘世的竞逐所绑缚。这时候,你就是一尊佛。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年高德劭的老和尚。他为人正直,学问精深,山下的村民们都非常信任和仰慕他,经常上山供养。有一次,山下村里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突然怀了孕,消息一经传出,父母觉得非常丢人,恨不得打死那个姑娘。他们逼问那个姑娘,孩子的父亲是谁。姑娘没有办法,就说是山上的老和尚。那些村民知道了,都非常气愤,从此以后就百般唾骂、侮辱那个老和尚。孩子生下来以后,那个姑娘的父母就把他扔给了老和尚,并说了许多难听的话。老和尚说:“是这样的吗?”就很淡然地接过了孩子。为了给孩子喂奶,老和尚天天下山化缘找牛奶,村民们吐口水、羞辱他,他都忍受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姑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父母说了实话,原来那个孩子不是老和尚的,而是隔壁那个卖梨的年轻人的。那些村民感到惭愧极了,纷纷上山对老和尚表示歉意,姑娘和她的父母也上山跪在老和尚面前请求原谅,并接回了那个孩子。老和尚也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是这样的吗?”

  这样或者那样,各种情况都是应时而变的,不到下一个转折点,解释与挣扎也都是无济于事的。在时时变化的世界中,唯一能够保持平静的,就是你自己的心。那个老和尚真正做到了“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就是禅修对于生活的改变,它教你勇猛精进,更教你“一动不如一静”。

  五、答此胸中问,释尔了然心

  最后的时间,留给各位同修提问。

  同修一:请问师父,观音殿落成的时候,请观音像的时候是否需要开光?

  贤宗法师:实际上,开不开光都是一样。我们前面说到,拜佛、拜菩萨,是为了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仪轨是其次的。如果要举行仪式,那么在仪式开始之前,只要将新请进来的佛像用红布盖住,将门窗打开通风,等到开光仪式举行的时候,将红布取下就可以了。

  同修一:那么寺庙的建设有什么讲究?

  贤宗法师:凡所有建筑,总有一定的讲究。这个讲究是为建筑的功用定位服务的。如果是禅宗寺院,对于禅堂就会特别重视;如果是讲经寺院,对于讲堂就特别着力;如果是一般的旅游寺院,就要形成山门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左右配殿、法堂等布局才能使游客感到舒心。

  同修一:我曾听一位密宗的师父说起“中阴身”的事情,不是很明白,请教师父。

  贤宗法师:佛教确有中阴身的说法。一个人从断气之后到投胎之前的时间就被称为“中阴身”,也称“中有身”。一般人的这段时间有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以后投胎。再次投胎不一定还会成为人,也有可能进入天人道、畜生道、鬼道等等。大善大恶的人不经历中阴身而直接投胎,善者进入极乐,恶者堕入地狱。人死以后不直接成为鬼,而成为中阴身。中阴身是一个净体,他只有一个小孩的大小,大概是六七十公分,但他的色身非常微细,连铜墙铁壁都能穿透,是无表身。

  有一次,一位领导对我说了他自己休克的经历。他说,在他休克以后,他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能量体。这个能量体在一片漆黑的环境当中,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光,那个能量体便用最快的速度穿过时光隧道,向着光明飞去。这个状态就像我们所说的中阴身投胎一样。

  同修一:佛教中的坐化是怎样的?

  贤宗法师:佛教中的坐化有几种。高僧大德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有的会自己产生出一把火,将身体焚掉;有的就提前遁迹山林;还有的高僧坐化以后真身不灭,会化作真身佛。禅宗六祖真身佛现在还保存着。我们会对一些老年人说,当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应该马上把自己的心安顿下来,只有平静、不畏惧,才能进入到上三道,否则就很容易被邪恶的下三道的负面能量所吸引。

  同修二:请教师父,我在禅修时无论使用数数还是什么其他的方式都静不下来,怎么办呢?

  贤宗法师:不要在意自己静还是不静,越想静就越静不下来。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如果数不到十,就数三,数到三再从头来。妄想一起来的那个瞬间就看住它,不要等到想了许久以后才回过神来。初期练习打坐,有妄想纷飞的情况非常自然,坚持修坐,慢慢会有精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不晓因缘义痴心枉念佛》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修禅法 利有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