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留一個角落,靜靜安放信仰▪P2

  ..續本文上一頁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也要注意因勢利導,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來加以培養。教育應當是一種引導,而非強製。很多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比如你從前特別想去某一所大學而沒有去成,就千方百計讓孩子去那所學校上學。如果你讓孩子按照你的意願去活著,那麼最好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讓孩子和你一樣,根本不可能比你更加幸福快樂。孩子的叛逆、創造、異想天開,是非常可貴的。在這個社會上取得大成就的,往往都是一些具有創造力與自由意志的人,他們往往都是叛逆者。劉邦、朱元璋、喬布斯,不都是一些具有開拓精神的叛逆者嗎?而從來乖乖聽話的人,最後就只能成爲一潭死水,發臭發黴,最終遭人鄙薄。

  修行是打開自己的心量來接受,是突破自己的畛域來布施,也是超越自己所設置的牢籠來自由地飛行。爲了正確的人生信念,爲了實現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勇敢地生活。

  四

  “意志被認爲是決定自己按照某些規律的概念去行動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只是有理性者才有的。”

  ——康德

  昨天有一個藝術家來到我這裏,對我說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他想把全國著名的畫家都集合到某一個寺院裏,開展一次藝術方面的活動,借此提高寺院的聲譽。我對他說:“一個寺院的狀態,並不是你的主觀意願可以改變的。它與這個寺院的負責人的起心動念相關。一個寺院要提升自己的聲譽,就要做一些切實能夠影響和幫助大家的事情,使更多的人願意接受它,信任它,扶持它成爲弘法利生的重要場所。”

  建築是爲人服務的。寺院之所以建造起來,是因爲它被人所需要。有的寺院擅長幫助大家做佛事,那麼信衆有需要時就會來找它;有的寺院具有得天獨厚的景觀與曆史文化優勢,那麼遊客有需要時就會到訪;有的寺院擅長弘法與培訓,那麼渴望學習與解脫的人就會主動彙集到這裏。寺院之所以被需要,以及它在何種程度上被需要,這都是由這個寺院的運行理念來決定的。

  我來到香海禅寺時,曾經有人勸我說:“我們這裏有一個項目,如果能夠在你這裏開展起來,每年承諾給你個人100萬元。這個項目就讓人在你這裏設點解簽、算卦,然後讓人去燒2800元到8800元價格不等的香。”我對他說:“我不是葛朗臺。不會用100萬來毀掉自己的慧命,哪怕是一個億、十個億也不能夠使我這樣損害人格。”當然,我們現在寺院建設非常需要錢,但是我不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財富。或許我是一個爲了理想而活著的人,或許有的時候我會有些不現實的想法,但是我堅持正義的人生使命。

  如果我們寺院的定位真的是正確的,那麼我們自然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也自然能夠達成“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的理想。這些年,我們不出售任何的産品,只是通過課程與禅修培訓來幫助別人,很多人得到助益以後,也回來幫助我們修建這個道場。這裏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大家捐贈給我們的,我們通過這些設施繼續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以此持續不斷地精進進。只要堅持正念,以後的人生就會越來越開闊。

  一個心理學家與一個醫學家曾經聯合起來做過一個實驗,考察心理因素與癌症患病的相關性。實驗發現,抑郁、憤怒、擔憂、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加速癌細胞的激活速度。一個正常人每天會産生大約兩千多個癌細胞,但是好的細胞能夠消滅這些癌細胞。然而,當一個人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時,癌細胞就會乘以倍數的增長,這就好比是一個人天天泡在毒缸裏一樣,疾病就自然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我常常會觀想:如果一個人把一千萬現金放在我面前時,會不會使我服從他的意志,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呢?當我們將一切的過程與結果都進行一個徹底地觀想時,你就自然會明白金錢與坦蕩孰輕孰重,資産與名節孰輕孰重,享受與人格孰輕孰重。

  人這一生能吃多少東西呢,能占多大的空間呢,能花掉多少錢呢?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擔心自己過多的房産無人照看,抱怨自己的別墅冰冷無情,那麼爲什麼還要將這些無情的東西作爲自己畢生奮鬥的目標呢?你幫助一個人,就會活在一個人心裏;你成就一種美德,就會獲得內心的充盈與快樂。把這些名缰利鎖統統思考清楚,便不會再糾結與遲疑了。

  儒家說“君子慎獨”,佛家說“不欺暗室”。我們不做壞事,並不是因爲畏懼懲罰,而是因爲要時刻能夠面對心中那個幹淨的自己。我們是爲了要對得起自己的靈魂才不能夠因一己私利而迷失。那個清潔的自己面若蓮花,不需要任何的珠寶金玉來裝飾而自然莊嚴美麗。那些出賣過自己的人,因爲內心流轉的惡念而背上了隱形的卻最爲沈重的包袱,他所呈現出來的狀態自然是糾結的、痛苦的、陰暗的、怯懦的、不快樂的。孔子之所以能夠安貧樂道,將不義之財視若浮雲,就是因爲他明白仁義能夠賦予他的價值,要遠遠高于金錢。

  五

  “有叁種主要的生活:剛剛提到的是最爲流行的享樂的生活,公民大會的或政治的生活,和第叁種,沈思的生活。”

  ——亞裏斯多德

  我有一位朋友,他在一個城市裏買了十套房子。有一次一位教授到那個城市去講學,那個朋友就請教授住在他的某一套別墅裏。他開車帶著教授來到那個小區,在小區裏兜了半個小時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房子,最後還是打電話給保姆才找到的。原來因爲房子太多,他根本就沒有到過自己買的那棟別墅,只有保姆一個人留在那棟別墅裏看家。他購買房子的意義何在呢?

  前兩天還有一位鄂爾多斯的朋友告訴我,鄂爾多斯房子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那裏人口的數量。可是在那裏,依然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還在觀望。那麼請問,建造這些房子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房子不是爲了人民的需要而建造的嗎?現在甯願讓房子空著也不肯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這些開發商的做法難道是正確的嗎?

  當我們能夠換一種方式來看待物質的時候,就會發現生命之所需,不過一箪食、一瓢漿而已。物質和快樂在人生中會形成一個杠杆:物質越多,快樂就會越少。因爲得到的人,最害怕失去。而失去,又是生命的必然。

  有一次,我去杭州的一位女士家裏參觀。她的衣服放滿了整整叁個房間。一個房間放秋冬的衣服,一個房間放春夏的衣服,第叁個房間放了幾百雙鞋子。簡直可以去開一家服裝店了。但是,她每一次出門之前,總還是會覺得很苦惱,覺得沒有衣服穿。她每出門一次,就要花上兩叁個小時來挑選衣服,搭配鞋子、包、首飾、手表等等。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會感到疲憊嗎?

  我的另一位EMBA的同學對我說,她過去也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與肯定。後來她發現,這樣的生活一點也不快樂,因此,她現在的追求就是越簡單越好。當我們將自己的欲望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時,快樂就出現了。欲望越少,快樂與幸福就會越來越多。

  在這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仰。如果我們能有一種堅定的信仰,便不會淪爲欲望的奴隸。

  我們這裏的義工們工作非常辛苦。他們在這裏的工作量,讓他們到外企去做,給他們月薪一萬可能他們都不願意。可是,在這裏,他們每月只拿幾百元,卻那麼勤懇認真地完成每一件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上回,我們這裏的美編任波爲了趕印書籍,晚上工作到十一點多,稍稍休息了幾個小時,淩晨叁點便又開工了。他們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只是全神貫注于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專注,不紛弛,這就是信仰。

  人們常常被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信息所牽引,廣告、直銷、朋友的言辭,都可能會影響你的價值判斷。而信仰則是爲人的根基,懷有堅定信仰的人,不會懷有從衆的心理,而懂得冷靜地判斷每一件事情,分辨其好壞,鑒賞其優劣。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原創;爲什麼活著活著,就成爲了拷貝,成爲了盜版呢?因爲別人的價值就是你的價值,別人的觀念就是你的觀念。最後,你就被別人異化,成爲一個無差異的個體,成爲一個機械般的複製品。

  禅修是一個寶貝,如果你每天能夠抽出二叁十分鍾堅持禅修,不但能夠改善你的身體狀況,而且能夠促使你具有理性的獨立精神,不斷向內思考,不斷超越自己。它能夠爲你種下一個根,使你的人生再不動搖,這個根,就叫做信仰。

  

《留一個角落,靜靜安放信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