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今說

  《佛說八大人覺經》今說

  賢宗法師香海禅寺義工開示

  楊柳整理

  歡迎各位來到香海禅寺體驗禅修。禅修是一種淨化心靈,啓發內在智慧的古老修行方式,它能夠使我們心靈深處本有的面目得以展現。這幾天大家在禅修的體驗中,若能切實感悟和實踐這一點,便能得到莫大的收獲;否則,若身在此而意在彼,或者帶有一顆排斥的心,那便不會得到一絲收獲,甚至會帶回苦惱與不順心。

  佛教說,有多少心便有多少風景,有多少心便有多少認識。心是一切的根源。

  今天與大家做一個專題分享,講《佛說八大人覺經》,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佛說八大人覺經》本文

  首先讓我們一同高聲誦讀《佛說八大人覺經》本文(東漢·安世高譯):

  “爲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爲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

  第叁:覺知心無餍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爲俗人,不染世樂,常念叁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複還生死,度脫衆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衆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經文很短,然而其中的內涵很深,今天我們試著稍加解讀。

  二、《佛說八大人覺經》題解

  先來破題。佛就是指佛陀,他是一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者。要成爲這樣的一位大智者,首先就要“自覺”,亦即自己首先必須足夠強大,才能夠去影響別人。自身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呢?從學習中,從思維中,從遠見卓識中,從踏實踐行中得來。唯有自身先得到解脫,才能夠幫助別人得到解脫;在此基礎上,便能夠證得自他圓滿的果位。這就如同一位企業家,不僅要依靠經營企業使自己獲得財富,而且要讓自己的員工、客戶都得到收獲,最後得到自他圓滿。因此佛的境界就是不斷地使自己提升,以便能更好地助益別人,最後取得雙向的圓滿。佛在這部經中所說到的是八條“大人覺悟”的重要方法。什麼是“大人”呢?“大人”就是有大智慧、大善根、大能力、大福德之人。智慧無量無邊,福澤無窮無盡,善根無可限量,故曰“大”。佛在佛教中是圓滿自在的狀態。這種狀態就人而言,便是達成自己的願景。

  財富、名聲、長壽、尊嚴,這些可能都是人生渴望實現的願景。但我們往往沒有辦法得到它們,這就說明,在我們身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這些不足遮蔽了我們、障礙了我們,使我們緣木求魚,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怎樣彌補這些不足,解決這些問題呢?唯一的解決方式便是“修行”。修行即是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改變我們原有的思維方式與行爲方式,讓自己不斷地走向正道,不斷提升和超越原本的境界。

  剛剛學習打坐的時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你生活中尚不完滿或苦痛糾結的種種人事,因爲這些人和事,你沒有辦法處理好,因此就成了你的心結。一旦進入打坐,首先呈現在眼前的可能就是這些心結。如果你的心想到的一直是這些瑣事,那麼內心便是躁動的;而人生的時間又如此短暫,如果你剛一靜下來就又躁動起來,便不可能在清醒、自覺的本來面目中有任何的成就。當你的心凝聚在某處,你便在那裏得到收獲;如果內心一直紛弛躁動,便不能夠在任何一個領域中安住下來,心不安住,談何收獲?

  大家之所以來到這裏,就是爲了讓自己的身體少動,讓心隨之沈澱,從而使心神澄明開闊。如果你整天所擔憂的都是一些最爲瑣碎而具體的事情,就很少有時間去思考一些更爲高遠的事情。

  當你剛開始經營雜貨店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督辦,所有的角色——進貨者、售貨者都是由你自己一力承當的。可是等到你的事業漸漸擴大的時候,你就要學會放手,學會信任,不用你再整天操心,事必躬親了。在佛教中,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得到很多人的尊崇和信仰,甚至有人說,每一個藏傳佛教的信徒都是千手觀音的一個化身。在企業經營中,你得讓你的下屬成爲你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的一個化身與承載者。企業漸漸成長以後,就要讓更多的人認同你的價值,認同你的品牌,認同你的人生使命。觀音菩薩就是通過自己“予樂拔苦”的行動進而讓這種思想漸漸擴散開來。只要你行善,你就是觀音菩薩;只要你有智慧,你就是觀音菩薩。佛所說的“大人”也會用自己的能量去影響身邊無量無邊的人。

  叁、如何成就“大人”的境界

  如果我們想要成爲這樣的“大人”,不僅要擁有開闊的心胸,高遠的境界;而且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騰飛,發展速度非常快。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人一夜暴富了,于是有的人就開始動歪腦筋:爲什麼別人一下子就富裕了起來,而我還在原地踏步呢?于是,很多生産假冒僞劣的廠商就開始行動起來了。這絕非一條正道,這樣得來的財富是不會長久的,叁鹿奶粉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近幾年,網絡經濟又發展起來,這種經濟模式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積累起財富。但是這種模式的産生與發展,同時也使我們的傳統經濟模式面臨新的挑戰。我經常打趣說,我們寺院的香客沒有快遞多,因爲我們寺院的義工們都會在網絡上購買東西,每天都有許多快遞光臨我們香海禅寺。未來,這種網絡經濟會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影響我們的生活。

  幾年以前,就有人對我預言說:“未來的智能冰箱會和超市聯系在一起。當你的冰箱缺貨的時候,它就會自動報告給超市,超市馬上會提供你所需要的貨品。甚至不需要你拿出一分錢,它就能夠在你的銀行卡上進行自動轉賬。每過一段時間超市就會把你的消費信息通過短信的形式報告給你。同時,這些供貨信息也會發送給供貨商,讓他們及時向生産商反映,市場的需貨量。這就是網絡經濟對于傳統經濟模式所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網絡輿論的力量也非常驚人。前幾年有一個人在麗江與別人打架的視頻被目擊者拍下來,放到了網上,後來網友發現此人竟是一位短跑運動員,于是運動員的素質問題便引起了普遍關注。微博的力量更是驚人,它時時監控著每一個人的言行。這使得現在許多人都提高了警惕,不敢隨意放任自己的言行。當生活方式改變時,許多傳統的模式都會受到沖擊。如果我們還是向以前一樣地做事情,不能夠認清方向的話,你就會莫名其妙地被淘汰,哪怕你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比如你還是一如既往,兢兢業業地經營你的雜貨店,說不定哪一天你以打開門,發現對面開了一家大超市,你可能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這就是因爲你沒有意識到世界整體的變化。

  大家都知道義烏是中國小商品最發達的地方,而且那裏人均擁有高級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但是今年我去到那裏的時候,那裏的一些老板告訴我說,現在他們的生意大不如前了。是什麼沖擊了他們的生意呢?是網絡。因爲網絡省略了層層中間商,使商品價格大幅下降,這就使傳統的批發商大受打擊。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不能看到潛藏的危機,便會遇到種種阻礙。我們身邊的每一種變化都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做一個思考,靜下心來去捕捉。

  按照我個人的推想,在國家整體經濟保持持久穩定發展的情況下,未來可能生命科學、養身保健、心理建設等相關行業可能會得到飛躍性的發展。這是人對于身心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現代生活中,人的心理訴求越來越高,人們的智力發展了,而網絡卻改變了人類的原始交流方式,漸漸地便會使得一些心理問題顯現出來,這時,心理咨詢師、催眠導師等職業可能是很有前景的。

  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圍著人轉動的,一切的所思所想都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進行考慮。平時,當我們將自己的時間排得太緊的時候,就沒有辦法考慮更多有關“人”的問題,也就沒有辦法更好地省覺自己。因此我們說,大智慧、大福德、大善根就會促使我們走向更加高遠的人生的境界,感受“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在最高處,我們所能找尋到的就是“道”,明白了道,才能明白宇宙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和法則,落實到現實的層面上,才能超越原先的局限,不斷地提升自己。

  我對大家說“大人”的境界,說“佛”的境界,可能有些人會暗自想道:“這樣的境界對我而言太高了,我根本就不可能達到。”于是,他什麼都沒有做,就直接放棄了。這就是自我否定,把自己不斷地限製在一個越來越小的樊籠之中,最後就真的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了。我常常對寺裏的義工說:“今天你來大殿擦地,如果你能夠將這塊地方擦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那便實現了你今天的圓滿。”這並不是虛妄之辭,每一個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從極小的事情上著手,慢慢培養起自己的能力的。把地擦幹淨,需要心靜,需要智慧,這份靜與智不比任何做大事的人更少一分。

  南朝著名的文論家劉勰曾在南京定林寺跟隨當時的高僧僧佑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潛心爲僧佑整理各種文稿與佛教典籍,從佛學中吸取了深厚的學養,才最終寫出…

《《佛說八大人覺經》今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