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兩由之
楊柳整理
——2011年12月20日賢宗法師開示于香海禅寺
一、用心開啓新世界
各位容大的家人你們好。每一次我爲你們講課,感觸都很深。
從“容大”這個名字裏,我感受到了一種宇宙運行的理則。這種理則就是包容、接納、俯視與海量的思想。這種思想在生活中處處能夠得到運用。如果善于運用這種思想,你的快樂就會倍增,你的工作就會順暢,你的家庭就會融洽。
當大家每天在容大工作,每處理一件關于容大的事情,每聽到一次容大的名字時,實際上都有一種正面的能量在爲各位進行加持。若要覺知這一切,需要你是一個有心人。雕塑家羅丹說,這個世界從不缺少美,而只是缺少發現。用什麼去發現呢?就是你的心。
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寫過一篇名爲《道林格雷的畫像》的小說。小說中的畫家曾幫一個美少年道林格雷畫肖像,在繪畫的過程中,他在這幅畫像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欽慕,甚至是自己的整顆心,整個生命。結果,這幅畫不僅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美的效果,並且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自這幅畫像誕生之日起,道林格雷向畫像許下的癡願果然實現:即將他自己的生命與畫像置換,他自己不再變老、變醜,而畫像則根據他的作爲不斷地變換成醜陋、陰險、冷漠或衰老的樣子。作品中這個以王爾德自身爲原型的藝術家,用心的力量,造就了唯美主義理想的成功。這就是用心之故。
世界以何種面目呈現,就看你用何種心態去解讀。世界需要我們用心與心去對話,用心與物去交流。如果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那麼所有和你相左的看法都會被認爲是不正確的。
有一個漫畫家畫過一張很有意思的漫畫:我們看自己,形象是非常高大、非常莊嚴美麗的;而在別人的眼中,我們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普通人而已。這是因爲我們愛自己要比愛別人多得多。如果我們能夠像看待自己那樣看待別人,那麼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愉快了。另外,我們千萬不要以爲物是沒有生命的、機械的、無情的客體,它們也都有自身的物質組成,人與物在及其微觀的層面來看是非常相似的。古語說“仁者與物無對”,仁者與天地萬物爲一,因此仁者不僅是與物平等的,而且是不分物我的。前兩年我們推薦過的《水知道答案》就用水結晶的圖案向我們展示了水的喜怒哀樂;那麼火、木、金、土等物質是不是也同樣由它們自身蘊含的、不爲人知的情感呢?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那麼對于物呢?己所不欲者,是不是也不能強加于物呢?我們願意被殺掉嗎?不願意。那麼爲什麼要去殺掉其他的動物呢?我們願意被強製遷移嗎?那麼爲什麼要無止盡地填山造海呢?人類之所以會爲了自己的欲望而去破壞自然,從根本上講,是因爲沒有將自然視作我們自身,而將它視作異己,因此不能夠領悟到“與物無對”的境界。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並且運用包容、接納的理則,那麼全新的世界將在我們面前被刹那開啓。相反的,如果我們總是對人對物充滿抱怨,那麼終將一事無成。人在抱怨時,容貌就像一朵枯萎的花,一個癟了的氣球,一顆爛掉的蘋果一樣,充滿負面能量,沒有一個人會喜歡他。爲什麼我們不能變成一朵絢麗的鮮花、一顆飽滿鮮嫩的蘋果呢?如果你願意在當下轉變你的心,生命就能夠時時綻放。
什麼東西往上升,什麼東西向下降呢?“輕清者上浮而爲天,重濁者下凝而爲地。”喜樂的、安詳的、愉悅的、慈悲的、舒展的,這些情緒給我們輕安的感覺;而糾結的、嗔恨的、惱怒的、憂心的、算計的,這些情緒都是凝重的。那些輕安的情緒幫助我們上升,那些負面的情緒導致我們墮落。天堂在上,輕清者至;地獄在下,凝重者墮。這就是爲什麼佛教總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爲什麼天堂上聚集的都是喜樂的人,而地獄中則都是痛苦的妖魔鬼怪呢?這些講述天堂地獄的故事並不是迷信,而更似寓言,它向我們揭示的都是人間世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吸引力法則,快樂的人身邊都是一些積極向上者,精進的人身邊都是一些努力不懈者,才德兼備者身邊都是一些事業有成者;而賭棍身邊都是賭棍,酒鬼身邊都是酒鬼……譬之以天堂地獄,豈不是很形象嗎?
二、用智慧突破人生局限
心態影響成敗,心態影響格局。
做生意本身的確是一件功利化的事情,那麼大家來這裏學習佛學、靜心禅修有什麼意義呢?你需要知道,做生意最高的境界不是著眼于利益的實現,而是忘記利益,僅僅著眼于客戶的需求。這個忘卻功利的過程,無論對于你的事業還是你的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觀音菩薩受到那麼多人的供養,她是否有販賣任何産品呢?當你存在著一種買賣的意識的時候,格局就還不夠高遠。最高遠的格局是什麼呢?是“度”。你做每一件事都是爲他人著想的,都是利益他人的,這就是度。以上這些心態上的差別,其實也就是一念之間的轉變。
大家在這裏打坐時,可以靜下心來,對自己性格上的短長進行反思。我是不是常常對人不耐煩呢,還是我總是能夠笑臉迎人呢?不耐煩是性格上的缺乏,而誠懇則是性格上的圓滿。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缺陷並不可怕,懂得對自己時時進行反思、修煉與升華才是更爲重要的。
當我們遇到問題,開始抱怨“太困難、我受不了、我不行”時,之前所有通過修行打開的門全部就又都重新關上。這就是自己將自己的出路堵死。魯迅說,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些道路都是我們自己通過實踐得來的,得自于自我突破與自我超越。弱者屈服于困難,而強者戰勝困難。
生活莫不是一個過程。我常常想,如果我來到香海時,起初就具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輕易地建成這個理想中的道場,那麼它便不像如今那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正是因爲這裏有你捐贈的一滴水,有他揮灑的一滴汗,香海才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與喜愛。因爲對于每一個來到過這裏的人而言,它都像是一個與你深交的朋友一般,誠摯地歡迎著每一個人的到來。
我是一個教書匠,到香海禅寺的時候不名一文,那麼我們怎麼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通過各方的樂助,修建成今天的香海禅寺呢?在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與人爲善”。我們沒有金錢去布施給別人,那麼我們就把自己的知識布施給大家,把一切能布施的都布施出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心靈建設的人恢複心靈的甯靜,幫助每一個渴望求知的人獲得知識,幫助想要禅修的朋友們做禅修訓練。
生活中,金錢對于人重要嗎?它能夠使一個人安身立命,怎會不重要呢?然而,它是最重要的嗎?金錢既非衆善之門,也非萬惡之源,只看你如何對它加以利用,怎麼合理地支配它而不成爲它的奴隸。多少人因爲一夜暴富而弄得妻離子散,因爲買了一輛高級的新車急于炫富而遭遇車禍呢?20年以前,英國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中了六合彩,以後就一個人獨居在豪宅裏。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被別人發現他突然猝死家中了。若是他不要中這個六合彩,依舊和家人快快樂樂地同住在家中,怎麼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呢?沒有德行的人,並沒有足夠的能量去享受巨大的福報。
我曾看過一本名爲《智囊》的書,其中有一個故事講古代時有一家叁口非常貧窮,他們住的房子漏風透雨,每次一下雨,就是外面大雨裏面小雨的情形,要動用所有的鍋碗瓢盆才能把雨水勉強接住。有一次風雨如晦的天氣,狂風驟雨瞬時吹倒了他們屋裏的牆。牆塌下來了,這家人見到牆裏的東西時,大吃一驚:原來牆裏面藏了整整六大缸的黃金。如果是你,見到這麼多黃金會有什麼反應呢,會怎麼處理呢?的確,許多生處困厄之中的人一定會馬上爲自己發了橫財而感到驚喜無比,幻想用這些金子從此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是這家人並沒有這樣做,他們自己修好了牆,假裝什麼事情也不知道的樣子,繼續過著清貧的日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飛來橫財即飛來橫禍。來路不明的錢財,實際上是殺人的利器。如果這家人用了這些金子,馬上就會被官府抓起來砍頭,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孔子反對一切的“不義之財”,什麼是不義呢?不勞而獲,不法而獲,不明而獲,這就是不義。那些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都非你的福德所能承受。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才德,憑借自己的勞動所獲得的東西才是相對而言能夠長久的。
叁、用精進求得自他圓滿
進一步的,做事情僅僅用蠻力也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要多用心,尋找最適合客戶的那一種方法。現代人都很講求個性,特別是當下的年輕人,都喜歡宣揚自己的個性,唯恐與別人趨同。那麼,大家在做美容行業的過程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客戶之間的差異性,按照其不同的肌膚狀況、健康程度以及需求來進行服務,最好爲每一位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設計美容産品時,不僅要考慮到安全性、適用性,而且也要考慮到不同客戶群體之間的差異。一個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和一個長期面對電腦的人,他們的肌膚狀況是不同的;一個習慣化妝保養的人和一個從來不接受保養的人,他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年齡層美容養生的要點都不盡相同,需要大家切實站在客戶的角度上,用心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個客戶在使用某種産品時確實是無效或收效甚微的,那麼不要等到客戶來投訴時再被動應對。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及時修正來優化的,爲什麼要等到結果出現以後才做出反應呢?
服務行業的學問之大,是值得窮盡一生來加以研究的。只要你願意去想,永遠都有更加深層、細微的問題在等待著被發現。
我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中國的空姐與外國的空姐的區別。中國的空姐發完飲料和快餐以後就坐回去休息了,旅客有什麼需求,如果你不是主動離開位子去找她們,…
《花開花落兩由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