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話筒噴出來,最後他還調侃了一句,說師父你如果去做企業,肯定成就更大!實際上不是這樣, 我們希望更多人能走到寺院來,結一個善緣,假如他很少到寺廟去,如果裏面有一尊他供奉的佛,他會念念不忘的,就會常常來這裏,當他來的時候,我們把光盤送到他手上,雜志和書送到他手上,飛信發到他手上,他就會因爲這個緣人生得到改變。
所以你們禅修完之後,不要認爲這裏吃喝什麼都免費,會不會把我們吃垮?你不用擔心,歡迎你把更多人拉到這裏來免費吃住,免費禅修。爲什麼,因爲你幫助他們得到了改變,當他們得到了改變,你在他們生活當中就是一個最有福報的人。你們不用擔心,不會讓你們吃窮的,吃不窮,今早的方先生,一天到晚給我們種很多小麥,給我們磨很多面條給我們弄很多白面,往這邊運,所以吃不完的。只要你所做的善事符合大家的需要,你所碰到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成爲問題,這是我一直以來堅信的一個事實。我剛來寺裏的時候,原來我們初一、十五在寺院吃午餐是要收錢的,一個人五元錢,一天下來收兩百、叁百,最多的時候收過五百。我說別收別收,以後誰要吃飯直接來吃就行了,來者不拒,我們不是開飯館的。如果人多組團來的就給我們報個數,我們做飯知道有多少就行。結果呢,發現別人越吃,我們倉庫的米越多,菜越多,根本不用擔心。這是爲什麼?用佛法講就是因果,是回報,用儒家的道理也可以叫感召,你有一顆布施的心自然會感召來布施的人。
所以我經常跟人講,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你認定一個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地往這個方向走,不管別人怎麼說,你只要認定這個方向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最後肯定能走到陽光大道。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中要時刻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說我今天跟人吵架了,我很痛苦,然後你回家打坐的時候又讓自己回到原點。明天你被別人的掌聲激動了,心飄起來,你又通過禅修回到原點。所以禅修就有這樣的好處,時刻地清醒明白自己在幹什麼,人生的目標在哪裏?當我們活得明白,就不會迷失,就不會給人生做無用功。我在這裏說,你們能到這裏來,接觸禅修這個理念,都是有大福報的人。現在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禅修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坐是禅修,刷牙也是禅修,吃飯也是禅修,蹲在馬桶上也在禅修。不要認爲這些跟禅修沒關系,聚焦一處就是定的境界,禅修就是練我們的定功,“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這個道理。
打破屋頂,上接天光
實際上我們人的很多問題,都是把自己封鎖在某一個狀態裏面,當你把自己封閉起來,你人生的窗戶就一扇扇關起來,窗簾拉了起來,最後裏面一片漆黑。所以要學會把窗戶一扇扇打開,這樣陽光、空氣都能透進來,到處都是敞亮的。當你要達到更高的境界,獲得更大的亮光怎麼做?——最好把自己的屋頂去掉。屋頂去掉後你站在什麼地方?你在天地之間,什麼都看到了,世上萬世萬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想想,那是一種什麼狀態?豁達,敞亮,通徹。這個時候你想做什麼都做得成,能很快進入那個境界,得到最大的成就。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把人生的屋頂去掉的人。如果我們做不到,那是因爲我們還有東西沒有打開,你沒有打開,所以把自己給障礙住了。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打破自己的過程,有句話說“不破不立”,你不打破自己就立不起來,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約束著自己?還有什麼東西讓我們放不下?
南懷瑾先生大家知道,他以前看不起太虛大師。有一次太虛到南京的時候,一大片蔣介石的政府官員去迎接他。他一下火車,尿急,就對著火車尿尿。大師在民國期間也是一代國師啊,怎麼會一點禮節都沒有?這事當時令許多人驚訝,可太虛行動自如,似乎轉身就忘掉了。在這個時候南老就說了一句話,他說我以前是看不起太虛大師的,後來他的這個行爲讓我刮目相看,還很敬佩他。爲什麼?這就是作爲一個禅者的自在,對于一切禮節,名相,一切人所追求的東西,在禅者心目中視如糞土。當你什麼都能放下的時候,這就是修行。太虛這個放下和尊重不尊重別人是兩個概念,放下是心裏什麼都沒有,沒有世俗的條條框框,也沒有不尊重別人的念頭,對于別人對自己不尊重也沒有感覺,如果你只像太虛這樣對別人尿尿,而別人對你尿尿就受不了,覺得人家是不尊重自己,那就是還沒有真正放下,你那個放下是假的。
當你坐在最高的山頂的時候,面對藍天,俯瞰大地,心胸無限開闊,思想無限自由,沒有什麼能幹擾到你,這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你之所以有這種境界是因爲你站的高,如果你置身在一個房間裏會有這種感受嗎?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空”,你坐在山頂上面對的不是廣大無邊的虛空嗎?心無挂礙,虛靜空明。因此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雖然空,裏面什麼都有。這個世間萬物,你說它有就是無,說它無就是有。那種境界,真的不是用語言可以形容的,只有親證者,方能體會其中之玄妙。當然,這對于你們來說,是非常高的追求。
《修于心,禅于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