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话筒喷出来,最后他还调侃了一句,说师父你如果去做企业,肯定成就更大!实际上不是这样, 我们希望更多人能走到寺院来,结一个善缘,假如他很少到寺庙去,如果里面有一尊他供奉的佛,他会念念不忘的,就会常常来这里,当他来的时候,我们把光盘送到他手上,杂志和书送到他手上,飞信发到他手上,他就会因为这个缘人生得到改变。
所以你们禅修完之后,不要认为这里吃喝什么都免费,会不会把我们吃垮?你不用担心,欢迎你把更多人拉到这里来免费吃住,免费禅修。为什么,因为你帮助他们得到了改变,当他们得到了改变,你在他们生活当中就是一个最有福报的人。你们不用担心,不会让你们吃穷的,吃不穷,今早的方先生,一天到晚给我们种很多小麦,给我们磨很多面条给我们弄很多白面,往这边运,所以吃不完的。只要你所做的善事符合大家的需要,你所碰到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坚信的一个事实。我刚来寺里的时候,原来我们初一、十五在寺院吃午餐是要收钱的,一个人五元钱,一天下来收两百、三百,最多的时候收过五百。我说别收别收,以后谁要吃饭直接来吃就行了,来者不拒,我们不是开饭馆的。如果人多组团来的就给我们报个数,我们做饭知道有多少就行。结果呢,发现别人越吃,我们仓库的米越多,菜越多,根本不用担心。这是为什么?用佛法讲就是因果,是回报,用儒家的道理也可以叫感召,你有一颗布施的心自然会感召来布施的人。
所以我经常跟人讲,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你认定一个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走,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认定这个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最后肯定能走到阳光大道。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时刻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说我今天跟人吵架了,我很痛苦,然后你回家打坐的时候又让自己回到原点。明天你被别人的掌声激动了,心飘起来,你又通过禅修回到原点。所以禅修就有这样的好处,时刻地清醒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当我们活得明白,就不会迷失,就不会给人生做无用功。我在这里说,你们能到这里来,接触禅修这个理念,都是有大福报的人。现在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禅修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坐是禅修,刷牙也是禅修,吃饭也是禅修,蹲在马桶上也在禅修。不要认为这些跟禅修没关系,聚焦一处就是定的境界,禅修就是练我们的定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这个道理。
打破屋顶,上接天光
实际上我们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把自己封锁在某一个状态里面,当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你人生的窗户就一扇扇关起来,窗帘拉了起来,最后里面一片漆黑。所以要学会把窗户一扇扇打开,这样阳光、空气都能透进来,到处都是敞亮的。当你要达到更高的境界,获得更大的亮光怎么做?——最好把自己的屋顶去掉。屋顶去掉后你站在什么地方?你在天地之间,什么都看到了,世上万世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状态?豁达,敞亮,通彻。这个时候你想做什么都做得成,能很快进入那个境界,得到最大的成就。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把人生的屋顶去掉的人。如果我们做不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东西没有打开,你没有打开,所以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打破自己的过程,有句话说“不破不立”,你不打破自己就立不起来,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约束着自己?还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放不下?
南怀瑾先生大家知道,他以前看不起太虚大师。有一次太虚到南京的时候,一大片蒋介石的政府官员去迎接他。他一下火车,尿急,就对着火车尿尿。大师在民国期间也是一代国师啊,怎么会一点礼节都没有?这事当时令许多人惊讶,可太虚行动自如,似乎转身就忘掉了。在这个时候南老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以前是看不起太虚大师的,后来他的这个行为让我刮目相看,还很敬佩他。为什么?这就是作为一个禅者的自在,对于一切礼节,名相,一切人所追求的东西,在禅者心目中视如粪土。当你什么都能放下的时候,这就是修行。太虚这个放下和尊重不尊重别人是两个概念,放下是心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也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念头,对于别人对自己不尊重也没有感觉,如果你只像太虚这样对别人尿尿,而别人对你尿尿就受不了,觉得人家是不尊重自己,那就是还没有真正放下,你那个放下是假的。
当你坐在最高的山顶的时候,面对蓝天,俯瞰大地,心胸无限开阔,思想无限自由,没有什么能干扰到你,这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你之所以有这种境界是因为你站的高,如果你置身在一个房间里会有这种感受吗?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空”,你坐在山顶上面对的不是广大无边的虚空吗?心无挂碍,虚静空明。因此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虽然空,里面什么都有。这个世间万物,你说它有就是无,说它无就是有。那种境界,真的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只有亲证者,方能体会其中之玄妙。当然,这对于你们来说,是非常高的追求。
《修于心,禅于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