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深處蓮花開

  心靈深處蓮花開

  賢宗法師開示

  宇瑾整理

  心靈要學會獨處

  世間的萬事萬物,莫不存有一種心靈相應的共通。聽者和講者、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配合或神交亦屬此列。因此,講課時,我從來不強迫對方去聆聽,心沒有生起求知的欲望時,逼迫自己坐在那裏,一直追隨著各種妄想,既浪費時間,又會影響身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所以聽課之前,或者閱讀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

  推薦一首歌,名字叫《醒來》,我非常喜歡。閑時,靜靜地坐在那裏,輕輕地閉上眼睛,做兩個深呼吸,然後傾聽著這首靈魂之歌,隨著歌聲悠悠的結束,慢慢地把眼睜開,搓搓手,搓搓臉,搓搓耳朵,敲敲頭,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再做幾個深呼吸,你會覺得就像歌名一樣,一切似乎剛剛醒來。……

  以前講過一個主題——“獨一靜處,專精思維”。其實,就是回歸“甯靜”。甯靜,直白點說,就是要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即做任何事情,要沿著其事不斷地、深入地、究竟地、徹底地展開想象力,這一狀態我們稱之爲“凝神”。人只有處于獨處、安靜狀態時,才能做到凝神。

  我們寺院,近幾年來,一直在開設一個訓練班,主題爲禅修。禅修,實際上就是訓練凝神的狀態。人如果一直處于動態之中,比如思考問題,或者做雜物,其心就處于散亂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無法做到凝神。所以,平時,一定要找一個時間讓自己獨處。

  古人對“慎獨”兩個字情有獨鍾,因爲每天做很多事情,很難讓自己靜下來。所以,一定要找個一個時間,讓自己獨處。但獨處並非誰人都能做得到,實際行持起來相當困難,非思想境界高遠,內心知識豐富,解讀事物透徹之非常君子,所不能輕易做到。普通之人,一提到獨處便坐立不甯,即便無事,也習慣性地拿著遙控器,不斷地更換著電視頻道;或者約上幾個朋友,叁五成群,喝酒聊天,一醉方休。平時真是如此,其實最應該好好反省自己:我爲什麼不能獨處?我爲什麼就不能安靜?

  只有能做到獨處,才能對世間、對人生、對所做的每一件事,進行甚深思維。尤其是學者,只有學會獨處,才能利用好自己的專業,做出究竟圓滿的成果。所以佛教修行爲什麼要求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禅修,實際上只有獨處,獨一靜處,才能專心思維,才能透過人生的常樂,去思考生老病死,去體悟諸行無常、有漏皆苦的真谛。如此,才能從苦和無常當中去想象空的境界。繼而,達到無我的狀態。這就是佛教中解脫道的修法。

  每一個人要想走出一條自己理想的道路,就要養成這樣一種生活習慣: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找個時間,關掉電話、關掉電視、合上書本,拿一個凳子,寂然面壁而坐。如果每天能堅持坐兩個小時,即使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抓到牢裏,被關到黑暗的小屋內,一定也不覺得那是苦難的降臨。

  你知道答案嗎

  人最怕的是黑暗,最怕的是獨處,最怕的是沒人理,如果有人跟你吵架還是個好事情,最怕是吵架的人都沒有。所以,佛經記載,佛陀即將離開這個世間時,阿難曾經向佛陀請教如何對付惡性比丘和犯戒比丘,佛告之曰:“默而摒之。”默而摒之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見他、不看他、不跟他說話,他站在面前,就像空氣一樣。其實,對人最大的一個懲罰莫過如此。如果你告訴身邊所有的人都不要跟其中一個人講話,他走過來,就當他空氣一樣,那對他而言是非常殘忍的。

  有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作者爲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他花了八年的時間不斷地做一個試驗:同樣叁杯水,第一杯每天對他贊美,比如我愛你、我喜歡你,你長得真漂亮,我們每個人都特別喜歡你,等等;第二杯每天罵他,唾棄他,說些你很醜、很難看、見到你就惡心,等等,凡能想象出來的髒話,全部拿來罵他;第叁杯就放在原地,置之不理。最後用顯微鏡觀察來自同一地方的這同樣叁杯水,其晶體的結晶,卻大出人意料:得到贊美和愛慕的第一杯水結晶像花一樣,非常漂亮,甚至驚豔,每一朵都很美;每天辱罵的第二杯結晶非常醜陋,結晶的流線是緊張的不安的;不被理睬的第叁杯結晶很普通,不會引起人們絲毫的注意,完全等于被遺忘。

  我有一個經營企業的朋友,聽到這個故事以後,半信半疑,回到工廠裏面也做了一個實驗。他用一個電飯煲煮了一鍋飯,打出叁碗,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並要求員工每天對其分別贊美、辱罵和遺棄不理。一個月之後去觀察,果然腐爛發黴後毛的長短、顔色發黑的程度和腐臭的味道的確大不相同。于是,他開始深信不疑,並喚起了他對“愛”與“感謝”的珍惜和共鳴。

  每一滴水都有一顆澄亮的心,緘默地感受著整個眩幻世界的每一面——善惡、美醜、真假……從這裏面我們悟出一個什麼道理?人的身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所以如果每天都跟自己講,或者是對著鏡子講:哇!長得好漂亮啊!哇!笑得很燦爛啊!每天都要告訴自己——我是最好的自己,那身體的水細胞就會潛移默化地發生巨大變化。每天不斷地贊美自己,並不是內心需要,而實際是身上每一個水細胞的需要。當笑、燦爛、自信心生起來時,就會明顯發現,臉上的皮膚,一下子綻放了;笑容打開了;眼神充滿了亮度;自信心自然生起……這一天帶著這種感覺,見到每一個人,肌膚都發出青春、健康、喜悅的光芒,辦任何事情能不順利嗎?肯定非常順利。一切美好萦繞心頭之時,即使別人要想打擊你,足夠的自信也能防衛使你受不得一點點傷害。這是《水知道答案》帶給我們的啓示,亦是科學對萬物相應相通的佐證。

  推而廣之,對孩子的教育,要采取賞識性的教育辦法。當然,對象不同,方法迥異。對自我感覺太好的孩子,應該采用打擊性教育之法;對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用賞識性教育對策。因材施教,方符合自然之道。

  心靜的力量

  最重要的事就是修煉內心,如何讓自己安靜下來,讓自己凝神想象,讓自己每天雖置身于紛纭複雜的事情之中,卻能善持一顆平和之心,即使在奔跑中,也能處于寂靜的狀態。

  我有個弟子,是上海一家最大培訓公司的高管,她經常來我們寺院。有一天她跑過來跟我講:師父啊,我們公司裏面要組織去戈壁灘,這幾年,各所高校EMBA都會重走玄奘路,去戈壁灘走那個荒無人煙的道路。頂著烈日的炙烤,行走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要走叁天,而且還要取得好的名次。公司裏的男生爲了搶到第一名,都已經開始采取跑步、舉啞鈴等各種措施以增強體力。下個禮拜就要出發了,我還沒任何鍛煉辦法呢,怎麼辦啊?這對大城市裏長大的她,的確是一種難以忍受的考驗。我安慰她說:我偷偷教你一個秘訣,如果真能按照秘訣去做,你一定能跑出很好的成績。秘訣就是,到了現場之後,一踏入陌生而神秘的戈壁灘,你的同事一定會很興奮好奇,忙著照相、歡呼、歌唱……而你此時先不要做這些,唯一要做的就是身裝最少的東西,帶點水,調整好自己的呼吸,眼睛看鼻子,鼻子看地上,基本上在叁米遠的地方,按照你所能接受的速度開始行走,每一步注意把呼吸調整好。找到規律後,接下來的叁天,就要按照這種速度走。最後奇迹出現了,一個從來沒有經曆這種艱苦環境的弱女子,居然可以走出最好的成績出來。

  道理非常顯然,一顆甯靜的心所産生的力量,足以燭照未來……

  其實,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很早就特別注重這方面的心靈指導和訓練。工作越忙,心就應該越靜。如果因爲身體很忙,心就在加力,那整個人勢必惶恐不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想而知:開車可能會無端發生車禍;做事情,心如亂麻,毫無頭緒;考慮問題,顧此失彼,情急之中草率做出錯誤的決策……你也許聽說過,有人家裏鬧火災,跑進去,情急之下,棄存折而不拿,慌亂中提個尿壺跑了出來。那時的頭腦想的是什麼?就想抓點東西就走,大腦一片混亂,根本無暇分清何爲重要,何爲不重要了。

  因此,作爲領導者,一定要培養沈靜的內心素質。保持清晰的思維,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內心沒有這樣一個境界,很難在現有的工作崗位當中,邁出更高的步伐。

  當然,這種狀態並非天生,需要時刻去訓練。

  竅門一點通

  有位老總講,以後一定擠出時間帶領其高管到我們寺院裏進行禅修。其實,有空來、沒空來都不要緊,最關鍵的一點教給大家:

  每天回家,找一個凳子,面對牆壁而坐,身體坐直調整呼吸。這其中的一些技巧如下:如果能盤腿盡量盤腿,不能盤腿,就交叉雙腿,身體坐直,(頭跟身體要成一條直線,就是身體坐直)不要靠在板凳上,然後兩手握在一起。(冬天時,手握在一起;夏天時,手放在腿上面),眼睛閉起來,這時候關注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數一;如果心裏比較亂,吸氣時數一,吐氣時數二;如果心依然很亂,就吸一半,停一停,再吸進來,再停一停,再吸進來,就是一次吸氣,把它分成叁到四次,吸到一點都吸不進來爲止,然後憋住幾秒鍾,1、2、3、4秒鍾,再慢慢吐出來,吸進來多長,吐出去就要多長,盡量能做到——輕、緩、細、長,要把握這四個要點。

  打坐結束之後,要做一些動作:

  首先,兩手搓搓,搓到熱熱的,捂在眼睛上。然後,再搓搓臉,搓搓耳朵,敲敲頭。

  第二,把手握在一起(交叉反掌),盡量往頭頂上伸,特別腰粗的人,要想盡辦法把腰拉細,盡量地伸,伸到自己能想像的極處爲止,然後放下來。

  第叁,把手握在一起,放到背後(掌心朝外),往外面掰,頭往後仰,手往上提。

  第四,手伸出來,右手盡力尋找去拍左後肩部位,同時左手順勢右拍。反之亦然,左手盡力尋找去拍右後肩部位,同時右手順勢左拍,每一次坐完,都拍二十下,要用力拍下去,拍到全身像觸電一樣的那種感覺,找到整個人精神卸下來那種感覺。

  第五,平常經常坐辦公室,頸…

《心靈深處蓮花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