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深處蓮花開▪P2

  ..續本文上一頁椎有毛病或頭不舒服的人,要做“點頭搖頭”運動:順序是點頭、仰頭,左、右,斜左斜右,斜右斜左,基本呈“米”字形,各做二十下。然後,轉頭運動,先順著轉,再逆著轉,各轉二十下。

  最後,就把手交叉握在一起,兩大拇指並攏在上,敲打自己頸部,以頸椎部位爲中心,其左、其右、叁個部位依次敲打,各二十下。

  身體裏很多東西可以做自我練習。所以,有空,要跟身體做對接,不要覺得自己身體不重要。

  內心豐足,天地遨遊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外在的東西,都是別人的東西,都是別人身上的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永遠在自我反省,永遠找自己內在的問題。如果身邊出現一大堆問題,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是所有問題的製造者。

  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話,總是抱怨周圍的環境搞亂了他的心境:這個不好,那個不行,公司不正規,老板脾氣暴躁……這時,就應該靜下來多問問自己:爲什麼這個問題會在自己身上發生?爲什麼這個問題在自己周圍發生?爲什麼這個問題不斷在自己身邊出現?喜歡抱怨的人,其身邊的問題會越聚越多,甚至呈倍增之勢。不斷自我反省之人,即使碰到一點點問題,也會倍減。甚至很快就被消除掉,絕不會火上澆油,使矛盾之火燃燒得更旺。

  唯有一定思想境界之人才能做到如此超然。因此,碰到問題時千萬記住,不要指責別人,一切根源都在于自己,這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本該展現的一種行爲。當然,這種氣魄並非天生而來,需要不斷地訓練。所以,我們要修甯靜,修獨處,修靜態,修安靜,修內心的豐足,修自我境界的提升,修胸懷的開闊,修認識事物時所需的那種深邃和敏銳性,修內心那種極限的打開,不斷地開啓自己的思維方式。

  衆所周知,宗教和宗教之間的敵對情緒非常嚴重。但我敢在這裏自豪地說:經常有很多基督徒、很多老外,跑到我們寺院裏來進行禅修。爲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因爲寺院的門,從不自設藩籬,這裏沒有種族的區別,沒有教派的歧視,沒有窮富之分,誰都可以進來,誰都可以交流,只要你帶著一顆甯靜的心。

  我微信裏面有一個朋友,是名牧師,他每天發一些聖經、福音之類的內容給我。每次看後如有感觸,我都會回應兩句。爲什麼?因爲,當他說得好,就應該學會去贊歎。我們寺院裏面每月都舉辦讀書會,成員至今有八百多人,讀書會的書籍,可謂包羅萬象,除心靈方面的書籍之外,有政治類的,如《省委班子》;有經濟類的,如《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有神學類的,如《與神對話》、《德蘭修女傳》……《德蘭修女傳》這本書作者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值得去讀一讀,以前我們買了將近四千多本送給喜歡讀書的人。爲什麼人家捐給寺院的錢,我們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我們希望身邊的人,都是一群有智慧的人,都是一群心胸開闊的人,都能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人類未來生活的方向。

  當具有這樣思維的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會影響身邊、改變社會。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有的成立了基金,有的辦了學校,有的做起了企業……海甯海港超市的朱晨耀先生,居然把海甯所有的上班一族都組織在一起,去做義工。他現在的義工組織已經輻射全國,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大家全體出動:到養老院去慰問老人;給環衛工人送去愛心;拿著蛇皮袋,大街小巷到處去撿垃圾……所以,海甯城市到現在,一塵不染。

  也許,愛心之初,可能跟事業的發展有點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只要不斷地沿著這個思路做下去,只要身邊的人,不斷地去堅持如是去做,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義。所以,不要認爲自己一個人,好像在這個世間不重要。如果心中裝有世界,以後的成就,就會影響世界。不要認爲自己很不重要,打開自己的心量之後,你的能量,你的工作,無法想象。甚至你帶的團隊,不管在哪裏都是最卓越的。因爲心可以裝下世界,世界在你面前,便如手掌一般大小。那自然你的成就,就無可想象。

  這樣境界的提升,就看怎麼轉變自己。聖人是人,總統也是人,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還是人,同樣是人,我爲什麼不如他?我爲什麼做不到?原因在于,是否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當做人。

  萬法唯識,怎麼解讀自己,你的世界就顯現什麼模樣。

  你光明、喜悅、幸福、笑口常開、有包容心、智慧,那你的世界就如是模樣地呈現。這是無數前輩高人,不斷驗證的一個真命題。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智慧,只不過我把它轉述出來。當然,我自己有親身感受了,親身驗證了,才轉給你們。

  理解了這個道理,即使做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能做得最好,甚至可以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成績出來。

  有一則故事:日本郵電大臣野田聖子,畢業于女子貴族學校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國酒店當白領麗人,其中有一項清潔工的訓練課程,自出娘胎以來她從未做過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觸及馬桶的一刻幾乎嘔吐。但有一天,一名與聖子一起工作的前輩在抹完馬桶後居然伸手盛了滿滿一杯廁所水,在她面前一飲而盡,以此向她證明經她清潔過的馬桶幹淨得連水也可以飲。那一刻,聖子震驚地呆在那裏。最後,她在內心默默地給自己下達一個命令:“就算一生要洗廁所,也要做個洗廁所最出色的人。”後來,她以這種精神源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精益求精,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終于出色地成爲日本的郵電大臣。

  所以,人生之路,漫漫修遠,唯有立志求索,方能中流擊水,觸摸真理的光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果相信這句話,你就能走出卓越的人生。如果不相信,永遠爲一點工資,討價還價,永遠被別人驅趕著走,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這一生,就是痛苦的一生;這一生,就是默默無聞的一生;這一生,走在哪裏,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當然,認不認識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內心當中有這樣一個信念。所以,豐足的內心,才是立足于天地之間的自我本色。

  知足者富

  我們在寺院裏面寫了很多春聯,有一句話叫做:知足者富。爲什麼要用這句話來說明呢?知足者富,富貴的富啊。內心豐足,絕對是富有的人。如果總覺得不滿足,即使有千萬、億萬,甚或富可敵國,也是貧人,也是窮人。

  所以,富有不在于金錢的多少,而在于內心世界對人生的認可。

  古人有一句話:“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些話告訴我們——人格、思想、境界高于一切。實在地說,物質的東西,永遠都比不完。今天有了,別人比你還有;再達到自己所期待的那個結果時,發現還有人依然在你前頭。人永遠都有不足的一面,也有自我優越的一面。所以,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別人好,其實反過來看看,自己已經很好。

  這幾年在外面講課,我也發現一個道理:講課的人,總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聽,每個人都能專注地聽,每個人坐在那裏,憋著不去上洗手間,拿著電話不想去打,這種想象很美好。其實,哪有這種可能?一百個人坐在一起聽課,能有八十人專心聽你講,已經不錯了,已經是最好的了;如果有六十個人聽你,這堂課就沒白講;希冀百分之百的人都接受,這只是一種奢望。既然沒有百分之百,因此,就要完全放開地去講。完全放開之後,就可以講出自己想講的東西,認同不認同,那是別人的事情,怎麼講,是自己的事情。沒有壓力,才能講出最精彩的心靈之語。

  創造力從何而來

  人的創造性,絕不是約束之下的産物。局限于條條框框的束縛,創造力就會喪失。

  因此,同上海交大的校長和院長一起吃飯時,我跟他們講,一所大學是人類靈魂的培養基地,交大是上海最大的一所高校,是帶領上海這座城市邁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一個基地。如果學校中的教授、學者、專家在這一畝叁分地裏,沒有得到自由靈活的施展空間,談何帶領上海,乃至中國的經濟邁向更輝煌的未來?

  思想進步,行爲才能進步。行爲的進步就是命運的進步。

  尤其,作爲一個研究工作者,一定要訓練開拓性的思維,心安靜下來,不要散亂于外在的影響和迷惑,心息相依、雜念不生時,內在的光明才會呈現,創造性的智慧依之生起,未來才能走得遠,也才能做出最卓越的成績。

  每一個人都是佛祖。作爲普通職員也應站在決策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位置。甚至,要站在整個行業當中去思考現在的工作。

  只有打開這樣的心胸和格局,從深入思維的高度去思考問題,創造力才能顯現出來,普通的角色就能取得無法想象的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思維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成就。

  培養孩子,也就是培養這樣一種創造力。因此,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內心燃燒的欲望,點燃內心那團火焰,如何讓其不斷地燃燒。所以,灌輸只不過是某一階段、某一基本知識的一種傳授,真正的教育是授予一種思維方式,永遠啓發內在的那種創造的欲望。

  

《心靈深處蓮花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