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破月來花弄影
——賢宗法師于企業家班開示
杜柯整理
修行就是修心
今天非常榮幸能第叁次來到金華。金華這地方山清水秀,感覺很漂亮,像上海那種霧霾天氣,這裏就很少見到。所以生活在這裏的每個人都是很有福報哦!有句話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地方的好壞,其實不取決于外部環境,而是來源于我們的心,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因此,福人才能居福地,而福地,往往住的是福人,就是這個道理。
佛教裏面講,因爲“心”的不同,産生了十個法界。十法界又分爲“六凡四聖”,我們人是“六凡”裏亦即是六道輪回之一,層次比較低。但在六道之中,我們又屬于叁善道之一,所以還不算最慘,比起地獄、餓鬼、畜生來要好點。爲什麼我們會比他們好點呢?因爲我們的“心”比他們好。如果我們的念頭好,就升到天上去,如果念頭壞,就墮入到地獄,規律便是如此。要麼爲什麼說“天堂和地獄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呢?一切唯心造。
以前,曾有一個日本武士,非常欽佩廟裏的禅師,有天去請教他,虔誠地問: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禅師回過頭來不屑地說,你有什麼資格問天堂和地獄?這麼笨的人,告訴你也不懂!那個武士氣得臉色鐵青,眼睛瞪得圓圓的,手握著劍要拔出來殺掉禅師。這時候,禅師輕輕說了一句:“此刻就是地獄。”該武士渾身一顫,馬上醒悟,于是拜伏下去請罪,這時候,那禅師又說了一句:“此刻即是天堂。”武士于是受了大洗禮,領悟到“天堂”和“地獄”的真谛。
其實,在生活當中,每天不都在扮演天堂和地獄的輪回劇嗎?天堂和地獄,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僅僅來源于我們心的轉換。
佛法裏面講得最多的就是“心”,因此有人說佛法是唯心的。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唯心的,知道嗎?現代量子物理已經證明了釋迦牟尼佛幾千年前的說法,這個宇宙空無一物,沒有物質,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于心念的波動造成的。這個聽起來有些玄乎,你不相信佛法,但你相信科學吧?可以去了解量子力學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心經》讓我們“心無挂礙”,《金剛經》讓我們“無著無住”,就是要我們不執著。因爲執著于空相是沒有意義的。很多人經常抱怨,晚上睡不著覺,吃飯不香,和別人交往總是想受氣……藉此,他們的心就經常處于不安定的狀態,無助的狀態,空寂的狀態,搖擺的狀態,這個時候,怎麼可能生起智慧呢?佛法告訴我們,唯定能生慧,而靜是定的前提,所以,我們的心最好隨時處于“靜”的狀態。
思考一下,爲什麼你身邊的人能傷害到你?爲什麼他能打擊到你?爲什麼他能讓你痛苦?……因爲你和他處在同一個頻道,他的層次低,你也高不到哪裏去,你們在同一個層面上。如果他在一樓,你在二樓,他一拳打過來,你能挨的著嗎?他拿把刀也砍不到你。
想一想,火碰到什麼東西容易燃燒呢?易燃物。幹柴、枯草、塑料膜什麼的,一點即著。如果是水,是鐵,石頭,能燒的起來嗎?因此,我們的心要做水、鐵、石頭,千萬別做易燃物,一點小火星就熊熊燃燒,那還不整天鬧火災嗎?
有人會說,我們人的心,怎麼做石頭呢?其實,真正修行的人就是把心修成石頭,如如不動,穩于泰山的。有人不了解佛法,認爲佛法消極、頹廢,這是因爲他只看到了表面,對于佛法的內核並不清楚。我們在《西遊記》裏面看到那個唐僧,他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玄奘,事實上,他到西天取經的過程沒有叁大弟子護佑,也沒有孫悟空這個上天入地的人物爲他排憂解難,他就是一個人騎了一匹瘦馬,穿過荒無人煙的沙漠,爬過皚皚雪山,涉過死海,如此惡劣的環境,好多次差點死掉。他遭遇過強盜,要將他活祭,得過重病,奄奄一息,逢上國王,用金錢和美女想把他留下來,但他求經、弘法的心一毫也不動搖。最後到了印度,學習那裏的經典,充實了自己的學問,印度國王把全國最著名的學者召集起來,和玄奘辯論,可惜沒有一個能辯過他,打遍天下無敵手。那時候在古印度辯論不是開玩笑,他們有個規矩,凡是先挑起辯論而失敗的就自己自殺,玄奘擊敗了所有的小乘以及當時衆多外道挑戰者,他們都無一例外失敗了,但玄奘以慈悲爲懷,努力阻止他們自殺。玄奘最後成爲全國人擁戴的對象,成爲衆多國家國王爭奪的對象,但是他堅持回到中國,用佛法造福人民。
還有那個鑒真和尚,他也是東渡日本七次,最後眼睛都瞎了,就是爲了把中國的佛教文化傳到日本。他們都有一種信念,爲了這個目標矢志不移九死無悔。如果我們在座的,也是愛追求真理的人,也有玄奘和鑒真和尚那樣一種磐石不轉的信念,何愁不能達到目標呢?
追求真理的一生事實上就是修行的一生,修行的一生不僅是要接受各種磨難,還要對抗內心的各種欲望。這個煙瘾上來了,我要戒,遇到各種誘惑,不動心。你看《叁國演義》中的趙子龍,一人闖到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他單騎救主,那麼多人捉他,捉不住,爲什麼,因爲他有個信念,他的內心無比強大。如果你的內心也如此強大,什麼困難都阻止不了你。
企業也可以成爲一個道場
我們辦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依靠企業文化的支撐。而文化的背後是什麼?是企業創立者的信念,他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帶領大家往哪條道上走。而信念的內涵又是什麼?即是他創立企業的使命、價值。
爲什麼我們現在的企業沒有好的文化?因爲企業創立者沒有使命感、沒有價值觀。他的使命和價值就是獨善其身,自己過上好日子,買好車,住好房,然後天天歌舞升平,甚至到澳門去賭博,花天酒地。當他有這樣一個思想的時候會産生怎樣的行爲呢?想盡辦法榨幹員工,工資少發一個是一個,讓他們像機器人一樣拼命創造剩余價值。他家裏有困難,你根本不會想著去幫助,他生病了,你都不願意給他准假。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時時刻刻放不下自己那個小家。這樣的老板怎麼會有員工出自真心擁護你?他給你打工只是爲生活所迫,混一口飯而已,當你家遭到強盜被搶的時候,他心裏可能正暗暗稱快。人心渙散,大家沒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和信念,企業不穩,災難隨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當他們生存都無法保障,吃上一頓沒有下一頓,孩子病死沒有錢去醫院時,就會有人铤而走險,這時,你擁有再多的錢,再多的房子,再好的汽車,還敢一個人出門嗎?你的生活還能安定幸福嗎?
所以,人活著就要講求平衡。平衡,是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存在的基礎,我們國家的提法,叫“和諧”,思想學術界,叫“中庸”,都是一個東西。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財富,取之社會,回饋社會,能更多地爲客戶著想,安分守己地交納稅收,能多參與一些慈善事業,爲窮苦的人貢獻一份愛心,這時候,不說衆人擁護你,就是善神也會暗中護佑,你的事業自然順利,不會遭受無妄之災。“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不僅你此生祥和,還會福延子孫。
法國有位名人說過一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我曾經把這句話貼到枕頭邊,貼到車的方向盤上,天天看它,以激勵自己。這就是修行,你也可以這麼做。所以修行,不是念經和打坐才算的。
我們寺院每年要印很多書,還會購買許多書,總投資在叁百多萬,然後寄給需要的人。我們是想通過這個平臺,不斷激勵更多的人,去改變更多的人。這些錢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爲我們有這樣一個信念,有活水源頭,所以才能不斷流動,不斷循環,不致枯竭。所以企業也可以變成一個道場,不要認爲你的企業不是道場,不是寺廟,我不用燒香,不用做善事。真正一個好的企業,它就是一個道場。每一個來你這裏的人都是修行,在這種磁場、氛圍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挑戰自我,創造價值,傳遞善念,這時候,你的企業就是一個很大的道場。
企業有好的文化就能吸引到優秀的人,爲什麼有的人事業做得成功,有的很失敗呢?最終取決于做事業的人以什麼樣的心來做它。以我們寺院爲例,如果有人一來,我們就說沒錢塑像,沒錢蓋殿堂,給我們捐款吧!那誰還敢來?實質上,我們是讓每個到這裏來的人,心安下來,幫助他解決許多問題,讓他覺得我們這樣一種思想、一種生活方式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他認同之後,會帶著更多人來到這個平臺,這個平臺就會越建越大,衆人拾柴火焰高,不用說,財富就彙聚過來了。
現在有個提法叫心靈財富,其實,我們要想得到物質財富,首先必須做到心靈富有。
開悟的人就知道“借假修真”
有句話叫“知足者富”,這個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心是不知足的,縱有億萬財富,可能還悶悶不樂;相反,一個流浪漢,給他一個凳子,躺上去他也睡得鼾聲四起,爲什麼?因爲他的心是安定的,知足常樂,他不需要太多的財富也能快樂。
我在普陀山教書的時候,一個月幾百塊錢工資,夠自己生活,感覺很快樂。到現在爲止,短短九年時間,我們寺院已經完成了7000萬的工程。即使我自己講課,最多一年掙一百多萬,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這個數目。那麼,我們爲什麼會産生這麼大的經濟效益呢?關鍵一點就是,你爲這個世界做了什麼?!
我也經常這樣想,在臺上,我是一個老師,在臺下,就是一個學生。你們學過教練技術,我也學過,EMAB,企業家的課,我也上過,美國的什麼課程,我也讀過。所以我上過很多課,經常做學生。我們還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大家一起學習,就是爲了不斷充實自己。你給別人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否則你怎麼幫助別人、教導別人呢?上次金華的一個朋友到我們寺院來,看到一本書,《合理出軌》,奇怪爲什麼寺院裏還有這種書?我告訴他,當你不了解婚姻,就不能很好地經營婚姻,當你不了解死亡,就不能更好地活著。道理就這麼簡單。…
《雲破月來花弄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