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贤宗法师于企业家班开示

  杜柯整理

  修行就是修心

  今天非常荣幸能第三次来到金华。金华这地方山清水秀,感觉很漂亮,像上海那种雾霾天气,这里就很少见到。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福报哦!有句话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地方的好坏,其实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心,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因此,福人才能居福地,而福地,往往住的是福人,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里面讲,因为“心”的不同,产生了十个法界。十法界又分为“六凡四圣”,我们人是“六凡”里亦即是六道轮回之一,层次比较低。但在六道之中,我们又属于三善道之一,所以还不算最惨,比起地狱、饿鬼、畜生来要好点。为什么我们会比他们好点呢?因为我们的“心”比他们好。如果我们的念头好,就升到天上去,如果念头坏,就堕入到地狱,规律便是如此。要么为什么说“天堂和地狱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呢?一切唯心造。

  以前,曾有一个日本武士,非常钦佩庙里的禅师,有天去请教他,虔诚地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禅师回过头来不屑地说,你有什么资格问天堂和地狱?这么笨的人,告诉你也不懂!那个武士气得脸色铁青,眼睛瞪得圆圆的,手握着剑要拔出来杀掉禅师。这时候,禅师轻轻说了一句:“此刻就是地狱。”该武士浑身一颤,马上醒悟,于是拜伏下去请罪,这时候,那禅师又说了一句:“此刻即是天堂。”武士于是受了大洗礼,领悟到“天堂”和“地狱”的真谛。

  其实,在生活当中,每天不都在扮演天堂和地狱的轮回剧吗?天堂和地狱,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仅仅来源于我们心的转换。

  佛法里面讲得最多的就是“心”,因此有人说佛法是唯心的。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唯心的,知道吗?现代量子物理已经证明了释迦牟尼佛几千年前的说法,这个宇宙空无一物,没有物质,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于心念的波动造成的。这个听起来有些玄乎,你不相信佛法,但你相信科学吧?可以去了解量子力学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心经》让我们“心无挂碍”,《金刚经》让我们“无着无住”,就是要我们不执着。因为执着于空相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经常抱怨,晚上睡不着觉,吃饭不香,和别人交往总是想受气……藉此,他们的心就经常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无助的状态,空寂的状态,摇摆的状态,这个时候,怎么可能生起智慧呢?佛法告诉我们,唯定能生慧,而静是定的前提,所以,我们的心最好随时处于“静”的状态。

  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身边的人能伤害到你?为什么他能打击到你?为什么他能让你痛苦?……因为你和他处在同一个频道,他的层次低,你也高不到哪里去,你们在同一个层面上。如果他在一楼,你在二楼,他一拳打过来,你能挨的着吗?他拿把刀也砍不到你。

  想一想,火碰到什么东西容易燃烧呢?易燃物。干柴、枯草、塑料膜什么的,一点即着。如果是水,是铁,石头,能烧的起来吗?因此,我们的心要做水、铁、石头,千万别做易燃物,一点小火星就熊熊燃烧,那还不整天闹火灾吗?

  有人会说,我们人的心,怎么做石头呢?其实,真正修行的人就是把心修成石头,如如不动,稳于泰山的。有人不了解佛法,认为佛法消极、颓废,这是因为他只看到了表面,对于佛法的内核并不清楚。我们在《西游记》里面看到那个唐僧,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玄奘,事实上,他到西天取经的过程没有三大弟子护佑,也没有孙悟空这个上天入地的人物为他排忧解难,他就是一个人骑了一匹瘦马,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爬过皑皑雪山,涉过死海,如此恶劣的环境,好多次差点死掉。他遭遇过强盗,要将他活祭,得过重病,奄奄一息,逢上国王,用金钱和美女想把他留下来,但他求经、弘法的心一毫也不动摇。最后到了印度,学习那里的经典,充实了自己的学问,印度国王把全国最著名的学者召集起来,和玄奘辩论,可惜没有一个能辩过他,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时候在古印度辩论不是开玩笑,他们有个规矩,凡是先挑起辩论而失败的就自己自杀,玄奘击败了所有的小乘以及当时众多外道挑战者,他们都无一例外失败了,但玄奘以慈悲为怀,努力阻止他们自杀。玄奘最后成为全国人拥戴的对象,成为众多国家国王争夺的对象,但是他坚持回到中国,用佛法造福人民。

  还有那个鉴真和尚,他也是东渡日本七次,最后眼睛都瞎了,就是为了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到日本。他们都有一种信念,为了这个目标矢志不移九死无悔。如果我们在座的,也是爱追求真理的人,也有玄奘和鉴真和尚那样一种磐石不转的信念,何愁不能达到目标呢?

  追求真理的一生事实上就是修行的一生,修行的一生不仅是要接受各种磨难,还要对抗内心的各种欲望。这个烟瘾上来了,我要戒,遇到各种诱惑,不动心。你看《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一人闯到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他单骑救主,那么多人捉他,捉不住,为什么,因为他有个信念,他的内心无比强大。如果你的内心也如此强大,什么困难都阻止不了你。

  企业也可以成为一个道场

  我们办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支撑。而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是企业创立者的信念,他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带领大家往哪条道上走。而信念的内涵又是什么?即是他创立企业的使命、价值。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企业没有好的文化?因为企业创立者没有使命感、没有价值观。他的使命和价值就是独善其身,自己过上好日子,买好车,住好房,然后天天歌舞升平,甚至到澳门去赌博,花天酒地。当他有这样一个思想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行为呢?想尽办法榨干员工,工资少发一个是一个,让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拼命创造剩余价值。他家里有困难,你根本不会想着去帮助,他生病了,你都不愿意给他准假。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放不下自己那个小家。这样的老板怎么会有员工出自真心拥护你?他给你打工只是为生活所迫,混一口饭而已,当你家遭到强盗被抢的时候,他心里可能正暗暗称快。人心涣散,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和信念,企业不稳,灾难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当他们生存都无法保障,吃上一顿没有下一顿,孩子病死没有钱去医院时,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这时,你拥有再多的钱,再多的房子,再好的汽车,还敢一个人出门吗?你的生活还能安定幸福吗?

  所以,人活着就要讲求平衡。平衡,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我们国家的提法,叫“和谐”,思想学术界,叫“中庸”,都是一个东西。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财富,取之社会,回馈社会,能更多地为客户着想,安分守己地交纳税收,能多参与一些慈善事业,为穷苦的人贡献一份爱心,这时候,不说众人拥护你,就是善神也会暗中护佑,你的事业自然顺利,不会遭受无妄之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仅你此生祥和,还会福延子孙。

  法国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我曾经把这句话贴到枕头边,贴到车的方向盘上,天天看它,以激励自己。这就是修行,你也可以这么做。所以修行,不是念经和打坐才算的。

  我们寺院每年要印很多书,还会购买许多书,总投资在三百多万,然后寄给需要的人。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激励更多的人,去改变更多的人。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念,有活水源头,所以才能不断流动,不断循环,不致枯竭。所以企业也可以变成一个道场,不要认为你的企业不是道场,不是寺庙,我不用烧香,不用做善事。真正一个好的企业,它就是一个道场。每一个来你这里的人都是修行,在这种磁场、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挑战自我,创造价值,传递善念,这时候,你的企业就是一个很大的道场。

  企业有好的文化就能吸引到优秀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做得成功,有的很失败呢?最终取决于做事业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来做它。以我们寺院为例,如果有人一来,我们就说没钱塑像,没钱盖殿堂,给我们捐款吧!那谁还敢来?实质上,我们是让每个到这里来的人,心安下来,帮助他解决许多问题,让他觉得我们这样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认同之后,会带着更多人来到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就会越建越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用说,财富就汇聚过来了。

  现在有个提法叫心灵财富,其实,我们要想得到物质财富,首先必须做到心灵富有。

  开悟的人就知道“借假修真”

  有句话叫“知足者富”,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心是不知足的,纵有亿万财富,可能还闷闷不乐;相反,一个流浪汉,给他一个凳子,躺上去他也睡得鼾声四起,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是安定的,知足常乐,他不需要太多的财富也能快乐。

  我在普陀山教书的时候,一个月几百块钱工资,够自己生活,感觉很快乐。到现在为止,短短九年时间,我们寺院已经完成了7000万的工程。即使我自己讲课,最多一年挣一百多万,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这个数目。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经济效益呢?关键一点就是,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

  我也经常这样想,在台上,我是一个老师,在台下,就是一个学生。你们学过教练技术,我也学过,EMAB,企业家的课,我也上过,美国的什么课程,我也读过。所以我上过很多课,经常做学生。我们还成立了一个读书会,大家一起学习,就是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你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否则你怎么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呢?上次金华的一个朋友到我们寺院来,看到一本书,《合理出轨》,奇怪为什么寺院里还有这种书?我告诉他,当你不了解婚姻,就不能很好地经营婚姻,当你不了解死亡,就不能更好地活着。道理就这么简单。…

《云破月来花弄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