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浪海撷花▪P2

  ..續本文上一頁

  一次有人請我住在上海的金茂大廈,88層樓,那天我站在樓頂上,俯視整個上海,心想這裏面有多少房子多少機構多少人啊,突然間,我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城市有多大,建築設施有多少,它永遠都是圍繞人轉的,人要吃飯,就有了飯店,人要住宿,就有了賓館,人要生病,就有了醫院,人要上學,就有了學校……如果沒有人,這一切還有意義嗎?不就是一堆沒有生氣的建築嘛。那麼我們的僧人辛苦奔波,要把寺廟蓋起來做什麼呢?是爲了香火錢嗎?不是。是爲了給衆生服務,爲了給衆生一個安放信仰的道場,你服務的人越多,服務的越好,這個廟的香火自然興旺。

  同樣大家做企業,企業怎樣才能興盛呢?——你的産品好,你的服務好,人家都認同你。換句話說,你服務的人越多,服務的質量越高,你自身的價值就越大,你的企業自然興盛。錢是在服務中獲得回報的。換句話說,錢只是副産品。當你明白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確定自己的目標,就有無盡的創意出來, 反之,所謂的創新便很難。

  所以,創新的本質是菩提心,有此大船,法力無邊,滄海橫溢可渡,金山迢迢可至。

  發揮自身優勢,與時代共進退

  第叁,如何與國家共繁榮。

  佛教中有“上報四重恩”的說法,其中之一是國王恩(國土恩),亦即國家恩。國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保證,國家強大,我們就安樂,尊榮,國家衰弱,我們就憂患,受欺淩。如果國家出問題了,生活在裏面的人還能安樂嗎?正如一池塘水渾濁了,裏面的魚蝦能受活嗎?因此,社會上只要有違反國家、民族、社會穩定的人,永遠不是我們的同仁。這樣的人,必將成爲人民公敵。

  想一想,原始社會爲什麼要有部族,因爲部族能保護大家,大家可以共同防禦天災人禍。我有一個朋友,曾被公司派到緬甸去了,前一陣跑回來驚恐萬狀,說這裏真舒服啊,在那邊,一天到晚搞謀殺,炸彈,地方和政府沖突,人的安全沒有保障,那時候你發現再多的錢都沒有用,就像你在沙漠中快渴死了,攜帶再多的金條也無濟于事。我們在一個和平年代,體會不到動亂年代的不幸,不知道一個炮彈掉下來是什麼感覺,那都是生死一念之間。

  你不能站在這種高度看待問題,各種抱怨就出來了,一個國家這麼大,人這麼多,必定有它不如意處,必定非常難治理。只要一個國家在進步,一個民族在進步,我們就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善念,善意對待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人,一天到晚在那發牢騷,怨天尤人,攻擊謾罵,是不可取的。古代一個大德講過:佛法不能大于國法。他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是不要與國家對抗,佛教能流傳幾千年不曾滅亡,佛教徒沒有發展成幫派被滅掉,就是因爲佛教的與世無爭,與世無忤,所以佛教的團體再多,也不會造反。

  不要總是站在個人角度看待問題,你要站在大部分人角度去思考問題,心中有衆生,你就和衆生連爲一體,衆生樂是你樂,衆生苦是你苦。這樣,你的心情就平和下來,看問題也能盡量客觀。

  出家人心中只有國家、民族還不夠,還要站在人類未來持續發展的立場上,胸懷世界,擁抱世界。因爲有世界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宗教這個平臺,有這個平臺才有我們個人。另一方面,我們心中不僅要有衆生,還要有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對所有的動植物懷有平等心,包容心,這是一個佛教徒基本的情懷。如果所有的樹木都砍光了,生物鏈被打破,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存,不要認爲自然保護跟我們信佛沒有什麼關系,佛法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衆生與我一而不二,什麼是衆生?花草樹木、蚊蟲螞蟻都是衆生。

  作爲一個道場的負責人,如何建設自己的道場,這也相當于一個企業的工作,我覺得關鍵是把心打開。你弘揚佛法,販賣信仰,也是一種營銷,如何讓一般的民衆變成信衆,信服你、歸順你,是需要智慧的。我們香海禅寺是個小廟,我來的時候可以說一窮二白,在香海禅寺八九年時間籌集了8千萬資金,靠什麼,我們沒有自己的産品,連流通處都沒有,我們只有自己的理念,信仰,還有服務。

  聽人說,廣東有個南山寺,每次打佛七,全國各地來的人多時達到9000人,所有的大殿、廳堂都睡滿了。像磁石一樣,把大家吸引過去,爲什麼呢?據說南山寺的師父以前得了癌症,已經晚期,醫生判他最多活叁個月,他就閉關念佛,在念佛的過程中感到自己死掉五個小時,後來又活過來。現在他當然好了,把這種念佛的方法告訴大家,並且經常舉辦佛七,這裏面就有許多癌症患者,還有傳染病人,奇怪的是傳染病人到那去以後也不傳染了,每次打完七,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人,疾病得到了好轉。

  當你把疾病放下,一心忏悔去念佛,把生命完全交付阿彌陀佛時,氣場就得到了改變。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南山寺之所以興盛,之所以來的人應接不暇,因爲他著實給衆生帶來了利益,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接衆生。像我們寺院,是禅宗,所以主打的就是禅修,提高、改變現代人身心靈這一塊,正好契合當下人浮躁的心態。現在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心理咨詢師和醫院遠遠不夠應付,我們就做這方面工作,讓他們的心靈回歸甯靜,重新拾起人生信仰。

  總之,利益衆生之路有千萬條,方法不同,路徑不同,都可以達到山頂。不要別人做什麼你跟著去做,跟著做你也不一定能做好。你做,一定是來于自己的興趣點和自身優勢,這一點又和經商相同。

  倒果爲因,缺什麼補什麼

  四,什麼樣的教義適合現代社會?

  我們應該考慮現代社會需要什麼,從這種結果去找我們應該種的因。現代人內心浮躁,你就給他禅修,現代人愛美,你就教他瑜伽,現代人偏激,就讓他修淨土法門,讓他心安定下來,找到歸宿。現在人很多都貪得無厭,我們就教修六波羅蜜,第一要學會布施。

  以前有人送我一本《保富法》,那時候我們寺院正缺錢,資金十分緊張。他對我說,師父,你蓋廟現在沒有錢,但別人蓋廟時你要想辦法去送錢。我想這不是南轅北轍嗎?當時也不認同這種思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人比我有智慧,比我還了解佛法,佛法上對于布施早就這麼說的,但我們沒有力行。當你去力行了,真的是這樣。

  上次我到北大去講課,老總送給我一萬塊錢,我轉手交給了李米老師,說你拿去印書吧。現在我口袋裏只要有錢,就源源不斷布施出去,我越布施,錢越多。

  布施,絕對不會讓你貧窮。當然,這種布施一定來自叁輪體空的布施,無你、無我、無物。佛法最基本的思想是破除貪嗔癡,你拿著東西死不放手,就是貪婪,悭吝,愚癡,這些東西占據了心靈,就蒙蔽了你的佛性,在修行路上,是一大障礙。

  正念可以改變磁場

  第五,如何引導信衆建立起他們的信仰和道德,爲社會發揮正能量。

  雖然儒家認爲“人本善”,但是告訴我們需要教,因爲“性相近,習相遠”。壞人是壞的榜樣,好人是好的榜樣,一個社會壞的榜樣多了,大家就覺得這很正常,壞才是正確的。邪風一盛,正氣不立,就禮崩樂壞,此時要從頭改造,非常不容易。

  因此,樹立榜樣非常重要。一個宗教界有幾個高僧大德,就可以給很多信衆以信心。禅宗傳到現在興盛不絕,與虛雲和尚有莫大關系,他當初也是建立了無數寶刹,挽救了無數人心。那些在中路迷茫徘徊的人,看到一個真正修行人,猶如暗夜望見明星。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是榜樣,這個榜樣不僅僅在宗教界,還是淨化人心、淨化整個社會的神器。

  我們海甯,有個海港超市,他們董事長叫朱正耀,前兩年成立了海甯義工,我曾送給他一本書,上面寫著:厚德,正念,利他。後來他劃了四千畝地,建立起一個孔子學院。最讓我感動的是海甯義工,上至企業家,機關單位,甚至學校的學生,一到周六周日,大家自動組織到街上撿垃圾,幫助老人,做一些公益活動。影響非常好。

  無論在家出家,都需要榜樣,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榜樣。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正念的力量本來強大,多一些這樣的人,一定可以改變磁場。

  上求下化,自度度人

  六,宗教界人士自身素養的提升。

  第一,當然是學習。學習沒有止境,沒有隔閡,只要是有益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爲我吸收。這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如果不跟著擴充自己、爆炸自己,勢必造成固守一隅的淘汰,與衆生失去了對接。

  我們寺院每次吃飯前都要念誦十分鍾的錦文,以前念《道德經》,今年又念儒家很多典籍,像《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等等,念叁五個月就能耳熟能詳出口成章。我們平時沒有時間學習,就把生活中攔截一個時間點讓大家去學習,這就是強迫學習。如果每天一個小時積累起來,以後你也能成爲專家。

  我本來比較忙,爲了擠出時間學習,在口袋裏裝一本《道德經》,走到哪裏帶到哪裏,抽空拿出來閱讀。大家要給自己訂一個讀書計劃,比如我今年要讀50本書,每月要讀幾本,每天要讀多少,不讀完就不睡覺。這樣日累月積,你的思想境界跟以前當然不同,和別人談論什麼問題,都能發表一點意見。

  你的思維、觀念在變,人生軌迹就跟著變,所以不要小看每天讀幾頁書的習慣。我們出家人不僅僅是念念佛坐坐禅,還要多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引衆生。這幾年,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學習,不學習,我沒有現在充實,沒有現在豐盈,也沒有堅強,沒有現在豁達。換句話說,我的境界遠遠跟不上現在。

  比如講《心經》,今天這樣講,明天那麼講,而萬變不離其宗,不悖旨意,能在不同的場合講出不同的新意來,這種人一定是有思考,能不斷吸收新知識的人,否則他只會照本宣科,只會一成不變地講。此即常學常新。

  這個時代的出家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使命,所以,第一不要瞧不起自己,我們是人天師表,那身份的尊貴,從本質講當在國王和皇帝之上,過去很多皇帝和國王都虔心向僧人請法。關鍵是你是否做到人天師表的本分,自正才能正人,自達才能達人,自己信仰都不堅固,如何引導度化別人,自己都是一顆貪心,見了財色名利垂涎叁尺,那跟俗世中人有什麼區別?所以,自尊者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自賤者,別人當然賤之。道理如此。

  第二,要學會提升自己,不斷學習,把眼界放寬,把心胸打開。真正以一個佛弟子姿態灑脫地面對人生,不爲名利所累,不爲權貴折腰,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毀之不加沮,寵辱不驚,花開花落,做自己該做的事,吃自己該吃的飯,那麼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浪海撷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雲在青天水在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