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常不容易,甚至比度化自己難上多少倍。當你自身的能量不足、境界不夠時,很難度化別人,所謂自達達人是也。比如你想幫助某人打開他的心量,當你的心胸都很狹窄時,很難讓他心胸開闊;你想幫助某人放下,你只有自己心無挂礙時,才能生起萬法說服別人放下。菩薩爲什麼能廣度衆生,因爲她自己先達到了。
當然,在度人的過程中是自利利他、自他相化的過程,也不能絕然分開。是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的過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你要度化一個農民,先要了解怎麼種地,怎麼施肥,怎麼收割,等等,你把這一切都搞明白了,就和農民有共同語言,有了共同語言才能說上話,才可能度他。你要度化一個科學家,就更不容易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可能都要懂一些。實際上度化一個人,你的能力、知識都在增長,你度化一個人,對自身是很大提升。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度化別人時,不是說你把人家度化了,而是人家把你度化了。其實這就是物理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不能截然分開。
在度化別人的過程中也在度化我們自己,所以我們遇到問題不要退宿,不要抱怨,甚至要感謝別人給你這樣一個機會。當你碰上那些不斷打擊你,給你製造麻煩,讓你苦惱或者痛不欲生的人時,你不要詛咒,不要憎恨,不要歎息,這種人其實是你的逆增上緣,就像你在爬坡,爬坡的時候當然是最費力的,但也是增強、鍛煉你腿力的最好時機。
我有個朋友是做園林的,他有盆羅漢松,一邊一個枝很粗壯,另一邊一個枝很瘦小,看起來不和諧,影響整體觀瞻效果,他就買個電動機,用繩子把這個枝拉起來,放下去,拉起來,放下去,24小時運動,通過長時間鍛煉,這個枝就慢慢粗壯起來了,終于達到了他理想的狀態。
人的修行,也是如此,是不斷強大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無論順境逆境、風雨彩虹都走過來,這樣適應環境的能力才強。因此,我們每天禮佛的時候要觀照自己,以佛菩薩的智慧、心胸和境界去處理自己遇到的一切問題。
修行,一定要通過生活落實到每件事上。你不要認爲修行就是修行,禮拜就是禮拜,誦經就是誦經,跟生活沒有關系,一定要聯系起來,在生活中通過觀照和覺醒,再反攝修行,這樣每天就會進步。
以光明心總舵航向
思想一下,觀音菩薩爲什麼叫觀音,“此方真教體,清靜在音聞”。因爲觀音菩薩她的內心非常清淨,耳根又非常發達,可以遍布大千世界,無論遠近,都能觀照各種聲音,聽到衆生尋聲救苦,産生感應,生發悲憫之心,從而去度她。
當一個人能對別人産生悲憫之心時,他的內心:第一是清靜的,第二是柔軟的,第叁是光明的,第四是包容的。對照自己,看看自己的內心是否具備這些素質?
修行,首先要有正確的知見,內心有堅如磐石的信念。有時候你行善不被理解,作惡反而落得掌聲,怎麼辦?我們在建寺院的過程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說,師父啊,你爲什麼不把錢拿來做慈善?有人說,有那麼多孤兒需要救濟,你難道沒有看到嗎?諸如此類,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你怎麼辦,聽他的還是聽自己的?如果你受他人言語影響就什麼也別幹了。其實一個人做事,無論做或者不做,都有人說你,無論做的好還是不好,也有人說你。正如那句話說“當你大聲說話時有人說你,當你小聲說話時有人說你,當你沈默不語時,還是有人說你”,怎麼辦?——你只要認定這個方向是對的,就一直沿著它走下去。
王陽明臨終前說了兩句流傳千古的話: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這算是他的人生結語,也是人生總結。其意含隽,值得借鑒。
此心光明分兩個方面:第一,你此生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也就是大方向是正確的。第二,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愧于心。也就是具體細節也是正確的,起碼是不昧于心。
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都很重視光明心的修持。你看藏傳佛教把釋迦牟尼佛叫大日如來——就是像太陽一樣光明,偉大,正能量。
光明心可以總持人的一生,你追求光明正大,就遠離了邪惡陰暗。你內心充滿了慈悲,就遠離了冷漠,充滿了寬容,就遠離了狹隘,充滿了清淨,就遠離了汙濁。如果我們的一生都是光明的,都是這些正面元素在生命圓周表中排列,就不要擔心自己死後到哪裏去,有人總擔心我死後能不能上天堂?會不會下地獄?你現在做了什麼,這一生是什麼基調,就決定了你的未來。
當你的內心充滿清淨、慈悲、喜樂的時候,你就不可能墮叁惡道,因爲你的頻率與那個道不相應;反之,你內心充滿貪欲、邪惡、嗔恨、愚癡的時候,就只能去和它相應的頻道。有的人一生沒有做什麼好事,死了後讓人念經超度,他請一百個和尚,一千個和尚念也沒用,爲什麼,因爲那是外力、外緣,外力不能改變他的內心,他的內心還是貪嗔癡,怎麼上天堂?
上次我跟幼兒園的教師講,你要做一個好的老師,內心就要充滿愛,你整個人應該是愛的化身,拿基督教說,你就是瑪利亞,就是耶稣,拿佛教說你就是菩薩,就是觀音。我們說愛,佛教裏講就是慈悲。因爲愛能改變一切,融合一切,愛,可以産生奇迹。
佛教中有一個故事:有人通過修行證得了阿羅漢果,他那種威儀,那種舉止,都是世出世間所有人一種模範。有天這個阿羅漢出去托缽乞食,一個小孩見了他就拿石頭扔他。他回來後問佛陀,佛陀通過神力看到了事情的原委,告訴他:你在過去世中,某次曾把人家傷害了,所以這一世他見了你就不舒服,拿石頭扔你。這是無始劫以來種下的因,到了今天得這個果,即使證得阿羅漢也逃不過。
以佛的神通都改變不了因果,消除不了業力,何況凡夫。如果佛菩薩能改變因果,能消除業力,也不用大家累世修行了,只要對我們芸芸衆生施展神通大喊一聲:變。我們就都成佛了,這樣就把大家度化了,豈不省事?但事實是不可能的。
修行從本質上也是改變因果,但這種改變是從因地上改變,不是從果地上改變。從種子改變,種瓜自然得瓜,種豆自然得豆,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你種毒素,就長毒瘤。這是沒辦法改變的,因爲乃自然規律。
藉此,修行,就是不斷修正我們的行爲。
現在想要什麼結果,現在就要怎麼做。生命是自我主宰的,我們現在沒有主宰自我生命的能力,所以不斷被輪回,被生死,被苦難,被疾病所左右、折磨。我們要修行什麼,解脫。解脫後就能掌控自己了。
實際上修行最強有力的武器即是觀照。
當我們處于逆境之時,要有顆醒覺之心,觀照自己,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這個方法很好,也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
我們能到寺院來學習佛法,是莫大的福報,但如果不珍惜,就像銀行裏的營業員,整天數錢,錢都是別人的。我們也一樣,你得到佛法後沒有落實到行動中,只是挂在口頭上,你也是在給別人數珍寶,最後沒有帶回家。所謂傻子就是這樣的。
《觀音在耳,菩薩在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