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音在耳,菩萨在行▪P2

  ..续本文上一页常不容易,甚至比度化自己难上多少倍。当你自身的能量不足、境界不够时,很难度化别人,所谓自达达人是也。比如你想帮助某人打开他的心量,当你的心胸都很狭窄时,很难让他心胸开阔;你想帮助某人放下,你只有自己心无挂碍时,才能生起万法说服别人放下。菩萨为什么能广度众生,因为她自己先达到了。

  当然,在度人的过程中是自利利他、自他相化的过程,也不能绝然分开。是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的过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你要度化一个农民,先要了解怎么种地,怎么施肥,怎么收割,等等,你把这一切都搞明白了,就和农民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语言才能说上话,才可能度他。你要度化一个科学家,就更不容易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可能都要懂一些。实际上度化一个人,你的能力、知识都在增长,你度化一个人,对自身是很大提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度化别人时,不是说你把人家度化了,而是人家把你度化了。其实这就是物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能截然分开。

  在度化别人的过程中也在度化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遇到问题不要退宿,不要抱怨,甚至要感谢别人给你这样一个机会。当你碰上那些不断打击你,给你制造麻烦,让你苦恼或者痛不欲生的人时,你不要诅咒,不要憎恨,不要叹息,这种人其实是你的逆增上缘,就像你在爬坡,爬坡的时候当然是最费力的,但也是增强、锻炼你腿力的最好时机。

  我有个朋友是做园林的,他有盆罗汉松,一边一个枝很粗壮,另一边一个枝很瘦小,看起来不和谐,影响整体观瞻效果,他就买个电动机,用绳子把这个枝拉起来,放下去,拉起来,放下去,24小时运动,通过长时间锻炼,这个枝就慢慢粗壮起来了,终于达到了他理想的状态。

  人的修行,也是如此,是不断强大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无论顺境逆境、风雨彩虹都走过来,这样适应环境的能力才强。因此,我们每天礼佛的时候要观照自己,以佛菩萨的智慧、心胸和境界去处理自己遇到的一切问题。

  修行,一定要通过生活落实到每件事上。你不要认为修行就是修行,礼拜就是礼拜,诵经就是诵经,跟生活没有关系,一定要联系起来,在生活中通过观照和觉醒,再反摄修行,这样每天就会进步。

  以光明心总舵航向

  思想一下,观音菩萨为什么叫观音,“此方真教体,清静在音闻”。因为观音菩萨她的内心非常清净,耳根又非常发达,可以遍布大千世界,无论远近,都能观照各种声音,听到众生寻声救苦,产生感应,生发悲悯之心,从而去度她。

  当一个人能对别人产生悲悯之心时,他的内心:第一是清静的,第二是柔软的,第三是光明的,第四是包容的。对照自己,看看自己的内心是否具备这些素质?

  修行,首先要有正确的知见,内心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有时候你行善不被理解,作恶反而落得掌声,怎么办?我们在建寺院的过程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师父啊,你为什么不把钱拿来做慈善?有人说,有那么多孤儿需要救济,你难道没有看到吗?诸如此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你怎么办,听他的还是听自己的?如果你受他人言语影响就什么也别干了。其实一个人做事,无论做或者不做,都有人说你,无论做的好还是不好,也有人说你。正如那句话说“当你大声说话时有人说你,当你小声说话时有人说你,当你沉默不语时,还是有人说你”,怎么办?——你只要认定这个方向是对的,就一直沿着它走下去。

  王阳明临终前说了两句流传千古的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算是他的人生结语,也是人生总结。其意含隽,值得借鉴。

  此心光明分两个方面:第一,你此生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也就是大方向是正确的。第二,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愧于心。也就是具体细节也是正确的,起码是不昧于心。

  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都很重视光明心的修持。你看藏传佛教把释迦牟尼佛叫大日如来——就是像太阳一样光明,伟大,正能量。

  光明心可以总持人的一生,你追求光明正大,就远离了邪恶阴暗。你内心充满了慈悲,就远离了冷漠,充满了宽容,就远离了狭隘,充满了清净,就远离了污浊。如果我们的一生都是光明的,都是这些正面元素在生命圆周表中排列,就不要担心自己死后到哪里去,有人总担心我死后能不能上天堂?会不会下地狱?你现在做了什么,这一生是什么基调,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当你的内心充满清净、慈悲、喜乐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堕三恶道,因为你的频率与那个道不相应;反之,你内心充满贪欲、邪恶、嗔恨、愚痴的时候,就只能去和它相应的频道。有的人一生没有做什么好事,死了后让人念经超度,他请一百个和尚,一千个和尚念也没用,为什么,因为那是外力、外缘,外力不能改变他的内心,他的内心还是贪嗔痴,怎么上天堂?

  上次我跟幼儿园的教师讲,你要做一个好的老师,内心就要充满爱,你整个人应该是爱的化身,拿基督教说,你就是玛利亚,就是耶稣,拿佛教说你就是菩萨,就是观音。我们说爱,佛教里讲就是慈悲。因为爱能改变一切,融合一切,爱,可以产生奇迹。

  佛教中有一个故事:有人通过修行证得了阿罗汉果,他那种威仪,那种举止,都是世出世间所有人一种模范。有天这个阿罗汉出去托钵乞食,一个小孩见了他就拿石头扔他。他回来后问佛陀,佛陀通过神力看到了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你在过去世中,某次曾把人家伤害了,所以这一世他见了你就不舒服,拿石头扔你。这是无始劫以来种下的因,到了今天得这个果,即使证得阿罗汉也逃不过。

  以佛的神通都改变不了因果,消除不了业力,何况凡夫。如果佛菩萨能改变因果,能消除业力,也不用大家累世修行了,只要对我们芸芸众生施展神通大喊一声:变。我们就都成佛了,这样就把大家度化了,岂不省事?但事实是不可能的。

  修行从本质上也是改变因果,但这种改变是从因地上改变,不是从果地上改变。从种子改变,种瓜自然得瓜,种豆自然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你种毒素,就长毒瘤。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乃自然规律。

  藉此,修行,就是不断修正我们的行为。

  现在想要什么结果,现在就要怎么做。生命是自我主宰的,我们现在没有主宰自我生命的能力,所以不断被轮回,被生死,被苦难,被疾病所左右、折磨。我们要修行什么,解脱。解脱后就能掌控自己了。

  实际上修行最强有力的武器即是观照。

  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要有颗醒觉之心,观照自己,面对问题,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放下问题。这个方法很好,也就是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我们能到寺院来学习佛法,是莫大的福报,但如果不珍惜,就像银行里的营业员,整天数钱,钱都是别人的。我们也一样,你得到佛法后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只是挂在口头上,你也是在给别人数珍宝,最后没有带回家。所谓傻子就是这样的。

  

《观音在耳,菩萨在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