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就是一場裸奔運動▪P2

  ..續本文上一頁。黑白無常趁機用鐵鏈鎖住他,要押往閻王殿。禅師說請等一下,便把缽拿起,用力擲在石頭上,摔個粉碎,然後對黑白無常說:容緩一刻,我有事去處理一下。進去後直接入定,入的是滅盡定。小鬼再來找他,到處找不到,去找缽,想起缽也沒有了。此時,才聽到禅師在虛空中吟了四句詩: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鐵鏈鎖得虛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所以,兩個小鬼對他也沒轍了。

  由此可見,如果你對這個世間還有一絲挂礙,就無法做到真正解脫。

  放不下欲望,就容易爲外物所縛;放不下名利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就會拖累自己前行的腳步。

  我經常遇到有人問:師父,我很焦慮,很擔心,天天睡不著覺,怎麼辦?我說你擔心什麼?你有多少房子,有多少存折,有多少財物,把這些統統捐到廟裏,我保證你能睡得著覺。這不是玩笑話,真是這樣。你對那些東西放不下,就是太在意它們,所以睡不著。我蓋這麼大房子,做這麼多事,從來沒有睡不著覺,爲什麼,因爲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東西是我的,我不過是臨時住在這裏,今天在這裏,明天可能就走了,一切隨順因緣。我臨時在這裏,臨時負責這個事,甚至我整個人生,都是臨時的,它本來是曆史長河中一朵浪花,是刹那間的一個閃現,我何必念念不忘,執著不放呢?

  佛法講,一個人要做到究竟圓滿的解脫,必須把世間的一切挂礙全部放下。修行,就是要破除這些,換句話說,你只有成“一絲不挂”的狀態,以完全的“赤子”之身去“裸奔”,才能真正獲得如風的自由。否則,便會爲沈重的“肉身”所累。

  因此,我們要破除各種各樣“相”上的東西。大家經常放不下什麼?權力,名望,金錢,情感……財色名食睡,樣樣都要。

  《四十二章經》說,修行達到的最高境界是無念、無住、無修、無證。這是個非常高的境界,不是凡夫可以理解,以我出家多年的心得,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有一天,一個客人到我們大殿祈福的時候問,師父,你站在我們中間,此時此刻想什麼?我想說,我此時此刻什麼也沒想,但什麼都想了。這麼說他肯定更加不明白,以爲我在玩文字,其實我想的就是無念無修無住無證。你想,人間的一切都是空花雪月,轉瞬即逝,所以我們要無爲,但我們又不能什麼都不做,所以要有爲,此有爲又不同于一般的有爲,而是在無爲的基礎上有爲,——通俗地說,就是以出世之心入世。

  正因如此,我的心沒有恐懼,沒有擔憂。不憂不懼,心無挂礙。

  當你生起一種豁然和超脫之心,做什麼都得心應手,從容自在,不會手足無措,無所適從,你不會因爲別人的不同眼光而做出不同的反應:當別人贊歎你,當別人跪在你面前頂禮膜拜,當別人用掌聲和鮮活包圍你的時候,你是一種什麼心態?當別人不理解你,罵你,毀謗你,打你,陷害你,唾棄你的時候,你又是一種什麼心態?面對這些,你都能做到心境平和,永保如一嗎?

  禅修,是時刻來觀照我們的內心,有什麼東西放不下,就去參什麼。

  我經常想,如果我是汶川大地震的一員,我的父母家人都不在了,就我孤零零一個人活著,怎麼辦?我每次開車上高速的時候,就在想,如果我突然遭遇車禍了,把手腳都鋸掉,從今以後像易拉罐一樣活著,該怎麼面對?我還想,如果我的父母都生病走掉了,我能不能接受?如果我的眼睛忽然間瞎了,我還有勇氣像現在一樣生活嗎?再比如,如果我不在香海禅寺,不當這個住持了,以前每人見到我都很恭敬、很贊同,現在都愛理不理,甚至有人說我是垃圾,向我吐口水,我能接受嗎?或者我像蓮池大師一樣,被人關到監獄幾十年,有冤喊不出來怎麼辦?如果我明天檢查得了癌症,下個月就要死掉,又怎麼辦?……

  把這些全部都想一遍,把這些全部都能面對的時候,人生還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不能面對,那是什麼使我不能面對?

  法國有個總統,他得了癌症之後,就帶著自己的太太去周遊世界。玩了幾個月後把自己關到城堡裏,然後坦然面對死亡。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勇氣,敢于直面生死,敢于挑戰。當一個人連生死都敢挑戰的時候,再沒有什麼可以打擊到他,他就能活得從容自在,優雅灑脫。

  佛法的智慧是要求我們站在這樣一種高度上來檢閱世間,檢閱你的心。當你把這些東西都放下,你的眼光、胸襟和力量就超出常人。當你超出常人,做什麼都很容易,要權得權,要利得利,因爲,即使你要權但不執著于權,即使要利也不執著于利;反之,我們就被死死套住,牢牢綁縛,我們就在那狹小的境域裏徘徊,掙紮,走不出來。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內心歸于零點, 才會承載起無量多的東西,正如你的心是一個“0”,它是無限小,但在前面自由添加任意數字,它可以無限大。

  上求下化

  衆生學習最好的榜樣,就是菩薩。菩薩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上求佛道,追求究竟圓滿的解脫;下化衆生,簡單地說——就是幫助別人,度別人,爲人民服務。一個是爲自己,一個爲別人,二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關系,你幫助別人越多,自己會獲益越大,這亦是布施的力量。你幫助別人解脫了自己就成佛了,在成就別人的過程中,成全了你自己。

  一滴水怎樣才不至幹涸呢?只有放進大海去,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融入大衆,融入這個世界,融入天地大道。

  有的作家寫書,絞盡腦汁寫些奇形怪狀的事情,極盡誇張和想象,這並不一定上乘,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深入人性,了解人的潛在需求,符合社會未來發展方向,與衆生同呼吸共命運,能産生共鳴的東西,這樣的作品才能長久。所以與其坐在那裏搜腸刮肚,還不如去深入群衆。

  做企業也一樣,你能夠利益到每一個和你結緣的人,你的員工在這裏可以養家糊口,可以豐衣足食,你的客戶可以得到極大的滿足,付出、交易,物有所值,消費你産品的人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你的國家,可以因爲你納稅而繁榮富強……這些,都是你自身的價值所在。你利益的人越多、布施的越多、成就別人的越多,自身的價值就越能體現出來。

  “敬天愛人,厚德載物”。對天地充滿敬畏,對萬物充滿愛。儒家講“修齊治平”,又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教人要真正遵循天地大道,去完成自己成全別人,不論一個家庭,一個集體,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都不能違背這樣的思想去行事。

  去年,我在上海參加幾個理事長的聚會,大家在一起討論“愛心聯盟”以後怎麼走。“愛心聯盟”是個慈善機構,他們每人出5萬、10萬湊在一起,請幾個老師,給大家做培訓。前段時間成了一個導師班,每人收十萬塊錢, 去馬爾代夫等各個地方考察,我也去給他們講課。結果一圈下來錢都花完了,底下員工就抱怨,我們這麼累,才拿這點錢。但如果把經費再增加,就和外面的培訓沒有區別了,這又違背了他們的初衷。後來我講,你們都是一些大企業,每年把純利潤的百分之五或多一點拿出來,你反正要做慈善,就把錢全部放到“愛心聯盟”來,老師,就是純粹的老師,你們,就純粹去賺錢,培訓,就是一個純粹的培訓,各人都安住自己的角色,這樣做會更好。

  後來他們就是按這個方案辦的。

  我也經常被別人邀請,去參加一些諸如公司“頭腦風暴”之類的聚會,讓我出謀劃策。不是因爲我有多高智慧,而是因爲我是一個出家人。我是出家人,從來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在我們眼裏,只有生死是大事,其他的都不重要。

  這種情況,因爲我們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背道而馳;倘若我們換個思維,常常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自己本來的目標也許就實現了。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不是嗎?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禅的豐富內涵,需要我們一生去參透,去體悟!

  生活,就是禅修最好的道場。不是離世索居,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才叫修行,行住坐臥、吃喝拉撒、接人待物、言行舉止,都是禅修場。禅,就在生活中。

  

《禅修,就是一場裸奔運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