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賢宗法師第77期感恩禅答疑開示
杜柯整理
學員:我從小有過敏性鼻炎,鼻塞,請問打坐時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賢宗法師:鼻炎還是去看醫生,我也沒有好辦法。如果鼻塞,那只有呼氣和吸氣時都用嘴,嘴巴微張。
學員:對方出軌,雖然口中說原諒,但心中遲遲放不下,怎麼辦?
賢宗法師:這個問題你可以這麼想:你是要跟對方過下去呢,還是爲了出一口氣?如果爲了出氣,你可以離開,可以和對方打官司,可以多得財産等等,有很多方法。但如果想真正和對方走在一起,你就要把這些事情忘掉,或者說轉移目標,你可以想以前對方對你的好,或者學一些藝術、技能等,總之,把你生活的空間加大。當你有許多興趣和愛好的時候,就不會把思想集中在一點。所以,當我們精神豐足之後,情感、家庭什麼的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不會把部分當做整體,不會一葉障目。
有個女人曾經被人強奸了,她後來無數次向別人描述這件事,其實每描述一次,她就相當于被別人強奸了一次,再痛苦一次。這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爲什麼老想著過去的事,過去已經不可更改。因此佛法的思想就是要我們安住當下,停在此刻,感受今天。
學員:爲什麼有時候唱經或拜觀音時會有想哭的感覺,是罪過太大還是業障很深?
賢宗法師:都不是,不要亂想。其實這是人的情感跟某種磁場産生對接的一種現象,有這種現象比較好,算是淺層次的“感應道交”。另外,哭一哭本身沒有害處,尤其是戴眼鏡的人,對眼睛很好。我們的眼睛爲什麼老眨?因爲眼球不夠滋潤的時候,它就主動眨眨來分泌潤水。
學員:打坐最後五分鍾,腳筋疼的厲害,怎麼處理?
賢宗法師:放下來。不過我以前打坐的時候,發現開始麻了,就用一個表放在身邊,對自己說,再忍五分鍾吧。此時如果你很疼,就大口呼吸,或者眼睛四處看看,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或者幹脆就盯著腿:看你疼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方法。打坐總的來說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但堅持也很重要,多吃苦肯定有收獲。
學員:怎麼知道打坐是正常的腰酸,還是因爲姿勢不對?
賢宗法師:打坐腰酸背痛是正常現象,大概每個人都要經曆。什麼是正確的姿勢,班主任會告訴你。關鍵一點,不要隨便彎著腰,脊柱一定要挺直,脊柱一挺直,氣脈就貫通,可以上達百會,下到丹田。這樣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有人打坐彎著腰,歪著身子,或者睡著了,口水流出來,久而久之,各種毛病都出來了。
學員:我很想打坐磨煉自己的意志,但每次坐不到半小時身體就吃不消。來時法師說坐禅是一種享受,真的很欽佩。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坐得更久?
賢宗法師:不能坐就這樣把腿放開,散盤也可以。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人從來就沒打過坐,兩個腿一盤很柔軟,坐著很舒服,而且一坐很快就入定。其實這種人前世做過和尚,肯定修行過。所以,你不要羨慕他,今生好好練,下一生你腿一盤也起來了。
學員:來這裏禅修的路上,聽到一位同學病死的消息,我能爲他做些什麼?能爲他積點福德和功德嗎?
賢宗法師:我們客堂有本經書,上面有十小咒,裏面有個往生咒,你以後每天給他念往生咒。如果你坐在房子裏,總覺得有人打擾你,就給他念往生咒,把他度化,他就不來打擾你了。如果你到某家去做客,坐在那裏感覺很不舒服,也有兩種方法:第一念往生咒,第二念大悲咒。第一種,把他們度掉,他們很高興,以後還會成爲你的護法神。第二種,你等于把這個場清理掉,以後住在裏面就不會受幹擾。當然,最好是第一種。
學員:要做到無分別心,做到“不二”,通常怎麼處置?如果遇到一件不待見的惡事,去處理就會惹是生非,這時候會有所選擇嗎?
賢宗法師:分別心就是選擇,無分別心就是超越選擇之上的一種境界。當我們在選擇,我們就有是、非、對、錯,善、惡、真、假,各種各樣的分別就此産生。你有分別就有選擇,有選擇就有對比,有對比就會有煩惱,一個人只有超越善惡之上的時候,你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我經常講,一個企業的一把手,一定要學會用無分別心去對待。你眼睛只盯著事,把事情做好就行。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作爲一個管理者,我們要能接受他的缺點,找到他的優點,並發揮他的優點。這樣你就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或者說達到超越惡善之上的一種境界。所以我們要慢慢修這種境界。
學員:凡人如何來感悟和理解死後的生滅形態和六道輪回,凡人如何感知天堂和地獄?
賢宗法師:用我們的眼睛來看待出世間的境界是看不到的,更何況出世間用我們世間的東西也無法說明白。所以佛法講“般若實相”,它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來形容。就是任何語言、思維和想象都無法描述。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師父帶著一個徒弟,當他師父的師父去世的時候徒弟就問,這師公到底去了哪裏呀?師父笑了笑,用指頭在棺材上敲了叁下,沒有回答。若幹年後,這個師父也死掉了,徒弟又成了師父,他的徒弟在他的師父死掉的時候又問了同樣一個問題,他還是在棺材上敲了叁下,笑一笑,沒有回答。
這種話說起來很玄乎,實際上生死用我們的心態是難以理解的。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案例做參考:我們嘉興政協副主席叫王淳,有一次吃飯的時候他坐在我身邊,跟我講,以前自己是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後來得了癌症,開了叁次刀,最後一次昏迷過去被他們推到手術臺。從昏迷到醒來之間有一段奇怪的經曆,當時動手術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飄在天花板上,看到床上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和護士搶救的全過程。醒來後他問他們是不是這樣?得到了證實。這就是他瀕臨死亡的體驗。
類似的瀕死體驗還有很多,有人專門出了書,網上也可以搜到。就是在民間,甚至你的身邊,也可能就有。
所以在六道輪回中,我們慢慢用眼睛去看,用心理去感受,就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再推薦幾本書給大家看,一本叫《西藏生死書》,這本書很出名。還有叫《死亡如此多情》、《前世今生》、《埃及生死書》,等等。
學員:禅修和內觀有什麼不同?
賢宗法師:我們中國的禅修是來于禅宗,在禅宗裏,就是用《金剛經》和《楞嚴經》作爲主要的修行依據,它把禅宗分成幾個層次,第一個外道禅,第二個凡夫禅,第叁是小乘禅,第四是大乘禅,這是我們中國漢地禅宗的一個概況。南傳的內觀是以“四念處”來覺知,但無論北傳、南傳都是以向內性的自我觀照爲覺醒,這兩點是一致的。
學員:香海有建內觀中心的計劃嗎?
賢宗法師:對于內觀,每年泰國的一些內觀師父會過來帶領大家禅修,你們每年可以在四次的七日禅中去選擇。
學員:在大陸,很多人拜佛、信佛教,是有求于佛,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
賢宗法師:每個人的要求不一樣,沒有什麼可評判的。這個人沒錢,他去求錢;這個人沒權,他去求權;這個人沒吃,他去求吃。都很正常。當他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時候,希望有個萬能的東西來幫助他達到目的,這也是好事。有信仰比沒信仰好,至少他還有所敬畏。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有的人這一生他只能求福報,不會去求了生脫死,他還達不到這個層次。
學員:如何才能找到心中的寂靜喜樂?
賢宗法師:每天打坐,堅持下去,一定能達到寂靜喜樂的狀態。
學員:當香海的義工有什麼要求?
賢宗法師:去問班主任。
學員:對于佛教在大陸的複興,以及與政府的關系你有什麼看法?
賢宗法師:看法很多,一句話說不清楚。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能複興吧。
學員:我想爲家人放生,需要什麼禱告詞,做什麼儀式?
賢宗法師:你就在心裏說:我某某,以此放生的功德,回向給和家人一樣(有病或有求)的衆生。這樣你的功德就會無限量大。
學員:何爲孝?若父母生我養我,就有權力把他們的想法加諸于我嗎?若一切聽從父母,何來自我?若無自我,如何放下自我?
賢宗法師:孝,需要智慧。在佛教裏,慈悲和智慧是兩個翅膀。你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會給別人錢買刀去殺人。所以在“孝”的選擇上,要看你是自私的行爲,排他的行爲,還是真正爲父母考慮,還是用一期生命來看待世間的所有問題?父母要你跟一個完全不喜歡的人結婚,你滿足了父母的願望,但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換,這也是孝順嗎?
所以,我們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去思考問題,怎麼考慮會更長遠。很多人和父母意見不一致,便吵架,和他頂著幹,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你可以在父母心平氣和的時候,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全面告訴他。如果還不能理解,你就拐一個彎,找一個他們比較信任的人去說。只要你的想法是正確的,正確的東西就一定能說服別人。
學員:日本的僧人可以結婚,在中國僧人看來是不是不如法?如果如法是不是說在修行中並不是必要的?
賢宗法師:日本出家人可以結婚,它是在一個特殊的曆史環境中形成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日本佛教史。我個人認爲,實際上所有有影響的宗教,它最重要的神職人員都是獨身。你想想,你結婚就有老婆,有家庭,有孩子,有一大堆問題。你就會把時間和精力分散掉了。我感覺一個人是最舒服的,晚上要6點睡就6點睡,早晨要1點起來就1點起來。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當內心沒有那麼多挂礙的時候,可以把時間聚焦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出成就。如果你有家庭,就有孩子、太太。有太太,她就有父母,還會有一大堆親戚朋友。這一系列人你都要關注,不能忽略。所以結過婚的人都知道,兩個家庭組合在一起就是兩個社會的組合,裏面要耗掉大量的精力,有很多煩惱瑣事。我不是危言聳聽讓你們不要結婚,而是讓你明白…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