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是家庭,它複雜的內涵。所以我覺得出家人就不應該結婚,它是有道理的。
學員:法師,你會有煩惱嗎,如果有怎麼辦?
賢宗法師:煩惱每個人都有,只有成佛之後才真正沒有煩惱。有了煩惱怎麼辦呢?就看你如何轉化煩惱。佛教說有六種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貪,你可能貪錢,貪名,貪色,貪睡。你進一步剖析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然後覺得這個貪不值得。比如衣服,有幾件換洗就可以了,你有十件、二十件,叁十件,那就是貪心。你有十套二十套房子,租出去,每天想著這個房子今天多少錢,他沒有給我,找他論理、吵架;那個把你的水龍頭弄壞了,你找他去交涉,賠償。這樣煩不煩?這其實都是貪心造成的,沒有貪心就沒有這個煩惱。貪心越少,煩惱越少。最終你會發現,人活著只是衣食住行而已。明白了這一點,你的煩惱就少了。
學員:工作即修行怎麼理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修行的對象?
賢宗法師:你把工作中每一個夥伴都叫師兄。可能當面不好意思叫,就在心裏默默對自己說:他就是我的師兄。他來做什麼呢,來修煉我的。他跟你過不去,打擊你,都是修煉你,讓你更強大,更有力量。就像孫悟空,在八卦爐裏呆過之後就變成了火眼金睛。所以苦難是個好事情。
學員:如何理解“利人利己,無我利他”?
賢宗法師:利人一定要無我。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叁輪體空。當你學會做到無相布施時,會發現自己很富有。
如果利他之心不容易生起,你就學觀慈悲心,觀柔軟心,觀喜樂心,觀同體心。慢慢地就會生起來。
學員:如何給唯物主義者講一切唯心所造?
賢宗法師:實際上有的人很固執,你是沒辦法改變他的。但可以這樣想:這個世界一半唯心,一半唯物。就像我們的身體,是唯物,我們的精神,是唯心,兩者缺一不可。現在,你的頭被敲了一下,你不能說這個頭沒敲,說我不疼,是唯心所造。那是不可能的,你的頭肯定會疼,它是肉體。再比如你肚子餓了,只在口頭上說我吃了很多面包,吃了兩個、叁個,五個、十個,我的肚子飽了。這也不起作用,因爲你的肚子沒裝東西,說再多都無用。這就是唯物跟唯心,理解這個之後,你就能客觀地面對。
但是精神決定著你的世界,這是必然的。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來自你精神的主宰,精神的強大。那些能做出巨大成績的人,莫不如此。所以我們所謂的修行,就是改變我們的眼界和內心,提升我們的精神,這決定著你未來能做多大的事情。
學員:惜緣、惜福、惜當下中的“惜”字,要如何做到?
賢宗法師:就是節儉,不浪費,珍惜。
學員:想要得到什麼,就要先去布施,這是不是和布施的本意不符?
賢宗法師:我講過,布施是不能有所企求的,要“叁輪體空”。每布施一個出去,不要有企圖心,有取舍心,有執著心,這樣的布施,自然會得到巨大回報。反之,你布施很多東西,得到也少。
學員:現實中,你處于很安逸的狀態,是應該享受現在,還是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賢宗法師:我們要有人生、職場的規劃。當你把自己的思想和目標放在更高更遠的時候,你每天爲此努力,這就是最好的“居安思危”。反過來,你每天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就容易迷失掉自己。
學員:當你懷著慈悲心去待人的時候被人誤解,怎麼辦?
賢宗法師:這沒關系,只要你抱著真正的慈悲心。否則什麼都不用幹了。
學員:打坐能代替全身運動嗎?
賢宗法師:不能。你如果打坐完,再去大禮拜108拜,就是最好的全身運動。打坐關注呼吸,實際上就是按摩你的內髒。這樣你就不會得肺癌、肝癌、腸癌、淋巴癌。
學員:放生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嗎?
賢宗法師:放生,就是要它活,要它能生存,有人經常買些養在籠子裏的鹦鹉,那種鳥放出去是活不了的,你放就把它放死了,反而養在籠子裏能活。如果有些海水的魚,把它放在淡水裏就放死了,這樣反而是殺生。放生有一定的儀軌,皈依啊,回向啊,網上都有,大家可以去看看。
學員:打坐思想無法聚焦,觀呼吸也不行,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賢宗法師:可以吸進來,停一下,再吸進來,再停,吐也是這樣。如果再不行就把眼睛睜開一點點,看著你的鼻尖,或者把思想聚焦在手上、腿上某個部位。如果再不行,就念佛,默念叁聲,吸氣,再默念叁聲,吐氣。方法有很多。
學員:佛是神不是人嗎?
賢宗法師: 佛是人,是有智慧的人。或者說是覺悟了的人,覺悟後就有智慧了。我們之所以不是佛,是因爲沒有覺悟,沒有覺悟,就産生不了智慧。
學員:關于“因果”,——凡是果,是否必要問清因?若無須問因,又如何自行總結呢?
賢宗法師:因果實際很簡單,當你想要得到這個果,就要看今天種的因。你要吃西瓜,就去種西瓜,種南瓜不可能長出西瓜來。所以你未來要得到什麼果時就要想今天種的因是不是跟未來相應?如果不相應,那個果永遠得不到。這就是因果規律。
學員:我是個意志薄弱的人,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訓練意志?
賢宗法師:我也是個意志薄弱的人,每次遇到自己想打退堂鼓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再再堅持一下。實在堅持不住了,那就放掉吧。這樣你就發現自己的意志越來越強。實際上做任何事,離成功越近的時候,越是考驗我們意志的時候。你們不知道,7年前,當時這邊是叁個房間,我們打通了兩個做了一個小教室,然後辦禅修。5個人辦一次,10個人辦一次,即使一個人,我們也會堅持做的。現在呢,你報名遲了就報不進來。爲什麼有這麼大轉變?堅持。你想盡辦法去堅持,一定會有結果的。
當然堅持的前提是首先自己喜歡,喜歡的東西就容易堅持,不喜歡你堅持會很痛苦。所以,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事,然後再有堅持的精神,就會事半功倍。
學員:怎樣提升自己的正能量,而不被周邊的人和事所産生的負面影響?
賢宗法師:我覺得需要做一個功課,我們禅修裏有個《日誦警策文十條》,你每天去念一遍。念的時候不能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要一句一句落實到生活中。當你這麼去做時,內心每天就會不斷輻射出正面的信號,就能把正面的人吸引到身邊。如果你身邊都是些負面的人,你首先要反省,自己肯定是個負面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家講是非,你豎起耳朵聽的津津有味,聽完後,自己再發表一套,然後兩個人就臭氣相投。那是你的吸引力吸引對方,對方跟你相應,産生的一個負能量。這不能怪別人,一定要怪自己,因爲你自己內心就有是非的種子,不過沒有遇上合適的土壤生根發芽,現在條件一成熟就現行了。
學員:如何放下我執、我見、我慢等等?
賢宗法師:這幾個煩惱已經是第七識的煩惱,基本上修行在七地以上的人才能斷掉。這需要長時間修行,如果你目前在這方面觀照,說明你的佛學功底還是不錯的。最關鍵一點,每天要堅持打坐,要培養自己的覺性,看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行爲,隨時推動自己往這方面前進。所以培養“覺性”很重要。覺性,就是內心的覺察力、醒悟力。
學員:貪嗔癡是叁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嗔心,我常常因爲自己道德標准太高,或者完美主義,總見不得別人違反原則。還有,“癡”指的是什麼?
賢宗法師:其實你老是起嗔恨心最關鍵還是愚癡。對于別人,我們不可用一個標准,人的心智有個層次,比如他在第一層,你給他講五層六層的東西,他聽不懂;如果他在第四層,你講五六層的他可能會接受。他在第五層,你給他講十層的,也聽不懂。因此我們要接受他的愚癡,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就像小孩子,剛學步的時候他站穩就不錯了,你還要讓他跑,怎麼行?在畜生道的人,你給他講人道的思想,在人道,你給他講天道的思想,在天道,你給他講阿羅漢的思想,在阿羅漢的人,你給他講菩薩道的思想,都可以。但你給畜生講菩薩道,他會搞不明白。所以有些人,你沒必要跟他生氣,他身上散發的就是畜生的習氣,他在畜生道呆久了,愚癡還沒有完全化掉。不過我們要用智慧去對待這些事情。
學員:我一天要吃四次飯,每頓飯量都很大,也不胖。另外我性格不合衆,如何調節這種性格和體質,如果長期素食,會長胖一點嗎?
賢宗法師:你問我是白搭,我也是想胖胖不起來。但我最終接受了這一點,覺得不胖也很好,有人減肥還減不下來呢。我一吃油膩的東西就想吐,從骨子裏不喜歡這些東西,你說怎麼能胖。實際上,人身上的基因鑄造了你這一生只能是這個樣子。所以,順其自然吧。
至于不合衆,有兩種原因,一是後天的環境和經曆所致,一是先天的。如果是先天,那與過去世有關,可能一下很難改變。不過無論是先天後天,都可以盡量與別人交往,另外就是多讀經,這個有淨化的作用,而且可以讀的時候祈求觀音菩薩保佑自己改變這種狀況。
學員:工作中有一個喜歡搬弄是非的領導一直陷害你怎麼辦?老公遲遲不要孩子,說孩子會讓家庭不和諧,再加上現在的食品不安全,我應該聽他的嗎?
賢宗法師:當你的領導愛搬弄是非,沒有正知正見,很愚癡又要指導你,的確很痛苦,可以理解。但我覺得這個也是命,爲什麼?從佛教來講這是你自己的業障,有句話說,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道理同此。
方法有兩個,一是可以念經、念佛回向給他,解掉你們之間的冤結。第二,當你不能改變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看看這裏面有多少可以努力改變的空間,有多少你就盡多少努力,努力不到就放下。
有些事情要努力,但努力之後還沒有可能,就要放下。所以孩子的事情也不要擔心,他如果真的配合你,你一定會有孩子的。他不願意配合你,一天到晚和他吵架,你會越來越痛苦。
學員:入魔是什麼意思,入魔會有什麼結果?
賢宗法師:入魔有層次深淺之別,深的就是精神錯亂,發瘋發狂。淺的表現很執著,別人的話聽不進,像被洗腦了。這都是入魔。
學員:請問打坐最高的境界是什麼都不想嗎?和大家說的冥想是不是一回事?你怎麼看待佛教與其他宗教的差異?
賢宗法師:打坐,當你的心很亂的時候需要冥想,其實就是聚焦,去想一個東西。如果你本來心不散亂,什麼都不想,那是最好的。
如果你一天到晚什麼都不想幹,就想著打坐,這個時候我們就讓你出來做事,去面對很多問題,去尋找內心中還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所以動和靜是相應的,靜到極致之後需要動,動到極致之後需要靜。你看禅宗的二祖慧可,他開悟之後,收了很多徒弟,自己一天到晚在酒樓、妓院、賭場逛來逛去,別人說你是世外之人怎麼跑到這裏來了,他說我在調心。別人很難理解。他其實在這種地方觀照自己的內心,看是不是和打坐的時候保持如一的狀態。你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不要去學,你跟他學,就被這些人“度化”了。
佛教與其他宗教的差異,很難用一句話來說完。但作爲佛教中人,我可以告訴你,佛教的思想超越了所有宗教思想,它是人生的終極智慧。但你要明白這句話的真實內涵,就要通過修行,修行之後再去了解其他宗教,最後你才能真正明白我說這句話的分量。
學員:《心經》中的“色受想行識”是什麼意思?還有“自性”什麼的,這些名詞也看不懂。
賢宗法師:我告訴你一個方法,在網上搜索臺灣聖嚴法師講的《心經》,去看一下,這些名詞裏面全有。我要在這裏講一天都講不完。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