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P2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是家庭,它复杂的内涵。所以我觉得出家人就不应该结婚,它是有道理的。

  学员:法师,你会有烦恼吗,如果有怎么办?

  贤宗法师:烦恼每个人都有,只有成佛之后才真正没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呢?就看你如何转化烦恼。佛教说有六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贪,你可能贪钱,贪名,贪色,贪睡。你进一步剖析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然后觉得这个贪不值得。比如衣服,有几件换洗就可以了,你有十件、二十件,三十件,那就是贪心。你有十套二十套房子,租出去,每天想着这个房子今天多少钱,他没有给我,找他论理、吵架;那个把你的水龙头弄坏了,你找他去交涉,赔偿。这样烦不烦?这其实都是贪心造成的,没有贪心就没有这个烦恼。贪心越少,烦恼越少。最终你会发现,人活着只是衣食住行而已。明白了这一点,你的烦恼就少了。

  学员:工作即修行怎么理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修行的对象?

  贤宗法师:你把工作中每一个伙伴都叫师兄。可能当面不好意思叫,就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他就是我的师兄。他来做什么呢,来修炼我的。他跟你过不去,打击你,都是修炼你,让你更强大,更有力量。就像孙悟空,在八卦炉里呆过之后就变成了火眼金睛。所以苦难是个好事情。

  学员:如何理解“利人利己,无我利他”?

  贤宗法师:利人一定要无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三轮体空。当你学会做到无相布施时,会发现自己很富有。

  如果利他之心不容易生起,你就学观慈悲心,观柔软心,观喜乐心,观同体心。慢慢地就会生起来。

  学员:如何给唯物主义者讲一切唯心所造?

  贤宗法师:实际上有的人很固执,你是没办法改变他的。但可以这样想:这个世界一半唯心,一半唯物。就像我们的身体,是唯物,我们的精神,是唯心,两者缺一不可。现在,你的头被敲了一下,你不能说这个头没敲,说我不疼,是唯心所造。那是不可能的,你的头肯定会疼,它是肉体。再比如你肚子饿了,只在口头上说我吃了很多面包,吃了两个、三个,五个、十个,我的肚子饱了。这也不起作用,因为你的肚子没装东西,说再多都无用。这就是唯物跟唯心,理解这个之后,你就能客观地面对。

  但是精神决定着你的世界,这是必然的。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首先来自你精神的主宰,精神的强大。那些能做出巨大成绩的人,莫不如此。所以我们所谓的修行,就是改变我们的眼界和内心,提升我们的精神,这决定着你未来能做多大的事情。

  学员:惜缘、惜福、惜当下中的“惜”字,要如何做到?

  贤宗法师:就是节俭,不浪费,珍惜。

  学员: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先去布施,这是不是和布施的本意不符?

  贤宗法师:我讲过,布施是不能有所企求的,要“三轮体空”。每布施一个出去,不要有企图心,有取舍心,有执着心,这样的布施,自然会得到巨大回报。反之,你布施很多东西,得到也少。

  学员:现实中,你处于很安逸的状态,是应该享受现在,还是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贤宗法师:我们要有人生、职场的规划。当你把自己的思想和目标放在更高更远的时候,你每天为此努力,这就是最好的“居安思危”。反过来,你每天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容易迷失掉自己。

  学员:当你怀着慈悲心去待人的时候被人误解,怎么办?

  贤宗法师:这没关系,只要你抱着真正的慈悲心。否则什么都不用干了。

  学员:打坐能代替全身运动吗?

  贤宗法师:不能。你如果打坐完,再去大礼拜108拜,就是最好的全身运动。打坐关注呼吸,实际上就是按摩你的内脏。这样你就不会得肺癌、肝癌、肠癌、淋巴癌。

  学员:放生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贤宗法师:放生,就是要它活,要它能生存,有人经常买些养在笼子里的鹦鹉,那种鸟放出去是活不了的,你放就把它放死了,反而养在笼子里能活。如果有些海水的鱼,把它放在淡水里就放死了,这样反而是杀生。放生有一定的仪轨,皈依啊,回向啊,网上都有,大家可以去看看。

  学员:打坐思想无法聚焦,观呼吸也不行,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贤宗法师:可以吸进来,停一下,再吸进来,再停,吐也是这样。如果再不行就把眼睛睁开一点点,看着你的鼻尖,或者把思想聚焦在手上、腿上某个部位。如果再不行,就念佛,默念三声,吸气,再默念三声,吐气。方法有很多。

  学员:佛是神不是人吗?

  贤宗法师: 佛是人,是有智慧的人。或者说是觉悟了的人,觉悟后就有智慧了。我们之所以不是佛,是因为没有觉悟,没有觉悟,就产生不了智慧。

  学员:关于“因果”,——凡是果,是否必要问清因?若无须问因,又如何自行总结呢?

  贤宗法师:因果实际很简单,当你想要得到这个果,就要看今天种的因。你要吃西瓜,就去种西瓜,种南瓜不可能长出西瓜来。所以你未来要得到什么果时就要想今天种的因是不是跟未来相应?如果不相应,那个果永远得不到。这就是因果规律。

  学员:我是个意志薄弱的人,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训练意志?

  贤宗法师:我也是个意志薄弱的人,每次遇到自己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再再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住了,那就放掉吧。这样你就发现自己的意志越来越强。实际上做任何事,离成功越近的时候,越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你们不知道,7年前,当时这边是三个房间,我们打通了两个做了一个小教室,然后办禅修。5个人办一次,10个人办一次,即使一个人,我们也会坚持做的。现在呢,你报名迟了就报不进来。为什么有这么大转变?坚持。你想尽办法去坚持,一定会有结果的。

  当然坚持的前提是首先自己喜欢,喜欢的东西就容易坚持,不喜欢你坚持会很痛苦。所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然后再有坚持的精神,就会事半功倍。

  学员:怎样提升自己的正能量,而不被周边的人和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贤宗法师:我觉得需要做一个功课,我们禅修里有个《日诵警策文十条》,你每天去念一遍。念的时候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一句一句落实到生活中。当你这么去做时,内心每天就会不断辐射出正面的信号,就能把正面的人吸引到身边。如果你身边都是些负面的人,你首先要反省,自己肯定是个负面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家讲是非,你竖起耳朵听的津津有味,听完后,自己再发表一套,然后两个人就臭气相投。那是你的吸引力吸引对方,对方跟你相应,产生的一个负能量。这不能怪别人,一定要怪自己,因为你自己内心就有是非的种子,不过没有遇上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现在条件一成熟就现行了。

  学员:如何放下我执、我见、我慢等等?

  贤宗法师:这几个烦恼已经是第七识的烦恼,基本上修行在七地以上的人才能断掉。这需要长时间修行,如果你目前在这方面观照,说明你的佛学功底还是不错的。最关键一点,每天要坚持打坐,要培养自己的觉性,看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行为,随时推动自己往这方面前进。所以培养“觉性”很重要。觉性,就是内心的觉察力、醒悟力。

  学员:贪嗔痴是三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嗔心,我常常因为自己道德标准太高,或者完美主义,总见不得别人违反原则。还有,“痴”指的是什么?

  贤宗法师:其实你老是起嗔恨心最关键还是愚痴。对于别人,我们不可用一个标准,人的心智有个层次,比如他在第一层,你给他讲五层六层的东西,他听不懂;如果他在第四层,你讲五六层的他可能会接受。他在第五层,你给他讲十层的,也听不懂。因此我们要接受他的愚痴,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就像小孩子,刚学步的时候他站稳就不错了,你还要让他跑,怎么行?在畜生道的人,你给他讲人道的思想,在人道,你给他讲天道的思想,在天道,你给他讲阿罗汉的思想,在阿罗汉的人,你给他讲菩萨道的思想,都可以。但你给畜生讲菩萨道,他会搞不明白。所以有些人,你没必要跟他生气,他身上散发的就是畜生的习气,他在畜生道呆久了,愚痴还没有完全化掉。不过我们要用智慧去对待这些事情。

  学员:我一天要吃四次饭,每顿饭量都很大,也不胖。另外我性格不合众,如何调节这种性格和体质,如果长期素食,会长胖一点吗?

  贤宗法师:你问我是白搭,我也是想胖胖不起来。但我最终接受了这一点,觉得不胖也很好,有人减肥还减不下来呢。我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想吐,从骨子里不喜欢这些东西,你说怎么能胖。实际上,人身上的基因铸造了你这一生只能是这个样子。所以,顺其自然吧。

  至于不合众,有两种原因,一是后天的环境和经历所致,一是先天的。如果是先天,那与过去世有关,可能一下很难改变。不过无论是先天后天,都可以尽量与别人交往,另外就是多读经,这个有净化的作用,而且可以读的时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改变这种状况。

  学员:工作中有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领导一直陷害你怎么办?老公迟迟不要孩子,说孩子会让家庭不和谐,再加上现在的食品不安全,我应该听他的吗?

  贤宗法师:当你的领导爱搬弄是非,没有正知正见,很愚痴又要指导你,的确很痛苦,可以理解。但我觉得这个也是命,为什么?从佛教来讲这是你自己的业障,有句话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道理同此。

  方法有两个,一是可以念经、念佛回向给他,解掉你们之间的冤结。第二,当你不能改变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看看这里面有多少可以努力改变的空间,有多少你就尽多少努力,努力不到就放下。

  有些事情要努力,但努力之后还没有可能,就要放下。所以孩子的事情也不要担心,他如果真的配合你,你一定会有孩子的。他不愿意配合你,一天到晚和他吵架,你会越来越痛苦。

  学员:入魔是什么意思,入魔会有什么结果?

  贤宗法师:入魔有层次深浅之别,深的就是精神错乱,发疯发狂。浅的表现很执着,别人的话听不进,像被洗脑了。这都是入魔。

  学员:请问打坐最高的境界是什么都不想吗?和大家说的冥想是不是一回事?你怎么看待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异?

  贤宗法师:打坐,当你的心很乱的时候需要冥想,其实就是聚焦,去想一个东西。如果你本来心不散乱,什么都不想,那是最好的。

  如果你一天到晚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打坐,这个时候我们就让你出来做事,去面对很多问题,去寻找内心中还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动和静是相应的,静到极致之后需要动,动到极致之后需要静。你看禅宗的二祖慧可,他开悟之后,收了很多徒弟,自己一天到晚在酒楼、妓院、赌场逛来逛去,别人说你是世外之人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他说我在调心。别人很难理解。他其实在这种地方观照自己的内心,看是不是和打坐的时候保持如一的状态。你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不要去学,你跟他学,就被这些人“度化”了。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异,很难用一句话来说完。但作为佛教中人,我可以告诉你,佛教的思想超越了所有宗教思想,它是人生的终极智慧。但你要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内涵,就要通过修行,修行之后再去了解其他宗教,最后你才能真正明白我说这句话的分量。

  学员:《心经》中的“色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还有“自性”什么的,这些名词也看不懂。

  贤宗法师: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在网上搜索台湾圣严法师讲的《心经》,去看一下,这些名词里面全有。我要在这里讲一天都讲不完。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