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數次做過他離開的心理准備,但真的等到他離開時,心中痛苦和思念還是很強烈。師兄弟讓我代表他們寫一篇追悼文,這個文章,我是一邊寫一邊哭,多次寫不下去。那天整個現場有叁千多人,我把追悼文念完,所有人都被我搞哭了。這文章,是我真正發自內心來寫的。所以對親人的思念,有時候用文字表達出來,也是一個寄托和解脫,這也算是一種情感的發泄渠道。你還可以帶本《地藏經》回去,想念他的時候就讀誦,然後回向給他,他會得到利益,這也是紀念、報答親人最好的方式。塵世的緣已經盡了,最好不要執著。
學員:請問皈依佛教之後,還可以皈依其他宗教嗎?
賢宗法師:不可以。可以皈依佛教的其他師父。其他宗教你看看他們的書沒關系,到教堂裏玩一玩,坐一坐,聽聽《聖經》,也沒關系。
學員:我有個同事天生不吃肉,小時候看到肉就痛苦難受,這代表他有佛緣嗎?
賢宗法師:如果這樣說的話那牛應該也有佛緣,吃草的動物都有佛緣,這個不要把他當做太神奇,有的人說不定是牛轉胎過來的呢。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他前世修行或出家過。
學員:有時候自己比較虛僞怎麼辦?另外,請問對“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句話的理解。
賢宗法師:人能坦誠相待表裏如一是最好的,但有時候某些狀態也不叫虛僞。比如,大家要坐著聽課,我坐著很難受,我想躺著,但我坐著就好像虛僞了是不是?不能這麼認爲。你到別人家去,表現客氣,講一些好話,你說這個人很虛僞?也不是這樣,這是基本的禮貌。虛僞,應該是爲自己某個目的、某種利益,掩蓋了真實意圖,這叫虛僞。這種虛僞你表演的再好,實際上別人也能看出來,或者早晚可以看出來,所以沒必要這樣做。
這個世間,爲利來爲利往很正常,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會爲自己的衣食名利奔波。如果你是個有智慧的人,把名利看淡放下,有時候往往能得到更大的名利。你如果把名利當做很重要的事,反而成爲一個束縛,結果心理的落差,內心的不平衡,就會更痛苦。所以對這個問題你應該這樣去想:明天,我就要死掉了,今天還爲這些得失糾結,值得嗎?當你把生命的無常看真切,面死向生的時候,你看待問題會更超脫,更淡定,更清楚。
但是世間人爲利來爲利往很正常,也不要看不起人家,這是人的共性。
學員:“人善被人欺”,是不是強硬一點比較好?
賢宗法師:硬和軟是相對的,而且有時候硬可能是一種軟,軟也可能是一種硬,比如水,很軟,但水滴石穿。寶劍,很硬,但易折不彎,用力大就斷了。
有時候,你之所以覺得自己軟,受氣,窩囊,那是因爲你的內心不夠強大,真正強大的人別人很難欺負到他,別人罵你是狗屎,你無所謂,你像海綿像彈簧一樣,一捏就彈起來了,如果你像西紅柿,一捏,就稀裏嘩啦了,那就是真正的軟。
但是還要記住一句老話,“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是有眼睛的,那種能包容別人、心胸寬廣的人,都是有福報的,厚德才能載物嘛。相反,經常無故打擊別人的人,德土太薄,他的運氣總不會好。
學員:在這禅修六天時間,每天吃飯,打坐,睡覺。每天都一樣,除了時間變化還有什麼?
賢宗法師:最後一天分享的時候你就知道還有什麼。如果你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一點都沒改變,你就一無所獲。如果打坐腿麻,現在好一點,以前心裏浮躁的不行,現在能專注一點,這就是進步。
學員:香海禅寺建立已經7年了,我看到很多地方還在修建中,這一切,發展得不急不緩,你是如何做到淡定從容的?
賢宗法師:我急也急不來啊,以前想大刀闊斧做也不行,所以任何東西都有個邊界效應,知道吧?做任何事,都要看自己的因緣條件,具備多少,自己就做多少。如果做不到,就要學會淡定從容。
學員:當你能做的和喜歡做的不統一時,請問優先選擇哪一個?
賢宗法師:選擇你能做的。
學員:總覺得自己打不開心扉,任何團體和個人都很難進入內心,請問怎麼破這個局?
賢宗法師:當團體和個人都很難進入你的內心時,首先要看你的價值取向是什麼?當團體和你個人的價值取向一致,你的心就會被打開,當價值取向不一致,那沒辦法,你想打開都不行。就像很多人來香海禅寺,很高興,那是價值取向一致,這種氛圍和環境讓他喜歡,我們從來沒有拉一個人說你一定要來禅修啊,一定到這裏來,你應該給我們捐款啊……沒有這樣的概念。所以當我們推出的價值取向跟很多人一致的時候,就會有無量無邊的人來到這裏跟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平臺。因此,當你今天爲這個平臺掃一塊地,拔一棵草,添一只磚,都是在爲自己心中的夢想,爲你的價值取向在做。
學員:感覺自己是個忙碌的人,閑下來就很空虛,怎麼辦?
賢宗法師:當你參加了禅修,一靜下來就覺得內心很豐足,即使沒有老婆,也覺得很圓滿,沒有丈夫,也無所謂,這時候,你自身就是一個圓滿者。你不會沒人請你唱卡拉OK、去喝酒、去聊八卦,就覺得很空虛無聊。所以內心的豐足,在孤獨中更能體現出來。若是一孤獨就驚慌失措、無所適從,你一定是個內心貧瘠之人。貧瘠了怎麼辦,就要去學習,去充實,去追求,去總結,去自我超越,今天來到這裏,便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是心作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