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是心作月▪P2

  ..续本文上一页数次做过他离开的心理准备,但真的等到他离开时,心中痛苦和思念还是很强烈。师兄弟让我代表他们写一篇追悼文,这个文章,我是一边写一边哭,多次写不下去。那天整个现场有三千多人,我把追悼文念完,所有人都被我搞哭了。这文章,是我真正发自内心来写的。所以对亲人的思念,有时候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是一个寄托和解脱,这也算是一种情感的发泄渠道。你还可以带本《地藏经》回去,想念他的时候就读诵,然后回向给他,他会得到利益,这也是纪念、报答亲人最好的方式。尘世的缘已经尽了,最好不要执着。

  学员:请问皈依佛教之后,还可以皈依其他宗教吗?

  贤宗法师:不可以。可以皈依佛教的其他师父。其他宗教你看看他们的书没关系,到教堂里玩一玩,坐一坐,听听《圣经》,也没关系。

   学员:我有个同事天生不吃肉,小时候看到肉就痛苦难受,这代表他有佛缘吗?

  贤宗法师:如果这样说的话那牛应该也有佛缘,吃草的动物都有佛缘,这个不要把他当做太神奇,有的人说不定是牛转胎过来的呢。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前世修行或出家过。

  学员:有时候自己比较虚伪怎么办?另外,请问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的理解。

  贤宗法师:人能坦诚相待表里如一是最好的,但有时候某些状态也不叫虚伪。比如,大家要坐着听课,我坐着很难受,我想躺着,但我坐着就好像虚伪了是不是?不能这么认为。你到别人家去,表现客气,讲一些好话,你说这个人很虚伪?也不是这样,这是基本的礼貌。虚伪,应该是为自己某个目的、某种利益,掩盖了真实意图,这叫虚伪。这种虚伪你表演的再好,实际上别人也能看出来,或者早晚可以看出来,所以没必要这样做。

  这个世间,为利来为利往很正常,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会为自己的衣食名利奔波。如果你是个有智慧的人,把名利看淡放下,有时候往往能得到更大的名利。你如果把名利当做很重要的事,反而成为一个束缚,结果心理的落差,内心的不平衡,就会更痛苦。所以对这个问题你应该这样去想:明天,我就要死掉了,今天还为这些得失纠结,值得吗?当你把生命的无常看真切,面死向生的时候,你看待问题会更超脱,更淡定,更清楚。

  但是世间人为利来为利往很正常,也不要看不起人家,这是人的共性。

   学员:“人善被人欺”,是不是强硬一点比较好?

  贤宗法师:硬和软是相对的,而且有时候硬可能是一种软,软也可能是一种硬,比如水,很软,但水滴石穿。宝剑,很硬,但易折不弯,用力大就断了。

  有时候,你之所以觉得自己软,受气,窝囊,那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真正强大的人别人很难欺负到他,别人骂你是狗屎,你无所谓,你像海绵像弹簧一样,一捏就弹起来了,如果你像西红柿,一捏,就稀里哗啦了,那就是真正的软。

  但是还要记住一句老话,“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是有眼睛的,那种能包容别人、心胸宽广的人,都是有福报的,厚德才能载物嘛。相反,经常无故打击别人的人,德土太薄,他的运气总不会好。

  学员:在这禅修六天时间,每天吃饭,打坐,睡觉。每天都一样,除了时间变化还有什么?

  贤宗法师:最后一天分享的时候你就知道还有什么。如果你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一点都没改变,你就一无所获。如果打坐腿麻,现在好一点,以前心里浮躁的不行,现在能专注一点,这就是进步。

  学员:香海禅寺建立已经7年了,我看到很多地方还在修建中,这一切,发展得不急不缓,你是如何做到淡定从容的?

  贤宗法师:我急也急不来啊,以前想大刀阔斧做也不行,所以任何东西都有个边界效应,知道吧?做任何事,都要看自己的因缘条件,具备多少,自己就做多少。如果做不到,就要学会淡定从容。

  学员:当你能做的和喜欢做的不统一时,请问优先选择哪一个?

  贤宗法师:选择你能做的。

  学员:总觉得自己打不开心扉,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很难进入内心,请问怎么破这个局?

  贤宗法师:当团体和个人都很难进入你的内心时,首先要看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当团体和你个人的价值取向一致,你的心就会被打开,当价值取向不一致,那没办法,你想打开都不行。就像很多人来香海禅寺,很高兴,那是价值取向一致,这种氛围和环境让他喜欢,我们从来没有拉一个人说你一定要来禅修啊,一定到这里来,你应该给我们捐款啊……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当我们推出的价值取向跟很多人一致的时候,就会有无量无边的人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平台。因此,当你今天为这个平台扫一块地,拔一棵草,添一只砖,都是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你的价值取向在做。

  学员:感觉自己是个忙碌的人,闲下来就很空虚,怎么办?

  贤宗法师:当你参加了禅修,一静下来就觉得内心很丰足,即使没有老婆,也觉得很圆满,没有丈夫,也无所谓,这时候,你自身就是一个圆满者。你不会没人请你唱卡拉OK、去喝酒、去聊八卦,就觉得很空虚无聊。所以内心的丰足,在孤独中更能体现出来。若是一孤独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你一定是个内心贫瘠之人。贫瘠了怎么办,就要去学习,去充实,去追求,去总结,去自我超越,今天来到这里,便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是心作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