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住妙行《金剛經》

  無住妙行《金剛經》

  賢宗法師遊學法國于愛心聯盟“醒來班”上開示

  杜柯整理

  《金剛經》是佛教中家喻戶曉的一部經典,它對外人來說,顯得深奧難解。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掠其概要。

  如果按照《金剛經》的思想去修行,可以肯定,你能夠得到人生中兩件至關重要的東西:智慧與福報。智慧無礙,福報無礙。智慧無礙是你能透視一切,了解一切,通達一切,最後達到無所挂礙的自由之境;福報無礙呢,——在座各位都是做企業的,我們知道,財富跟福報有關,當一個人沒有福報或福報微弱之時,很難賺到錢。這就是爲什麼有人辛辛苦苦打拼一輩子也積不下幾個錢,而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就財源滾滾的原因。

  佛門經典《金剛經》,可以作爲我們一生修行的功課,事實上,無論我們處在什麼年齡,什麼階段,什麼處境,都能從中獲得有益的啓示和滋養,甚至,給自己的靈魂來次大換血。

   無住無著

  先看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非常堅硬的東西,它代表可以摧毀一切,降伏一切。摧毀什麼呢?你的煩惱,魔障,所有負面情緒。波羅蜜,到彼岸。般若,是大智慧。般若波羅蜜,就是用般若智慧的思想,使你達到涅槃的彼岸,相當于用船把我們載運過去。

  在《金剛經》裏開宗明義,須菩提問佛陀:我們應如何安住其心,如何降伏其心?

  安住其心爲什麼非常重要呢,當我們的心和身體是分離的、遊離的,不能聚焦一點,力量就分散了,做什麼事都很難成功。如果能把心安住下來,做什麼專注一境,心無旁骛,就很容易把力量集中一點去突破它。其實,人最難降伏的就是自己的心,人們常說,一個將軍可以打敗敵人,于刀光劍影中攻城略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他很難戰勝自己,爲什麼?這便是不能完全降伏其心。老實說,你的心,能隨時隨地供自己差遣使喚嗎?

  而只有安住其心,才能降伏其心。

  對此,佛陀回答道: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住”是怎麼住?其實就是無所住,就是不執著于一物之相。相是什麼?——佛教中說的俗谛,它與真谛是相對的。俗谛,是我們對事物常規的、淺顯的、不正確的看法,而真谛,是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掌握和看法。真谛認爲世間萬物是無常的,生滅的,流動的,是因緣和合的。而俗谛則相反,它執著于事物的表象,認爲一切事物長久不變,可以把握,有獨立的自主性。

  《金剛經》裏有這樣一句話:說法非說法,是名說法。這句話很重要,套用它,可以言說世間的一切事物。比如,樹。樹非樹,是名爲樹。我們說樹,是俗谛,大家認爲它就是一棵樹。說非樹,是真谛,爲什麼是非樹呢?這棵樹其實由衆緣和合的條件組成,從最初的種子,樹苗,到長大成樹,中間還要有土壤,陽光,雨露,氧氣,甚至人工等等不一而足。少了一樣就長不成樹。這些因緣條件全部集合在一起,它才成爲一棵樹。反之,當這些條件逐步離散消失時,它就慢慢不再成爲一棵樹,最終死去。現在,我們就是以這樣的表象,以我們的理念和認識,暫時把它叫做樹。當然也可以把它叫做其他東西,它其實只是一個代號而已。

  同理,人非人,是名爲人。我們現在成就人身,是衆多因緣條件促成的,它是不是一直不變呢,我們是人就可以一直保持人身嗎?也不是的,這些因緣條件消失之後,我們的身體就壞了,這個人就死掉了。所以,人非人,只是暫時叫人而已。

  以此推論下去,丈夫非丈夫,是名丈夫,妻子非妻子,是名妻子。他作爲你的丈夫,你的妻子,只是這一個階段而已,由衆多因緣組成,這個階段過去,他就不再是你的妻子和丈夫。那你還執著什麼呢?所以要安住當下,彼此珍惜,該合則合,該散則散,如此而已。

  我們執著于相,就會被相幹擾,束縛。我們放下相,便能站在相之外去認識相。故而,《金剛經》的般若思想告訴我們:一切事物的存在,一定要在事物所認識的過程之外,去認識它。

  佛在這部經典裏一而再再而叁地提醒我們,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困擾迷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你想把握事物的真谛,想深入如來藏,想進入事物的本體,你就要破除一切“相”。什麼是相?我們所住的房子,所見的山河大地,我們的身體,家庭,工廠,我們的名望,地位,金錢,等等,全部是相。

  破除相之後就成了什麼情況呢,——房子非房子,是名房子;丈夫非丈夫,是名丈夫;妻子非妻子,是名妻子;孩子非孩子,是名孩子……倘若你執著于“相”,便是落于俗谛之見。當你把此人當做許多人所認爲的丈夫時,就會對他有諸多要求,諸多糾結,諸多不舍,諸多放不下……很多問題紛至沓來。相反,你把他當做“非丈夫”去看待,便能輕松自在,心無挂礙。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房子,是由水泥、木頭、鋼筋、人工等等組合而成的,其中任何一樣都不能叫做房子,只有把這一切加起來才成爲房子。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木頭腐爛了,鋼筋變質了,水泥風化了,幾十年或一百年之後這個房子就慢慢倒塌,最終化爲灰塵,歸于虛無。這時候房子還存在嗎?它就是非房子。雖然說房子最終會毀壞、消失,它是變化的,無常的,但它的存在是不是就沒有意義呢?也不是,它能夠爲我所用,爲我遮風擋雨,讓我住在這裏,讓我開會、吃飯、睡覺……我們還真離不開它。

  那麼,怎麼做?最關鍵一點,不要執著。當你從“非房子”去看待“房子”的時候,就會用一種非常超脫的思想去面對它,比如這個房子突然被火燒了,突然倒塌了,或者被國家沒收了,你都不會難受,不會糾結,不會執著。房子這個“有”最終要歸于“無”嘛,有就是它的相,無,才是它的本質。你用這種理念去看待世間萬物,“孩子非孩子,是名孩子”,“父母非父母,是名父母”,把各種問題往裏套,最終,你能得出一個結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對于一切事物,我們只有超越它的表象,才能駕馭它的本質。

  譬如我當了這個會長,如果抓住會長不放,認爲它永遠是我的,于是,對我的權利和位置産生一點妨礙的時候,我自然就非常恐懼,不安,糾結。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無不如此:我們希望青春永駐,希望長命百歲,希望企業興旺,希望家人永不分離……我們有很多很多希望,其實這些希望,都停留在相上。房子、金錢、丈夫、孩子、企業、名望、地位、成功,這些是什麼?全是俗谛。你停留在相上,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質。你抓不住本質,就會被它造成巨大的困擾和障礙。

  人來到這世間,只是一個短暫的生命過程,可以說昙花一現。我們的生命都是這樣一個過程,更何況生命所承載的其他東西?財色名食睡,人人抓住不放。但是仔細想一想,有哪樣東西可以真正爲我們所有呢?人們追求金錢,財富,想盡辦法儲存起來,想天長地久地擁有,但是佛教講,金錢其實爲五家所共有:盜賊會把它偷走、搶走,洪水會把它淹滅,烈火會把它燒掉,國王和官府會沒收它,不肖子孫,會讓你傾家蕩産。可以說你的錢財,時時面臨著被“五馬分屍”的局面,你拿在手裏,本來就是個風險極大、戰戰兢兢的過程。其實,錢財只是天地讓你暫時保管一下,而你卻把自己當成它的主人,要永遠占有它。你越想占有,就越容易失去。

  回想幾十年前,農村人想盡辦法往城市擠,托關系,找門路,要把戶口遷過來,現在呢,這些還存在嗎?城市人想盡辦法要出去,有錢人都希望在郊區蓋別墅,農村空氣好,日子悠閑,有地種,國家還給補助。叁十年河東叁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些,是自己可以控製的嗎?

  《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你明白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時候,就會豁然而悟,那種糾結沒有了,障礙去掉了。你發現自己可以活的如此自在,從容,優雅,灑脫,怡悅,因爲你真正認識到事物的本質,進入了事物的本體。進入了事物的本體,就進入了道。進入了道,就能通達一切,“聖人至物而不傷”,可以乘物以遊心,達到自由無礙的境界。所以此時,對于世間任何事物,都像玩遊戲一樣,不僅玩的非常快樂,還玩的非常好。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玩”的境界。大道至簡,活在當下,執而不著,以一顆禅心過至極簡單的生活,以赤子之心去遊戲萬物。此時,身無礙,心無礙,身心無礙,事事無礙。

   一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

  《金剛經》便是給我們這樣一種智慧——不斷破除對眼前事物錯誤的理解,直達事物的內核。無論是金錢、權力、地位,還是我們的身體本身,都是短暫的,無常的,生滅的。我們要牢牢攥在手裏,是徒勞而不智。就說我們的身體吧,也是我們靈魂寄居的房子,有一天,房子老了、衰了、壞了,我們只能再換一個房子,那時候這一生就結束了。

  有的人,不相信人有靈魂,說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這在我們佛教中叫“斷見”。要說明人有生死輪回,不是一兩句可以講透徹的,但是我可以提供一個現象供大家參考:附體。有人可能見過這種現象。以前在我老家有個女的,本來極其瘦弱,平時提拿十幾斤東西都費力,但是有一天,突然中邪,莫名其妙力大無比,五六個年輕小夥子都拽不住她,說出的話也不是她本人口音,而是一個男人的聲音。到下午,這個附體的東西走掉了,她似乎才從夢中醒來,問她剛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那女的躺了兩個月才慢慢恢複過來。

  這就是附體,類似的現象還很多。

  前兩天,我碰到一個物理學家,他說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不是說你眼睛看就看到了,而是它在你面前,還要有光照到那裏,然後反射到我們眼裏,瞳孔成像,才能看到,這個物理上大家都學過。沒有光,我們什麼也看不到。我們看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還有一種情況,有光,我們也有眼睛,但…

《無住妙行《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是心作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