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二)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

  賢宗法師于“般若修煉”開示《金剛經》【二】

  杜柯整理

   (五)破除四相

  第叁章。

  (法師隨意選取段落講解)

  這一段主要講要破除“四相”,哪“四相”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把一切相的類別都包含完了。總之來說,要破除一切相。

  在來之前,我還在車上看南老的《莊子南華》這本書,很有意思。莊子所描述的逍遙,自在,灑脫的境界它一定是建立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破除之後才能實現的,否則,不可能達到。正因爲有了這種境界,所以他看待問題的高度和角度就超越一切,達到了製高點,正因爲到達製高點,所以才能自由無拘、縱橫無礙。

  我們看《功夫熊貓》,也很有意思。裏面武功最高的秘籍是什麼?一張白紙。這裏有很深的哲理。你看日本的武士道,兩個人在比武之前不是做暖身之類的運動,而是打坐。打坐,其目的是讓自己靜下來,把自己騰空,歸于“無”,——就是你不執著于某個固定的套路,一招一式。這樣對付敵人的時候就能相機而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隨變化而變化,你才能製服別人而不被別人製服。能千變萬化的前提,就是把自己“空”出來,正如現在這個房子,只有空出來才可能有各種用途。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裏,武功最高的人其實是不需要武器的,他拿起什麼都能打,並且就是最厲害的武器,樹葉飛花皆可殺人。爲什麼?這來自他內在的力量。你內在的力量要發揮到極致,就得破除“我相”。

  我們做企業亦是如此。企業人有一個最大的門檻,就是不斷算計自己的利益得失,以自我爲中心,總想著利潤和回報。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去做事,會越走越狹小,最終陷入瓶頸,或者步入死局。

  所以一個有作爲的企業家,你必須去除自己的貪婪,突破自身的局限,不斷把內心打開。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

  作爲每個學佛者,如果你還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那麼做任何事,都不可能達到心無挂礙、遊刃有余的境界,你會心神不安,會糾結難受,會無所適從誠惶誠恐。反之,你突破了這“四相”,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裏,就一定是精神和力量的至高至上至強者。

   (六)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我們看第五章。

  這一章主要講了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前面我們講要破除“四相”,現在講爲什麼要破除“四相”?——因爲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是什麼意思,我們不能僅從字面上去理解,而要深入了解事物運行的規則。那麼,是什麼規則呢?就是無常。無常,乃世間萬事萬物永恒不變的規律。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我們的財富是無常的,我們的家庭、身體、事業,都是無常的。不斷往外延伸,一切,全無常。因爲無常,所以虛妄,如夢幻泡影,瞬生瞬滅,隨生隨滅。

  想一想,是不是無常的,這世間有什麼東西能抓得住?我們想青春永駐,我們想長生不死,我們想永遠健康,想一家人永不分離,想事業永遠旺盛,想愛人永不變心,還想得到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這一切都可以實現嗎?

  所以,當你擁有某些東西的時候就要想,我沒有了怎麼辦?我們越在意什麼越想著失去 了怎麼辦,你失去了金錢,失去了職業,失去了愛人,失去了父母孩子,怎麼辦?

  把所有的都想一遍,統統看透,放下。那時候,在人生中就沒有什麼可以障礙到你。之所以能障礙你,是因爲你執著、放不下,總想抓住一些東西,總想得到一些東西,結果越這樣越迷失,從裏面走不出來。一切都是徒勞,因爲你違反了事物的基本原則——你把無常當做常去追求,把變化當做不變去看待。從根上就錯了。

  一個人一旦迷失自己,他的思維受到局限,考慮問題自然會受到限製,格局就很小。

  只有我們達到“見諸相達到非相”的境界,把所有的東西看破、放下,我們才能做這個世界的主人,不被牽著鼻子走。看破不是消極,而是真正地認識事物的本質,認識事物的規律,然後去順應它。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它告訴我們,要隨時隨地觀照“諸相非相”這樣一種思想,那就跟佛在一起、受到佛的親身教導一樣。由此可見,如何才能見到佛呢?——你自己達到佛的境界、頻道,自然就能見到佛,而且,你自身就是佛,爲什麼?“自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佛只是自性的展現,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自性,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佛性。

  說了這麼多,倘若你能領悟到《金剛經》一句話,並將其貫徹落實到生活當中,那麼你的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生命的質地,你靈魂的DNA,會重裝系統。

   (七)無住生心

  第十章。

  這一章主要講:我們“無住于一切法,就會通達一切法”。

  金剛經的般若思想告訴大家,不能執著于相,應該在相之外得一切法。就好像說,我們認爲這個世間莊嚴嗎,佛說非莊嚴即是莊嚴,這個身體大如須彌山,大嗎?他說,非身,是名大身。

  同樣的,我們做事,就是“非做事,是名做事”。在非做事時,你可以忘我地做。忘我地做,就能做出最好的效果。

  因此,面對生活,我們要做到“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便能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之心,就是涅槃寂靜之心,就是如如不動之心。我們人常常在什麼狀態呢?都在色聲香味觸法裏,在五欲六塵裏。什麼是色,眼睛看到的一切,有所造作的,都叫色。房子是色,樹木是色,桌子椅子是色,人也是色,山河大地都是色。聲,就是聲音,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美妙的,悅耳的,難聽的,都是聲。香,我們鼻子所能聞到的一切氣味。味,酸甜苦辣鹹,舌頭嘗到的一切味道……總之,我們的六根接觸事物,産生了對世間萬物的了知和分別,就會生起各種各樣的心。比如,這個東西好吃,自然就想多吃,想多吃就是貪心,貪心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執著,然後煩惱來了,業障生起了,輪回出現了。

  有人說,人生的謎底很深。其實人生之謎,就是被“迷”的過程。

  《金剛經》讓我們對色聲香味觸法生什麼心?生無住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就是不貪著,不執著,放得下。把所有的煩惱、嗔恨、愛戀,統統放下,這時候生起的心是什麼呢?無分別心,無爲心,無漏心,自在心,解脫心。此乃至高無上的究竟圓滿之心。

  一個人,倘若少了無住心,就會永遠被世間萬物捆綁著走,就是被他物所挾持。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無欲無求了,比如給你十萬二十萬,你不屑一顧,給你一百萬兩百萬,你還無動于衷,但給你十億二十億,你的心就動了。爲什麼這樣呢,這說明你的無欲無求是假的,你的“無住”是禁不起考驗的。真正的無住,是對錢沒有分別,你給我一塊錢,我不動心,你給我100億,我還是沒感覺,在我眼裏,錢和磚頭一樣。

  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觀照自己,有哪些東西我放不下,哪些東西對我還有障礙,自己就要去面對它,慢慢地,當什麼東西都幹擾不到你的時候,那種境界就能生起。

  《孫子兵法》是一本打仗書,裏面講到大將軍應該具有的幾種境界:如果敵人發現你脾氣暴躁,他會不斷挑逗你,讓你暴跳如雷,最後找到機會戰勝你;如果這個將軍很愛人民,他就讓人民騷擾你,讓你受製于民衆,他就趁機可以打敗你;如果你喜歡美女,他便用美色誘惑你,最終趁機消滅你。作爲一個大將軍,你無論碰到任何情況,都要保持一顆清淨心,不爲所動,這樣你才可能戰勝對手,才配做一個合格的將軍。

  蘇東坡有句詩叫“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是什麼意思?人家罵你、辱你、詛咒你、贊美你,你都如如不動。這是很不容易的。這就是“無住”的境界。

  在座有朋友是做期貨、搞股票的,那個心經常被那一條線撥著走,起來了就高興,跌下去,就沮喪。可能一天往返好多次,對人真的很折磨。這種工作我的了解就是能鍛煉人心髒,心髒功能差的說不定就搞壞了。因爲你完全被它牽著走,而它的變化又沒個定數。所以,幹這種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個強大的心髒,一定要把自己練成“無住生心”的地步才行。

  對于我們出家人,“無念,無住,無修,無證”,是修行總的要求。最後達到求無所求、修無所修的境界。如果你打坐,總想著我打坐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那你永遠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有人整天想著我要開悟、我要開悟,他永遠開悟不了。

   (八)福慧雙修

  《金剛經》是本智慧之書,也是本福報之書,可以讓你通過智慧得到福報。

  第十一章就講到了福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且看,以恒河沙那麼多的珠寶去布施,還不如把這個經的四句偈子講給別人聽福德大。這說明《金剛經》有無量的功德利益,只要你受持,宣講,傳播。

  爲什麼它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呢?因爲它是讓人開悟、解脫、了生脫死、走出輪回的根本之法,而世間,再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自己知道了《金剛經》的般若智慧,再去讓別人受益,就是自度度人,就是大乘,就是最大的布施,你獲得的福報將無量無邊。

  以前那個王老吉的老板,是我的朋友,他的企業從開始到興盛,我一路看著走過來。開始誰知道王老吉是什麼,我在普陀山教書的時候,他給我們送來很多王老吉,我們一嘗,這是什麼飲料啊,一點都不好喝!後來汶川大地震,這老板是學佛的,他有顆慈悲心,一次就布施5000萬,引起很大轟動。正因爲有這個心,第二年,他的品牌就成爲全國…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