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叁)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

  賢宗法師于“般若修煉”開示《金剛經》【叁】

  杜柯整理

   (十二)持經功德

  第十五章,持經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這是講,一天當中叁個時辰都布施。初日,就是早晨,以恒河的沙那麼多的生命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數的生命去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數的生命去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的力量,還沒有“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以生命布施,對一個人來說是最神聖難得的。可是以這麼多的生命布施,還不如你聽到《金剛經》這部經典後,真信不疑,心中歡喜信受,來的福德大。

  這就說明這部經的殊勝稀有,無可替代。

  所以,能聽到這部經的人,都是有大福報的;能聽到並且信奉的人,更是福報至大;能把《金剛經》的思想,貫徹到自己生活中,且影響身邊的人,你的福報就呈幾何級增長。

  佛的意思告訴我們,要以智慧去引導我們的生命,我們所做的一切才能持久和永恒,否則,以俗世的觀念去做一切,都是短暫和生滅的,都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

  佛說,“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大乘是什麼?乘,運載的意思。大乘就是大船,可以容納幾千人,渡到彼岸。“最上乘”呢,比那個大的承載工具還厲害,所以佛說金剛般若不是爲小乘人說的,是爲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說的。我們平時活在世間,怎麼看待自己的一期生命?你爲自己的利益而活著,爲了自己活得舒舒服服,享受所謂的人生,還是爲了自己身邊人過的更好,爲了這個民族的存在,爲了整個人類的持續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生?爲了自己的人,前面說已經過,一切榮華富貴,財色名利,愛恨情仇,都是過眼雲煙,都是夢幻泡影。你在紅塵中陷的越深,越無出離之日。上輩子你是皇帝,說不定下輩子就在地獄中呆著了,然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出來,或者經過多次投生,成畜生、餓鬼,都有可能,再好不容易成爲人身,好不容易又積累一點福報,于是又沾沾自喜起來,去享受,去造惡,死後又再一次沈淪……就是這樣頭出頭沒于苦海之中,大家說,有意義嗎?

  所以,一個人自私,爲了自己活,其實是萬惡之源,輪回之本。

  《金剛經》自始至終就是在追求一種究竟圓滿之法,究竟圓滿是什麼法?就是金剛般若思想,般若思想一定是讓我們得到終極的智慧和解脫。

  因此,需要我們不斷打開自己、審視自己、觀照自己,我爲什麼而活著?我活著想獲得智慧還是愚癡?如果你希望得到智慧,那再沒有比《金剛經》的般若思想再高的智慧了。

  多數人一生,永遠處于糾結之中,不糾結這樣,就糾結那樣。不學佛糾結,學佛了也糾結,爲什麼?哎呀,糾結功課,我每天誦多少經啊,糾結因果,糾結怎麼不開悟啊,糾結別人不吃素,我說他不聽啊……

  所以要把佛法化到生活中去,如果你因爲學佛和周圍人産生敵對、摩擦,那說明你學得有問題,你是教條主義,生搬硬套。要把功課化爲無形,不一定誦經才叫功課,每天拜多少忏才叫功課,你是一個妻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使家裏的氣氛愉悅祥和,這,本身就是功課,本身就是學佛,所以不要把學佛理解的那麼狹隘,教條。

  此即是一種“破立”的思想——不破不立。把原有的框框架架打破,變成無形。把事物的精髓掌握,不被它的表象束縛。“無形”其實到處都是形,所謂的“無”是一種最高境界。《功夫熊貓》裏,武功最高的境界是什麼?一張白紙。原來他們那個編劇就是華裔,對中國文化谙熟于心。所以當你要進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要進入無相境界,只有進入無相,才能生起一切。

  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禅定的力量,你進入了無相就是大禅定,因爲不著相,自然是如如不動。禅定的境界其本質乃是幻空的境界,就是我們說的般若實相。那麼什麼是空呢?空,不是一無所有,不是消極,無所作爲。空是認爲這個世間一切有相的東西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比如椅子,是由木頭、油漆、釘子、人工等等組成,每一樣都不叫椅子,只有這些東西有序地組合在一起才叫椅子,其實我們也可以叫其他的,椅子只是一個代號而已。

  凡因緣聚集的東西總有因緣離散的一天,佛教把這種規律叫做“空”。世間的一切都在刹那變化,無常生滅。都是緣聚而生,緣散而逝,無論這把椅子,我們的身體本身,還是眼前所見的一切,皆是如此。所以“空”是宇宙人生的本相。

  《金剛經》是部我們可以終生學習的經,如果現在讀不懂,不要急,也許你到中年、老年某一天,突然就懂了。

   (十叁)業力障道

  第十六章,講業障的不可思議。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阿僧只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這是在講,如果我們有人聽到這部經,産生懷疑,不信,並且嘲笑譏諷,認爲是無稽之談,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業障深重之人。反之,如果一聽即産生信奉,一定有大善根,是業障輕微之人。什麼叫業障呢?對真理産生懷疑,不能領受,得不到受益,這種人就是業障深重之人,就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並且福報淺薄。比如今天,我們要來這裏聽課,也許我們通知的人有一千個兩千個,爲什麼這麼多人,只有我們這些人來呢?也有人願意來啊,但是孩子感冒了,父母出差了,家裏的狗沒人養了,老板找你開會了,等等,很多事情障礙著你來,你的業力以種種因緣障礙著你來聽經聞法經,所以你沒有福報。

  佛說,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都不如聽到一句《金剛經》的功德大,“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金剛經》的功德如此之大,但你沒有這個福報,你的業障深重,就享受不到。

  聽了之後,每個人信受的程度又不同,這亦與每個人的福報和業力有關。不過總而言之,只要你能聽到,就已經是很大福報了。

  你今天聽到《金剛經》一句話,從此對自己的生命、身體、名利、財富、家庭、情感,等等俱不執著,那你就走在成佛的道路上,那你其實就是一尊未來佛,——可以度化無量衆生。然後這些衆生成佛後又可以化無量衆生,那麼你想一下,這部經的功德力量有多大?你不光自己解脫,還能幫助身邊的人解脫,身邊的人又幫助身邊的人解脫,連鎖反應,以至于無窮無盡。

  一切法都不是無緣無故生起,都是因緣和合之物。我們今天能坐到這裏一起,也不是無緣無故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我們一定至少有五百年的因緣。人之一生,你有多少朋友,誰會成爲你的夫妻、父母、同事,都有著極深的因緣。道理如此。所以以後在爲人處事中千萬不要得罪身邊某個人,要善待他們,你今生得罪了他,下一生他就不斷給你找麻煩,報複你,跟你作對。所以今生誰和你過不去,一定是前世你得罪了他,比如借錢不還啊,欺騙過他的情感啊,讓他痛苦啊,那他這一生也讓你痛苦,他借你的錢也不還。你這一生不把這個冤結解掉,會延續到下一生。說這些不是無稽之談,哪一天你把天眼打開了,會發現這些人原來都是過去生中圍繞在你身邊的人,很多生很多世都與他們有關系,過去生中,你們可能是父子,夫妻,情敵,朋友,親戚,同事,師生,各種關系,就像不同舞臺上的演員,演著不同的故事,但演員很多都是重複的。

  再看我們香海禅寺,有的老百姓就住在附近,但是從來沒有進來過。爲什麼?無緣。以前有個羅馬尼亞的留學生,在上海讀博士,跑到我們寺院來,還有新加坡、香港,甚至法國的人,——我們這就有幾套房子是法國人請的,說以後不住在法國,要住到香海禅寺,我說霧霾你不怕?他說住在法國不如住在中國,住在中國不如住在香海禅寺,哈哈。爲什麼這麼遠的人,在地球那一端的人都跑到我們寺院來了,而在寺院附近的人卻從來沒有進來過,這就是因緣了。故而,最終是一群有共同人生理念和價值的人才會跟你走到一起,我們在一起學佛,在這一起聽課,也是如此。

  但是學佛,每個人都有一個層次問題,每個人的善根不同(也可以說業障不同),接受的結果也不同。當我們認識到自己善根淺的時候,要勇于接受自己,因爲你不可能一步到位。雖然老師也講了,你也明白,但是做不到。這就像一個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你讓他跑、跳,可能嗎?我們才學會走路的時候,就一步一步把路走好,這即是最好的修行。

  因此,在世間修行,要接受自己的好,同時也接受自己的不好。在自己好的過程中能不能多邁一步做的更好一點;在自己不好的過程中,能有所修正,有所克製,就是最好的狀態。我們看慧能大師,他聽到別人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一下子就開悟了,我們念啊念,念了不知多少遍,有人都會背了,有人聽《金剛經》講解無數遍,他開悟了嗎?這便是人的根器不同使然,也就是基礎不同。六祖慧能相當于一壺水,燒到90度了,人家稍微再燒一下,就開了;我們說不定還是冰水呢,你燒了半天,沒有溫度,才慢慢融化。

  …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